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到他的课桌前,轻轻打开抽屉,里面只有半块已经化了的牛奶糖。那半块糖,仿佛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温柔。我拿起那块糖,手指触摸到黏糊糊的糖体,仿佛能感受到它曾经的甜蜜,如同感受到了周六一同学内心深处那一丝温暖。
周六一同学的父亲,是位驾驶解放牌卡车的老司机,常年奔波在运输的路上,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只为给家人撑起一片安稳的天空。不幸的是,周六一的母亲在他年幼时便因病辞世,留下他与年幼的弟弟,与父亲三人相依为命,共同编织着生活的篇章。
在这个简朴而温馨的小家里,周六一扮演着近乎“小大人”的角色。每当父亲出车在外,他便成了弟弟最坚实的依靠。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悄悄探进窗棂,周六一便悄悄起床,轻手轻脚地开始准备早餐。热气腾腾的饭菜上桌后,他才温柔地唤醒弟弟,两人一同享用这温馨的早餐时光。饭后,他细心地帮弟弟整理好书包,送弟弟到德宽路小学的大门,目送弟弟小小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中后,自己才匆匆赶往五中,开始一天的学习。
午后的阳光或是傍晚的余晖中,周六一总是第一个冲出校门,急匆匆地赶到弟弟的学校接他回家。一路上,兄弟俩有说有笑,分享着一天的趣事。回到家,周六一又立刻变身成为“家务小能手”,烧水、做饭、为弟弟和自己准备洗澡水,甚至洗衣服,每一项家务都做得井井有条,仿佛这些就是他生活的全部节奏。
他之所以如此默默付出,不辞辛劳,是因为心中有着一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他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让在外奔波的父亲少一份牵挂,多一份安心。周六一就像是这个家的顶梁柱,虽然年纪尚轻,却以稚嫩的肩膀,默默地支撑起了这个家的温暖与希望,让爱与责任在平凡的日子里熠熠生辉。
看着眼前的情景,我感觉到他很少吃零食,这块糖,一定是他特意留给我的。那一刻,我的心中一阵酸楚,仿佛失去了一位相识已久的挚友,尽管我们之间的交流并不多。我们的友谊,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虽然微弱,但却真实存在。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他仍然没有回到学校上课。我四处悄悄地打听他的消息,逢人便私下问,可同学们都摇头表示不知,仿佛他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一样。班主任也总是避而不谈,每当我提及,他就会转移话题,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慌张,仿佛在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但我心中的怀疑却如野草般疯长,我坚信,在那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一定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如同一个巨大的谜团,等待着我去解开。
一个月后的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的地板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仿佛是岁月的痕迹。我们正在上语文课,老师突然停下讲课,脸色变得异常严肃,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同学们,”老师缓缓启唇,声音里裹挟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仿佛每一个即将吐出的字眼都承载着千钧之重,“我……有一个沉重的消息要告知大家。”
话音未落,教室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静得连一根针掉落的声响都能清晰可闻。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汇聚在老师身上,紧张的气氛在空气中悄然蔓延,让人感觉连呼吸都变得异常艰难。
“周六一同学……他……遭遇了不幸。”老师的话语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痛楚,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深处艰难挤出,“在前往南京的途中,他父亲驾驶的卡车在穿越崎岖山路时,不幸发生了侧翻,直坠悬崖。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他和弟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跳车……”
老师的话语再次停顿,深吸一口气,似乎在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随后继续说道:“尽管兄弟俩凭借着求生的本能成功跳离了货车,但命运却对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周六一……他在跳出后,由于车辆在行驶中的巨大惯性,他和他的弟弟不幸……离世了。而他父亲,连同那辆坠入山谷的卡车,当被救援人员找到时,已没有了生命迹象。这是周六一家庭无法承受的悲剧。”
我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跳车?去南京的路上?这怎么可能?我的脑海中迅速浮现出他那张忧郁的脸,以及那幅充满力量的南京长江大桥简笔画。
原来,他真的朝着自己的梦想出发了,可为什么会这么不幸?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与悲痛,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揪住了我的心,让我无法呼吸。
下课后,我独自走到黑板前,看着老师用粉笔写下的“生命脆弱”四个字。那四个字,如同重锤,一下又一下地击打在我的心上,让我感到窒息。
我出身于干部家庭,父母恢复工作后,生活一直安稳,从未真正体会过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而此刻,周六一同学的死,如同一记警钟,让我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命运的残酷,仿佛在告诉我,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这时,老师突然走了过来,他眼神慌张,迅速擦掉了那四个字,仿佛那是洪水猛兽,生怕被人看见。我望着被擦掉的字迹,心中满是疑惑和不解,老师究竟在害怕什么?是在害怕真相被揭露,还是在害怕承担某种责任?
放学后,我没有回家,而是来到了学校后面的鸭儿塘边。这里是我们曾经经常玩耍的地方,有清澈的水,有茂密的树,还有悦耳的鸟鸣,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能让我暂时忘记烦恼。
我从书包里拿出那本周六一同学借给我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曾经对我来说只是一本普通的科普读物,可现在,却像是承载着千斤重担。因为我知道,它凝聚着周六一同学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如同他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我点燃一根火柴,将书的一角点燃。火焰迅速蔓延,吞噬着书页上的文字,那些曾经让我觉得枯燥无味的知识,在火焰中渐渐化为灰烬。我看着,心中满是复杂的情感,有对周六一同学的深切怀念,有对生命的敬畏,还有对那个时代的无奈与悲愤。那火焰,仿佛是我心中愤怒的宣泄,是我对命运不公的抗争。
就在书即将完全烧尽的时候,一阵风吹来,将灰烬吹向空中。那些灰烬在空中盘旋、飞舞,最终竟形成了一只蝴蝶的形状。我愣住了,呆呆地看着那只由灰烬组成的蝴蝶,仿佛看到了周六一同学的灵魂,在自由地飞翔。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他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那只蝴蝶,是他的精神寄托,也是对我这个身处优渥环境却不知珍惜的人的警醒和启示,仿佛在告诉我,要珍惜生命,追求自由。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周六一同学跳车的场景,那只飞舞的灰烬蝴蝶,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我开始思考,是什么让他走上了这样一条绝路?是那荒诞的教育环境,压抑了他的天性,让他无法自由地成长?还是他对自由的渴望太过强烈,以至于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去追寻那遥不可及的梦想?亦或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让他在迷茫中选择了极端,如同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的小鸟?而我,作为一个干部家庭的孩子,真的理解过他的内心世界吗?(未完待续)
周六一同学的父亲,是位驾驶解放牌卡车的老司机,常年奔波在运输的路上,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只为给家人撑起一片安稳的天空。不幸的是,周六一的母亲在他年幼时便因病辞世,留下他与年幼的弟弟,与父亲三人相依为命,共同编织着生活的篇章。
在这个简朴而温馨的小家里,周六一扮演着近乎“小大人”的角色。每当父亲出车在外,他便成了弟弟最坚实的依靠。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悄悄探进窗棂,周六一便悄悄起床,轻手轻脚地开始准备早餐。热气腾腾的饭菜上桌后,他才温柔地唤醒弟弟,两人一同享用这温馨的早餐时光。饭后,他细心地帮弟弟整理好书包,送弟弟到德宽路小学的大门,目送弟弟小小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中后,自己才匆匆赶往五中,开始一天的学习。
午后的阳光或是傍晚的余晖中,周六一总是第一个冲出校门,急匆匆地赶到弟弟的学校接他回家。一路上,兄弟俩有说有笑,分享着一天的趣事。回到家,周六一又立刻变身成为“家务小能手”,烧水、做饭、为弟弟和自己准备洗澡水,甚至洗衣服,每一项家务都做得井井有条,仿佛这些就是他生活的全部节奏。
他之所以如此默默付出,不辞辛劳,是因为心中有着一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他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让在外奔波的父亲少一份牵挂,多一份安心。周六一就像是这个家的顶梁柱,虽然年纪尚轻,却以稚嫩的肩膀,默默地支撑起了这个家的温暖与希望,让爱与责任在平凡的日子里熠熠生辉。
看着眼前的情景,我感觉到他很少吃零食,这块糖,一定是他特意留给我的。那一刻,我的心中一阵酸楚,仿佛失去了一位相识已久的挚友,尽管我们之间的交流并不多。我们的友谊,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虽然微弱,但却真实存在。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他仍然没有回到学校上课。我四处悄悄地打听他的消息,逢人便私下问,可同学们都摇头表示不知,仿佛他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一样。班主任也总是避而不谈,每当我提及,他就会转移话题,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慌张,仿佛在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但我心中的怀疑却如野草般疯长,我坚信,在那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一定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如同一个巨大的谜团,等待着我去解开。
一个月后的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的地板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仿佛是岁月的痕迹。我们正在上语文课,老师突然停下讲课,脸色变得异常严肃,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同学们,”老师缓缓启唇,声音里裹挟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仿佛每一个即将吐出的字眼都承载着千钧之重,“我……有一个沉重的消息要告知大家。”
话音未落,教室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静得连一根针掉落的声响都能清晰可闻。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汇聚在老师身上,紧张的气氛在空气中悄然蔓延,让人感觉连呼吸都变得异常艰难。
“周六一同学……他……遭遇了不幸。”老师的话语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痛楚,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深处艰难挤出,“在前往南京的途中,他父亲驾驶的卡车在穿越崎岖山路时,不幸发生了侧翻,直坠悬崖。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他和弟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跳车……”
老师的话语再次停顿,深吸一口气,似乎在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随后继续说道:“尽管兄弟俩凭借着求生的本能成功跳离了货车,但命运却对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周六一……他在跳出后,由于车辆在行驶中的巨大惯性,他和他的弟弟不幸……离世了。而他父亲,连同那辆坠入山谷的卡车,当被救援人员找到时,已没有了生命迹象。这是周六一家庭无法承受的悲剧。”
我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跳车?去南京的路上?这怎么可能?我的脑海中迅速浮现出他那张忧郁的脸,以及那幅充满力量的南京长江大桥简笔画。
原来,他真的朝着自己的梦想出发了,可为什么会这么不幸?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与悲痛,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揪住了我的心,让我无法呼吸。
下课后,我独自走到黑板前,看着老师用粉笔写下的“生命脆弱”四个字。那四个字,如同重锤,一下又一下地击打在我的心上,让我感到窒息。
我出身于干部家庭,父母恢复工作后,生活一直安稳,从未真正体会过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而此刻,周六一同学的死,如同一记警钟,让我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命运的残酷,仿佛在告诉我,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这时,老师突然走了过来,他眼神慌张,迅速擦掉了那四个字,仿佛那是洪水猛兽,生怕被人看见。我望着被擦掉的字迹,心中满是疑惑和不解,老师究竟在害怕什么?是在害怕真相被揭露,还是在害怕承担某种责任?
放学后,我没有回家,而是来到了学校后面的鸭儿塘边。这里是我们曾经经常玩耍的地方,有清澈的水,有茂密的树,还有悦耳的鸟鸣,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能让我暂时忘记烦恼。
我从书包里拿出那本周六一同学借给我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曾经对我来说只是一本普通的科普读物,可现在,却像是承载着千斤重担。因为我知道,它凝聚着周六一同学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如同他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我点燃一根火柴,将书的一角点燃。火焰迅速蔓延,吞噬着书页上的文字,那些曾经让我觉得枯燥无味的知识,在火焰中渐渐化为灰烬。我看着,心中满是复杂的情感,有对周六一同学的深切怀念,有对生命的敬畏,还有对那个时代的无奈与悲愤。那火焰,仿佛是我心中愤怒的宣泄,是我对命运不公的抗争。
就在书即将完全烧尽的时候,一阵风吹来,将灰烬吹向空中。那些灰烬在空中盘旋、飞舞,最终竟形成了一只蝴蝶的形状。我愣住了,呆呆地看着那只由灰烬组成的蝴蝶,仿佛看到了周六一同学的灵魂,在自由地飞翔。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他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那只蝴蝶,是他的精神寄托,也是对我这个身处优渥环境却不知珍惜的人的警醒和启示,仿佛在告诉我,要珍惜生命,追求自由。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周六一同学跳车的场景,那只飞舞的灰烬蝴蝶,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我开始思考,是什么让他走上了这样一条绝路?是那荒诞的教育环境,压抑了他的天性,让他无法自由地成长?还是他对自由的渴望太过强烈,以至于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去追寻那遥不可及的梦想?亦或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让他在迷茫中选择了极端,如同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的小鸟?而我,作为一个干部家庭的孩子,真的理解过他的内心世界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