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烟裹着杂粮粥的稠香漫满院子时,苏晴正蹲在灶房的磨石边蹭镰刀——是把木柄裂了缝的旧镰刀,她用浸了桐油的葛藤缠了柄,现在正磨刀刃,石屑混着灶烟的焦味,落在她袖口的布纹里。
岗哨棚的门半敞着,那矿上小工的布团被取了,正缩在棚角哆哆嗦嗦地说:“赵哥……赵秃子那边的粮只够撑三天了,矿上的伙房锅都停了,他说你们村囤了红薯干和盐,让我们先来探路,能偷就偷,偷不着……就硬抢。”
林野倚在棚柱上,指尖转着那片磨尖的废铁片:“他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小工的头埋得更低:“今晚……今晚后半夜,他带了五个人,准备用撬棍拆囤货棚的后栅栏。”
王伯把柴刀往地上一顿,震得棚板“咚”地响:“这狗东西,是没活路了想抢咱们的粮!”
“先把他锁在柴棚的里间,派人看着。”林野转身往外走,“阿力,你带两个人去林带,把昨天的绳套再编二十个,都埋在囤货棚周围的草坡里,葛藤不够就去坡下的葛丛砍,记得浸桐油;刀疤强,你把棚里的斧头都磨一遍,岗哨每人配一把;苏晴,你把灶房的粗盐包再往陶瓮深处挪,把最外层的陶瓮都堆满干稻草——就算他们撬开栅栏,也得先扒开稻草才能碰着粮。”
苏晴磨完最后一把镰刀,刃口泛着冷光,她把镰刀裹在厚布巾里往竹篮塞,又往篮里加了四个刚蒸好的窝窝头:“我把这些镰刀给岗哨送过去,顺便看看葛丛的藤够不够。”
坡下的葛丛长得密,藤条粗得能攥满掌心,阿力正带着人砍藤,柴刀的“咔嚓”声裹着晨露的潮味:“晴姐,这藤浸了桐油,比麻绳还结实,能拴住牛!”
苏晴蹲下来挑最粗的藤,指尖蹭过藤上的绒毛:“编绳套的时候多打两个死结,赵秃子的人要是踩中,挣不开的。”
等把二十个绳套都埋好时,日头已经爬过林带的顶,灶房的烟又稠了些,王婶正往囤货棚送热水,竹篮里还揣着半袋炒黄豆:“给岗哨当零嘴,饿了嚼两颗,顶饿。”
林野蹲在囤货棚的后栅栏边,正用双股铁丝把草绳缠得更紧,铁丝的绷劲让草绳鼓出深棱:“今晚咱们分四拨岗,每刻钟巡一圈,囤货棚的灯全点着,只要他们碰绳套或者栅栏,咱们就能听见动静。”
苏晴把磨好的镰刀递到每个岗哨手里,刃口的冷光裹着晨烟的暖:“这镰刀快,要是他们硬闯,能砍断撬棍。”
刀疤强掂了掂手里的镰刀,刃口蹭过指尖的薄茧:“放心,有这家伙,再加上绳套,他们来一个绊一个,来两个砍一对。”
日头往西边沉时,囤货棚的陶瓮都堆得严实,草绳的结缠得紧,镰刀的刃泛着光,晨烟的稠味浸透了整个院子——赵秃子的“硬抢”计划像片薄云,裹在村里的暖铠甲外,却透不进灶烟的香、葛藤的劲,还有那盏永远亮着的夜灯。
苏晴往灶房的锅里添了瓢水,杂粮粥的香又漫起来时,她抬眼看见林野正往岗哨棚走,背影裹在夕阳的光里,稳得像囤货棚的陶瓮:今晚的风再冷,这院子的暖,也不会散。
岗哨棚的门半敞着,那矿上小工的布团被取了,正缩在棚角哆哆嗦嗦地说:“赵哥……赵秃子那边的粮只够撑三天了,矿上的伙房锅都停了,他说你们村囤了红薯干和盐,让我们先来探路,能偷就偷,偷不着……就硬抢。”
林野倚在棚柱上,指尖转着那片磨尖的废铁片:“他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小工的头埋得更低:“今晚……今晚后半夜,他带了五个人,准备用撬棍拆囤货棚的后栅栏。”
王伯把柴刀往地上一顿,震得棚板“咚”地响:“这狗东西,是没活路了想抢咱们的粮!”
“先把他锁在柴棚的里间,派人看着。”林野转身往外走,“阿力,你带两个人去林带,把昨天的绳套再编二十个,都埋在囤货棚周围的草坡里,葛藤不够就去坡下的葛丛砍,记得浸桐油;刀疤强,你把棚里的斧头都磨一遍,岗哨每人配一把;苏晴,你把灶房的粗盐包再往陶瓮深处挪,把最外层的陶瓮都堆满干稻草——就算他们撬开栅栏,也得先扒开稻草才能碰着粮。”
苏晴磨完最后一把镰刀,刃口泛着冷光,她把镰刀裹在厚布巾里往竹篮塞,又往篮里加了四个刚蒸好的窝窝头:“我把这些镰刀给岗哨送过去,顺便看看葛丛的藤够不够。”
坡下的葛丛长得密,藤条粗得能攥满掌心,阿力正带着人砍藤,柴刀的“咔嚓”声裹着晨露的潮味:“晴姐,这藤浸了桐油,比麻绳还结实,能拴住牛!”
苏晴蹲下来挑最粗的藤,指尖蹭过藤上的绒毛:“编绳套的时候多打两个死结,赵秃子的人要是踩中,挣不开的。”
等把二十个绳套都埋好时,日头已经爬过林带的顶,灶房的烟又稠了些,王婶正往囤货棚送热水,竹篮里还揣着半袋炒黄豆:“给岗哨当零嘴,饿了嚼两颗,顶饿。”
林野蹲在囤货棚的后栅栏边,正用双股铁丝把草绳缠得更紧,铁丝的绷劲让草绳鼓出深棱:“今晚咱们分四拨岗,每刻钟巡一圈,囤货棚的灯全点着,只要他们碰绳套或者栅栏,咱们就能听见动静。”
苏晴把磨好的镰刀递到每个岗哨手里,刃口的冷光裹着晨烟的暖:“这镰刀快,要是他们硬闯,能砍断撬棍。”
刀疤强掂了掂手里的镰刀,刃口蹭过指尖的薄茧:“放心,有这家伙,再加上绳套,他们来一个绊一个,来两个砍一对。”
日头往西边沉时,囤货棚的陶瓮都堆得严实,草绳的结缠得紧,镰刀的刃泛着光,晨烟的稠味浸透了整个院子——赵秃子的“硬抢”计划像片薄云,裹在村里的暖铠甲外,却透不进灶烟的香、葛藤的劲,还有那盏永远亮着的夜灯。
苏晴往灶房的锅里添了瓢水,杂粮粥的香又漫起来时,她抬眼看见林野正往岗哨棚走,背影裹在夕阳的光里,稳得像囤货棚的陶瓮:今晚的风再冷,这院子的暖,也不会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