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鼹鼠“修补匠”的挖出,如同一次精准的外科手术,剔除了风域湖肌体上一个正在化脓的病灶。虽然带来了短暂的阵痛和内部信任体系的震荡,但也清除了一个巨大的隐患。安全部门借此机会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内部筛查和安全流程强化,研究所的“燧石”战备状态变得更加内敛而坚实。
“龙心”III型的全面检测完成,确认无结构性损伤,且经过维修和升级后,性能参数甚至略有提升。赵建明和团队摩拳擦掌,准备向更高的功率阶梯发起挑战。
医疗隔离室内,刘明依旧沉睡。魏芸教授团队持续监测着“靶向神经功能冻结”的效果,令人欣慰的是,植入物的活性被牢牢压制在基线以下,未出现反弹迹象。这为研究所赢得了至关重要的内部安全窗口,也让医疗组得以稍稍喘息,将部分精力转向另一个方向——尝试与刘明被深度压抑的自我意识建立联系。
“他的大脑就像被厚厚的冰层覆盖,但冰层之下,可能仍有微弱的火星。”魏教授在一次病情研讨会上提出,“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在不惊动底层‘炸弹’的前提下,稍微‘温暖’一下表层意识,或许能获取一些关于他被控制期间的关键信息,甚至……了解‘导师’更多的手段。”
这个想法大胆而冒险。任何试图刺激刘明大脑的行为,都可能打破微妙的平衡。
“有多大风险?”羊羽问得直接。
“风险可控,但存在。”魏芸坦诚道,“我们计划使用一种极其温和的‘多模态感官刺激’结合最新研发的‘神经共情放大器’。不是直接电刺激或化学干预,而是通过精心调制的光影、声音、甚至特定频率的能量场,模拟出一种安全、舒适的‘回忆环境’,试图引导他自我的意识碎片浮现。放大器的作用是极细微地放大这些碎片产生的神经信号,使我们能够捕捉到。”
她顿了顿,补充道:“整个过程将在多层抑制场的保护下进行,一旦监测到植入物有任何活性复苏的迹象,会立刻终止。理论上,触发冻结机制的概率低于5%。”
经过慎重评估,羊羽和林夕批准了这项探索性尝试。或许,能从刘明这片被敌人开垦过的“土地”上,回收一些珍贵的“作物”。
与此同时,“伏羲之网”持续运转。那张无形的巨网,在“鸿蒙”超算的驱动下,日夜不停地过滤着全球范围的异常信号。虽然再未能捕获到与幽灵信号完全一致的跳跃脉冲,但零星检测到的、具有相似底层特征的金融干扰信号却多了起来,仿佛对方在不断地变换频率和模式进行测试,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
沿海那边,对金融信号的线下排查取得了进展,但结果令人沮丧。信号最后消失区域的三栋建筑内,排查出数百台服务器,最终锁定了一台位于某小型外包数据服务公司机房的设备。但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公司背景干净,那台服务器在信号出现时段正处于空闲状态,且没有任何被入侵或异常操作的日志记录。线索似乎就此中断,对方如同使用了某种“技术鬼魂”,在不留下任何物理痕迹的情况下完成了操作。
“导师”在金融领域的渗透和能力,比预想的还要诡异和深远。
更大的波澜,发生在国际层面。
一周后,欧洲爆出惊人新闻:一家名为“普罗米修斯未来能源”的初创公司,突然宣布在紧凑型聚变装置领域取得“革命性突破”,并展示了部分令人瞠目结舌的测试数据和一段经过严格公证的、短暂的能量约束视频!
该公司背景神秘,注册地在开曼群岛,核心团队信息极少披露,但其展示的技术路径和部分参数,与“龙心”项目早期已被放弃的某个分支构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虽然其成熟度远不能与“龙心”III型相比,但其出现的方式和时机,都透着浓浓的“导师”风格。
“他们在试水!”情报分析会议上,负责人一针见血,“用一份半真半假、看似领先但实则存在巨大鸿沟的技术,抛出来吸引眼球,试探市场和国际社会的反应,甚至可能……搅乱局势,为他们真正的行动打掩护,或者吸引火力!”
几乎在同一时间,北美某知名生物科技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颇具争议的论文,探讨了一种名为“神经协同场”的理论,声称通过特定能量场调谐,可以增强不同大脑间的信息传递效率,甚至实现某种程度的“意识共享”。论文数据看似严谨,但其理论基础的激进和部分实验结果的难以复现,引发了学界激烈争论。而论文的通讯作者,赫然正是之前与“诺恩生物科技”有过合作关系的几位科学家之一,他们在“诺恩事故”后便失去了踪迹!
能源、生物科技……“导师”似乎正在通过不同的渠道,有计划地、试探性地向外抛出一些技术的“边角料”,仿佛在提前为某种更大的变革营造氛围,铺垫舆论。
这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战和战略欺骗。
“他们在编织一张更大的网。”林夕看着这些汇集而来的情报,感到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用真真假假的信息,搅动风云,让所有人都看不清他们真正的王牌和目的在哪里。”
羊羽沉默地看着世界地图上被标记出的一个个事件点,眼神深邃:“‘普罗米修斯之火’……或许不仅仅是一个行动代号,更是一种宣言。他们想扮演盗火者,想重新定义文明进程。而我们,在他们眼中,可能是守旧的,是需要被推翻的障碍。”
这种层面的对抗,已经远超传统间谍战的范畴,带上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天命”色彩。
压力之下,风域湖的研究步伐反而进一步加快。他们必须抢在对手真正亮出底牌之前,让“龙心”变得足够强大,让自身的防御体系足够坚固。
经过周密准备,“龙心”III型的50%功率测试如期举行。
这一次,测试舱外的观察区气氛更加凝重。不仅研究所高层和核心团队在场,“伏羲”和“女娲”的专家们也全程监控着能量场和所有生物监测数据。
幽蓝色的光芒再次亮起,比之前更加明亮、稳定。能量读数稳步攀升,约束场平滑如镜。新型复合材料内壁在高温高压下表现完美,能量转化效率持续优化。
20%... 30%... 40%...
一切参数正常。
45%... 48%... 49%...
接近50%的设计门槛!
控制室内,操作员深吸一口气,准备进行最后阶段的微调。
就在这时!
“检测到异常能量场波动!”监控员的声音陡然响起,但并不惊慌,“来源……医疗隔离室方向!强度一级(微弱)!”
所有人的心都猛地一揪!刘明?!
但数据显示,刘明大脑植入物活性依旧被冻结,毫无动静。异常的来源是……魏教授团队正在进行的“多模态感官刺激”实验!
只见医疗隔离室内,柔和的光晕和低频声波笼罩着刘明。而在一旁的“神经共情放大器”监测屏幕上,代表刘明自我意识活动的信号,出现了极其微弱的、但确实存在的起伏!
几乎是同时!
“龙心”III型能量场读数出现了一个极其细微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抖动!抖动频率与放大器监测到的刘明意识波动频率……存在某种谐波关系!
“停止刺激!”魏教授立刻下令。
医疗隔离室内的刺激源立刻消失。刘明的意识波动平复下去。
而“龙心”能量场的那一丝抖动也随之消失,运行恢复绝对平稳。
整个过程持续时间不足0.1秒,强度低到几乎不影响运行,但却被超高精度的监测系统捕捉到了!
指挥中心内,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短暂瞬间所蕴含的惊人可能性!
刘明被冻结的自我意识,其微弱的波动,竟然能引起“龙心”能量场的共鸣?虽然极其微弱,但这意味着……大脑与聚变能量场之间,可能存在某种他们尚未理解的、更深层次的、超越植入物技术的联系?
“这……这怎么可能?”一位物理学家喃喃道。
“不是植入物……”魏教授眼中闪烁着极度兴奋和困惑的光芒,“是刘明本身!是他的意识活动本身,或者说,是所有人类大脑都可能具备的某种极其微弱的、我们从未检测到的‘场’,与‘龙心’产生的强能量场发生了某种相互作用?”
这个发现,颠覆了之前的认知!他们一直将刘明视为被植入物控制的受害者和一个危险的信号源,却忽略了他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敏感体”!
“立刻分析刚才的数据!所有数据!”羊羽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庞大的数据流被再次分析。结果确认,刚才那瞬间的共鸣,与之前植入物引发的狂暴共振截然不同。它更柔和,更内在,更像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呼应”。
“难道‘导师’选择刘明,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职位,更因为他本身可能就具有某种特殊的……体质?”林夕推测道。
“或者说,‘导师’的大脑植入技术,其底层原理,就是建立在这种每个人类大脑都可能具备、但极其微弱的‘原生场’之上?他们只是用技术极大地放大和扭曲了它?”苏小满提出了一个更惊人的假设。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意味着“导师”所掌握的技术,其可怕程度和对人类本身的威胁,将上升到另一个维度!
“重启刺激实验!强度降低到原来的十分之一!重点监测刘明意识波动与‘龙心’能量场的关联性!”羊羽果断下令。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但也可能是一个揭开更大谜团的钥匙!
实验再次开始,强度被降至极低。
微弱的波动再次出现。关联性虽然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并且,随着刺激模式的细微调整,这种关联性的强度还会发生改变!
他们仿佛无意中触摸到了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门!一扇关于意识、能量、生命和宇宙更深层联系的大门!
而这一切,似乎与“导师”所追求的东西,隐隐指向同一个方向。
就在风域湖沉浸在这一惊人发现的初步探索时,外部情报再次传来急报。
通过“伏羲之网”对全球异常金融信号的持续监控,“鸿蒙”系统捕捉到一段极其隐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的信号流。这段信号并非在金融网络内部跳跃,而是从欧洲某个未知地点发出,跨越洲际,最终目的地……精确指向了风域湖研究所地下深处、理论上绝对隐蔽的……刘明所在的医疗隔离室!
信号的编码模式,与幽灵信号有7%的相似性,但其目的不再是探测,而是……注入!它试图向刘明大脑内的植入物,注入一段新的指令!
万幸的是,刘明的植入物处于冻结状态,指令未能生效。信号在隔离室外的多重屏蔽层上被拦截、衰减、最终消散。
但这次攻击的指向性、精准度和时机,都令人脊背发凉!
对方不仅知道刘明在这里,知道植入物可能状态不佳,甚至能穿透重重屏蔽,将信号精准送达!其技术手段,已经诡异到近乎魔法!
“他们等不及了。”羊羽看着被拦截的信号数据分析,眼神冰冷,“我们在进步,他们也在行动。下一次,恐怕就不会这么温和了。”
他看向窗外,夜色深沉。
“通知‘盘古’,‘伏羲之网’监测到针对关键设施的定向攻击信号,请求提升全球监控级别至最高。”
“所有部门,取消一切休假,进入最高警戒状态。”
“龙心”III型,准备进行下一步高功率测试。我们要用最快速度,让它亮起来!”
微光与深潜,已至最关键时刻。暗流之下,巨兽将醒。
“龙心”III型的全面检测完成,确认无结构性损伤,且经过维修和升级后,性能参数甚至略有提升。赵建明和团队摩拳擦掌,准备向更高的功率阶梯发起挑战。
医疗隔离室内,刘明依旧沉睡。魏芸教授团队持续监测着“靶向神经功能冻结”的效果,令人欣慰的是,植入物的活性被牢牢压制在基线以下,未出现反弹迹象。这为研究所赢得了至关重要的内部安全窗口,也让医疗组得以稍稍喘息,将部分精力转向另一个方向——尝试与刘明被深度压抑的自我意识建立联系。
“他的大脑就像被厚厚的冰层覆盖,但冰层之下,可能仍有微弱的火星。”魏教授在一次病情研讨会上提出,“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在不惊动底层‘炸弹’的前提下,稍微‘温暖’一下表层意识,或许能获取一些关于他被控制期间的关键信息,甚至……了解‘导师’更多的手段。”
这个想法大胆而冒险。任何试图刺激刘明大脑的行为,都可能打破微妙的平衡。
“有多大风险?”羊羽问得直接。
“风险可控,但存在。”魏芸坦诚道,“我们计划使用一种极其温和的‘多模态感官刺激’结合最新研发的‘神经共情放大器’。不是直接电刺激或化学干预,而是通过精心调制的光影、声音、甚至特定频率的能量场,模拟出一种安全、舒适的‘回忆环境’,试图引导他自我的意识碎片浮现。放大器的作用是极细微地放大这些碎片产生的神经信号,使我们能够捕捉到。”
她顿了顿,补充道:“整个过程将在多层抑制场的保护下进行,一旦监测到植入物有任何活性复苏的迹象,会立刻终止。理论上,触发冻结机制的概率低于5%。”
经过慎重评估,羊羽和林夕批准了这项探索性尝试。或许,能从刘明这片被敌人开垦过的“土地”上,回收一些珍贵的“作物”。
与此同时,“伏羲之网”持续运转。那张无形的巨网,在“鸿蒙”超算的驱动下,日夜不停地过滤着全球范围的异常信号。虽然再未能捕获到与幽灵信号完全一致的跳跃脉冲,但零星检测到的、具有相似底层特征的金融干扰信号却多了起来,仿佛对方在不断地变换频率和模式进行测试,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
沿海那边,对金融信号的线下排查取得了进展,但结果令人沮丧。信号最后消失区域的三栋建筑内,排查出数百台服务器,最终锁定了一台位于某小型外包数据服务公司机房的设备。但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公司背景干净,那台服务器在信号出现时段正处于空闲状态,且没有任何被入侵或异常操作的日志记录。线索似乎就此中断,对方如同使用了某种“技术鬼魂”,在不留下任何物理痕迹的情况下完成了操作。
“导师”在金融领域的渗透和能力,比预想的还要诡异和深远。
更大的波澜,发生在国际层面。
一周后,欧洲爆出惊人新闻:一家名为“普罗米修斯未来能源”的初创公司,突然宣布在紧凑型聚变装置领域取得“革命性突破”,并展示了部分令人瞠目结舌的测试数据和一段经过严格公证的、短暂的能量约束视频!
该公司背景神秘,注册地在开曼群岛,核心团队信息极少披露,但其展示的技术路径和部分参数,与“龙心”项目早期已被放弃的某个分支构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虽然其成熟度远不能与“龙心”III型相比,但其出现的方式和时机,都透着浓浓的“导师”风格。
“他们在试水!”情报分析会议上,负责人一针见血,“用一份半真半假、看似领先但实则存在巨大鸿沟的技术,抛出来吸引眼球,试探市场和国际社会的反应,甚至可能……搅乱局势,为他们真正的行动打掩护,或者吸引火力!”
几乎在同一时间,北美某知名生物科技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颇具争议的论文,探讨了一种名为“神经协同场”的理论,声称通过特定能量场调谐,可以增强不同大脑间的信息传递效率,甚至实现某种程度的“意识共享”。论文数据看似严谨,但其理论基础的激进和部分实验结果的难以复现,引发了学界激烈争论。而论文的通讯作者,赫然正是之前与“诺恩生物科技”有过合作关系的几位科学家之一,他们在“诺恩事故”后便失去了踪迹!
能源、生物科技……“导师”似乎正在通过不同的渠道,有计划地、试探性地向外抛出一些技术的“边角料”,仿佛在提前为某种更大的变革营造氛围,铺垫舆论。
这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战和战略欺骗。
“他们在编织一张更大的网。”林夕看着这些汇集而来的情报,感到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用真真假假的信息,搅动风云,让所有人都看不清他们真正的王牌和目的在哪里。”
羊羽沉默地看着世界地图上被标记出的一个个事件点,眼神深邃:“‘普罗米修斯之火’……或许不仅仅是一个行动代号,更是一种宣言。他们想扮演盗火者,想重新定义文明进程。而我们,在他们眼中,可能是守旧的,是需要被推翻的障碍。”
这种层面的对抗,已经远超传统间谍战的范畴,带上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天命”色彩。
压力之下,风域湖的研究步伐反而进一步加快。他们必须抢在对手真正亮出底牌之前,让“龙心”变得足够强大,让自身的防御体系足够坚固。
经过周密准备,“龙心”III型的50%功率测试如期举行。
这一次,测试舱外的观察区气氛更加凝重。不仅研究所高层和核心团队在场,“伏羲”和“女娲”的专家们也全程监控着能量场和所有生物监测数据。
幽蓝色的光芒再次亮起,比之前更加明亮、稳定。能量读数稳步攀升,约束场平滑如镜。新型复合材料内壁在高温高压下表现完美,能量转化效率持续优化。
20%... 30%... 40%...
一切参数正常。
45%... 48%... 49%...
接近50%的设计门槛!
控制室内,操作员深吸一口气,准备进行最后阶段的微调。
就在这时!
“检测到异常能量场波动!”监控员的声音陡然响起,但并不惊慌,“来源……医疗隔离室方向!强度一级(微弱)!”
所有人的心都猛地一揪!刘明?!
但数据显示,刘明大脑植入物活性依旧被冻结,毫无动静。异常的来源是……魏教授团队正在进行的“多模态感官刺激”实验!
只见医疗隔离室内,柔和的光晕和低频声波笼罩着刘明。而在一旁的“神经共情放大器”监测屏幕上,代表刘明自我意识活动的信号,出现了极其微弱的、但确实存在的起伏!
几乎是同时!
“龙心”III型能量场读数出现了一个极其细微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抖动!抖动频率与放大器监测到的刘明意识波动频率……存在某种谐波关系!
“停止刺激!”魏教授立刻下令。
医疗隔离室内的刺激源立刻消失。刘明的意识波动平复下去。
而“龙心”能量场的那一丝抖动也随之消失,运行恢复绝对平稳。
整个过程持续时间不足0.1秒,强度低到几乎不影响运行,但却被超高精度的监测系统捕捉到了!
指挥中心内,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短暂瞬间所蕴含的惊人可能性!
刘明被冻结的自我意识,其微弱的波动,竟然能引起“龙心”能量场的共鸣?虽然极其微弱,但这意味着……大脑与聚变能量场之间,可能存在某种他们尚未理解的、更深层次的、超越植入物技术的联系?
“这……这怎么可能?”一位物理学家喃喃道。
“不是植入物……”魏教授眼中闪烁着极度兴奋和困惑的光芒,“是刘明本身!是他的意识活动本身,或者说,是所有人类大脑都可能具备的某种极其微弱的、我们从未检测到的‘场’,与‘龙心’产生的强能量场发生了某种相互作用?”
这个发现,颠覆了之前的认知!他们一直将刘明视为被植入物控制的受害者和一个危险的信号源,却忽略了他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敏感体”!
“立刻分析刚才的数据!所有数据!”羊羽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庞大的数据流被再次分析。结果确认,刚才那瞬间的共鸣,与之前植入物引发的狂暴共振截然不同。它更柔和,更内在,更像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呼应”。
“难道‘导师’选择刘明,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职位,更因为他本身可能就具有某种特殊的……体质?”林夕推测道。
“或者说,‘导师’的大脑植入技术,其底层原理,就是建立在这种每个人类大脑都可能具备、但极其微弱的‘原生场’之上?他们只是用技术极大地放大和扭曲了它?”苏小满提出了一个更惊人的假设。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意味着“导师”所掌握的技术,其可怕程度和对人类本身的威胁,将上升到另一个维度!
“重启刺激实验!强度降低到原来的十分之一!重点监测刘明意识波动与‘龙心’能量场的关联性!”羊羽果断下令。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但也可能是一个揭开更大谜团的钥匙!
实验再次开始,强度被降至极低。
微弱的波动再次出现。关联性虽然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并且,随着刺激模式的细微调整,这种关联性的强度还会发生改变!
他们仿佛无意中触摸到了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门!一扇关于意识、能量、生命和宇宙更深层联系的大门!
而这一切,似乎与“导师”所追求的东西,隐隐指向同一个方向。
就在风域湖沉浸在这一惊人发现的初步探索时,外部情报再次传来急报。
通过“伏羲之网”对全球异常金融信号的持续监控,“鸿蒙”系统捕捉到一段极其隐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的信号流。这段信号并非在金融网络内部跳跃,而是从欧洲某个未知地点发出,跨越洲际,最终目的地……精确指向了风域湖研究所地下深处、理论上绝对隐蔽的……刘明所在的医疗隔离室!
信号的编码模式,与幽灵信号有7%的相似性,但其目的不再是探测,而是……注入!它试图向刘明大脑内的植入物,注入一段新的指令!
万幸的是,刘明的植入物处于冻结状态,指令未能生效。信号在隔离室外的多重屏蔽层上被拦截、衰减、最终消散。
但这次攻击的指向性、精准度和时机,都令人脊背发凉!
对方不仅知道刘明在这里,知道植入物可能状态不佳,甚至能穿透重重屏蔽,将信号精准送达!其技术手段,已经诡异到近乎魔法!
“他们等不及了。”羊羽看着被拦截的信号数据分析,眼神冰冷,“我们在进步,他们也在行动。下一次,恐怕就不会这么温和了。”
他看向窗外,夜色深沉。
“通知‘盘古’,‘伏羲之网’监测到针对关键设施的定向攻击信号,请求提升全球监控级别至最高。”
“所有部门,取消一切休假,进入最高警戒状态。”
“龙心”III型,准备进行下一步高功率测试。我们要用最快速度,让它亮起来!”
微光与深潜,已至最关键时刻。暗流之下,巨兽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