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断断续续下了一夜,直到次日清晨才渐渐停歇。天空像是被洗过一般,呈现出一种朦胧的、水洗过的灰蓝色,阳光挣扎着从云层缝隙中透出些许微弱的光晕,给湿漉漉的古城墙垛口镶上了一条模糊的金边。空气清冷而新鲜,混合着泥土、落叶和被雨水浸泡过的青苔气息。“归处”的天井里,青石板被雨水浸润得颜色深黯,倒映着上方一小片天空和石榴树枝叶的残影,积水处漂浮着几片被风雨打落的、边缘已经开始泛黄卷曲的石榴树叶,显得有几分寥落。
贾长安很早就醒了,或者说,他几乎一夜未眠。林薇那条带着偏执意味的短信,像鬼魅般在他脑海里盘旋,搅得他心神不宁。窗外雨声渐歇时,他才勉强合眼睡了不到两个时辰,醒来时只觉得头痛欲裂,眼眶干涩。他躺在床上,听着屋檐残留的雨水滴落在石板上发出的、间隔越来越长的“嘀嗒”声,心里一片烦乱。
苏青瓷昨夜那番关于“边界”的话,虽然一时点醒了他,但冷静下来,现实的复杂性却让他感到无力。林薇的性格他了解,一旦认准的事情,很难轻易放弃,尤其是当她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时,更会变得不依不饶。他几乎可以预见,下个月15号之后,他在西安的平静生活将不复存在。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但正面冲突,他又该如何应对?是再次严词拒绝,还是……或许真的需要一次彻底的了断,哪怕场面会很难看?
他烦躁地坐起身,抓了抓头发。目光落在床头柜上那个苏青瓷为他准备的、已经冷掉的茶杯上。瓷杯是细腻的白瓷,上面有着淡淡的青花缠枝纹,雅致非常,一如它的主人。看着这杯子,他纷乱的心绪奇异地平静了一丝。至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他还有一个可以暂时栖身的“归处”,还有一个……会默默给他留一杯茶的人。
他起身洗漱,冰凉的水扑在脸上,暂时驱散了部分疲惫。下楼时,天井里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整洁,积水被扫净,落叶也归拢到了一角。石桌上没有像往常一样摆着早餐,厨房里也静悄悄的。贾长安正有些诧异,却看到苏青瓷从一楼的里间走了出来,手里捧着一个深色的紫檀木盒子。
她今天穿了一件烟灰色的高领羊绒衫,搭配一条墨绿色的长裙,头发用一根简单的乌木簪子绾在脑后,比起平日的素雅,更多了几分沉静的书卷气。看到贾长安,她微微颔首:“早,贾先生。”
“早,苏小姐。”贾长安回应道,目光落在她手中的盒子上。那盒子看起来有些年头了,边角有轻微的磨损,但木质温润,透着一股古意。
苏青瓷注意到他的目光,轻轻将盒子放在石桌上,打开盒盖。里面并非什么金银珠宝,而是整齐摆放着一些画具:几管用了一半的国画颜料,几支粗细不同的毛笔,笔洗、调色盘,还有一叠用宣纸包裹着的、边缘有些泛黄的画稿。
“下雨天,潮气重,把这些老物件拿出来透透气,免得生了蛀虫。”苏青瓷轻声解释着,动作轻柔地取出那些画具,用一块柔软的细布仔细擦拭着。她的手指纤细白皙,抚过那些带有岁月痕迹的物件时,眼神里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眷恋和温柔。
贾长安这才想起,赵安邦似乎提过,苏青瓷是学过画的,而且功底不俗。他走近几步,看着那些虽然旧却保养得极好的画具,忍不住问道:“苏小姐以前是学国画的?”
苏青瓷擦拭的动作微微一顿,没有抬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算是承认。
“工笔?还是写意?”贾长安对国画了解不多,只是出于好奇和想找些话题,打破这略显沉闷的早晨。
“都学过一些,后来……偏向工笔多一些。”苏青瓷的声音很轻,像是不太愿意多谈。她拿起一管赭石色的颜料,管身已经有些干瘪,标签也模糊了,“这些颜料,还是以前用的,有些都干了。”
贾长安看着她专注侧脸,忽然觉得此刻的苏青瓷,与平日里那个从容打理民宿的老板娘形象有些不同。眼前的她,更像一个沉浸在个人世界里的艺术家,或者说,一个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某些旧梦的女子。那些画具,似乎是她与过去某个自己的唯一连接。
“为什么……后来不画了呢?”贾长安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了口。他记得赵安邦语焉不详地提过,苏青瓷来西安开民宿,似乎是“有故事”的。
这个问题似乎触动了苏青瓷心中某个隐秘的角落。她沉默了很久,久到贾长安以为她不会回答,正准备岔开话题时,她却忽然开口了,声音飘忽得像从天边传来:
“画画……需要一颗很静很纯粹的心。那时候,心乱了,画出来的东西,也就没了灵魂。”她停下擦拭的动作,目光落在那一叠用宣纸包裹的画稿上,眼神复杂,“而且,有些路,走着走着,就回不去了。”
她的话说得含蓄,但贾长安却从中听出了深深的无奈和一丝……遗憾?他不由得想起自己。他曾经也以为会在投资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成就一番事业,可最终却狼狈离场。人生似乎总是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转折,逼迫着你放弃一些东西,选择另一些东西。
“是啊,”贾长安有感而发,语气中带着自嘲,“有时候不是我们选择路,而是路选择我们,或者,是现实帮我们做了选择。”
苏青瓷抬起头,看了他一眼,似乎对他这句话产生了共鸣。她的目光在他带着倦容的脸上停留片刻,轻声问:“贾先生……还在为昨天说的那件事烦心?”
贾长安叹了口气,在石桌旁坐下,双手交握放在桌上,手指无意识地绞在一起。“嗯。说实话,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躲是躲不掉的,可见面……又怕纠缠不清,徒增烦恼。” 在苏青瓷面前,他发现自己似乎很难完全掩饰内心的情绪。她的安静有一种力量,让人不自觉地想要倾诉。
苏青瓷将擦拭好的毛笔一支支放回盒子里,动作依旧轻柔缓慢。“如果见面无法避免,那么就想清楚,自己见这一面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彻底了断,还是为了给对方一个解释,抑或是……别的?” 她顿了顿,看向贾长安,眼神清澈而冷静,“想清楚了目的,才能决定用什么态度去面对。最怕的,是目的不明,态度暧昧,反而会给对方错误的信号。”
她的话再次让贾长安感到惊讶。这个看似不谙世事的女子,分析起问题来竟如此一针见血,逻辑清晰得不像个感性的艺术生,倒更像他熟悉的商圈里那些头脑冷静的谈判对手。但她的语气又是那么平和,不带丝毫攻击性,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目的是彻底了断。”贾长安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个问题,他早已在心里问过自己无数遍。他对林薇,早已没有了男女之情,剩下的只有对过去纠缠的厌倦和想要开启新生活的迫切。
“那就简单了。”苏青瓷将最后一支毛笔放好,合上紫檀木盒的盖子,发出轻微而沉闷的声响,“态度明确,立场坚定,不留任何幻想的余地。或许过程会有些难堪,但长痛不如短痛。”
她说得轻描淡写,但贾长安却能想象到,真要实施起来,场面绝不会轻松。林薇不是那么容易打发的女人。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贾长安苦笑一下,“有时候,拒绝也是一种需要练习的技能。”
“确实需要勇气。”苏青瓷表示认同,她抱起那个紫檀木盒,准备放回里间,临走前,又回头看了贾长安一眼,眼神里带着一丝极淡的、近乎鼓励的意味,“但比起无休止的困扰和内心秩序的被打乱,一时的难堪,或许是代价最小的选择。”
说完,她便抱着盒子,转身走进了里间,留下贾长安一个人坐在天井里,反复咀嚼着她的话。
一时的难堪,换取内心的秩序。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是,为什么他总觉得,苏青瓷在说这番话的时候,眼神深处似乎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哀伤?她是否也曾用这种决绝的方式,守护过自己的“边界”,而那个过程,又曾给她带来过什么?
阳光终于勉强穿透了云层,洒在天井里,带来些许暖意。石榴树上的水珠在光照下闪闪发光。贾长安深吸了一口雨后清冷的空气,感觉胸中的郁结似乎疏散了一些。苏青瓷的话,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帮他剥离了情绪的干扰,看到了问题的核心。
他拿出手机,看着林薇那条短信,手指在屏幕上悬停了许久。最终,他没有回复,而是关掉了屏幕。距离下月15号还有一段时间,他需要好好想一想,如何打好这场“边界保卫战”。而眼下,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德庆班”的项目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他起身,准备回房间继续工作。经过客厅时,他瞥见里间虚掩的门缝里,苏青瓷正坐在书桌前,面前铺开了一张宣纸,手里拿着那支刚刚擦拭过的毛笔,蘸了墨,却久久没有落下。她的背影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孤独而专注,仿佛沉浸在一个外人无法触及的世界里。
贾长安轻轻带上门,没有打扰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和需要守护的角落。而他现在的任务,是守护好自己刚刚在西安找到的这片立足之地,以及……或许,还有这个“归处”里,悄然让他感到安心和想要靠近的,如青瓷般温润易碎的女子。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贾长安试图将注意力重新投入到工作中时,一个来自秦望舒的电话,又带来了新的波澜。
“贾先生,方便说话吗?”秦望舒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冷静,但细听之下,似乎带着一丝凝重。
“方便,秦小姐请讲。”
“我们之前讨论的,关于‘德庆班’品牌化运营的一个核心创意点——将皮影元素与现代时尚设计结合,开发文创产品——这个想法,可能有点麻烦。”
贾长安心里一沉:“什么麻烦?”
“我刚刚得到一个消息,”秦望舒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西安本地一家叫‘墨韵坊’的文化公司,最近似乎在筹备一个类似概念的项目,主打也是‘非遗 时尚’,而且……他们项目的负责人,以前在上海的一家设计工作室待过,那家工作室,恰好是你前女友林薇小姐家族企业有投资背景的。”
贾长安的瞳孔骤然收缩,一股寒意从脊椎直冲头顶。
贾长安很早就醒了,或者说,他几乎一夜未眠。林薇那条带着偏执意味的短信,像鬼魅般在他脑海里盘旋,搅得他心神不宁。窗外雨声渐歇时,他才勉强合眼睡了不到两个时辰,醒来时只觉得头痛欲裂,眼眶干涩。他躺在床上,听着屋檐残留的雨水滴落在石板上发出的、间隔越来越长的“嘀嗒”声,心里一片烦乱。
苏青瓷昨夜那番关于“边界”的话,虽然一时点醒了他,但冷静下来,现实的复杂性却让他感到无力。林薇的性格他了解,一旦认准的事情,很难轻易放弃,尤其是当她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时,更会变得不依不饶。他几乎可以预见,下个月15号之后,他在西安的平静生活将不复存在。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但正面冲突,他又该如何应对?是再次严词拒绝,还是……或许真的需要一次彻底的了断,哪怕场面会很难看?
他烦躁地坐起身,抓了抓头发。目光落在床头柜上那个苏青瓷为他准备的、已经冷掉的茶杯上。瓷杯是细腻的白瓷,上面有着淡淡的青花缠枝纹,雅致非常,一如它的主人。看着这杯子,他纷乱的心绪奇异地平静了一丝。至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他还有一个可以暂时栖身的“归处”,还有一个……会默默给他留一杯茶的人。
他起身洗漱,冰凉的水扑在脸上,暂时驱散了部分疲惫。下楼时,天井里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整洁,积水被扫净,落叶也归拢到了一角。石桌上没有像往常一样摆着早餐,厨房里也静悄悄的。贾长安正有些诧异,却看到苏青瓷从一楼的里间走了出来,手里捧着一个深色的紫檀木盒子。
她今天穿了一件烟灰色的高领羊绒衫,搭配一条墨绿色的长裙,头发用一根简单的乌木簪子绾在脑后,比起平日的素雅,更多了几分沉静的书卷气。看到贾长安,她微微颔首:“早,贾先生。”
“早,苏小姐。”贾长安回应道,目光落在她手中的盒子上。那盒子看起来有些年头了,边角有轻微的磨损,但木质温润,透着一股古意。
苏青瓷注意到他的目光,轻轻将盒子放在石桌上,打开盒盖。里面并非什么金银珠宝,而是整齐摆放着一些画具:几管用了一半的国画颜料,几支粗细不同的毛笔,笔洗、调色盘,还有一叠用宣纸包裹着的、边缘有些泛黄的画稿。
“下雨天,潮气重,把这些老物件拿出来透透气,免得生了蛀虫。”苏青瓷轻声解释着,动作轻柔地取出那些画具,用一块柔软的细布仔细擦拭着。她的手指纤细白皙,抚过那些带有岁月痕迹的物件时,眼神里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眷恋和温柔。
贾长安这才想起,赵安邦似乎提过,苏青瓷是学过画的,而且功底不俗。他走近几步,看着那些虽然旧却保养得极好的画具,忍不住问道:“苏小姐以前是学国画的?”
苏青瓷擦拭的动作微微一顿,没有抬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算是承认。
“工笔?还是写意?”贾长安对国画了解不多,只是出于好奇和想找些话题,打破这略显沉闷的早晨。
“都学过一些,后来……偏向工笔多一些。”苏青瓷的声音很轻,像是不太愿意多谈。她拿起一管赭石色的颜料,管身已经有些干瘪,标签也模糊了,“这些颜料,还是以前用的,有些都干了。”
贾长安看着她专注侧脸,忽然觉得此刻的苏青瓷,与平日里那个从容打理民宿的老板娘形象有些不同。眼前的她,更像一个沉浸在个人世界里的艺术家,或者说,一个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某些旧梦的女子。那些画具,似乎是她与过去某个自己的唯一连接。
“为什么……后来不画了呢?”贾长安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了口。他记得赵安邦语焉不详地提过,苏青瓷来西安开民宿,似乎是“有故事”的。
这个问题似乎触动了苏青瓷心中某个隐秘的角落。她沉默了很久,久到贾长安以为她不会回答,正准备岔开话题时,她却忽然开口了,声音飘忽得像从天边传来:
“画画……需要一颗很静很纯粹的心。那时候,心乱了,画出来的东西,也就没了灵魂。”她停下擦拭的动作,目光落在那一叠用宣纸包裹的画稿上,眼神复杂,“而且,有些路,走着走着,就回不去了。”
她的话说得含蓄,但贾长安却从中听出了深深的无奈和一丝……遗憾?他不由得想起自己。他曾经也以为会在投资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成就一番事业,可最终却狼狈离场。人生似乎总是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转折,逼迫着你放弃一些东西,选择另一些东西。
“是啊,”贾长安有感而发,语气中带着自嘲,“有时候不是我们选择路,而是路选择我们,或者,是现实帮我们做了选择。”
苏青瓷抬起头,看了他一眼,似乎对他这句话产生了共鸣。她的目光在他带着倦容的脸上停留片刻,轻声问:“贾先生……还在为昨天说的那件事烦心?”
贾长安叹了口气,在石桌旁坐下,双手交握放在桌上,手指无意识地绞在一起。“嗯。说实话,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躲是躲不掉的,可见面……又怕纠缠不清,徒增烦恼。” 在苏青瓷面前,他发现自己似乎很难完全掩饰内心的情绪。她的安静有一种力量,让人不自觉地想要倾诉。
苏青瓷将擦拭好的毛笔一支支放回盒子里,动作依旧轻柔缓慢。“如果见面无法避免,那么就想清楚,自己见这一面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彻底了断,还是为了给对方一个解释,抑或是……别的?” 她顿了顿,看向贾长安,眼神清澈而冷静,“想清楚了目的,才能决定用什么态度去面对。最怕的,是目的不明,态度暧昧,反而会给对方错误的信号。”
她的话再次让贾长安感到惊讶。这个看似不谙世事的女子,分析起问题来竟如此一针见血,逻辑清晰得不像个感性的艺术生,倒更像他熟悉的商圈里那些头脑冷静的谈判对手。但她的语气又是那么平和,不带丝毫攻击性,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目的是彻底了断。”贾长安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个问题,他早已在心里问过自己无数遍。他对林薇,早已没有了男女之情,剩下的只有对过去纠缠的厌倦和想要开启新生活的迫切。
“那就简单了。”苏青瓷将最后一支毛笔放好,合上紫檀木盒的盖子,发出轻微而沉闷的声响,“态度明确,立场坚定,不留任何幻想的余地。或许过程会有些难堪,但长痛不如短痛。”
她说得轻描淡写,但贾长安却能想象到,真要实施起来,场面绝不会轻松。林薇不是那么容易打发的女人。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贾长安苦笑一下,“有时候,拒绝也是一种需要练习的技能。”
“确实需要勇气。”苏青瓷表示认同,她抱起那个紫檀木盒,准备放回里间,临走前,又回头看了贾长安一眼,眼神里带着一丝极淡的、近乎鼓励的意味,“但比起无休止的困扰和内心秩序的被打乱,一时的难堪,或许是代价最小的选择。”
说完,她便抱着盒子,转身走进了里间,留下贾长安一个人坐在天井里,反复咀嚼着她的话。
一时的难堪,换取内心的秩序。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是,为什么他总觉得,苏青瓷在说这番话的时候,眼神深处似乎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哀伤?她是否也曾用这种决绝的方式,守护过自己的“边界”,而那个过程,又曾给她带来过什么?
阳光终于勉强穿透了云层,洒在天井里,带来些许暖意。石榴树上的水珠在光照下闪闪发光。贾长安深吸了一口雨后清冷的空气,感觉胸中的郁结似乎疏散了一些。苏青瓷的话,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帮他剥离了情绪的干扰,看到了问题的核心。
他拿出手机,看着林薇那条短信,手指在屏幕上悬停了许久。最终,他没有回复,而是关掉了屏幕。距离下月15号还有一段时间,他需要好好想一想,如何打好这场“边界保卫战”。而眼下,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德庆班”的项目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他起身,准备回房间继续工作。经过客厅时,他瞥见里间虚掩的门缝里,苏青瓷正坐在书桌前,面前铺开了一张宣纸,手里拿着那支刚刚擦拭过的毛笔,蘸了墨,却久久没有落下。她的背影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孤独而专注,仿佛沉浸在一个外人无法触及的世界里。
贾长安轻轻带上门,没有打扰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和需要守护的角落。而他现在的任务,是守护好自己刚刚在西安找到的这片立足之地,以及……或许,还有这个“归处”里,悄然让他感到安心和想要靠近的,如青瓷般温润易碎的女子。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贾长安试图将注意力重新投入到工作中时,一个来自秦望舒的电话,又带来了新的波澜。
“贾先生,方便说话吗?”秦望舒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冷静,但细听之下,似乎带着一丝凝重。
“方便,秦小姐请讲。”
“我们之前讨论的,关于‘德庆班’品牌化运营的一个核心创意点——将皮影元素与现代时尚设计结合,开发文创产品——这个想法,可能有点麻烦。”
贾长安心里一沉:“什么麻烦?”
“我刚刚得到一个消息,”秦望舒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西安本地一家叫‘墨韵坊’的文化公司,最近似乎在筹备一个类似概念的项目,主打也是‘非遗 时尚’,而且……他们项目的负责人,以前在上海的一家设计工作室待过,那家工作室,恰好是你前女友林薇小姐家族企业有投资背景的。”
贾长安的瞳孔骤然收缩,一股寒意从脊椎直冲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