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这是要干多大的事?!-《名义:格局打开,全部抓起来!》

  秘书推门进来。

  老爷子开口:

  “去整理美丽国新一届政府关于科技方面的政策,我马上要看。”

  秘书转身欲走,

  老爷子又补充:

  “接下来的会议让某某同志代为主持,我这边需要……大概一天。”

  秘书应声而去,动作利落。

  李达康身子一颤,差点把茶洒出来。

  要说谁才是真正忙到极致的人,

  老爷子绝对算得上一位。

  他每天的时间,是按分钟来安排的。

  可祁同伟的报告一到,老爷子直接搁置了原定的多项安排,专门腾出时间研究这份临时出现的材料。

  李达康有些口干舌燥,

  他心里隐隐意识到,这份报告的分量,远比他最初想的要重得多。

  他偷偷看了钟小艾一眼,

  却发现她依旧从容淡定,优雅地喝茶,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没发生过。

  他由衷地佩服。

  “我比小艾年长十来岁,但修养功夫差得太远。”

  “不能自满。”

  “还得继续努力。”

  国家资源强大,老爷子一声令下,不到二十分钟,秘书就把所需材料送了过来。

  老爷子接着说:

  “你去安排一下,把接下来的事往后挪一挪,请几位老同志过来,一起听一听这份报告。”

  李达康心头一震,心中惊道:

  “我这是要给几位老同志讲解?!”

  老爷子抬起手,指着报告说道:

  “各位手里拿的,是小祁提交的最新报告。”

  “背景和之前几次差不多。”

  “同样是为了解决任务而写的。”

  “这次,是为了京州市大风厂的问题。”

  李达康努力控制表情。

  他已经听出来了。

  祁主任在这些老同志心中,并不陌生。这份报告也不是他第一次提交。

  恐怕,每一次报告的规格都和今天差不多。

  所以,老爷子一收到祁主任的材料,就立刻放下手头事务,开始处理。

  老爷子语气中带着肯定:

  “小祁在报告里说,他始终是一名坚定的党员。”

  “他的材料,出发点都是从整体考虑。”

  “在解读这份报告前,我们得先了解美丽国新任大统领的施政方向。”

  “这届美丽国的总统,硬生生把高科技拉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之前任何一位总统,都没能做到这种程度。”

  “小祁判断,这种政策出台的背后,是红色联苏的瓦解,世界从两极变成了一极。”

  “继承红色联苏的大毛和二毛,根本无力填补遗留下来的力量真空。”

  “这就给了美丽国一个绝佳的机会,去全力发展高科技。”

  “其中最核心的,是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李达康不是第一次看这份材料。但哪怕再读一遍,他依旧被祁同伟的视野震撼。

  祁同伟才多大?

  不过才二十四岁!

  可他的眼光已经越过了大多数人,盯向了全球格局。

  那种深远的判断力,是李达康绞尽脑汁也想不到的。

  老爷子开始提问。

  他不局限于祁同伟提交的内容,还深入到了美丽国总统政策的核心。

  这份材料的背景,是对美丽国策略的回应。

  李达康相信,祁同伟一定会给钟小艾和自己讲清楚。

  事实正如老爷子预想的一样。

  祁同伟确实准备充分。

  李达康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他这次来海棠小院,就是个传话的。

  老爷子若有所思地开口:

  “照你这么说,一旦美丽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落地,他们是不是就开启了第三次工业浪潮?”

  钟小艾回应:

  “是的。”

  “单是信息高速公路,并不算工业浪潮。”

  “真正推动变革的,是基于互联网的万物互联。”

  “不过,这有一个前提。”

  “是物流。”

  “只有物流通畅,万物互联才能提升生产效率,才能真正创造财富。”

  老爷子轻轻点头:

  “难怪小祁会在材料里提出一个高速公路的构想。”

  这一点,也让李达康佩服得五体投地。

  你要改大风厂就改呗。

  结果他真把材料交上去后,李达康差点被吓傻。

  四万亿搞基建,这是要干多大的事?!

  基建这种东西,对Gdp没有直接拉动。

  上头会批?

  当时李达康就觉得悬。

  可老爷子的话让他意识到自己格局太小:

  “汉家有句话,”

  “百尺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们现在确实比不过美丽国,这一点得承认。”

  “我们的物流也不如他们,也得承认。”

  “现在,就是补短板的时候。”

  “亡羊补牢,还不晚。”

  “我们财力有限,那就按小祁的方案来。”

  “这轮竞赛,美丽国暂时跑在前面也无妨。追赶的事,急不得。”

  大家纷纷赞同。

  老爷子露出笑容:

  “小祁说过,我们有后发优势。现在稳扎稳打,把底子夯实,将来发力,弯道超车也未可知。”

  李达康面无表情,早已没了情绪波动。

  之前在徐老大办公室,他还琢磨着,怎么才能打造一家全球百强企业。

  那时候想的,确实有点小。

  现在看来,自己眼界还是窄了。

  人家已经在布局国家层面的战略较量。

  最让他意外的是,深厦市的彩虹集团,居然也是“信息高速公路”大战略的一环。

  他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祁总监恐怕早就开始筹划这一切了。”

  “我们目前的现实情况决定了,只能分阶段推进。”

  这份计划书的内容,李达康了解。

  他觉得要完整落地,四万亿只是起点。

  大汉幅员辽阔,花钱的地方太多,只能逐步投入。

  庆幸的是,国内土地归国家所有,

  否则,光是征地这一关,就够头疼。

  这场会,竟然从早开到晚!

  李达康从未想过,自己能在海棠小院坐一整天。

  要是让赵瑞龙知道了,估计他能吹一辈子。

  李达康不是那种爱炫耀的人,哪怕清楚自己今天只是个“传声筒”,

  但内心依旧波澜起伏。

  散会时,老爷子感慨了一句:

  “有小祁这样的专家,是我们大汉之福。”

  “这不是他第一次提报告,但每次都让我们受益匪浅。无双国士,当之无愧。”

  李达康连连点头。

  他不觉得老爷子夸祁同伟过头,

  相反,他觉得夸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