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二年,长安格外热闹,又是皇帝和卢植的追逐战,又是卢植和郑玄决裂后的公开讲学,还有太学考、袁绍叛乱以及杨修写的《讨袁氏檄》。
接连不断的热闹,简直让地下阿飘们看的叹为观止。
刘彻没和祖宗后辈们待在一起,拉着自己的臣子们单独聊天,重点夸夸杨修。
年轻、聪明、会来事,文化水平非常高,懂得揣摩圣心,皇帝让干什么干什么,骂人的文章都能写的有理有据,典故频出,真是他们大汉不可多得的文化人才啊。
“这小子如果在我手下,我也会时常召他伴驾。”
夸完了杨修,他开始夸小白。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仙人托生到我大汉,但这是我大汉的福气。”
长得就一副仙人样,还能跟天地沟通,他在的长安,就没看见有什么灾,还是个真懂怎么治国,一点骄奢淫逸的享受不搞的皇帝。
这皇帝姓刘,是刘宏的孩子,真的是给他们老刘家长脸了。
汉武臣子们总之点头就行,别的不需要多想。
要说地下世界谁最受伤,可能是袁家的阿飘们了吧。
本来他们就是玩脱了让董卓给送下来,但是好歹袁术、袁绍都跑出去了,有官职有兵马有人才的,可以走大汉实权军阀的路子,继续延续家族荣耀。
士族们最爱干的,就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其他袁家族人也可以去长安,去大汉其他地方发展。
结果杨修一篇檄文,把袁术、袁绍还有整个袁家,都直接打成了大汉乱国贼,不仅把袁家和董卓的那点恩怨给摆在明面上,更是让天下寒门目光对准士族,精准狙击。
一想到现在袁家在大汉名声彻底臭了, 袁家阿飘们只希望袁绍他们两个争点气,别被朝堂剿了,输了那袁家可真的一败涂地,遗臭万年,家族没有后路。
比起长安的热闹,大家更关注的,是外面战场。
战场分三块,孙坚为首的江东外戚剿袁术,以曹操刘备为首的北方官员剿灭袁绍,以及吕布和贾诩带领的兵马,偶尔突袭袁绍,每天都剿灭北方士族。
理由都是现成的:勾结袁氏,叛乱谋逆。
曹操和孙坚的战场,花样百出的军事行动和计谋,很是吸引大家的注意,跟着一起讨论策略,模拟行动的阿飘不在少数。
吕布他们那边,更是隔两天就送新阿飘下来,还都是他们会认识的士族阿飘,这行为比孙、曹战场还要恐怖。
当皇帝大方地提拔寒门子弟,给他们一个上位机会时,并且表明这些都是从士族手上扣下来的后,什么师生之恩,提拔举荐之恩,那都不重要了,被出身门第压抑已久的寒门子弟,只想让这些大汉士族快点死。
他们努力学习,奋斗上进,要的是出人头地,给大汉做官。能有机会只服务大汉和皇帝,没那么多人还愿意同时给士族当拥趸。
即使一些人清楚,贾诩和吕布在借着袁氏叛乱故意屠戮士族,但天下面上乱,实则关中稳得一批,苦于上位无门路的寒门士子们更是被杨修的《讨袁氏檄》找准了针对目标,没人关心士族了,只恨他们这些大士族死的不够快,没多空几个位置出来。
被震撼到的刘庄也看的心里暗爽,面上安慰自己父亲:“这小子有事没事就说‘光武遗病’,现在他开始全方位清理北方士族,以后也没法说您了。”
和近臣聊天的时候,刘小白有时候计划遇到一些阻碍,就会冷笑,说都是光武遗祸,搞得刘秀都是一头雾水。
他作为再造大汉的开国之君,能文能武,政治手腕也不差,向来那都是被子孙和朝臣们吹捧夸赞的那一个,怎么到刘小白这里,直接骂到他这个开国皇帝身上来了?
后来知道了,他骂的是刘秀作为开国皇帝,都没能把地方豪强压下去,让豪强变士族了。
但是没关系,刘小白他不止骂刘秀,也骂刘彻,骂的就是刘彻求仙问道,一天天没事搞神秘,还让董仲舒上位,导致儒门大兴,一个个蹬鼻子上脸。
刘秀咂舌:“他也确实够大胆的。”
当时看到他秦王宫的种子模式后,大家都以为这小子是要“挟种子以令天下”,虽然很不道德,但是能避免战乱,和平收复大汉各地。
结果种子的方式他要用,北方的士族他还没打算留。
汉元帝刘奭虽然大为震撼:“他就不怕天下士族一起造他的反吗?”
刘病已看着自己儿子,耐心解释道:“天下士族不知情,只有北方人才清楚。北方以外的地方,就算知道了,益州有刘焉,荆州有刘表,江东有孙、吴,天下士族谁会管他们呢。”
而等到他们反应过来了,那时候想必朝廷也更势大了,又有垄断的种子在手,不愁天下不听话。
刘据看着自己的孙子,眼神平和道:“他不需要士族为他所用,只想士族死。”
聪明的阿飘不在少数,大家看见了贾诩和吕布的所作所为,更看见了他们在屠戮士族之后,清缴士族田地,把士族佃农曲部尽数放归自由,让他们变回能给大汉交税的自由百姓,更是在拿士族的田地,给百姓分田。
刘皓作为一个在长安躬耕田地的皇帝,很清楚引起大汉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改革什么的,他觉得没必要,他选择把享受利益的一部分拿来放血,安抚北方百姓。
看刘小白在长安能面不改色顶住官员谏言,数不尽的奏折来告贾诩、吕布的状,他也全都压下,一点都不被周围嘈杂声音影响,坚定推进“收割士族”大计,皇帝阿飘们叹为观止。
耳根子真是硬啊,一点不给他在前线奋斗的臣子们拖后腿。
刘邦问萧何:“你还觉得他像我吗?”
萧何立刻否决,“你还做不到这种地步。”
刘邦或许会解决一些典型,但为了大汉的稳定,政治上的妥协他该干就会干,做不出来把北方士族这样杀事。
但刘小白干着狠人干的事,却还觉得自己够妥协委屈了。
他的妥协委屈,就是真没跟袁绍联系的人,不能杀,清点田地就可以了,人放过;还有一些和袁绍联系过的,全杀了浪费劳动力,得流放岭南去。
真的,当大家发现刘小白发自真心认为这些是妥协了后,都怀疑他到底是什么杀星转世,怎么这么脾气火爆,比那边的秦始皇都唯我独尊。
被清理下来的士族新阿飘们反应过来是什么情况后,破口大骂的不在少数。
骂骂朝堂不在少数,但是敢骂到“刘皓”“刘小白”,直呼其名的,直接凭空一道天雷下来,把人魂魄劈得半透明,让互相打架都没有知觉的阿飘们再感受一下痛觉。
阿飘们陡然一惊。
以为死了变阿飘可能就一直这么下去了,结果还能受天罚!
看见这些透明的阿飘,以为自己死了就没事了的其他阿飘们顿时冷汗都冒了下来,纷纷警告自己别心底说刘小白坏话。
原本还并不相信刘小白仙人身份的阿飘们也闭上了嘴。
倒是董仲舒感觉自己很无辜。
他朝刘彻说道:“谁说天人感应错了,只是你们这些君主不行罢了!”
看看,这来了个仙人君主, 天人感应不就是真的了吗,长安的丰收就是最好的例子。
刘彻斜眼看他:“从周天子到刘宏,几百年有几个天赐君王?”
也是人死了,也让董仲舒敢这么跟他说话了。
那边的大秦也在看热闹,主要是嬴政心拔凉拔凉。
他一想到大汉能有个仙人君主,而自己花费那么多资源,连个仙人影子都没看见,真是让他死了几百年都糟心。
嬴政发出灵魂拷问:“大汉到底凭什么?”
虽然他的大秦,确实后期是暴了的点,对百姓差了点,经济崩坏了点,民生凋敝了点……
但是大汉这种时候又不是没有,凭什么他们能先来刘秀,后来刘皓?
这问题大秦臣子们哪里敢回答,嬴政儿子们更是口都不敢开。
思来想去,嬴政还是觉得,可能是胡亥太天怒人怨了,败坏了他大秦不少德行,以及杀了所有兄弟姐妹,导致大秦都没个能出头的宗室。
一年之后,袁绍袁术都下来了,袁氏一族在地府彻底阖家团圆。
伴随着他们俩的失败,《讨袁氏檄》也再次传遍大汉各地,袁氏一族彻底名留青史,遗臭万年的那种。
其他士族阿飘围攻袁家人,怒骂他们俩废物,要是他们俩但凡强一点,真能干翻长安新皇帝,那现在局势绝对大不一样,他们这些北方士族也不会死这么多人。
刘小白和贾诩深谙斩草除根的道理,下了手的就处理干净,要么扔最南边去,出嫁女都也算上要一并清算,连五代不得为官这种要命的条例都开得出来,一点不给别人复起的机会。
本该名声扫地的贾诩、吕布、刘小白,因为敢骂的人都死了走了,剩下的无人敢骂,加上寒门子弟推崇,因此在大汉名声居然还日益上升。
士族阿飘们看的都火大,这合理吗!
总之,就是你们袁家这些废物没用,才会让事情变成现在这样难以逆转的局面。
作为失败者,袁术和袁绍成了阿飘以后就一直接受讥讽。
被叔叔白眼,被兄长和族人白眼,被其他士族白眼,本来战败以后就破防的兄弟俩更是心态爆炸,然后破口大骂,骂到了不该骂的人,被天道小小警告,有气无力飘在地府。
清理掉北方士族之后,刘小白心情很好地给刘备、曹操等人送去新出的种子,然后沉迷在太学搞建设。
刘宏对这个叫毕岚的宦官有点记忆,他弄得一些东西还是很好玩的。
刘邦指着他大声道:“看看,这就是明君和昏君的差距。一样的人才,造出一样的东西,你这种人,只能想到让在花园洒水,方便你赏景,你儿子,想的就是能拿去田里,方便百姓灌溉!”
阿飘们觉得刘邦说的很对,一样的人才,在不一样的君王手里,一个是搞机关的宦官,一个是能给大汉谋福的宦官,差别比人和狗都大。
已经在东汉完全消失了的墨家阿飘们聚在一起,津津有味地看着皇帝带着太学学生筑墙打灰,感叹吾道不孤,劳动永存,然后嘲笑边上儒家弟子。
“这届大汉皇帝不愧是仙人降生,看看,你们儒家误汉多少年。之前的太学,那都是什么人,把经义比重压下去,这招来的学生一看就都是大汉栋梁之材了。”
儒家阿飘们觉得这些墨家人有毛病。
首先,被他们改过的儒学,不算正统儒学;其次,这误汉的是大汉士族,跟他们儒有什么关系;最后,这是招募来的学子质量高,跟经义比重不存在直接关联。
嘲笑够了儒家的墨家阿飘们也懒得跟他们计较,宁可跟着公输家一起,去看那些太学弟子的钟楼建造工程进度。
刘彻实在是不能理解:“亲自耕作,那是他真能耕作出好东西来,自己来太学上课,那是为了熟悉太学风向和自己未来官员,但是他到底为什么,造个楼,还从打铁开始,带着学生们干?”
卫青:“可能是喜欢吧。”
虽然也没从小白公事公办的脸上看出什么喜欢的情绪,但能让他亲自干,再想想被他甩给尚书台的政务,应该就是喜欢。
刘彻觉得不能够,“他这个年纪,才收拢了北方,正是要一边对着其他地方大展拳脚,一边纵情玩乐的时候,怎么会一天天不是种田就是来太学做工打铁呢?还有近侍,杨修虽然天才,但是就一个,这哪儿够啊?”
卫青看看地上在学生簇拥下,打个铁都能给学生上课的小白,再看看一本正经想带坏大汉皇帝的刘彻,觉得刘彻还是不要说话比较好。
刘启嫌弃地看一眼儿子,“你不要把你自己跟仙人作比较。”
刘彻:“……您不觉得他这个年纪,这真的不正常吗?”
刘恒淡淡道:“这是仙人,怎可以常理视之?”
不是每个阿飘都能看得懂小白到底带着学生们在建造什么,只能看出来这太学钟楼很受重视,并且是个很不一般的东西。
直到彻底建好的那一天,他们看着阳光下流光溢彩,文教礼法气息点满的大钟楼,听见他准点报时的浩荡钟声,成阿飘了也照样看的眼热。
没见过这种好东西的刘邦:“国之重器!我大汉国之重器!”
刘彻更眼热了:“这就是仙人,仅以人,就可让大汉有此精准算时之器……”
都不敢想象他要是不靠人,靠仙力了,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应该能移山倒海,一挥手让黄河逆流吧?
往届的太学阿飘们很嫉妒,嫉妒后面的学生能上仙人的课,还能跟着仙人一起建造,造出这样的惊世之物。
钟楼里面复杂漂亮的机械结构,哪怕看不懂的人,也也会为之惊艳。
阿飘们哪里知道,这钟楼就只是一个开始。
虽然以后在其他城市造的钟楼,规格和华美程度都无法与这座比拟,但是皇帝一旦把它微缩下来,能摆在桌上,那精巧程度更是翻了天。
蔡邕的寿宴,看的刘宏一整个阿飘都嫉妒得要死。
作为小白喊过“父皇”的亲爹,他死了甚至都不能受小白拜一拜呢,结果蔡邕这老东西就过个生日,居然让小白如此重视?
虽然目的是为了带货,但是刘宏不管。
看看,那么多漂亮的瓷器、琉璃,几十种不同颜色、口味的佳酿,还有满场宾客的祝寿诗赋,甚至新人臣子诸葛亮亲自送来的小座钟。
这待遇,连边上杨彪和卢植都眼热了!
刘宏一点都不想看到老臣子过寿,恶毒的昏君只想蔡邕现在赶紧死下来陪他。
反正太学稳定,蔡邕女儿也在小白身边,他已经对小白没有什么价值了,还是赶紧下来吧,别活了。
接连不断的热闹,简直让地下阿飘们看的叹为观止。
刘彻没和祖宗后辈们待在一起,拉着自己的臣子们单独聊天,重点夸夸杨修。
年轻、聪明、会来事,文化水平非常高,懂得揣摩圣心,皇帝让干什么干什么,骂人的文章都能写的有理有据,典故频出,真是他们大汉不可多得的文化人才啊。
“这小子如果在我手下,我也会时常召他伴驾。”
夸完了杨修,他开始夸小白。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仙人托生到我大汉,但这是我大汉的福气。”
长得就一副仙人样,还能跟天地沟通,他在的长安,就没看见有什么灾,还是个真懂怎么治国,一点骄奢淫逸的享受不搞的皇帝。
这皇帝姓刘,是刘宏的孩子,真的是给他们老刘家长脸了。
汉武臣子们总之点头就行,别的不需要多想。
要说地下世界谁最受伤,可能是袁家的阿飘们了吧。
本来他们就是玩脱了让董卓给送下来,但是好歹袁术、袁绍都跑出去了,有官职有兵马有人才的,可以走大汉实权军阀的路子,继续延续家族荣耀。
士族们最爱干的,就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其他袁家族人也可以去长安,去大汉其他地方发展。
结果杨修一篇檄文,把袁术、袁绍还有整个袁家,都直接打成了大汉乱国贼,不仅把袁家和董卓的那点恩怨给摆在明面上,更是让天下寒门目光对准士族,精准狙击。
一想到现在袁家在大汉名声彻底臭了, 袁家阿飘们只希望袁绍他们两个争点气,别被朝堂剿了,输了那袁家可真的一败涂地,遗臭万年,家族没有后路。
比起长安的热闹,大家更关注的,是外面战场。
战场分三块,孙坚为首的江东外戚剿袁术,以曹操刘备为首的北方官员剿灭袁绍,以及吕布和贾诩带领的兵马,偶尔突袭袁绍,每天都剿灭北方士族。
理由都是现成的:勾结袁氏,叛乱谋逆。
曹操和孙坚的战场,花样百出的军事行动和计谋,很是吸引大家的注意,跟着一起讨论策略,模拟行动的阿飘不在少数。
吕布他们那边,更是隔两天就送新阿飘下来,还都是他们会认识的士族阿飘,这行为比孙、曹战场还要恐怖。
当皇帝大方地提拔寒门子弟,给他们一个上位机会时,并且表明这些都是从士族手上扣下来的后,什么师生之恩,提拔举荐之恩,那都不重要了,被出身门第压抑已久的寒门子弟,只想让这些大汉士族快点死。
他们努力学习,奋斗上进,要的是出人头地,给大汉做官。能有机会只服务大汉和皇帝,没那么多人还愿意同时给士族当拥趸。
即使一些人清楚,贾诩和吕布在借着袁氏叛乱故意屠戮士族,但天下面上乱,实则关中稳得一批,苦于上位无门路的寒门士子们更是被杨修的《讨袁氏檄》找准了针对目标,没人关心士族了,只恨他们这些大士族死的不够快,没多空几个位置出来。
被震撼到的刘庄也看的心里暗爽,面上安慰自己父亲:“这小子有事没事就说‘光武遗病’,现在他开始全方位清理北方士族,以后也没法说您了。”
和近臣聊天的时候,刘小白有时候计划遇到一些阻碍,就会冷笑,说都是光武遗祸,搞得刘秀都是一头雾水。
他作为再造大汉的开国之君,能文能武,政治手腕也不差,向来那都是被子孙和朝臣们吹捧夸赞的那一个,怎么到刘小白这里,直接骂到他这个开国皇帝身上来了?
后来知道了,他骂的是刘秀作为开国皇帝,都没能把地方豪强压下去,让豪强变士族了。
但是没关系,刘小白他不止骂刘秀,也骂刘彻,骂的就是刘彻求仙问道,一天天没事搞神秘,还让董仲舒上位,导致儒门大兴,一个个蹬鼻子上脸。
刘秀咂舌:“他也确实够大胆的。”
当时看到他秦王宫的种子模式后,大家都以为这小子是要“挟种子以令天下”,虽然很不道德,但是能避免战乱,和平收复大汉各地。
结果种子的方式他要用,北方的士族他还没打算留。
汉元帝刘奭虽然大为震撼:“他就不怕天下士族一起造他的反吗?”
刘病已看着自己儿子,耐心解释道:“天下士族不知情,只有北方人才清楚。北方以外的地方,就算知道了,益州有刘焉,荆州有刘表,江东有孙、吴,天下士族谁会管他们呢。”
而等到他们反应过来了,那时候想必朝廷也更势大了,又有垄断的种子在手,不愁天下不听话。
刘据看着自己的孙子,眼神平和道:“他不需要士族为他所用,只想士族死。”
聪明的阿飘不在少数,大家看见了贾诩和吕布的所作所为,更看见了他们在屠戮士族之后,清缴士族田地,把士族佃农曲部尽数放归自由,让他们变回能给大汉交税的自由百姓,更是在拿士族的田地,给百姓分田。
刘皓作为一个在长安躬耕田地的皇帝,很清楚引起大汉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改革什么的,他觉得没必要,他选择把享受利益的一部分拿来放血,安抚北方百姓。
看刘小白在长安能面不改色顶住官员谏言,数不尽的奏折来告贾诩、吕布的状,他也全都压下,一点都不被周围嘈杂声音影响,坚定推进“收割士族”大计,皇帝阿飘们叹为观止。
耳根子真是硬啊,一点不给他在前线奋斗的臣子们拖后腿。
刘邦问萧何:“你还觉得他像我吗?”
萧何立刻否决,“你还做不到这种地步。”
刘邦或许会解决一些典型,但为了大汉的稳定,政治上的妥协他该干就会干,做不出来把北方士族这样杀事。
但刘小白干着狠人干的事,却还觉得自己够妥协委屈了。
他的妥协委屈,就是真没跟袁绍联系的人,不能杀,清点田地就可以了,人放过;还有一些和袁绍联系过的,全杀了浪费劳动力,得流放岭南去。
真的,当大家发现刘小白发自真心认为这些是妥协了后,都怀疑他到底是什么杀星转世,怎么这么脾气火爆,比那边的秦始皇都唯我独尊。
被清理下来的士族新阿飘们反应过来是什么情况后,破口大骂的不在少数。
骂骂朝堂不在少数,但是敢骂到“刘皓”“刘小白”,直呼其名的,直接凭空一道天雷下来,把人魂魄劈得半透明,让互相打架都没有知觉的阿飘们再感受一下痛觉。
阿飘们陡然一惊。
以为死了变阿飘可能就一直这么下去了,结果还能受天罚!
看见这些透明的阿飘,以为自己死了就没事了的其他阿飘们顿时冷汗都冒了下来,纷纷警告自己别心底说刘小白坏话。
原本还并不相信刘小白仙人身份的阿飘们也闭上了嘴。
倒是董仲舒感觉自己很无辜。
他朝刘彻说道:“谁说天人感应错了,只是你们这些君主不行罢了!”
看看,这来了个仙人君主, 天人感应不就是真的了吗,长安的丰收就是最好的例子。
刘彻斜眼看他:“从周天子到刘宏,几百年有几个天赐君王?”
也是人死了,也让董仲舒敢这么跟他说话了。
那边的大秦也在看热闹,主要是嬴政心拔凉拔凉。
他一想到大汉能有个仙人君主,而自己花费那么多资源,连个仙人影子都没看见,真是让他死了几百年都糟心。
嬴政发出灵魂拷问:“大汉到底凭什么?”
虽然他的大秦,确实后期是暴了的点,对百姓差了点,经济崩坏了点,民生凋敝了点……
但是大汉这种时候又不是没有,凭什么他们能先来刘秀,后来刘皓?
这问题大秦臣子们哪里敢回答,嬴政儿子们更是口都不敢开。
思来想去,嬴政还是觉得,可能是胡亥太天怒人怨了,败坏了他大秦不少德行,以及杀了所有兄弟姐妹,导致大秦都没个能出头的宗室。
一年之后,袁绍袁术都下来了,袁氏一族在地府彻底阖家团圆。
伴随着他们俩的失败,《讨袁氏檄》也再次传遍大汉各地,袁氏一族彻底名留青史,遗臭万年的那种。
其他士族阿飘围攻袁家人,怒骂他们俩废物,要是他们俩但凡强一点,真能干翻长安新皇帝,那现在局势绝对大不一样,他们这些北方士族也不会死这么多人。
刘小白和贾诩深谙斩草除根的道理,下了手的就处理干净,要么扔最南边去,出嫁女都也算上要一并清算,连五代不得为官这种要命的条例都开得出来,一点不给别人复起的机会。
本该名声扫地的贾诩、吕布、刘小白,因为敢骂的人都死了走了,剩下的无人敢骂,加上寒门子弟推崇,因此在大汉名声居然还日益上升。
士族阿飘们看的都火大,这合理吗!
总之,就是你们袁家这些废物没用,才会让事情变成现在这样难以逆转的局面。
作为失败者,袁术和袁绍成了阿飘以后就一直接受讥讽。
被叔叔白眼,被兄长和族人白眼,被其他士族白眼,本来战败以后就破防的兄弟俩更是心态爆炸,然后破口大骂,骂到了不该骂的人,被天道小小警告,有气无力飘在地府。
清理掉北方士族之后,刘小白心情很好地给刘备、曹操等人送去新出的种子,然后沉迷在太学搞建设。
刘宏对这个叫毕岚的宦官有点记忆,他弄得一些东西还是很好玩的。
刘邦指着他大声道:“看看,这就是明君和昏君的差距。一样的人才,造出一样的东西,你这种人,只能想到让在花园洒水,方便你赏景,你儿子,想的就是能拿去田里,方便百姓灌溉!”
阿飘们觉得刘邦说的很对,一样的人才,在不一样的君王手里,一个是搞机关的宦官,一个是能给大汉谋福的宦官,差别比人和狗都大。
已经在东汉完全消失了的墨家阿飘们聚在一起,津津有味地看着皇帝带着太学学生筑墙打灰,感叹吾道不孤,劳动永存,然后嘲笑边上儒家弟子。
“这届大汉皇帝不愧是仙人降生,看看,你们儒家误汉多少年。之前的太学,那都是什么人,把经义比重压下去,这招来的学生一看就都是大汉栋梁之材了。”
儒家阿飘们觉得这些墨家人有毛病。
首先,被他们改过的儒学,不算正统儒学;其次,这误汉的是大汉士族,跟他们儒有什么关系;最后,这是招募来的学子质量高,跟经义比重不存在直接关联。
嘲笑够了儒家的墨家阿飘们也懒得跟他们计较,宁可跟着公输家一起,去看那些太学弟子的钟楼建造工程进度。
刘彻实在是不能理解:“亲自耕作,那是他真能耕作出好东西来,自己来太学上课,那是为了熟悉太学风向和自己未来官员,但是他到底为什么,造个楼,还从打铁开始,带着学生们干?”
卫青:“可能是喜欢吧。”
虽然也没从小白公事公办的脸上看出什么喜欢的情绪,但能让他亲自干,再想想被他甩给尚书台的政务,应该就是喜欢。
刘彻觉得不能够,“他这个年纪,才收拢了北方,正是要一边对着其他地方大展拳脚,一边纵情玩乐的时候,怎么会一天天不是种田就是来太学做工打铁呢?还有近侍,杨修虽然天才,但是就一个,这哪儿够啊?”
卫青看看地上在学生簇拥下,打个铁都能给学生上课的小白,再看看一本正经想带坏大汉皇帝的刘彻,觉得刘彻还是不要说话比较好。
刘启嫌弃地看一眼儿子,“你不要把你自己跟仙人作比较。”
刘彻:“……您不觉得他这个年纪,这真的不正常吗?”
刘恒淡淡道:“这是仙人,怎可以常理视之?”
不是每个阿飘都能看得懂小白到底带着学生们在建造什么,只能看出来这太学钟楼很受重视,并且是个很不一般的东西。
直到彻底建好的那一天,他们看着阳光下流光溢彩,文教礼法气息点满的大钟楼,听见他准点报时的浩荡钟声,成阿飘了也照样看的眼热。
没见过这种好东西的刘邦:“国之重器!我大汉国之重器!”
刘彻更眼热了:“这就是仙人,仅以人,就可让大汉有此精准算时之器……”
都不敢想象他要是不靠人,靠仙力了,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应该能移山倒海,一挥手让黄河逆流吧?
往届的太学阿飘们很嫉妒,嫉妒后面的学生能上仙人的课,还能跟着仙人一起建造,造出这样的惊世之物。
钟楼里面复杂漂亮的机械结构,哪怕看不懂的人,也也会为之惊艳。
阿飘们哪里知道,这钟楼就只是一个开始。
虽然以后在其他城市造的钟楼,规格和华美程度都无法与这座比拟,但是皇帝一旦把它微缩下来,能摆在桌上,那精巧程度更是翻了天。
蔡邕的寿宴,看的刘宏一整个阿飘都嫉妒得要死。
作为小白喊过“父皇”的亲爹,他死了甚至都不能受小白拜一拜呢,结果蔡邕这老东西就过个生日,居然让小白如此重视?
虽然目的是为了带货,但是刘宏不管。
看看,那么多漂亮的瓷器、琉璃,几十种不同颜色、口味的佳酿,还有满场宾客的祝寿诗赋,甚至新人臣子诸葛亮亲自送来的小座钟。
这待遇,连边上杨彪和卢植都眼热了!
刘宏一点都不想看到老臣子过寿,恶毒的昏君只想蔡邕现在赶紧死下来陪他。
反正太学稳定,蔡邕女儿也在小白身边,他已经对小白没有什么价值了,还是赶紧下来吧,别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