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那是一个风云激荡、充满希望与变革的年份。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盛大举行。这次大会意义非凡,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国家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犹如在时代的浩瀚海洋中,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有力地推动了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全国上下,学习贯彻落实“十三大”文件精神的热潮如汹涌澎湃的浪潮,席卷每一个角落。人们的心中,都燃起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奋斗的火焰。
1987年的冬雪,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些。刚进入十一月,电大校园里的法桐便被白霜悄然包裹,那枝桠上的积雪,在凛冽寒风的吹拂下,簌簌地飘落,冷不丁地钻进衣领,凉得人忍不住缩起脖子。
我站在教务处的玻璃窗前,窗上蒙着一层薄薄的霜,宛如给世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轻轻哈出一口气,用指尖小心翼翼地擦出一个小圆圈,透过这小小的窗口,能看见里面老师正伏案整理文件的身影。
此刻,我手中紧紧攥着成绩单,手心里已满是汗水,指腹因为用力,把纸边捏得皱巴巴的。成绩单上,“古代汉语”“应用文写作”两门必修课旁印着黑色的“良好”,那字迹清晰而沉稳。然而,选修的“档案学”“经济学”“英语”三栏,却全是醒目的红色“合格”,像三盏明亮的红灯,在白纸上格外刺眼。
但在成绩单的最下方,“优秀学员”几个黑色宋体字,衬着红色边框,显得庄重而耀眼。旁边还附着一张淡黄色的领奖通知,钢笔工整地写着“奖品:1986年版《辞海》(缩印本)”,落款处盖着电大教务处的红章,那红色如同燃烧的火焰,带着温暖与希望。
我缓缓将成绩单叠成小方块,郑重地塞进棉袄内袋,那里贴着心口,还残留着丝丝暖意。刚要转身往楼梯口走去,就听见教务处里传来一阵压低声音的争执声。
原来是孙浩的父亲。上周在电大门口,我曾见过他一面。他穿着一件洗得发亮的深蓝色棉袄,领口已经磨出了白边,袖口还缝着一块深灰色的补丁,显得有些破旧。他手里夹着一根没点燃的“大前门”,烟丝从烟纸缝里漏出来,簌簌地落在水泥地上,仿佛是岁月的尘埃在无声飘落。
“王主任,您再通融通融,我家孙浩就差‘经济学’和‘英语’两门,补考让他过了吧!”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透着无尽的无奈与期盼。说着,他伸手就往主任手里塞烟,可一不小心,烟蒂蹭到了桌布,“滋啦”一声,烧出一个黑褐色的小洞,那焦痕就像一块难看的补丁,在米白色的桌布上格外扎眼。
王主任皱着眉头,把烟轻轻推回去,指尖捏着桌布的焦痕看了看,语重心长地说:“老孙,规矩不能破啊。孙浩这两门补考还是六十不到,选择题错了一半,简答题连‘供求关系’的概念都写不对,我要是让他过了,对其他同学不公平呐。”
孙浩父亲长叹一口气,捏着烟的手缓缓垂下来,烟卷在指间转了两圈,指腹把烟纸蹭得发毛,最终还是默默地没再说话。他只是弯腰把地上的烟丝拢了拢,用鞋底轻轻碾了碾,转身离开时,棉袄后襟沾着的雪渣掉在地上,没一会儿就化成了水,仿佛他的希望也在一点点消融。
我躲在楼梯口,听着他下楼时那格外沉重的脚步声,心里也跟着一阵发堵。想起孙浩上次跟我借英语笔记时,还无奈地说,要是这次过不了,他爸就要让他去校办工厂正式入职了。那话语中,满是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甘。
从学校出来,我顺路前往百货大楼买墨水。街面上的积雪已被车轮碾成了黑泥,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滑倒。我紧紧攥着口袋里的两块五毛钱,特意绕开了那些结冰的水坑,仿佛在绕开生活中的重重困难。
百货大楼里比外面暖和许多,门口的热风幕机吹得人脸上发燥。刚走到二楼的皮鞋柜台,就看见金丽丽背对着我抹眼泪。她那件米色的腈纶毛衣沾着点灰尘,头发也有些凌乱,脸上的妆早已花得一塌糊涂,黑色的睫毛膏晕成了圈,像两只糊了墨的蝴蝶,在白皙的脸颊上格外显眼。
旁边站着个穿呢子大衣的顾客,手里拎着个棕色的皮包,另一只手拿着双黑色的牛皮鞋,鞋尖还沾着点试穿时蹭的灰。顾客皱着眉头,一脸不满地说:“姑娘,我刚才明明说要37码,你怎么给我拿36码?这挤得脚疼,还怎么试?”
金丽丽吸了吸鼻子,声音带着哭腔,肩膀一抽一抽的,满是委屈:“对不起,我刚才整理货的时候,把37码的那双放在货架最上面,现在找不到了……我再给您找找,您再等会儿行吗?”
顾客皱着眉把鞋往柜台上一放,皮质鞋面磕在玻璃上,发出“当”的一声脆响:“算了算了,耽误时间!”说完转身就走,呢子大衣的下摆扫过柜台,带倒了旁边的鞋油罐子,黑色的鞋油在玻璃上划出道道印子,仿佛是生活的无奈留下的痕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金丽丽看着空荡荡的柜台,眼泪掉得更凶了,她伸手去扶鞋油罐子,指尖却碰倒了另一个银色的鞋刷。我赶紧走过去,帮她把鞋刷捡起来,递过去一张纸巾,轻声安慰道:“丽丽,别着急,37码的鞋说不定是被别的顾客挪地方了。”
她接过纸巾,擦了擦脸,睫毛上还挂着泪珠,哽咽着说:“张毅,我上周电大考试也挂了‘古代汉语’和‘英语’两门,现在连工作都出岔子,刚才组长还说要扣我这个月的奖金……”
她说着又红了眼,我拍了拍她的肩膀,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上个月我晚上在办公室复习时,还看见她偷偷看琼瑶的小说,如今落得这样的局面,虽是意料之中,却又让人不忍心说重话。毕竟,每个人都在生活的浪潮中挣扎前行,都有自己的无奈与迷茫。
领《辞海》那天,我特意穿上了那件浅灰色衬衫。那是去年生日时姐姐给我买的,领口被我熨得平平整整,袖口还钉着颗银色的纽扣,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教务处里挤满了前来领奖品的同学,热闹非凡。王主任拿着本红色封面的书,当叫到我名字时,我快步走过去,双手恭敬地接了过来。
书皮上烫着金色的“辞海”二字,摸起来硬邦邦的,仿佛承载着无数的知识与希望。我翻开扉页,看见上面盖着枚朱红色的“奖”字章,方方正正的,像部队里的军功章,映着窗外的雪光格外醒目。
我把书紧紧抱在怀里,指尖轻轻摸着封面,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这半年来,我每天早上五点就爬起来背英语单词,笔记本上记满了音标和例句;晚上在服装厂办公室学到深夜,台灯的光映着“经济学”课本上的批注,那一行行字迹,仿佛是我奋斗的足迹。就连过年时亲戚来串门,我都躲在房间里做练习题,如今这一切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没过几天,吴厂长突然召开全厂大会。大会议室里的煤炉烧得正旺,空气里飘着煤烟味和棉花纤维的混合气息,让人感觉既温暖又有些沉闷。职工们坐在长条木凳上,小声地交头接耳,猜测着这次大会的内容。
吴厂长穿着件崭新的深蓝色中山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显得精神抖擞。他站在主席台上,手里举着我的成绩单,声音洪亮得能传到礼堂最后一排:“同志们,张毅同志右腿不方便,却丝毫没耽误学习!你们看,除了必修课中的几门主课之外,三门选修课全合格,还评上了优秀学员,用成绩证明,就算身体有残疾,也能当学习状元!咱们厂就需要这样肯钻研、能坚持的人,大家都要向他学习!”
台下瞬间响起热烈的掌声,有人还朝着我这边挥手示意。我坐在职工队伍的中间,脸有点红,却下意识挺直了背,右手悄悄摸了摸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有些变形的右腿。当时,医生对我母亲说,我有可能再也站不直,可现在,我不仅能站着上班,还能拿着优秀学员的奖状,没给厂里丢脸。这其中的艰辛与努力,只有自己最清楚。
大会结束后,吴厂长让人找了家装裱店,把我的“优秀学员”奖状裱了起来,郑重地挂进了服装厂的荣誉室。
荣誉室在办公楼的二楼,里面摆着几个玻璃柜,放着厂里历年得的奖杯,墙上挂着“先进集体”“市级驰名商标”的铜牌,每一件都见证着厂里的辉煌与荣耀。
我跟着办公室的小李过去看时,只见我的奖状被挂在正中间,红色的绒布衬着金色的字,边缘还镶着银色的金属框,显得格外庄重而耀眼。旁边就是“市级驰名商标”的铜牌,红色的奖状纸配着金色的字,和铜牌的金属光泽映在一起,在日光灯下格外亮眼,仿佛是两颗璀璨的星星,交相辉映。
小李指着奖状,笑着说:“张哥,你这奖状一挂,咱们荣誉室都亮堂多了!以后新来的工人,都得看看你这‘学习榜样’!”
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那两张纸——一张是我的奖状,一张是厂里的铜牌。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那些早上背单词时的寒冷,晚上复习时的疲惫,还有右腿偶尔传来的酸麻,在这一刻都变成了暖烘烘的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这不仅是我的荣誉,也是丽民服装厂的骄傲。往后,我更得好好学、好好干,不能辜负这份认可。我要带着这份荣誉,在生活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离开荣誉室时,我回头又看了眼奖状,金色的字在灯光下闪着光,仿佛在诉说着奋斗的故事。走廊里的窗户开着条缝,寒风灌进来,却没让我觉得冷——心里揣着这份热乎劲,就算冬天再冷,我也能扛过去,因为我知道,希望的曙光就在前方。(未完待续)
全国上下,学习贯彻落实“十三大”文件精神的热潮如汹涌澎湃的浪潮,席卷每一个角落。人们的心中,都燃起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奋斗的火焰。
1987年的冬雪,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些。刚进入十一月,电大校园里的法桐便被白霜悄然包裹,那枝桠上的积雪,在凛冽寒风的吹拂下,簌簌地飘落,冷不丁地钻进衣领,凉得人忍不住缩起脖子。
我站在教务处的玻璃窗前,窗上蒙着一层薄薄的霜,宛如给世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轻轻哈出一口气,用指尖小心翼翼地擦出一个小圆圈,透过这小小的窗口,能看见里面老师正伏案整理文件的身影。
此刻,我手中紧紧攥着成绩单,手心里已满是汗水,指腹因为用力,把纸边捏得皱巴巴的。成绩单上,“古代汉语”“应用文写作”两门必修课旁印着黑色的“良好”,那字迹清晰而沉稳。然而,选修的“档案学”“经济学”“英语”三栏,却全是醒目的红色“合格”,像三盏明亮的红灯,在白纸上格外刺眼。
但在成绩单的最下方,“优秀学员”几个黑色宋体字,衬着红色边框,显得庄重而耀眼。旁边还附着一张淡黄色的领奖通知,钢笔工整地写着“奖品:1986年版《辞海》(缩印本)”,落款处盖着电大教务处的红章,那红色如同燃烧的火焰,带着温暖与希望。
我缓缓将成绩单叠成小方块,郑重地塞进棉袄内袋,那里贴着心口,还残留着丝丝暖意。刚要转身往楼梯口走去,就听见教务处里传来一阵压低声音的争执声。
原来是孙浩的父亲。上周在电大门口,我曾见过他一面。他穿着一件洗得发亮的深蓝色棉袄,领口已经磨出了白边,袖口还缝着一块深灰色的补丁,显得有些破旧。他手里夹着一根没点燃的“大前门”,烟丝从烟纸缝里漏出来,簌簌地落在水泥地上,仿佛是岁月的尘埃在无声飘落。
“王主任,您再通融通融,我家孙浩就差‘经济学’和‘英语’两门,补考让他过了吧!”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透着无尽的无奈与期盼。说着,他伸手就往主任手里塞烟,可一不小心,烟蒂蹭到了桌布,“滋啦”一声,烧出一个黑褐色的小洞,那焦痕就像一块难看的补丁,在米白色的桌布上格外扎眼。
王主任皱着眉头,把烟轻轻推回去,指尖捏着桌布的焦痕看了看,语重心长地说:“老孙,规矩不能破啊。孙浩这两门补考还是六十不到,选择题错了一半,简答题连‘供求关系’的概念都写不对,我要是让他过了,对其他同学不公平呐。”
孙浩父亲长叹一口气,捏着烟的手缓缓垂下来,烟卷在指间转了两圈,指腹把烟纸蹭得发毛,最终还是默默地没再说话。他只是弯腰把地上的烟丝拢了拢,用鞋底轻轻碾了碾,转身离开时,棉袄后襟沾着的雪渣掉在地上,没一会儿就化成了水,仿佛他的希望也在一点点消融。
我躲在楼梯口,听着他下楼时那格外沉重的脚步声,心里也跟着一阵发堵。想起孙浩上次跟我借英语笔记时,还无奈地说,要是这次过不了,他爸就要让他去校办工厂正式入职了。那话语中,满是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甘。
从学校出来,我顺路前往百货大楼买墨水。街面上的积雪已被车轮碾成了黑泥,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滑倒。我紧紧攥着口袋里的两块五毛钱,特意绕开了那些结冰的水坑,仿佛在绕开生活中的重重困难。
百货大楼里比外面暖和许多,门口的热风幕机吹得人脸上发燥。刚走到二楼的皮鞋柜台,就看见金丽丽背对着我抹眼泪。她那件米色的腈纶毛衣沾着点灰尘,头发也有些凌乱,脸上的妆早已花得一塌糊涂,黑色的睫毛膏晕成了圈,像两只糊了墨的蝴蝶,在白皙的脸颊上格外显眼。
旁边站着个穿呢子大衣的顾客,手里拎着个棕色的皮包,另一只手拿着双黑色的牛皮鞋,鞋尖还沾着点试穿时蹭的灰。顾客皱着眉头,一脸不满地说:“姑娘,我刚才明明说要37码,你怎么给我拿36码?这挤得脚疼,还怎么试?”
金丽丽吸了吸鼻子,声音带着哭腔,肩膀一抽一抽的,满是委屈:“对不起,我刚才整理货的时候,把37码的那双放在货架最上面,现在找不到了……我再给您找找,您再等会儿行吗?”
顾客皱着眉把鞋往柜台上一放,皮质鞋面磕在玻璃上,发出“当”的一声脆响:“算了算了,耽误时间!”说完转身就走,呢子大衣的下摆扫过柜台,带倒了旁边的鞋油罐子,黑色的鞋油在玻璃上划出道道印子,仿佛是生活的无奈留下的痕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金丽丽看着空荡荡的柜台,眼泪掉得更凶了,她伸手去扶鞋油罐子,指尖却碰倒了另一个银色的鞋刷。我赶紧走过去,帮她把鞋刷捡起来,递过去一张纸巾,轻声安慰道:“丽丽,别着急,37码的鞋说不定是被别的顾客挪地方了。”
她接过纸巾,擦了擦脸,睫毛上还挂着泪珠,哽咽着说:“张毅,我上周电大考试也挂了‘古代汉语’和‘英语’两门,现在连工作都出岔子,刚才组长还说要扣我这个月的奖金……”
她说着又红了眼,我拍了拍她的肩膀,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上个月我晚上在办公室复习时,还看见她偷偷看琼瑶的小说,如今落得这样的局面,虽是意料之中,却又让人不忍心说重话。毕竟,每个人都在生活的浪潮中挣扎前行,都有自己的无奈与迷茫。
领《辞海》那天,我特意穿上了那件浅灰色衬衫。那是去年生日时姐姐给我买的,领口被我熨得平平整整,袖口还钉着颗银色的纽扣,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教务处里挤满了前来领奖品的同学,热闹非凡。王主任拿着本红色封面的书,当叫到我名字时,我快步走过去,双手恭敬地接了过来。
书皮上烫着金色的“辞海”二字,摸起来硬邦邦的,仿佛承载着无数的知识与希望。我翻开扉页,看见上面盖着枚朱红色的“奖”字章,方方正正的,像部队里的军功章,映着窗外的雪光格外醒目。
我把书紧紧抱在怀里,指尖轻轻摸着封面,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这半年来,我每天早上五点就爬起来背英语单词,笔记本上记满了音标和例句;晚上在服装厂办公室学到深夜,台灯的光映着“经济学”课本上的批注,那一行行字迹,仿佛是我奋斗的足迹。就连过年时亲戚来串门,我都躲在房间里做练习题,如今这一切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没过几天,吴厂长突然召开全厂大会。大会议室里的煤炉烧得正旺,空气里飘着煤烟味和棉花纤维的混合气息,让人感觉既温暖又有些沉闷。职工们坐在长条木凳上,小声地交头接耳,猜测着这次大会的内容。
吴厂长穿着件崭新的深蓝色中山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显得精神抖擞。他站在主席台上,手里举着我的成绩单,声音洪亮得能传到礼堂最后一排:“同志们,张毅同志右腿不方便,却丝毫没耽误学习!你们看,除了必修课中的几门主课之外,三门选修课全合格,还评上了优秀学员,用成绩证明,就算身体有残疾,也能当学习状元!咱们厂就需要这样肯钻研、能坚持的人,大家都要向他学习!”
台下瞬间响起热烈的掌声,有人还朝着我这边挥手示意。我坐在职工队伍的中间,脸有点红,却下意识挺直了背,右手悄悄摸了摸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有些变形的右腿。当时,医生对我母亲说,我有可能再也站不直,可现在,我不仅能站着上班,还能拿着优秀学员的奖状,没给厂里丢脸。这其中的艰辛与努力,只有自己最清楚。
大会结束后,吴厂长让人找了家装裱店,把我的“优秀学员”奖状裱了起来,郑重地挂进了服装厂的荣誉室。
荣誉室在办公楼的二楼,里面摆着几个玻璃柜,放着厂里历年得的奖杯,墙上挂着“先进集体”“市级驰名商标”的铜牌,每一件都见证着厂里的辉煌与荣耀。
我跟着办公室的小李过去看时,只见我的奖状被挂在正中间,红色的绒布衬着金色的字,边缘还镶着银色的金属框,显得格外庄重而耀眼。旁边就是“市级驰名商标”的铜牌,红色的奖状纸配着金色的字,和铜牌的金属光泽映在一起,在日光灯下格外亮眼,仿佛是两颗璀璨的星星,交相辉映。
小李指着奖状,笑着说:“张哥,你这奖状一挂,咱们荣誉室都亮堂多了!以后新来的工人,都得看看你这‘学习榜样’!”
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那两张纸——一张是我的奖状,一张是厂里的铜牌。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那些早上背单词时的寒冷,晚上复习时的疲惫,还有右腿偶尔传来的酸麻,在这一刻都变成了暖烘烘的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这不仅是我的荣誉,也是丽民服装厂的骄傲。往后,我更得好好学、好好干,不能辜负这份认可。我要带着这份荣誉,在生活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离开荣誉室时,我回头又看了眼奖状,金色的字在灯光下闪着光,仿佛在诉说着奋斗的故事。走廊里的窗户开着条缝,寒风灌进来,却没让我觉得冷——心里揣着这份热乎劲,就算冬天再冷,我也能扛过去,因为我知道,希望的曙光就在前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