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邻里嫌隙生积怨,仙桥连心意相融-《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九忆居的竹篱外,几株晚菊在初冬的寒风里倔强地开着,花瓣上沾着的霜花,被石桌上的炭盆热气烘得慢慢融化。叶尘正用竹筷拨弄着炭盆里的银丝炭,突然听见院中央的凡尘镜发出一阵断断续续的“嗡嗡”声——不像之前的震动,更像是两个人在低声争吵,声音隔着镜面传过来,模糊却带着明显的火药味。

  他抬头望去,镜面映着两户紧挨着的居民楼:一楼的张阿姨正站在自家阳台前,对着隔壁的李叔喊:“你家的花盆又放我家窗台上面了!昨天浇花的水都滴到我晒的被子上了!”隔壁的李叔探出头,语气也带着不耐烦:“就滴了几滴而已,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吗?我家阳台小,不放你家窗台上面放哪儿?”张阿姨气得脸通红:“那是我家窗台!你凭什么放?今天必须把花盆挪走!”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越来越凶,引得楼上的邻居都探出头来看热闹。

  “又是邻里纠纷。”苏瑶端着刚煮好的红糖姜茶走过来,茶杯在手里转了半圈,杯沿的光晕跟着两人的争吵声忽明忽暗,“上次在凡间,楼下的大爷因为楼上的年轻人晚上唱歌,天天上去敲门,最后闹到了居委会,关系闹得特别僵。”

  柳若雪凑到镜前,看着两人争吵的样子,指尖泛着淡粉的仙光:“‘邻里纠纷’看着都是小事,却最磨人——今天是花盆滴水,明天是噪音扰民,后天是占用公共空间,积怨久了,就成了大矛盾。之前解决‘城市停车难’用了22个案例,这个问题更需要‘耐心’,得慢慢化解人心的隔阂。”

  她话音刚落,系统的提示在镜上亮起,字迹比以往更柔和,像是在调和两个人的语气:

  【提示:“邻里纠纷(含噪音扰民、公共空间占用、生活习惯冲突)”问题源于日常琐事的累积,其核心是“边界感缺失”与“沟通不畅”,易导致长期矛盾,影响社区和谐。需解决25起同类案例,且需帮助邻里重建沟通渠道,方可开启永久性仙力。请宿主们务必让“邻里和睦,心意相通”。】

  25起,还要重建沟通渠道。九人对视一眼,都明白这不是简单用仙力“强制解决”就能行的——花盆可以挪走,噪音可以暂时停止,但如果两个人心里的疙瘩没解开,下次还会因为别的小事争吵。他们需要做的,是像在两户人家之间搭一座“桥”,让他们坐下来好好说话,明白“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分五组,每组负责5个案例,重点找那些因为小事闹矛盾,还没到不可调和地步的邻里。”叶尘把炭盆里的炭拨得更旺,“我们的仙力要当‘调和剂’,也要当‘沟通桥’,既要解决当下的矛盾,也要让他们以后能好好相处。”

  传送阵的莹光在脚下亮起,九人按照分工,散入了城市的各个社区。

  负责“公共空间占用”组的柳若雪和沈清薇,在一个老小区找到了第一个目标。65岁的张阿姨和68岁的李叔,就是凡尘镜里争吵的那对邻居。张阿姨家的窗台挨着李叔家的阳台,李叔把几盆月季放在了阳台边缘,浇花时的水经常滴到张阿姨家的窗台上,有时候还会滴到张阿姨晒的衣服上。两人吵了好几次,居委会调解了也没用。

  沈清薇装作社区志愿者,敲开了李叔家的门:“李叔,我们社区正在搞‘阳台美化’活动,您这几盆月季真好看,要是能摆得更整齐点,肯定能评上‘最美阳台’。”李叔愣了愣,刚要说话,柳若雪趁机在李叔家的阳台护栏上注入了一道仙力——护栏上突然浮现出一行淡绿的小字:“阳台边缘摆放物品易掉落,且可能影响邻居,建议靠内侧摆放,或使用接水盘”。同时,张阿姨家的窗台上,自动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接水提醒器”,只要有水滴滴下来,就会发出轻微的“滴滴”声,提醒张阿姨收衣服。

  李叔看着护栏上的小字,又想起刚才沈清薇说的“最美阳台”,挠了挠头说:“其实我也不是故意的,就是阳台太小了,没地方放。”这时,张阿姨也走了过来,听到了李叔的话,脸色缓和了不少:“其实我也不是不让你放,就是水别滴到我的衣服上就行。”柳若雪趁机说:“李叔,您可以在花盆下面放个接水盘,这样水就不会滴下去了;张阿姨,您晒衣服的时候,要是看到李叔在浇花,可以先把衣服收进来,互相体谅一下嘛。”

  两人对视一眼,都有点不好意思。李叔说:“行,我这就去买接水盘。”张阿姨说:“那我以后晒衣服也注意点,看到你浇花就先收进来。”说完,两人都笑了——吵了这么久的矛盾,竟然就这么化解了。

  “第一个!”柳若雪在心里记下来,看着两人一起去超市买接水盘的背影,眼里泛着光——这不仅是解决了花盆滴水的问题,更是让两户人家打开了心结。

  另一边,负责“噪音扰民”组的叶尘和郑蓉,在一个新建小区找到了第二个目标。28岁的年轻人王浩,每天晚上都要在家弹吉他,声音很大,吵得楼下的70岁老人刘奶奶睡不着觉。刘奶奶找王浩说了好几次,王浩每次都答应会小声点,但过几天又恢复了原样。刘奶奶没办法,只能每天戴着耳塞睡觉,精神越来越差。

  叶尘敲开了王浩家的门,装作是隔壁的邻居:“兄弟,你弹吉他真好听,就是晚上能不能稍微小声点?我家孩子明天还要上学,总被吵醒。”王浩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啊,我没注意,下次一定小声点。”郑蓉趁机在王浩的吉他上注入了一道仙力——吉他上突然浮现出一行淡蓝的小字:“晚上10点后建议使用静音吉他或降低音量,避免影响邻居休息”。同时,刘奶奶家的客厅里,自动出现了一个“噪音监测仪”,上面显示着实时噪音分贝,还标注着“夜间休息建议噪音低于40分贝”。

  王浩看着吉他上的小字,心里有点愧疚。他想起刘奶奶每次找他时疲惫的眼神,赶紧说:“我这就去买个静音吉他,以后晚上10点后再也不弹了。”第二天,王浩真的买了静音吉他,还主动去刘奶奶家道歉,给刘奶奶送了一篮水果。刘奶奶笑着说:“年轻人有爱好是好事,只要不影响休息就行,以后常来家里坐。”

  负责“生活习惯冲突”组的吴莲和苏晴,在一个中档小区找到了第三个目标。35岁的李婷和32岁的陈晨是对门邻居,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