第51章 寒压的沉:霜花的密与铁索的冷-《灾年求生:我靠囤货养全村女眷》

  灶房的铜壶刚烧到半开,苏晴就发现陶瓮的壁上凝了层新霜——不是之前的细白薄霜,是密密麻麻的冰粒,像撒了把碎盐,指尖碰上去,冷意顺着指缝往骨头里钻。她赶紧把刚晒好的红薯干往瓮深处挪,又往瓮口加了层浸过桐油的厚布,布边一贴瓮壁,竟瞬间沾了层白霜。

  “这天邪性得很!”王婶端着半盆杂面进来,布衫的袖口裹得严严实实,“我刚去井边打水,井沿的石缝都冻住了,桶绳沾了水就结冰,差点把桶掉井里!”

  苏晴往灶膛里添了把干松针,火星子窜起来时,才勉强让灶房的温度升了点:“不是邪性,是大雪要封山的兆头——你看院外的林带,树梢都垂着冰碴子,风里的冷劲比昨儿沉了三倍。”

  话音刚落,岗哨棚的方向传来“哐当”一声响。苏晴和王婶赶紧往外跑,就见林野正蹲在囤货棚的后栅栏边,手里攥着段缠了草绳的铁丝——铁丝的接头处冻裂了道小缝,草绳被风刮得直响,刚才的声响,是铁丝崩裂时蹭到木栅栏的动静。

  “得换更粗的铁索!”林野抬头时,眉梢沾了层白霜,“这铁丝扛不住冻,等大雪下来,一掰就断。阿力,去柴棚把那卷粗铁索搬来,再找几块厚木板,垫在栅栏底下防雪压塌!”

  阿力扛着铁索跑过来时,风里已经夹了细碎的雪籽,打在脸上像小针扎。苏晴蹲下来帮着缠铁索,指尖刚碰到铁索就缩了手——铁索冷得像块冰,裹着草绳也挡不住寒气:“得先把铁索在灶火边烘暖,不然缠的时候手会粘在上面。”

  王婶立刻端来个陶盆,盆里架着块烧红的木炭,林野把铁索绕在木炭上方烘着,雪籽落在陶盆边,瞬间化成小水珠:“刀疤强呢?让他把岗哨的棉坎肩都再缝层厚布,今晚守岗得抗住冻。”

  “在柴棚呢!”刀疤强的声音从柴棚方向传来,手里举着件缝了三层布的棉坎肩,“我把去年的旧毡子拆了,塞在坎肩里,比裹两层布还暖!就是岗哨得再加两拨人,雪籽越下越密,盯着绳套得更仔细。”

  苏晴突然想起囤货棚最里层的盐包——盐怕潮,要是大雪渗进棚里,盐会结块。她赶紧往囤货棚跑,刚掀开棚帘,就见陶瓮上的霜花又厚了层,最外层的盐包布角已经沾了点潮气。她把盐包全挪到中间那排陶瓮里,又往陶瓮之间的缝隙塞了干稻草,稻草一碰到霜花,竟“簌簌”落了点冰碴。

  “晴姐,我把热水桶送过来了!”王婶拎着个裹了厚布的木桶进来,“里面是刚熬的姜汤,岗哨每半个时辰喝一碗,能抗冻。对了,我还蒸了两笼窝窝头,裹在布巾里,饿了就能吃。”

  苏晴接过热水桶,桶壁的暖意透过布巾传过来,心里踏实了些。她往囤货棚的各个角落看了圈——红薯干在瓮里藏得严实,杂面袋压着石板,镰刀和斧头都挂在棚壁的木钩上,刃口擦得亮,连木柄都裹了层防冷的葛藤。

  等林野把粗铁索缠完栅栏时,雪籽已经变成了小雪片,风裹着雪片往栅栏上撞,铁索的冷劲透过草绳渗出来,却绷得比之前更紧。林野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雪,往岗哨棚走:“今晚岗哨分五拨,每刻钟巡一次囤货棚和绳套区,谁都不能打瞌睡——雪一落厚,脚印会被盖住,得靠耳朵听动静。”

  苏晴把姜汤分给每个岗哨,碗沿的热气裹着雪片,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要是听见栅栏有动静,先别出声,往棚里喊一声,我们都在。”

  刀疤强喝了口姜汤,哈出的白雾里带着暖意:“放心,有这铁索、绳套,再加上热姜汤,就算雪封山,咱们也能守住囤货棚。”

  雪片越下越密,院外的林带渐渐被白气裹住,囤货棚的灯亮得更稳了——寒压像块沉铁压在村子上空,但陶瓮里的粮、棚壁的刃、手里的姜汤,还有那圈绷得紧实的铁索,把冷意都挡在了栅栏外,只等大雪真正落下时,迎住那场早有准备的“冻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