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离去已有半月,沈府表面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沈云裳知道,这平静之下暗流涌动,如同冰封的河面,看似坚固,实则一触即碎。
贾世清自那日探病被拒后,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献殷勤。每日不是差人送来珍奇玩物,就是邀约游园赏花。沈云裳一律以病体未愈推脱,那些礼物也原封不动地退回。
这天清晨,沈云裳正对镜梳妆,珍珠匆匆进来,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锦盒。
“小姐,贾公子又派人送东西来了。”珍珠面色为难,“这次说是从西域得来的珍品,务必请小姐收下。”
沈云裳头也不回:“照旧退回去。”
“可是...”珍珠欲言又止,“送东西来的婆子说,贾公子已在夫人那里得了准话,今日要亲自来探望小姐。”
沈云裳手中的玉梳“啪”地落在妆台上。母亲竟然应允了贾世清来访?这意味着什么,她再清楚不过——家族已经默许了这桩婚事,或者说,默许了贾世清的追求。
“知道了。”沈云裳强压心中的怒火,“你去准备吧。”
一
巳时刚过,贾世清果然来了。他今日打扮得格外风雅,一袭月白长衫,手持折扇,俨然一副翩翩公子的模样。
沈云裳在花厅接待了他,态度疏离而礼貌。
“听闻妹妹身子不适,小生日夜悬心。”贾世清关切地道,那双眼睛却不住地在沈云裳身上打转,“今日见妹妹气色尚可,总算放心些许。”
沈云裳垂眸抿茶,掩去眼中的厌恶:“劳贾公子挂心,只是小病,不碍事。”
贾世清示意随从捧上一个锦盒,打开来看,里面是一对晶莹剔透的玉镯。
“这是家父门生从西域带回的羊脂玉镯,据说有安神养颜之效。”他将锦盒推向沈云裳,“望妹妹笑纳。”
沈云裳看也不看:“如此贵重之物,云裳不敢收。”
“妹妹何必见外?”贾世清笑道,忽然压低声音,“那日之事,实属误会。小生原是想与妹妹一叙衷肠,谁知那丫鬟...”
沈云裳手中的茶盏重重一顿,茶水溅出些许:“贾公子,过去的事不必再提。”
贾世清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堆起笑容:“是是是,不提也罢。只是...”他话锋一转,“听闻妹妹近日深居简出,想必闷得慌。城外永宁寺的荷花正值盛开,不知妹妹可愿明日同往赏荷?”
沈云裳正要拒绝,贾世清又道:“沈夫人已经应允了,还说多出去走走,对妹妹的身子有益。”
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她。沈云裳心知这又是贾世清的算计,但转念一想,这或许是她难得的外出机会。自从芍药出事以来,她再未踏出沈府半步,许多计划也因此搁置。
“既然母亲应允,云裳遵命便是。”她勉强应下。
贾世清大喜过望,又说了些闲话,方才心满意足地离去。
二
送走贾世清后,沈云裳立即前往正房求见母亲。
王氏正在查看账本,见女儿进来,示意她坐下。
“贾公子走了?”王氏头也不抬地问。
“走了。”沈云裳直截了当,“母亲为何应允他带我外出?”
王氏放下账本,叹了口气:“云裳,你也不小了,该明白事理。贾家势大,我们得罪不起。再说,贾公子对你一往情深,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姻缘。”
“一往情深?”沈云裳几乎要冷笑出声,“他用迷药设计女儿,又玷污芍药,这就是母亲所说的一往情深?”
王氏面色一沉:“那件事不许再提!芍药那丫头已经送走,事情就算过去了。贾公子既然有心弥补,你又何必耿耿于怀?”
“弥补?”沈云裳心如刀割,“芍药的一生就这么轻易地了?”
“不过一个丫鬟而已。”王氏轻描淡写地道,“贾家已经答应,等你过门后,会给你弟弟在吏部谋个差事。你父亲今年的考核,也要仰仗贾侍郎美言。这些,难道不比一个丫鬟重要?”
沈云裳看着母亲,忽然觉得眼前这个养育自己十几年的妇人如此陌生。在她眼中,丫鬟的性命和清白,竟如此轻贱。
“所以,女儿的幸福,也要为家族利益让路吗?”她轻声问。
王氏起身走到女儿面前,语气软了下来:“云裳,女子终究是要嫁人的。贾家门第显赫,贾公子又一表人才,这已是极好的归宿。至于那些风流韵事...”她顿了顿,“哪个男子不如此?等你过门后,牢牢掌住正室之位,那些莺莺燕燕又何足挂齿?”
沈云裳不再说话。她知道,在母亲根深蒂固的观念里,女子本就是家族的附属品,婚姻不过是换取利益的工具。那些关于情爱、尊严的奢望,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三
回到闺房,沈云裳独坐窗前,心中五味杂陈。
明日与贾世清同游永宁寺,这无疑会助长府中的流言,让众人以为她已默许这桩婚事。但另一方面,这确实是她难得的外出机会。
她想起芍药在别院中孤独无助的模样,想起那个雨夜她们相拥而泣的誓言。她不能就这样认命,她必须做点什么。
忽然,一个念头闪过她的脑海——永宁寺位于城西,而芍药的心上人宋青书家的药铺就在附近。如果能借机送出一封信...
这个念头让她心跳加速。芍药与宋青书青梅竹马,原本已有婚约,只因芍药家道中落,被卖入沈府为婢,婚事才耽搁下来。如今芍药遭此大难,自觉配不上宋青书,再也不肯与他联系。
但沈云裳知道,宋青书对芍药情深义重,绝不会因她失身而嫌弃她。如果能让他知道真相,或许...
她立即起身,找出文房四宝,开始研墨。然而提笔之时,却又犹豫了。
这封信该如何写?直接告诉宋青书芍药被贾世清玷污?这无疑是在芍药的伤口上撒盐。但不说明真相,又如何解释芍药突然被送至别院,甚至萌生出家的念头?
思虑再三,沈云裳终于落笔。她只写芍药遭逢大变,身心受创,现已至城郊别院静养,且有出家之念。望宋青书若有心,能前去探望劝解。至于具体发生了什么,她只字未提——这是芍药的隐私,该由她亲自告知。
写罢,她将信用蜜蜡封好,藏在妆匣底层。
这一夜,沈云裳辗转难眠。明日之行,吉凶未卜。若信件顺利送出,或可成全一对有情人;若被发现,不仅她的名节尽毁,还会连累整个沈家。
四
次日清晨,贾世清的马车早早候在沈府门外。
沈云裳特意打扮得素净典雅,一袭淡青衣裙,只簪一支白玉簪,愈发显得清丽脱俗。
贾世清见状,眼中闪过惊艳之色,忙上前搀扶:“妹妹今日真是清雅如荷,不染凡尘。”
沈云裳微微侧身避开他的手,在珍珠的搀扶下登上马车。
马车内装饰奢华,软垫皆是上好的苏州绣品,小几上摆放着各色点心和时令水果。
“这些都是为妹妹准备的。”贾世清得意地道,“若不合口味,妹妹尽管说。”
沈云裳垂眸:“贾公子费心了。”
马车缓缓行驶,贾世清一路上滔滔不绝,时而指点街景,时而吟诗作赋,极力卖弄才学。沈云裳只偶尔点头附和,心思早已飞到那封密信上。
约莫一个时辰后,永宁寺到了。时值荷花盛开的季节,寺内香客如织,接踵摩肩。
贾世清小心翼翼地护在沈云裳身旁,不时伸手虚扶,做足体贴姿态。沈云裳心中厌恶,却不得不强颜欢笑。
在寺中转了一圈,贾世清提议去禅房歇息。
“寺中住持与我相熟,已备好清净禅房。”他看着沈云裳,眼中别有深意。
沈云裳心中一紧,立即道:“听闻永宁寺的素斋很是出名,不如先去斋堂用膳?”
贾世清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妹妹说的是,是小生考虑不周。”
五
斋堂内,沈云裳借故更衣,带着珍珠转到后院。
“珍珠,我有一事相托。”她低声道,从袖中取出那封密信,“这封信,务必送到城西济世堂的宋青书大夫手中。”
珍珠面色顿变:“小姐,这...”
“我知道此事风险极大。”沈云裳握住她的手,“但芍药待我们亲如姐妹,如今她落难,我们岂能坐视不管?”
珍珠犹豫片刻,坚定地点头:“小姐放心,珍珠一定办到。”
“记住,要避开贾府的人。”沈云裳叮嘱道,“若是被人发现,就说是我让你去买些安神香。”
珍珠将信仔细收好,匆匆离去。
沈云裳心中忐忑,却不得不强自镇定,返回斋堂。
贾世清已经点好素斋,见沈云裳回来,关切地问:“妹妹可还好?”
“劳公子挂心,只是有些晕车,现已无碍。”沈云裳柔声道。
用膳期间,贾世清愈发殷勤,不时为她布菜倒茶。沈云裳心中焦急珍珠能否顺利送信,食不知味。
约莫半个时辰后,珍珠终于回来了。她对沈云裳微微点头,示意事情已办妥。
沈云裳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脸色也舒缓许多。
贾世清见状,以为是自己殷勤讨好有了效果,更加得意:“妹妹若
贾世清自那日探病被拒后,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献殷勤。每日不是差人送来珍奇玩物,就是邀约游园赏花。沈云裳一律以病体未愈推脱,那些礼物也原封不动地退回。
这天清晨,沈云裳正对镜梳妆,珍珠匆匆进来,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锦盒。
“小姐,贾公子又派人送东西来了。”珍珠面色为难,“这次说是从西域得来的珍品,务必请小姐收下。”
沈云裳头也不回:“照旧退回去。”
“可是...”珍珠欲言又止,“送东西来的婆子说,贾公子已在夫人那里得了准话,今日要亲自来探望小姐。”
沈云裳手中的玉梳“啪”地落在妆台上。母亲竟然应允了贾世清来访?这意味着什么,她再清楚不过——家族已经默许了这桩婚事,或者说,默许了贾世清的追求。
“知道了。”沈云裳强压心中的怒火,“你去准备吧。”
一
巳时刚过,贾世清果然来了。他今日打扮得格外风雅,一袭月白长衫,手持折扇,俨然一副翩翩公子的模样。
沈云裳在花厅接待了他,态度疏离而礼貌。
“听闻妹妹身子不适,小生日夜悬心。”贾世清关切地道,那双眼睛却不住地在沈云裳身上打转,“今日见妹妹气色尚可,总算放心些许。”
沈云裳垂眸抿茶,掩去眼中的厌恶:“劳贾公子挂心,只是小病,不碍事。”
贾世清示意随从捧上一个锦盒,打开来看,里面是一对晶莹剔透的玉镯。
“这是家父门生从西域带回的羊脂玉镯,据说有安神养颜之效。”他将锦盒推向沈云裳,“望妹妹笑纳。”
沈云裳看也不看:“如此贵重之物,云裳不敢收。”
“妹妹何必见外?”贾世清笑道,忽然压低声音,“那日之事,实属误会。小生原是想与妹妹一叙衷肠,谁知那丫鬟...”
沈云裳手中的茶盏重重一顿,茶水溅出些许:“贾公子,过去的事不必再提。”
贾世清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堆起笑容:“是是是,不提也罢。只是...”他话锋一转,“听闻妹妹近日深居简出,想必闷得慌。城外永宁寺的荷花正值盛开,不知妹妹可愿明日同往赏荷?”
沈云裳正要拒绝,贾世清又道:“沈夫人已经应允了,还说多出去走走,对妹妹的身子有益。”
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她。沈云裳心知这又是贾世清的算计,但转念一想,这或许是她难得的外出机会。自从芍药出事以来,她再未踏出沈府半步,许多计划也因此搁置。
“既然母亲应允,云裳遵命便是。”她勉强应下。
贾世清大喜过望,又说了些闲话,方才心满意足地离去。
二
送走贾世清后,沈云裳立即前往正房求见母亲。
王氏正在查看账本,见女儿进来,示意她坐下。
“贾公子走了?”王氏头也不抬地问。
“走了。”沈云裳直截了当,“母亲为何应允他带我外出?”
王氏放下账本,叹了口气:“云裳,你也不小了,该明白事理。贾家势大,我们得罪不起。再说,贾公子对你一往情深,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姻缘。”
“一往情深?”沈云裳几乎要冷笑出声,“他用迷药设计女儿,又玷污芍药,这就是母亲所说的一往情深?”
王氏面色一沉:“那件事不许再提!芍药那丫头已经送走,事情就算过去了。贾公子既然有心弥补,你又何必耿耿于怀?”
“弥补?”沈云裳心如刀割,“芍药的一生就这么轻易地了?”
“不过一个丫鬟而已。”王氏轻描淡写地道,“贾家已经答应,等你过门后,会给你弟弟在吏部谋个差事。你父亲今年的考核,也要仰仗贾侍郎美言。这些,难道不比一个丫鬟重要?”
沈云裳看着母亲,忽然觉得眼前这个养育自己十几年的妇人如此陌生。在她眼中,丫鬟的性命和清白,竟如此轻贱。
“所以,女儿的幸福,也要为家族利益让路吗?”她轻声问。
王氏起身走到女儿面前,语气软了下来:“云裳,女子终究是要嫁人的。贾家门第显赫,贾公子又一表人才,这已是极好的归宿。至于那些风流韵事...”她顿了顿,“哪个男子不如此?等你过门后,牢牢掌住正室之位,那些莺莺燕燕又何足挂齿?”
沈云裳不再说话。她知道,在母亲根深蒂固的观念里,女子本就是家族的附属品,婚姻不过是换取利益的工具。那些关于情爱、尊严的奢望,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三
回到闺房,沈云裳独坐窗前,心中五味杂陈。
明日与贾世清同游永宁寺,这无疑会助长府中的流言,让众人以为她已默许这桩婚事。但另一方面,这确实是她难得的外出机会。
她想起芍药在别院中孤独无助的模样,想起那个雨夜她们相拥而泣的誓言。她不能就这样认命,她必须做点什么。
忽然,一个念头闪过她的脑海——永宁寺位于城西,而芍药的心上人宋青书家的药铺就在附近。如果能借机送出一封信...
这个念头让她心跳加速。芍药与宋青书青梅竹马,原本已有婚约,只因芍药家道中落,被卖入沈府为婢,婚事才耽搁下来。如今芍药遭此大难,自觉配不上宋青书,再也不肯与他联系。
但沈云裳知道,宋青书对芍药情深义重,绝不会因她失身而嫌弃她。如果能让他知道真相,或许...
她立即起身,找出文房四宝,开始研墨。然而提笔之时,却又犹豫了。
这封信该如何写?直接告诉宋青书芍药被贾世清玷污?这无疑是在芍药的伤口上撒盐。但不说明真相,又如何解释芍药突然被送至别院,甚至萌生出家的念头?
思虑再三,沈云裳终于落笔。她只写芍药遭逢大变,身心受创,现已至城郊别院静养,且有出家之念。望宋青书若有心,能前去探望劝解。至于具体发生了什么,她只字未提——这是芍药的隐私,该由她亲自告知。
写罢,她将信用蜜蜡封好,藏在妆匣底层。
这一夜,沈云裳辗转难眠。明日之行,吉凶未卜。若信件顺利送出,或可成全一对有情人;若被发现,不仅她的名节尽毁,还会连累整个沈家。
四
次日清晨,贾世清的马车早早候在沈府门外。
沈云裳特意打扮得素净典雅,一袭淡青衣裙,只簪一支白玉簪,愈发显得清丽脱俗。
贾世清见状,眼中闪过惊艳之色,忙上前搀扶:“妹妹今日真是清雅如荷,不染凡尘。”
沈云裳微微侧身避开他的手,在珍珠的搀扶下登上马车。
马车内装饰奢华,软垫皆是上好的苏州绣品,小几上摆放着各色点心和时令水果。
“这些都是为妹妹准备的。”贾世清得意地道,“若不合口味,妹妹尽管说。”
沈云裳垂眸:“贾公子费心了。”
马车缓缓行驶,贾世清一路上滔滔不绝,时而指点街景,时而吟诗作赋,极力卖弄才学。沈云裳只偶尔点头附和,心思早已飞到那封密信上。
约莫一个时辰后,永宁寺到了。时值荷花盛开的季节,寺内香客如织,接踵摩肩。
贾世清小心翼翼地护在沈云裳身旁,不时伸手虚扶,做足体贴姿态。沈云裳心中厌恶,却不得不强颜欢笑。
在寺中转了一圈,贾世清提议去禅房歇息。
“寺中住持与我相熟,已备好清净禅房。”他看着沈云裳,眼中别有深意。
沈云裳心中一紧,立即道:“听闻永宁寺的素斋很是出名,不如先去斋堂用膳?”
贾世清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妹妹说的是,是小生考虑不周。”
五
斋堂内,沈云裳借故更衣,带着珍珠转到后院。
“珍珠,我有一事相托。”她低声道,从袖中取出那封密信,“这封信,务必送到城西济世堂的宋青书大夫手中。”
珍珠面色顿变:“小姐,这...”
“我知道此事风险极大。”沈云裳握住她的手,“但芍药待我们亲如姐妹,如今她落难,我们岂能坐视不管?”
珍珠犹豫片刻,坚定地点头:“小姐放心,珍珠一定办到。”
“记住,要避开贾府的人。”沈云裳叮嘱道,“若是被人发现,就说是我让你去买些安神香。”
珍珠将信仔细收好,匆匆离去。
沈云裳心中忐忑,却不得不强自镇定,返回斋堂。
贾世清已经点好素斋,见沈云裳回来,关切地问:“妹妹可还好?”
“劳公子挂心,只是有些晕车,现已无碍。”沈云裳柔声道。
用膳期间,贾世清愈发殷勤,不时为她布菜倒茶。沈云裳心中焦急珍珠能否顺利送信,食不知味。
约莫半个时辰后,珍珠终于回来了。她对沈云裳微微点头,示意事情已办妥。
沈云裳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脸色也舒缓许多。
贾世清见状,以为是自己殷勤讨好有了效果,更加得意:“妹妹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