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暗流涌动-《楚国一统华夏》

  郢都宫殿的青铜兽灯将光影投在盘龙柱上,如同一群蛰伏的巨兽在张牙舞爪。熊旅摩挲着案几上的青铜虎符,指尖抚过虎眼处斑驳的绿锈,耳边还回响着斥候气喘吁吁的急报——吴国战船已集结于长江下游,越国的粮草车队正源源不断运往姑苏城。

  诸位卿家,熊旅的声音裹挟着寒意,震得殿内编钟微微作响,吴越两国竟想在我楚军饮马黄河之际,于背后捅刀子。

  阶下群臣顿时议论纷纷,甲胄碰撞声与丝履踏地声交织成一片。养由基大步出列,腰间的彤弓随着步伐轻晃,这位神箭手的青铜护腕在灯火下泛着冷光:大王!末将愿率五千飞熊军沿江而下,定要将吴国战船烧作焦炭,让那阖闾小儿知道,楚人可不是任人欺的软柿子!他的吼声惊起梁间宿鸟,扑棱棱的振翅声更添几分紧张。

  孙叔敖却徐徐展开手中竹简地图,苍老的手指划过长江九曲:养将军的虎狼之师固然能战,但吴越此番绝非莽撞行事。他抬头时,眼中映着摇曳的烛火,吴国伍子胥善谋,孙武善战,此次必是算准了我军主力尽出。若此时分兵回防,中原诸侯定会趁机反扑,我楚国十余年苦心经营恐付之东流。

  殿内陷入死寂,唯有更漏声滴答作响。熊旅凝视着地图上用朱砂标记的楚军驻地,从黄河之滨到淮水之畔,楚国的势力如一张巨网铺展在中原大地,可此刻这张网的腹地却出现了致命的裂痕。

  依令尹之见?熊旅打破沉默。

  遣使,厚币。孙叔敖的声音不疾不徐,以重礼示好吴国,言辞间示弱周旋。同时传令方城、钟离两关,将戍卒增至三倍,沿江布下烽燧预警。吴越若想攻楚,必先过这两道铁闸。

  养由基握剑的指节发白:难道要任由吴越在我背后磨刀?

  非也。孙叔敖转身面对这位猛将,谈判为虚,拖延为实。待大王在中原站稳脚跟,届时我军回师,吴越便是砧板上的鱼肉。

  熊旅沉吟良久,案上的龟甲占卜还留着清晨问卦的灼痕。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北进中原时,占卜师曾言外患未靖,内忧将起,此刻想来,这竟来得如此突然。

  就依令尹之计。熊旅抓起虎符重重拍在案上,命屈巫为使,带黄金千镒、白璧十双,明日便启程赴吴。养将军即刻前往方城,加固城防。

  三日后,屈巫的车队驶出郢都南门。车队最前方的辒辌车内,除了价值连城的贡品,还藏着数十卷记载吴国山川地形的秘图。屈巫抚摸着腰间楚王亲赐的玉珏,想起临行前熊旅的密令:能拖一日是一日,若谈判不成...便设法离间吴国君臣。

  与此同时,姑苏城吴王宫的议事厅内,阖闾把玩着越国进献的湛卢剑,剑锋寒光映出他眼底的贪婪:楚国使者将至?来得正好。他转头望向屏风后立着的身影,子胥先生,此番该如何应对?

  伍子胥缓缓展开一卷帛书,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楚国边境布防:收下礼物,许以盟约。但战船操练不可懈怠,待楚军与晋国在黄河对峙时,便是我们渡江之日。他的声音低沉如夜枭,只是...那楚国令尹孙叔敖,不得不防。

  暮色渐浓,长江之上,楚国的烽火台次第亮起,宛如一条蜿蜒的赤龙。而在更远处的水面下,暗流正在无声翻涌,裹挟着权谋与野心,等待着撕裂平静的那一刻。熊旅站在郢都城头,望着西方渐沉的落日,手中楚王剑不自觉握紧——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