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殿内,太监宫女个个神色凄惶,各就各位的忙碌着。寝宫内,贤妃痛苦的叫喊声,渐渐弱了下去。
皇后惨白着脸,被宫女搀扶着出来。
所有妃嫔站在寝殿外,抹着眼泪忧心的看向皇后。
高贵妃用帕子压着眼角,朝正中的宣仁帝泣声道:“皇后娘娘福泽深厚,贤妃和肚子里的储君,定不会有事的!”
皇后和皇帝相顾无言。
这时,寝殿内走出一个嬷嬷,神色悲痛,哭着朝后宫众人说道:“胎儿…已落!”
皇后眼里的泪水,直直垂落:“怎…么会?”
“不好了!!”
寝宫内,突然传来宫女的哭喊声。
皇后猛的朝那垂着的帘子看去。
那宫女满手鲜血的撩开帘子,跑了出来,大哭道:“贤妃娘娘…血崩了!”
在看到身穿明黄龙袍的皇帝后,她猛的滞住,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皇后吞咽了一声,语气极力镇定:“全力救治贤妃!让太医院院首带着所有人过来,不拘泥规矩避嫌,救人要紧!”
皇帝一直冷冷的看着皇后,直到皇后说完,他冷笑了一声,随后抬步走向寝宫。
路过皇后的时候,她像是回过神,紧张道:“圣上!里边污秽,男子进不得的。臣妾马上进去看顾!“
皇后话音刚落,里面的蒹葭殿大宫女就跑了出来,悲泣道:“贤妃娘娘,薨了!!”
皇帝脚步蓦然顿住,受了沉重打击一般,摇晃不稳。
皇后嘴唇止不住的颤抖,失神的跪下:“请…圣上节哀!”
众妃嫔连忙跪下:“圣上节哀!!”
……
皇城的政和堂,是皇帝和内阁议事的宫殿,位于金銮殿后方。
今日,皇帝罢朝,将所有内阁官员传进政和堂。
王首辅面色凝重站在六部官员前面,高次辅垂眸看不出情绪。
其余六部官员和内阁大学士按品级次序,恭谨肃穆的站立,等待太监的传唤。
宣仁帝自临御以来,励治勤勉,除去龙体不适外,甚少罢朝。
今日将内阁官员召集起来,怕是为着三日前贤妃娘娘薨逝一事。
皇帝先前立未出世的胎儿为储君,本就操之过急。现在母子俱毁,显的金龙护体一说,格外荒诞。
崔昀野眉心微蹙,似有化不开的愁云,直到太监尖细的唱和声响起。
众官员步伐沉稳,仪态凛正的进入政和堂。
一进到殿内。
便见皇帝穿着素色常服,歪倒在龙椅上。
而御案下,皇后一身白衣,披散着发,垂首跪在地上。
众官员心道果然如此。
皇后跪着,他们做臣子不能站着。于是撩开长袍,整齐划一的跪下。
“参见圣上,圣上万岁!”
“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
宣仁帝混浊的双眼扫过底下的臣子,他们跪在皇后身后,仿若皇后的拥趸般。
他看了好半晌都未置一词。
然而,能进入内阁的,都是朝廷高级官员,心如明镜般,即使风雨欲来,仍只恭谨肃穆的跪着,丝毫不慌乱。
宣仁帝声音暗哑道:“众卿起身”
众官员同时起身,面容肃穆的等待皇帝说话。
至于皇后,依然在那么多臣子面前跪着。
“众卿可知,朕今日召见你们,所为何事?”
一时间,政和堂内鸦雀无声。
谁也不想第一个跳出来说什么,毕竟这是皇家的事,要说,也是皇帝自己先提出。
宣仁帝:“看来众卿都不知发生了何事”
“吴金禄,你来告诉朕的臣子,所为何事!”
今日,侍立在皇帝身边的太监,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他是起草诏书的太监。
此时微弯着腰,恭敬道是。
随后面向众大臣,沉稳道:“三日前,贤妃娘娘乘坐的凤撵骤然断裂坍塌,以至贤妃娘娘和腹中储君一尸两命。宫中当日便彻查凤撵断裂之事,直到昨日皇后娘娘宫中的三等宫女招供,是皇后娘娘身边的掌事宫女,指使其收买抬轿太监,在凤撵上做手脚,意为谋杀贤妃腹中的储君!随即慎刑司审问凤仪宫上下所有宫人,人证物证俱在!皇后娘娘无子善妒,谋害储君!”
众大臣在看到皇后跪在这里脱簪待罪,便知贤妃薨逝一案,已有了了断。
现在看来,司礼监吴公公如此笃定的宣布案情结果,怕是…
一旁侍立的太监递过来一个黄色锦盒,吴金禄拿出里面的明黄诏书,凛声道:“奉,天承运皇帝昭,曰:皇后王氏,天命不佑,华而不实。造起孽杀,朋扇朝廷。见无将之心,有可违之恶。焉得敬承宗庙,母仪天下?今废黜为庶人,迁居别院,侍黄老清静之说。刑为家室,有亏昔王。为国大计,盖非获几。”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官员终于忍不住转头看向其他人。
竟是直接废后?
天命不佑,华而不实!
这是对皇后极大的厌弃和否定。
因着先前御宴上,百官已经承认,贤妃腹中所怀皇嗣,乃真龙入腹,是天定储君。
那现在,证据确凿下,皇后的罪名就是谋害储君。
卫惠德脸色难看,瞥向上方的皇帝,又瞥向王首辅。
其他六部官员皆是眉头紧锁,眼底情绪复杂,看不出对这圣旨认同与否。
一位内阁大学士出列,拱手躬身道:“臣侍奉圣上和皇后娘娘,就如同侍奉自己的父母般。中宫皇后,就像臣的母亲,我们这些人臣,皆是皇后的儿子,儿子岂能议论废黜母亲?
皇后娘娘母仪多年,此前从未有过失德之举。三皇子生母早逝,皇后尽心抚育多年,未曾戕害过皇子,如今为何要谋害储君?贤妃薨逝,定有隐情,请圣上明察!”
宣仁帝冷笑:“你觉着,满宫上下,都在冤枉皇后?怎么?她做皇后就这么不得人心?”
又一内阁大学士出列:“圣上三思!我朝此前从未有过废后。废后,是不贤之举。前朝德昭帝,废皇后胡氏,立屠户之女为后,乃至宦竖为害!今圣上若废名门淑仪,又当立何鄙薄之女?后位安稳,则国朝安稳。如若不然,恐不安社稷,朝野动荡!”
皇后惨白着脸,被宫女搀扶着出来。
所有妃嫔站在寝殿外,抹着眼泪忧心的看向皇后。
高贵妃用帕子压着眼角,朝正中的宣仁帝泣声道:“皇后娘娘福泽深厚,贤妃和肚子里的储君,定不会有事的!”
皇后和皇帝相顾无言。
这时,寝殿内走出一个嬷嬷,神色悲痛,哭着朝后宫众人说道:“胎儿…已落!”
皇后眼里的泪水,直直垂落:“怎…么会?”
“不好了!!”
寝宫内,突然传来宫女的哭喊声。
皇后猛的朝那垂着的帘子看去。
那宫女满手鲜血的撩开帘子,跑了出来,大哭道:“贤妃娘娘…血崩了!”
在看到身穿明黄龙袍的皇帝后,她猛的滞住,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皇后吞咽了一声,语气极力镇定:“全力救治贤妃!让太医院院首带着所有人过来,不拘泥规矩避嫌,救人要紧!”
皇帝一直冷冷的看着皇后,直到皇后说完,他冷笑了一声,随后抬步走向寝宫。
路过皇后的时候,她像是回过神,紧张道:“圣上!里边污秽,男子进不得的。臣妾马上进去看顾!“
皇后话音刚落,里面的蒹葭殿大宫女就跑了出来,悲泣道:“贤妃娘娘,薨了!!”
皇帝脚步蓦然顿住,受了沉重打击一般,摇晃不稳。
皇后嘴唇止不住的颤抖,失神的跪下:“请…圣上节哀!”
众妃嫔连忙跪下:“圣上节哀!!”
……
皇城的政和堂,是皇帝和内阁议事的宫殿,位于金銮殿后方。
今日,皇帝罢朝,将所有内阁官员传进政和堂。
王首辅面色凝重站在六部官员前面,高次辅垂眸看不出情绪。
其余六部官员和内阁大学士按品级次序,恭谨肃穆的站立,等待太监的传唤。
宣仁帝自临御以来,励治勤勉,除去龙体不适外,甚少罢朝。
今日将内阁官员召集起来,怕是为着三日前贤妃娘娘薨逝一事。
皇帝先前立未出世的胎儿为储君,本就操之过急。现在母子俱毁,显的金龙护体一说,格外荒诞。
崔昀野眉心微蹙,似有化不开的愁云,直到太监尖细的唱和声响起。
众官员步伐沉稳,仪态凛正的进入政和堂。
一进到殿内。
便见皇帝穿着素色常服,歪倒在龙椅上。
而御案下,皇后一身白衣,披散着发,垂首跪在地上。
众官员心道果然如此。
皇后跪着,他们做臣子不能站着。于是撩开长袍,整齐划一的跪下。
“参见圣上,圣上万岁!”
“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
宣仁帝混浊的双眼扫过底下的臣子,他们跪在皇后身后,仿若皇后的拥趸般。
他看了好半晌都未置一词。
然而,能进入内阁的,都是朝廷高级官员,心如明镜般,即使风雨欲来,仍只恭谨肃穆的跪着,丝毫不慌乱。
宣仁帝声音暗哑道:“众卿起身”
众官员同时起身,面容肃穆的等待皇帝说话。
至于皇后,依然在那么多臣子面前跪着。
“众卿可知,朕今日召见你们,所为何事?”
一时间,政和堂内鸦雀无声。
谁也不想第一个跳出来说什么,毕竟这是皇家的事,要说,也是皇帝自己先提出。
宣仁帝:“看来众卿都不知发生了何事”
“吴金禄,你来告诉朕的臣子,所为何事!”
今日,侍立在皇帝身边的太监,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他是起草诏书的太监。
此时微弯着腰,恭敬道是。
随后面向众大臣,沉稳道:“三日前,贤妃娘娘乘坐的凤撵骤然断裂坍塌,以至贤妃娘娘和腹中储君一尸两命。宫中当日便彻查凤撵断裂之事,直到昨日皇后娘娘宫中的三等宫女招供,是皇后娘娘身边的掌事宫女,指使其收买抬轿太监,在凤撵上做手脚,意为谋杀贤妃腹中的储君!随即慎刑司审问凤仪宫上下所有宫人,人证物证俱在!皇后娘娘无子善妒,谋害储君!”
众大臣在看到皇后跪在这里脱簪待罪,便知贤妃薨逝一案,已有了了断。
现在看来,司礼监吴公公如此笃定的宣布案情结果,怕是…
一旁侍立的太监递过来一个黄色锦盒,吴金禄拿出里面的明黄诏书,凛声道:“奉,天承运皇帝昭,曰:皇后王氏,天命不佑,华而不实。造起孽杀,朋扇朝廷。见无将之心,有可违之恶。焉得敬承宗庙,母仪天下?今废黜为庶人,迁居别院,侍黄老清静之说。刑为家室,有亏昔王。为国大计,盖非获几。”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官员终于忍不住转头看向其他人。
竟是直接废后?
天命不佑,华而不实!
这是对皇后极大的厌弃和否定。
因着先前御宴上,百官已经承认,贤妃腹中所怀皇嗣,乃真龙入腹,是天定储君。
那现在,证据确凿下,皇后的罪名就是谋害储君。
卫惠德脸色难看,瞥向上方的皇帝,又瞥向王首辅。
其他六部官员皆是眉头紧锁,眼底情绪复杂,看不出对这圣旨认同与否。
一位内阁大学士出列,拱手躬身道:“臣侍奉圣上和皇后娘娘,就如同侍奉自己的父母般。中宫皇后,就像臣的母亲,我们这些人臣,皆是皇后的儿子,儿子岂能议论废黜母亲?
皇后娘娘母仪多年,此前从未有过失德之举。三皇子生母早逝,皇后尽心抚育多年,未曾戕害过皇子,如今为何要谋害储君?贤妃薨逝,定有隐情,请圣上明察!”
宣仁帝冷笑:“你觉着,满宫上下,都在冤枉皇后?怎么?她做皇后就这么不得人心?”
又一内阁大学士出列:“圣上三思!我朝此前从未有过废后。废后,是不贤之举。前朝德昭帝,废皇后胡氏,立屠户之女为后,乃至宦竖为害!今圣上若废名门淑仪,又当立何鄙薄之女?后位安稳,则国朝安稳。如若不然,恐不安社稷,朝野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