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说话,转身拿起杯子,要去接水。
“站住!”
苏院士吼了一声。
张勤停下脚步。
“今天哪儿都不许去。”苏院士走到她面前,态度强硬,“回宿舍,睡觉。”
张勤嘴唇动了动,没出声。
她点了点头。
然后,她转身收拾东西,拿上外套,一言不发地走出了计算机中心。
赵砚川看着她的背影,也跟了上去。
苏院士看着两人一前一后的背影,长叹一口气。他拿起桌上那部红色电话,拨通了京市的专线。
“是我,老苏。”
“情况……比我想的还严重。”
——————————
京市,高层会议室。
会议室里,气氛压抑。
长桌主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手里,捏着一份刚传真过来的报告。
报告不长,苏院士亲笔写的。
上面全是张勤这三个月的状态。
“不说话。”
“没表情。”
“一天干十八个小时。”
“……她把自己封起来了,有严重的心理创伤。”
老人放下报告,抬起头。
“都说说吧。”老人的声音沙哑。
“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家,不能就这么折了。”
“不能眼睁睁看着她,把自己烧成灰。”
“我建议,立刻安排国内最好的心理专家进行干预。”一个负责人提议。
“王教授的分析出来了。”秘书推门进来,递上一份文件。
“总院心理卫生研究所的王教授,给的评估意见。”
老人接过来,快速看着。
“王教授看了张勤同志的所有卷宗。”秘书低声解释,“从奥赛开始,到华沙,到北工大,到深市,包括这次的家庭变故,还有……她去李存续老部长家住过的事。”
“王教授说……”秘书顿了顿。
“说什么?”
“他说,他治不了。”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
“治不了?他是全国最好的专家!”
“王教授的原话是,”秘书清了清嗓子,“‘这位张勤同志,她的心理结构,异于常人。’”
“‘她的智力水平和知识储备,已经远远超出了她的年龄,甚至超出了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但她的情感和经历,却严重滞后。’”
“‘她的大脑跑得太快,心还没跟上。’”
“‘尤其是在亲情这块,这是她最原始、最稳固的情感寄托,也是她唯一的软肋。’”
“‘这次的变故,等于直接摧毁了她的精神支柱。她现在的自我封闭,不是病,是一种自我保护。她把自己缩回了壳里。’”
秘书深吸一口气,继续转述。
“王教授说,以他的经验,任何试图用常规心理学理论去‘打开’她的尝试,都可能造成二次伤害。这个风险,他担不起。谁也担不起。”
“他的建议是,放弃‘治疗’,采用‘弥补’。”
“弥补?”老人抬起头。
“对。”秘书点头,“用她最熟悉、最能接受的方式,把她失去的那份‘家的感觉’,重新建立起来。”
“重建一个让她感到绝对安全、温暖、可以彻底放松的环境。让她自己,从那个壳里走出来。”
会议室里又安静下来。
给一个国宝科学家,建一个“家”?
怎么建?
“我同意王教授的看法。”老人缓缓开口,打破了沉默。
“这丫头,吃软不吃硬。”
他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
“她从h省出来,第一个投靠的,是李存续。在李家,她过得很放松。”
老人看向秘书。
“李存续那个大孙子,叫李霄的,现在在哪儿?”
“报告首长,李霄同志刚结束境外任务,正在部队休整。”
“给他安排个新任务。”老人当机立断,“任务地点,京市。任务内容,待命。”
“是!”
“还有。”老人转向另一位负责人,“张勤在深市那个‘天工科技城’的项目,周怀瑾的二期规划报告,送上来了吗?”
“已经送上来了,正在等您批示。”
“批!”老人一挥手,“不但要批,还要以最高规格批复!让周怀瑾亲自来京市一趟,我要他当面跟张勤汇报!”
“我们要让她看到,她亲手画下的蓝图,正在变成现实。未来,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她。”
老人做完两个部署,靠在椅背上,沉默了片刻。
“还不够。”
“解铃还须系铃人。家的感觉,谁也比不上她自己的父母。”
“张勤父母的工作调动,不能再等了。”
老人看着秘书,继续下达指令。
“立刻去办!想尽一切办法,用最快的速度,把她的父亲张建军,母亲林文静,调到京市来!”
“工作,住房,所有问题,一路绿灯,特事特办!”
老人站起身,看着所有人说道。
“她不是一个人。”
“她为国家扛起了担子,国家,就要为她撑起一个家。”
——————————
701研究所,宿舍楼。
张勤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一天。
赵砚川和李昂在门口守了一天。
傍晚的时候,房门开了。
张勤走了出来,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里,似乎恢复了一点神采。
“我饿了。”她说。
李昂和赵砚川对视一眼,都松了口气。
“走走走!去食堂!”李昂赶紧说。
“不去食堂。”张勤摇摇头。
她看着李昂,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你之前说,你爷爷让你喊我回家吃饭。”
“还算数吗?”
李昂愣住了,瞬间乐开了:“算数!当然算数!我现在就给我爷打电话!”
“不用打了。”
楼道口传来一个声音。
李霄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肩上还带着白雪,就那么站在那里。
他的目光越过李昂和赵砚川,落在张勤身上。
“车在楼下。”
“爷爷让我来接你。”
“站住!”
苏院士吼了一声。
张勤停下脚步。
“今天哪儿都不许去。”苏院士走到她面前,态度强硬,“回宿舍,睡觉。”
张勤嘴唇动了动,没出声。
她点了点头。
然后,她转身收拾东西,拿上外套,一言不发地走出了计算机中心。
赵砚川看着她的背影,也跟了上去。
苏院士看着两人一前一后的背影,长叹一口气。他拿起桌上那部红色电话,拨通了京市的专线。
“是我,老苏。”
“情况……比我想的还严重。”
——————————
京市,高层会议室。
会议室里,气氛压抑。
长桌主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手里,捏着一份刚传真过来的报告。
报告不长,苏院士亲笔写的。
上面全是张勤这三个月的状态。
“不说话。”
“没表情。”
“一天干十八个小时。”
“……她把自己封起来了,有严重的心理创伤。”
老人放下报告,抬起头。
“都说说吧。”老人的声音沙哑。
“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家,不能就这么折了。”
“不能眼睁睁看着她,把自己烧成灰。”
“我建议,立刻安排国内最好的心理专家进行干预。”一个负责人提议。
“王教授的分析出来了。”秘书推门进来,递上一份文件。
“总院心理卫生研究所的王教授,给的评估意见。”
老人接过来,快速看着。
“王教授看了张勤同志的所有卷宗。”秘书低声解释,“从奥赛开始,到华沙,到北工大,到深市,包括这次的家庭变故,还有……她去李存续老部长家住过的事。”
“王教授说……”秘书顿了顿。
“说什么?”
“他说,他治不了。”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
“治不了?他是全国最好的专家!”
“王教授的原话是,”秘书清了清嗓子,“‘这位张勤同志,她的心理结构,异于常人。’”
“‘她的智力水平和知识储备,已经远远超出了她的年龄,甚至超出了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但她的情感和经历,却严重滞后。’”
“‘她的大脑跑得太快,心还没跟上。’”
“‘尤其是在亲情这块,这是她最原始、最稳固的情感寄托,也是她唯一的软肋。’”
“‘这次的变故,等于直接摧毁了她的精神支柱。她现在的自我封闭,不是病,是一种自我保护。她把自己缩回了壳里。’”
秘书深吸一口气,继续转述。
“王教授说,以他的经验,任何试图用常规心理学理论去‘打开’她的尝试,都可能造成二次伤害。这个风险,他担不起。谁也担不起。”
“他的建议是,放弃‘治疗’,采用‘弥补’。”
“弥补?”老人抬起头。
“对。”秘书点头,“用她最熟悉、最能接受的方式,把她失去的那份‘家的感觉’,重新建立起来。”
“重建一个让她感到绝对安全、温暖、可以彻底放松的环境。让她自己,从那个壳里走出来。”
会议室里又安静下来。
给一个国宝科学家,建一个“家”?
怎么建?
“我同意王教授的看法。”老人缓缓开口,打破了沉默。
“这丫头,吃软不吃硬。”
他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
“她从h省出来,第一个投靠的,是李存续。在李家,她过得很放松。”
老人看向秘书。
“李存续那个大孙子,叫李霄的,现在在哪儿?”
“报告首长,李霄同志刚结束境外任务,正在部队休整。”
“给他安排个新任务。”老人当机立断,“任务地点,京市。任务内容,待命。”
“是!”
“还有。”老人转向另一位负责人,“张勤在深市那个‘天工科技城’的项目,周怀瑾的二期规划报告,送上来了吗?”
“已经送上来了,正在等您批示。”
“批!”老人一挥手,“不但要批,还要以最高规格批复!让周怀瑾亲自来京市一趟,我要他当面跟张勤汇报!”
“我们要让她看到,她亲手画下的蓝图,正在变成现实。未来,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她。”
老人做完两个部署,靠在椅背上,沉默了片刻。
“还不够。”
“解铃还须系铃人。家的感觉,谁也比不上她自己的父母。”
“张勤父母的工作调动,不能再等了。”
老人看着秘书,继续下达指令。
“立刻去办!想尽一切办法,用最快的速度,把她的父亲张建军,母亲林文静,调到京市来!”
“工作,住房,所有问题,一路绿灯,特事特办!”
老人站起身,看着所有人说道。
“她不是一个人。”
“她为国家扛起了担子,国家,就要为她撑起一个家。”
——————————
701研究所,宿舍楼。
张勤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一天。
赵砚川和李昂在门口守了一天。
傍晚的时候,房门开了。
张勤走了出来,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里,似乎恢复了一点神采。
“我饿了。”她说。
李昂和赵砚川对视一眼,都松了口气。
“走走走!去食堂!”李昂赶紧说。
“不去食堂。”张勤摇摇头。
她看着李昂,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你之前说,你爷爷让你喊我回家吃饭。”
“还算数吗?”
李昂愣住了,瞬间乐开了:“算数!当然算数!我现在就给我爷打电话!”
“不用打了。”
楼道口传来一个声音。
李霄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肩上还带着白雪,就那么站在那里。
他的目光越过李昂和赵砚川,落在张勤身上。
“车在楼下。”
“爷爷让我来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