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兵临潼关,长安震恐-《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

  徐荣整个人都垮了。

  他看着满脸泪痕的妻儿,看着老泪纵横的父母,再看看眼前这位气度沉凝的年轻主帅。

  忠与孝,义与情,在他心中反复撕扯,最终化为一声长叹。

  他单膝跪地,对着刘景深深一拜。

  “败军之将徐荣,见过大将军。”

  “罪将……愿降。”

  刘景快步上前,亲自将他扶起。

  “将军能弃暗投明,乃是明智之举。”

  他拍了拍徐荣满是血污的肩膀,语气诚恳。

  “刘某爱才,更敬重将军的忠义与血性。”

  “今后,还望将军能为大汉,为天下苍生,再建功业。”

  徐荣虎目含泪,再次躬身。

  “荣,必不负大将军厚望!”

  函谷关,这座天下第一雄关,就此易主。

  刘景军中路大军,取得决定性大捷!

  消息如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战场。

  汉军将士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然而,惊喜还远未结束。

  就在刘景入主函谷关的第二天。

  一骑快马自南阳方向疾驰而来,信使翻身下马,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报!”

  “大将军!皇甫将军于三日前,大破武关!”

  “敌将牛辅弃城败逃至长安,张将军追击百里,牛辅只剩数百亲卫逃脱,南路军已尽占武关,俘虏一万五千敌军!”

  话音未落,北面又有烟尘滚滚。

  另一名斥候飞马而至,人未到,声先至。

  “报——!”

  “卢将军已于五日前,彻底平定河东郡!”

  “胡轸被吕布将军阵斩,一万八千西凉军尽数归降!”

  中军大帐内,一片沸腾!

  南路破武关!

  北路定河东!

  中路克函谷!

  三路大军,齐奏凯歌!

  郭嘉、贾诩、高顺等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激动。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主位上的刘景身上。

  刘景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沙盘地图前。

  他的目光扫过武关、函谷关、河东郡,最后落在了那座象征着天下权柄的城市。

  长安。

  他猛地一拳砸在沙盘边缘。

  “传我将令!”

  刘景的声音,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命皇甫嵩将军率南路军,即刻北上!”

  “命卢植将军率北路军,即刻向西南方向进发!”

  “我中路大军,即刻出发!”

  他的手指,重重点在了地图上的一个位置。

  “三路大军,十万兵马,会师潼关!”

  “兵锋所指,长安城下!”

  “诺!”

  传令官嘶吼着领命而去。

  一时间,整个关中东部,风云再起。

  三股强大的钢铁洪流,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向着同一个目标滚滚而去。

  军威赫赫,旌旗蔽日。

  十万大军的兵锋,如同一把烧红的利刃,直直地插向了董卓的心脏。

  ……

  长安。

  太师府。

  靡靡之音缭绕不绝,穿着暴露的舞姬们扭动着腰肢,玉足翩翩起舞。

  美酒豪宴,极尽奢华。

  董卓肥胖的身躯陷在主位的软榻上,怀里抱着两个美貌的侍女,正将一颗剥好的葡萄喂进他的嘴里。

  他眯着眼,满脸享受。

  就在此时。

  一名小校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上满是死灰色的惊恐。

  “太……太师!不好了!不好了!”

  董卓被打扰了雅兴,顿时勃然大怒。

  他一把推开怀里的侍女,抓起桌上的酒杯就砸了过去。

  “混账东西!嚎什么丧!”

  小校被砸得头破血流,却顾不上疼痛,跪在地上,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太师!河东……河东败了!”

  “北路军被卢植击溃,胡轸将军被吕布阵斩,其余人马尽数归降!”

  “什么,胡轸战死?”

  董卓脸上的醉意瞬间消散了大半,那可是他的得意战将,就这么死了。

  不等他细想,又一名传令兵跌跌撞撞地闯入。

  “太师!急报!南线急报!”

  “武关守将牛辅被皇甫嵩击败,仅率几百残兵逃回了长安,其余人马尽数归降!”

  “砰!”

  董卓手中的青铜酒樽,轰然落地。

  酒水洒了一地。

  他猛地站起身,肥胖的身躯剧烈颤抖起来。

  “牛辅也败了?!”

  那可是他的女婿!

  他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然而,真正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第三个信使,几乎是被人抬进来的,他浑身是血,气息奄奄。

  “太……太师……”

  “函谷关……”

  “徐荣将军……他……他投降了……”

  “轰!”

  董卓的脑子,彻底炸开了。

  徐荣!

  他最倚重的智勇双全的大将!

  竟然投降了?!

  “函谷关……失守了!”

  信使吼出最后一句,便头一歪,彻底断了气。

  胡轸被斩!

  牛辅败逃!

  徐荣投降!

  函谷失守!

  四个噩耗,如同四记最沉重的铁拳,接连不断地轰击在董卓的胸口。

  他眼前一黑,肥硕的身躯晃了晃,一屁股坐回了软榻上。

  脸上的血色褪得一干二净,只剩下难以置信的恐慌。

  整个大殿,死一般的寂静。

  舞姬们瑟瑟发抖,乐师们早已停下了演奏。

  “完了……”

  李儒面如死灰,双腿一软,跪倒在地。

  他这位以智谋和狠辣着称的毒士,此刻却哭得像个孩子。

  “太师!全完了!”

  他爬到董卓脚边,死死拽住他的衣角。

  “刘景非人哉!”

  “他的军备之精良,谋略之深远,已非我等所能敌!”

  李儒的声音里充满了绝望。

  “长安……长安守不住了!”

  “为今之计,只有……”

  李儒抬起头,眼中闪过最后一丝求生的挣扎。

  “只有退守眉坞!以待天时!”

  “不!”

  董卓发出一声不甘的咆哮。

  “咱家不走!长安是咱家的!这天下都是咱家的!”

  他舍不得这里的繁华,舍不得这至高无上的权力。

  但是,求生的欲望最终还是压倒了一切。

  他看着李儒绝望的脸,感受着从殿外传来的、那股令人窒息的兵锋寒意。

  他怕了。

  他真的怕了。

  董卓的面目变得狰狞扭曲。

  他咬着牙,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好!退守眉坞!”

  随即,他像是想到了什么,眼中迸发出恶毒的凶光。

  “但不能就这么便宜了刘景那小子!”

  “来人!传咱家将令!”

  董卓嘶吼道。

  “命后将军张济,及其侄张绣,即刻率领关中最后的两万机动兵马,前往潼关!”

  他的声音,冷酷无情。

  “告诉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给咱家拖住刘景的进军步伐!”

  “死守!必须死守!”

  ……

  长安城外,张济大营。

  当太师府的传令官,将那份盖着董卓大印的命令交到张济手上时,他整个人如遭雷击。

  两万人,去潼关,阻击刘景的三路大军,十万虎狼之师。

  这哪里是拖延。

  这分明就是让他们去送死!

  用他们叔侄俩和两万关中子弟的命,去给董卓的逃跑争取时间!

  张济捏着那份冰冷的将令,手背上青筋暴起。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了不远处的校场。

  在那里,他英勇无双的侄子张绣,正手持一杆长枪,练得虎虎生风。

  枪出如龙,寒星点点。

  那少年将军的脸上,还带着建功立业的渴望与憧憬。

  一股巨大的悲凉与愤怒,瞬间冲垮了张济的心防。

  他不是傻子。

  他知道,这一去,就是有去无回。

  他可以死。

  但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视若己出的侄子,这个被誉为“北地枪王”的天才,就这么白白断送在潼关城下,成为董卓的垫脚石。

  张济的心中,第一次生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念头。

  一个危险的,却又充满诱惑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