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北上租山-《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

  决心已定,程立秋便不再犹豫。他深知时间就是机遇,必须尽快将想法付诸行动。但眼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他那条赖以生存的渔船。他要去山里折腾参业,就不可能再像现在这样天天出海。船不能闲置,那是最大的浪费,也是稳定的现金流来源。

  最佳的人选,无疑是大姐夫程大海。程大海性子憨厚稳重,水性好,跟船多年,对海上活计门儿清,最重要的是,他踏实可靠,值得托付。

  这天下午,程立秋特意让船早点回来。卸完货,结清账,他没像往常一样让船员们解散,而是把程大海叫到一边,又让魏红去把在家哄孩子的大姐程立春也请了过来。一家四口,连同蹦蹦跳跳的小石头,一起回到了程立秋家那个略显拥挤的小院。

  程立夏不知又去哪闲逛了,程老爹坐在院子里搓麻绳,程立冬还在码头捣鼓他那条已经能正常出海、收获颇丰的“新”船。院里暂时清静。

  程立秋让魏红沏了一壶粗茶,四人围坐在小木桌旁。小石头在母亲怀里咿咿呀呀地玩着自己的手指。

  “大姐,大姐夫,”程立秋给两人倒了茶,神色郑重地开口,“有件事,我得跟你们商量一下。”

  程大海和程立春见他这么正式,都有些疑惑,程大海搓着手问:“立秋,啥事啊?整得这么严肃。”

  程立秋没有绕弯子,直接说道:“我打算把船上的事,全权交给大姐夫你来管。”

  “啥?”程大海和程立春同时愣住了。程大海更是直接站了起来,连连摆手:“不行不行!立秋,这哪行?船是你的,我就是个干活儿的,我……我哪管得了?”

  程立春也急了:“立秋,你是不是遇到啥难处了?还是大海他……”

  “姐,大姐夫,你们别急,听我说完。”程立秋示意程大海坐下,语气沉稳,“不是遇到难处,是我有别的打算。我想腾出手来,去弄点别的营生。”

  “别的营生?啥营生能比得上咱现在打鱼?”程大海不解。

  程立秋沉吟了一下,觉得暂时没必要把种参的具体计划全盘托出,毕竟这事听起来太过遥远和冒险,免得他们担心。便含糊道:“是山里的一条路子,可能周期长点,但我觉得有搞头。海上的饭,不能丢,而且还得靠它给我攒本钱。所以,船必须有人管起来,而且得管好。”

  他目光诚恳地看着程大海:“大姐夫,这条船是咱俩一起风里浪里闯出来的,你的本事,我最清楚。交给你,我放心。你不是给我打工,以后,这船算咱俩合伙。”

  “合伙?”程大海更懵了。

  “对。”程立秋拿出一张早就写好的纸,上面是他草拟的分成方案,“船还是我的,但以后的收益,刨去油钱、维修、伙计的工钱这些成本,剩下的纯利,你拿三成,我拿七成。船的大修、换机器这些大开销,由我负责。平时的小修小补、日常管理,都由你决定。你看怎么样?”

  这个方案,程立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三七开,既保证了程大海有足够的积极性,又确保了程立秋作为船主和初始投资者的主体收益。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程大海充分的自主权,让他真正成为船队的“掌柜”,而不是单纯的“长工”。

  程大海拿着那张纸,手有些发抖。他虽然不识字,但三成、七成这些数字还是懂的。这意味着,以后他不再是拿固定工钱的船员,而是能参与分红的合伙人!收入将直接和渔获挂钩,干得好,可能比现在多挣好几倍!这是一种巨大的信任,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立秋……这……这太多了……我……”程大海激动得语无伦次,脸膛涨得通红。

  程立春在一旁也听明白了,她看着弟弟,眼圈有点发红:“立秋,你……你这不是变着法儿帮衬俺们吗?”她知道,以弟弟的本事,就算雇别人管船,也绝不用分出去三成利。

  程立秋摇摇头,正色道:“姐,大姐夫,这不是帮衬,这是你们应得的。没有大姐夫帮着掌舵,没有你在家帮着红照顾孩子、料理家务,我这船也跑不顺畅。咱们是一家人,劲儿得往一处使。以后海里的事,就全靠大姐夫你了。我可能十天半月才回来一趟。”

  程大海看着程立秋坚定的眼神,又看看手里那张轻飘飘却重如千钧的纸,猛地一拍大腿,声音洪亮:“立秋!你放心!船交给我,指定给你看得好好的!要是少打一斤鱼,你唯我是问!”这个憨厚的汉子,用最朴实的语言,做出了郑重的承诺。

  程立春也抹了抹眼角,用力点头:“立秋,你放心去闯!家里有俺和你姐呢!小石头俺给你带得白白胖胖的!”

  魏红在一旁听着,看着丈夫妥善地安排好了海上的后路,心里既感动又踏实。她知道,当家的这是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程立秋又详细跟程大海交代了船上的一些关键事项,比如几个老船员的脾气秉性、常用的渔场位置、与老客打交道要注意什么等等。程大海听得非常认真,不时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程立秋开始逐步将船上的事务移交给程大海。他带着程大海一起去谈价钱,一起安排出海计划,有意让他在船员面前树立威信。程大海也很快进入了角色,他虽然话不多,但做事公道,经验丰富,船员们也都服气。

  家里这边,程立秋也开始做准备。他盘点了一下手头的现金,将大部分留给了魏红作为家用和应急,自己只带了一小部分作为路费和活动经费。他又去找了王老板一趟,详细询问了去辽省那边考察园参种植的可能路线和联系人,虽然信息有限,但总比两眼一抹黑强。

  一切都安排妥当后,在一个晨雾弥漫的清晨,程立秋背着一个简单的行囊,准备出发了。魏红抱着小石头,和大姐、大姐夫一起把他送到村口。

  “路上小心,到了捎个信回来。”魏红替他理了理衣领,轻声嘱咐,眼里满是不舍。

  “嗯,知道了。家里就辛苦你了。”程立秋用力抱了抱儿子,小石头咯咯笑着,用小手抓他的脸。

  “立秋,山里不比海上,人生地不熟的,多长个心眼。”程立春叮嘱道。

  程大海则用力拍了拍程立秋的肩膀:“兄弟,放心!海里的事,有我!”

  程立秋点点头,目光扫过亲人关切的脸庞,最后望向北方那连绵起伏的群山轮廓。那里,有他的新战场,有他的参梦。

  他转过身,迈开大步,踏上了通往汽车站的土路。晨雾渐渐散去,阳光洒下来,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这一次北上,不再是简单的探亲或赶山,而是一次关乎未来命运的战略进军。他要去租下的,不仅仅是一片片荒山野岭,更是一座通往财富和成功的桥头堡。猎人的脚步,坚定地迈向了他选定的新猎场——那片蕴藏着无限生机的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