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粮道之争-《楚国一统华夏》

  暮色如血,笼罩着楚国郢都的城墙。熊旅立于城头,望着城外蜿蜒如蛇的运粮车队,眉头却并未舒展。晋国使臣送来的战书犹在案头,墨迹未干便裹挟着凛冽杀意——晋秦联军已陈兵河济,誓要截断楚国北运粮草的水道。一旦粮道断绝,楚国正在中原争霸的二十万大军,将如离水之鱼,不战自溃。

  大王,晋国此举意在釜底抽薪。孙叔敖一袭青衫踏月而来,手中竹简在风中簌簌作响,但臣已派人探查多日,或许能破此危局。

  熊旅转身,目光灼灼:先生可有良策?莫不是要启用那条......

  正是。孙叔敖抚须颔首,二十年前先王下令开凿的云梦渠,虽已荒废多年,但臣暗中派人维护。如今江汉水位正高,若开闸引水,可将江水引入鸿沟,另辟粮道。

  与此同时,秦国商於之地的崇山峻岭间,熊审率领的三万楚军正悄然潜行。这位楚国最年轻的将领,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山道。他手中握着的,是孙叔敖连夜送来的密信——攻敌必救,方解粮道之困。

  将军,前方就是武关!副将的声音里带着兴奋。熊审却抬手示意众人噤声,月光下,他望着武关城楼上飘扬的秦国旗帜,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深知,秦国看似与晋国结盟截断楚粮道,实则最忌惮的,是楚国对商於之地的觊觎。这里是秦国东出的咽喉,一旦失守,咸阳危矣。

  当楚军的战鼓声在武关下响起时,秦国朝堂乱作一团。秦哀公拍案而起:楚人竟敢声东击西!传令下去,即刻调回河济之军,驰援商於!

  千里之外,云梦渠畔。孙叔敖亲自执斧,斩断拦在渠口的铁链。浑浊的江水顿时如万马奔腾,顺着干涸已久的渠道奔涌向前。负责押运粮草的楚将激动得热泪盈眶:孙令尹,水通了!通了!

  楚国中军大帐内,熊旅接到两路捷报时,晋国使者正趾高气昂地要求楚军献粮求和。贵国粮道已断,此时投降,还能......使者话音未落,熊旅便将战报狠狠拍在案上:睁大你的狗眼看看!

  战报上,熊审大破武关的消息让使者面如土色。而另一封密报显示,秦晋联军因秦国撤军而军心大乱,楚国粮草已顺利北运。

  庆功宴上,酒香四溢。熊旅高举青铜爵,朗声道:此战,胜在未雨绸缪,更胜在君臣同心!若不是孙令尹多年谋划,若不是熊审将军奇兵突袭,楚国危矣!

  孙叔敖谦然一笑:臣不过是遵先王遗志,维护水利罢了。倒是熊审将军,以三万偏师牵制秦军主力,才是破局关键。

  熊审起身拜倒:末将谨遵大王与令尹之计,不敢居功。

  帐外,新开通的云梦渠波光粼粼,倒映着满天星斗。楚国君臣的笑声,随着渠水的流淌,传向远方。而此时的晋国,尚未从盟友倒戈的震惊中回过神来,便已在这场不见硝烟的粮道之争中,输得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