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这可真是个大动作-《名义:格局打开,全部抓起来!》

  更没想到的是,老爷子转向一位老领导:

  “我们低估了小祁。当初安排他回汉东,是想让他出口气。”

  “没想到,他居然按规矩做事。”

  “小祁不急,但我们这些做长辈的,不能不急。”

  “你安排一下,汉东的事不能再拖。”

  “不能让小祁被一省所困。”

  那位老领导回应:

  “这事我来办。”

  李达康心头掀起惊涛骇浪。

  那位老领导他认识。

  组织系统里,手握铁律之鞭!

  老爷子又对钟小艾说:

  “你家小祁的报告我们批了。政策方面我们会支持。回去跟汉东省的同志们说一声。”

  “放下包袱,全力冲刺!”

  钟小艾和李达康离开海棠小院,当天晚上就赶回了汉东省。

  两人没有耽搁,直接赶往徐建军办公室。

  虽然是夜里十一点多,徐建军、赵立春、祁同伟三人,竟都在等他们。

  钟小艾笑着开口:

  “老爷子已经发话,计划通过了,他会亲自给予支持。”

  “而且让我们大胆放手去做!”

  徐建军和赵立春听了,齐声叫好。

  徐老大开口道:

  “达康,你说说,整个过程到底是怎样的?”

  李达康调整了一下情绪,语气略显兴奋地说道:

  “我们一落地,就直接去了海棠小院。报上名字之后,连一分钟都没等,就见到了老爷子。”

  徐建军一脸惊讶:

  “连一点时间都没耽搁?”

  李达康认真地点头:

  “没错!”

  “不仅如此,老爷子还推掉了当天所有的安排,召集了所有长老,开了整整一天的会。”

  “午饭都是在会议室里吃的。”

  徐建军和赵立春听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徐老大苦笑:

  “我是省里的一把手,想见老爷子都得提前预约。”

  “想马上见到?根本不可能。”

  “运气好的话,也得等三四天。”

  “老爷子的时间金贵得很,每一分钟都安排好了。”

  “你们可真行,直接就见上了。”

  “还让老爷子临时改了日程……”

  徐建军一时感慨万千。

  祁同伟插话道:

  “徐老,这说明我们的计划非常重要。”

  徐建军立刻露出笑容:

  “说得对!”

  “上级认可我们的方案,这是信任,也是责任。”

  “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他随即问道:

  “大风厂真能组装电脑?”

  祁同伟坚定地回答:

  “没问题。”

  “不过……”

  “我更想做的是存储设备。”

  “否则,迟早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徐建军皱眉:

  “真的这么严重?”

  祁同伟神情严肃:

  “非常严重。”

  “这么说吧……”

  “电脑最核心的部件是内存、芯片和操作系统。”

  “而在存储领域,我们还没有自主技术,价格完全由别人掌控。”

  “一旦我们的产品做起来了,他们突然涨价,你说咱们是买还是不买?”

  赵立春皱眉:

  “不是有长期协议么?”

  “他们还能临时涨价?”

  祁同伟语气平静:

  “价格不掌握在我们手里,就是被动挨打。”

  “他们只要动点手脚,价格就能翻倍,你不买也得买。”

  “举个例子……”

  “他们在仓库里放把火,说货少了一半,立马涨价。”

  “你买不买?”

  “还能不买吗?”

  赵立春愣住:

  “这也太流氓了吧?”

  祁同伟点头:

  “他们本来就是流氓。”

  “你以为那些所谓的国际大公司有多讲道理?”

  赵立春沉默了。

  他随即说道: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自己干!”

  祁同伟沉声说:

  “其实,我们是有机会的。”

  “我们的市场足够广阔,未来发展的空间巨大,想象的边界由我们自己定义。”

  “当市场真正成熟之后,从大汉走出去的企业,将拥有横扫全球的实力。”

  徐建军与赵立春对视一眼,两人一时之间竟无言以对。他们实在想不通,祁总监的信心到底从何而来!

  但祁同伟确实有这样的信念。

  《汉国风云激荡二十年》一书早已指出,二十年后,汉家将成为仅次于美丽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2049年版的《政治经济学》也明确写道:

  汉家将在2030年正式登顶世界第一!

  这是何等辉煌的成就!

  如今是一九九四年,距离那个时刻还有三十六年。祁同伟相信,自己一定能看到那一天的到来。

  而且,他心里还藏着一个更大的梦想。

  有他在,未必非要等到三十六年后才能超越美丽国。

  能不能,提前两年?

  祁同伟斗志昂扬!

  汉东省的徐老大和赵老二虽然不理解祁同伟为何如此自信,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祁同伟能力的认可。

  不只是他们,就连海棠小院那位老爷子,在听说是祁同伟提交的报告后,立刻暂停了手头工作,专门安排长老会组织学习。

  这说明什么?

  老爷子对祁同伟的信任,毋庸置疑!

  那他们汉东省还能说什么?

  全力支持,就是最好的回应!

  赵立春开口问:

  “祁总监,您这份计划里提到,大风厂的人手不够?”

  祁同伟点头:

  “不够。”

  他接着解释:

  “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家公司,而是四家。”

  “芯片、存储、操作系统,最后才是组装工厂。”

  赵立春疑惑:

  “大风厂四个工行有两万多人,还不够?”

  祁同伟回答得干脆:

  “不够。”

  “芯片和存储这两个领域,需要高度专业的技术人才,大风厂里一个合格的都没有。”

  “操作系统需要大量编程人员,大风厂也不具备这方面的人才储备。”

  “至于组装工厂,确实可以吸纳大量工人,这两万多人,正好可以全部安排。”

  赵立春迅速理解了祁同伟的意思:

  “所以……”

  “我们需要从全省乃至全国,汇聚各类专业人才。”

  祁同伟微微颔首。

  赵立春忍不住倒吸一口气:

  “这可真是个大动作。”

  他略显为难地说:

  “可计算机编程这方面的人才,咱们国家确实不多。”

  其实这是一个不算太冷的知识点:即使在大汉,计算机发展不算快,但早在五六年前,计算机专业就已经设立。

  只是,学生数量确实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