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稚子慧心-《楚国一统华夏》

  郢都章华宫内,鎏金烛台将夜宴映照得恍若白昼。编钟清越之声中,各国使臣觥筹交错,却都暗暗将目光投向主位——楚国国君熊旅斜倚在雕花玉榻上,怀中抱着粉雕玉琢的三岁公主芈瑶,案几上堆满了各国进献的珍馐。

  “公主且尝尝这齐国的蜜糕。”齐国使者公孙齐将描金食盒推至芈瑶面前,嘴角勾起一抹似有若无的笑意。他素闻楚国公主年幼,此番特意准备这甜腻糕点,本是想看楚人在礼数上出丑——毕竟在周礼规制中,贵宾献礼当由国君先尝。

  芈瑶眨了眨葡萄般的眼睛,藕节似的小手捏起一块蜜糕。她穿着绣满丹凤的襦裙,发间玉坠随着动作轻晃,忽然转身将蜜糕递向坐在下首的齐国质子田稷。这少年不过十岁,自小便被送来楚国为质,此刻正局促地绞着衣角。

  殿内骤然寂静,唯有编钟余韵袅袅。公孙齐抚须冷笑:“楚国公主,竟不知待客之道?贵宾献礼,岂有先予质子之理?”他刻意咬重“质子”二字,暗含对齐国受困于楚的嘲讽。

  芈瑶仰起小脸,晨光般清亮的声音在大殿回荡:“夫子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齐国远来是客,田哥哥离开家乡那么久,自然要分他尝尝。”她说话时奶声奶气,却字字清晰,末了还踮脚将剩下的蜜糕尽数推到田稷面前。

  熊旅闻言先是一怔,继而仰头大笑,震得玉冠上的珠串哗哗作响。他一把将女儿高高举起,芈瑶咯咯笑着揪父亲的胡须,发间银铃清脆悦耳:“此女真乃天赐!齐国,可愿与楚国永结盟好?”

  公孙齐面色骤变。殿外夜风穿堂而过,吹得烛火明灭不定。他望着熊旅眼中毫不掩饰的锋芒,又瞥见田稷捧着蜜糕的手微微颤抖——那少年眸中泛起泪光,显然是从未有人如此待他。

  “大王说笑了。”公孙齐强压下心中惊涛,躬身行礼时额角已沁出薄汗,“齐国与楚国,本就该......”

  “非也。”熊旅猛地放下女儿,大氅扫过案几,酒盏倾洒在竹简地图上,“孤要的不是虚与委蛇的盟约,而是你我歃血为盟,共伐暴秦!”他话音未落,殿门轰然洞开,月光如银练倾泻而入,照亮了楚将苏定方披甲持戈的身影。

  公孙齐喉头发紧。他这才惊觉,这场看似寻常的宫宴,实则早有谋划——楚国公主的天真善举,不过是这场外交博弈的精妙起手式。熊旅借着女儿的稚言,既收买了齐国质子之心,又将齐国逼入不得不结盟的境地。

  “楚国愿以商於之地为盟礼。”熊旅伸手轻抚芈瑶发顶,女童懵懂地将半块蜜糕塞进父亲嘴里,“而齐国,只需在秦军东进时,断其粮草。”

  殿内寂静如渊。公孙齐望着熊旅眼底跳动的火光,又望向天真无邪的芈瑶,忽然想起齐国朝堂那些老臣的话:“楚国熊旅,有问鼎中原之志。”此刻他终于明白,楚国的野心,竟连三岁孩童都能成为锋利的刀刃。

  “臣,愿为大王传书齐王。”公孙齐重重叩首在地,额头贴着冰凉的青砖。章华宫外,更鼓声遥遥传来,惊起檐角栖鸦。这场由蜜糕引发的盟约,终将在十年后化作倾覆天下的狂澜。而楚国三岁公主那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将被史官郑重记在史册上,成为楚国霸业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