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甄逸提亲,甄姜我爱你-《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

  翌日,天刚蒙蒙亮。

  整个甄家府邸便彻底动了起来。

  一辆辆马车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珍奇异宝。

  成箱的金银,成匹的蜀锦,温润的美玉。

  这些礼物,足以让任何一个世家大族都为之侧目。

  甄逸身着他最华贵的一套深衣,亲自带队。

  他满面红光,神采奕奕,朝着刘景的府邸浩荡而去。

  那模样,不像嫁女儿,倒像是要去签一笔能吃一百年的大单。

  太守府,正堂。

  甄逸屏退了所有下人,郑重地对着刘景行了一个大礼。

  他深吸一口气,似乎在酝酿情绪。

  “将军!”

  这一声喊得中气十足,把房梁上的灰都震下来少许。

  “老夫今日前来,不为他事!”

  “正是为了小女甄姜的终身大事!”

  甄逸往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看着刘景。

  “老夫愿将小女甄姜,许配将军为妻!”

  说完,他猛地想起刘景已有妻室,连忙改口。

  “不!是为平妻!”

  “我甄家愿以百年基业相助,钱粮、兵丁、人脉,任凭将军取用!”

  “只求将军,能予小女一个名分,让我甄氏,能托庇于将军这棵参天大树之下!”

  这番话,已经不是提亲了。

  这简直就是带着全部身家,哭着喊着要入股。

  刘景着实愣了一下。

  他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远在常山的蝉儿。

  但这门亲事背后的利益,他瞬间就想明白了。

  甄家,中山第一豪族。

  有了他们的全力支持,自己无论是钱粮还是兵源,都将得到极大的补充。

  更何况,甄姜那张梨花带雨却又惊心动魄的脸,确实让他心动。

  都穿越了,就不装了,穿越还装什么大尾巴狼?

  刘景站起身,扶起甄逸,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甄家主如此厚爱,景,愧不敢当。”

  “承蒙家主如此厚爱,在下虽然有妻室但是我刘景的女人从来都没有什么妻妾之分。”

  “都是我的正妻!”

  “既然甄家主如此,那我便却之不恭了。”

  成了!

  甄逸听到这话,激动得差点当场蹦起来。

  没想到刘景这人还挺有想法,都是正妻。

  他紧紧握住刘景的手,满脸的褶子都笑开了花。

  “好!好!好啊!”

  “将军,那咱们的婚期……”

  甄逸已经迫不及待了。

  “如今战事未平,一切从简。”

  刘景说道。

  “依老夫之见,三日之后,便是良辰吉日!”

  甄逸拍板道。

  刘景含笑点头。

  “但凭家主安排。”

  荡寇将军刘景,要迎娶甄家千金的消息,如长了翅膀一般,瞬间传遍了整个卢奴城。

  英雄配美人,天作之合!

  一时间,全城欢腾。

  ……

  三日后,洞房花烛夜。

  大红的“囍”字贴满了墙壁,红烛高烧,映得满室通明。

  刘景身着一身大红喜袍,缓步走入新房。

  甄姜凤冠霞帔,安静地坐在床沿,红色的盖头遮住了她所有的表情。

  刘景拿起一旁的喜秤,轻轻挑开了盖头。

  烛光之下,那张绝美的容颜更添几分娇艳。

  甄姜长长的睫毛微微颤抖,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不敢抬头看他。

  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尴尬和紧张。

  刘景在她身旁坐下,温和地执起她冰凉的小手。

  “姜儿。”

  他的声音很轻柔。

  “有件事,我想我必须告诉你。”

  甄姜的身体微微一僵。

  “在我心中,有一个女子,她叫貂蝉。”

  刘景没有隐瞒,选择坦诚相待。

  “我们从太原的赤桥村一起长大,青梅竹马,相依为命。”

  他缓缓讲述着自己的过去。

  从一个一无所有的村中少年,到西园买官的县令,再到如今执掌一郡的将军。

  他将自己与貂蝉的过往,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

  甄姜静静地听着,眼中的紧张和不安,渐渐被一种复杂的情绪所取代。

  她原以为,自己嫁的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大英雄。

  却没想到,他也有那样平凡而真实的过去。

  他的坦诚,让她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尊重。

  “蝉儿是我的妻,今日起,你也是。”

  刘景认真地看着她。

  “我不会厚此薄彼。”

  甄姜的心,彻底被这句话融化了。

  她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眼前的男人。

  这一刻,她心中的所有委屈和疑虑,都烟消云散。

  刘景轻轻抬起她的下巴,拭去她眼角的泪水。

  他缓缓低下头,印上了一个温柔的吻。

  甄姜浑身一颤,顺从地闭上了眼睛。

  ……

  屋内传来了惊人的打击乐的声音。

  【叮!绿帽币增加100!】

  婚后的第二天,甄家的支持便全面到位。

  一车车的粮草,一箱箱的黄金,被源源不断地送入刘景的库房。

  甄逸更是将甄家豢养多年的三百私兵,连同一份遍布冀州的人脉名录,全部交到了刘景手上。

  然而,新婚的甜蜜并未持续太久。

  这日,刘景正与甄姜在后院赏花,贾诩的身影便火急火燎地闯了进来。

  他的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主公,出大事了!”

  贾诩将一卷竹简递了过来。

  “洛阳传来的急报。”

  刘景展开竹简,只看了一眼,脸色便沉了下去。

  贾诩沉声报告道。

  “北中郎将卢植,因不肯贿赂监军宦官左丰,已被诬陷入罪,押解回京了。”

  卢植,乃是当世大儒,名满天下。

  他不仅是刘备、公孙瓒等人的老师,更是汉末少有的既能治学又能领兵的干才。

  这样一位国之栋梁,却因不肯向小人低头,而身陷囹圄。

  所以说得罪谁都不能得罪这些小黄门,稍微给你上点眼药就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朝廷已派东中郎将董卓,接替卢公,主持冀州战事。”

  “但董卓此人,连战连败,如今龟缩于营中,不敢出战。”

  董卓,一个在发胖和搞事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的男人。

  此时的他,还只是个战绩平平的东中郎将,远没有后来那么出众的身材和野心。

  他在讨伐黄巾的战争中表现极差,几乎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战绩,可见,不是所有反派一开始就那么牛的。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主公,董卓虽败,但其人狼子野心,如今手握兵权,不得不防。”

  他顿了顿,又抛出一个更重磅的消息。

  “与此同时,皇甫嵩与朱儁将军,已在颍川、汝南等地大破黄巾主力。”

  “如今,皇甫将军正奉圣命,率大军北上,其目标,直指巨鹿的黄巾贼首,张角!”

  刘景将竹简缓缓卷起。

  他知道,天下大乱的真正高潮,即将来临。

  皇甫嵩北上,意味着巨鹿决战在即。

  一个更大的风暴,正在冀州的上空酝酿。

  贾诩看着刘景,说出了眼下最迫在眉睫的问题。

  “主公,皇甫将军北上乃是国之大事,我等无法干预。”

  “但卢奴城外,那收拢的一万多降卒,以及战败后被俘的一万多黑山军……”

  “这近三万人的处置,该如何定夺?”

  这个问题,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了刘景心头。

  是杀,永绝后患?

  还是留,收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