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青铜为证-《楚国一统华夏》

  郢都郊外的铸鼎坊内,浓烟蔽日,热浪翻涌。熊熊炉火映照着楚国工匠们古铜色的面庞,他们赤着臂膀,挥动着沉重的铁锤,在震耳欲聋的锻造声中,一座前所未有的巨鼎正逐渐成型。这座被命名为“华夏一统鼎”的青铜重器,承载着楚庄王熊旅的野心与抱负。

  “哐当!”一声巨响,最后一块青铜范模严丝合缝地嵌入鼎身。楚国首席铸鼎师白崇站在高台之上,望着这座高达三丈的巨鼎,眼中既有自豪,又有敬畏。鼎身之上,已铸满了楚国所征服诸国的山川地貌、珍奇异兽、物产特产。巍峨的秦岭山脉蜿蜒盘旋,长江黄河奔腾不息,巴蜀的桑蚕、吴越的宝剑、中原的黍稷,皆栩栩如生地呈现其上。

  “报——!”一名侍卫疾步而入,“大王驾到!”

  楚庄王熊旅身着玄色王袍,大步走进铸鼎坊。他目光如炬,扫视着这座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巨鼎,嘴角勾起一抹志得意满的笑容:“好,好!此鼎一出,天下谁与争锋!”

  白崇急忙上前,恭敬道:“禀大王,华夏一统鼎已大功告成,只待最后一道工序——镌刻铭文。”

  熊旅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道:“铭文就刻‘华夏未一,鼎未满;九州同铸,业千秋’。”他顿了顿,又道:“命芈璇玑即刻前来。”

  芈璇玑,楚国宗室之女,聪慧过人,素有辩才。当她接到王命,匆匆赶到铸鼎坊时,被眼前的巨鼎震撼得说不出话来。熊旅望着她惊讶的表情,沉声道:“璇玑,此鼎乃楚国霸业之象征。朕命你携带此鼎周游列国,每到一国,便向其国君展示,并言:‘此鼎未满,虚位以待。愿与诸君共铸千秋霸业。’”

  芈璇玑很快明白了熊旅的深意。这哪里只是展示一座鼎,分明是以武力为后盾的外交威慑。她当即领命:“臣女定不负大王重托!”

  三日后,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离开了郢都。队伍中央,“华夏一统鼎”被八匹骏马拉着的特制大车装载着,四周由精锐楚军护卫。芈璇玑身着华服,坐在装饰精美的马车上,望着车窗外不断后退的景色,心中既紧张又兴奋。

  首站是郑国。郑襄公得知楚国携巨鼎而来,心中惶恐不安,亲自率领群臣出城十里相迎。当“华夏一统鼎”缓缓驶入郑都时,郑国君臣无不瞠目结舌。芈璇玑在朝堂之上,从容不迫地向郑襄公展示鼎上郑国的山川图案,而后微笑道:“郑国之地,已在鼎中。然此鼎未满,郑侯若愿与楚国携手,共图大业,他日鼎成之时,郑侯之功,必当铭记。”

  郑襄公望着鼎上栩栩如生的郑国山川,背后冷汗涔涔。他深知楚国的强大,思忖再三后,只得低头道:“寡人愿与楚国修好,共襄盛举。”

  消息不胫而走,各国震动。齐国、鲁国、宋国等诸侯纷纷派出斥候,探听楚国巨鼎的动向。芈璇玑一行每到一国,便如法炮制。有些国家畏惧楚国的武力,主动示好;有些国家虽心有不甘,但面对这座象征着楚国霸业的巨鼎,也不得不暂时低头。

  然而,当队伍来到晋国边境时,却遭遇了阻碍。晋国作为楚国的宿敌,早有防备。晋景公命大将郤克陈兵边境,意图阻止楚国巨鼎入境。芈璇玑并未退缩,她命人在晋楚边境搭建高台,将“华夏一统鼎”置于其上,而后向晋国下书,邀晋景公前来观鼎。

  晋景公接到书信后,大怒:“楚国欺人太甚!真当我晋国无人吗?”但在大夫士会的劝谏下,他还是决定前往一探究竟。

  当晋景公登上高台,看到那座气势恢宏的“华夏一统鼎”时,心中也不禁生出一丝震撼。芈璇玑不卑不亢地行礼道:“久闻晋侯贤明,今日特请晋侯观鼎。此鼎虽已铸有诸国之象,然晋国之地,尚未入内。若晋侯愿与楚国携手,他日鼎成,晋国之盛,必将光耀千秋。”

  晋景公盯着鼎身,冷笑道:“楚国欲以一鼎威压天下,未免太天真了些。晋国岂会屈服于威胁?”

  芈璇玑却不慌不忙,指着鼎上一处空白之处道:“晋侯请看,此处正虚位以待。楚国并非欲威压天下,而是愿与诸国共铸太平盛世。若晋楚相争,生灵涂炭;若晋楚携手,则天下归心。晋侯难道不愿为天下苍生着想吗?”

  这番话让晋景公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晋国虽强,但与楚国连年征战,国力损耗巨大。若能借此机会休战,对晋国也并非坏事。最终,晋景公虽未当场答应与楚国合作,但也没有下令驱逐芈璇玑一行,双方达成了暂时的和平协议。

  芈璇玑的鼎旅之行持续了数月,所到之处,各国或惧或服,纷纷遣使与楚国示好。“华夏一统鼎”之名,威震天下。而这座巨鼎,也成为了楚国霸业的象征,时刻提醒着各国诸侯:楚国的野心,从未停止。

  当芈璇玑完成使命,返回郢都时,楚庄王亲自出城迎接。望着满载而归的队伍,熊旅大笑道:“璇玑,此去大功告成!有此鼎为证,天下早晚尽入我楚国囊中!”

  芈璇玑行礼道:“一切皆赖大王威德。此鼎虽能震慑一时,但要真正一统天下,还需大王以仁德服人。”

  熊旅闻言,微微一怔,随即抚掌大笑:“好!好一个以仁德服人!璇玑,你说得对。武力可夺其地,仁德方能收其心。”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华夏一统鼎”上,青铜表面泛起金色的光芒。这座见证了楚国崛起的巨鼎,也将继续见证着天下局势的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