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玉枕姻缘-《古风故事集》

  话说大明宣德年间,浙西钱塘县有个书生姓裴名谦,表字子虚。生得眉目疏朗,举止温雅,却是个父母早亡、家道中落的。只在西子湖畔赁得茅屋三间,终日以卖字画为生。这裴生虽贫,却有个古怪脾性:最喜收集古物,但凡铜锈斑驳的鼎彝、字迹漫漶的碑帖,宁可典当衣衫也要购回把玩。

  这年重阳过后,连阴雨下了十余日。裴生正在檐下临帖,忽闻叩门声急。开门见看,是个浑身湿透的老叟,怀中紧抱个青布包袱,哆哆嗦嗦道:“秀才公行个方便,老朽要卖传家宝换药钱。”

  裴生忙让进屋来,烘衣奉茶后方问端的。老叟解开包袱,却是个三寸见方的玉枕,通体沁色如雨后青山,枕面隐现云纹水脉。更奇的是对光细看,内里竟有金丝游动,似活物一般。

  “此乃先秦方士为周穆王所制,名唤‘太虚引凤枕’。”老叟颤声道,“老朽祖上原是守陵人,三代前地震陵塌,才流落民间。今日五十两银子便卖与秀才。”

  裴生抚枕惊叹,奈何囊中羞涩。翻箱倒柜只得三两碎银并几串铜钱,索性连新做的棉袍一并递过。老叟怔了怔,竟不收银钱,只取棉袍披上:“秀才是个痴人,此枕合该归你。”言罢冒雨而去,转眼不见踪影。

  是夜裴生将玉枕置于床头,但闻异香氤氲。朦胧间忽见枕上浮起个豆大光点,渐长如萤,如豆,如灯,终化作个三寸高的紫衣女子,坐在枕边叹道:“苦守三百载,终遇有缘人。”

  裴生惊坐起:“卿是精怪耶?”

  女子掩口笑:“妾乃枕中引梦仙使,专司牵姻缘红线。此枕能通三十六洞天,今夜便带郎君游太虚仙境。”说罢挥袖撒出金粉,裴生顿觉身子飘起,竟随她落入玉枕之中。

  但见云涛翻滚间现出琉璃牌坊,上书“离恨天”三个篆字。穿过九曲虹桥,忽见瑶台珠阁中走出个霓裳仙子,对着裴生垂泪道:“裴郎好狠心!王母宴上不过打碎个琉璃盏,竟贬我堕凡尘十世!”裴生愕然间,那仙子忽化作青烟散去。

  仙使道:“此乃郎君第九世元配——瑶池捧剑仙子素娥。今她托生在苏州白府,郎君当续前缘。”话音未落,裴生忽坠深渊,惊醒时朝阳满窗,玉枕依旧凉沁沁卧在床头。

  自此裴生常梦游太虚,渐知前世本是昆仑修道的玉虚真人,因与素娥私通曲谱被贬凡尘。这日仙使又引他见月老,老人持姻缘簿叹道:“素娥此生名白琇莹,乃苏州织造白慎之女。你二人本该中秋成婚,奈何有妖道作祟,改了她命数。”

  裴生急问端的。月老指簿上朱砂印记:“七月十五,白小姐将被妖道摄魂,做成药引炼丹。唯有寻得禹王镇海镜,照破妖法方可解救。”说罢推裴生出梦,枕上忽飘落素笺,墨迹犹湿:“速往东海普陀山。”

  裴生当即变卖所有字画,凑得盘缠租舟东渡。至普陀山下,忽遇飓风翻船,挣扎间抓住块木板,漂流三日方到荒岛。饿极摘野果时,忽见岩洞中透出青光。

  进洞丈余,惊见累累白骨堆成小山,顶上端坐着个垂死老翁,怀中紧抱面青铜古镜。见裴生来,老翁喘息道:“老朽乃镇镜使,守此镜三百二十年矣!今日大限已到,君子眉间有仙气,可托大事。”遂告知此镜乃大禹治水时所铸,能照彻三界邪祟。

  裴生跪受宝镜,老翁竟化白鹤冲天而去。正惊疑间,洞外忽卷腥风,个巡海夜叉挥叉大喝:“盗镜贼休走!”裴生急举镜照去,镜面射出万道金芒,那夜叉惨叫现出原形——竟是只丈余长的蜈蚣精。

  裴生持镜奔至海滩,却见镜中显影:苏州阊门外白府张灯结彩,厅中新娘盖着红巾,袖里竟藏着柄匕首!忽有黑衣道士驾妖云而至,新娘突掀盖头刺向父亲,满堂宾客俱变作青面獠牙的妖物。

  “幻象需速归!”镜中传来仙使急呼。裴生对镜叩拜:“请镜神助我!”那镜忽化作青龙,负起裴生腾空西飞。不过半个时辰,已见苏州城郭。

  且说白府这日正是嫁女之期。原来三月前有游方道士登门,自言能禳解灾星。作法后却称小姐被狐精附体,需嫁与他徒弟冲喜。白老爷爱女心切,竟依言操办喜事。

  裴生赶到时,正见新娘举刀刺向老父。急擎宝镜照去,厅堂瞬间现出原形:哪有什么宾客?尽是荒坟枯骨!新娘原是纸扎人,道士师徒却是黑白无常伪装。真小姐被铁链锁在后堂法坛,妖道正持刀欲取心尖血。

  镜光过处,妖道现出夜叉本相,狞笑:“本欲取仙魂炼丹,竟送来禹王镜!”突吐毒雾罩住裴生。危急时玉枕自怀中飞出,仙使现形喝道:“雷部众神何在?”霎时霹雳震天,三十六员金甲神将破云而下。

  原来此妖竟是雷部逃走的巡天夜叉,盗取仙枕未成反堕魔道。天将缚妖时,夜叉突喷内丹击碎玉枕。仙使惨呼消散,裴生口喷鲜血昏死过去。

  再醒来时,裴生见身在素帐之中,白小姐正垂泪喂药。方知自己昏睡月余,全仗白家延医调治。二人执手相认,恍如隔世。

  这日忽有钦差至,宣白老爷进京任工部侍郎。全家启程北上时,裴生独留苏州备考。临别夜,白小姐塞来半片玉璜:“此乃妾身护命符,今分与郎君。今生若不得聚,来世凭此相认。”

  船过黄河岔口,忽遇怪风掀翻官船。裴生在苏州闻讯奔去,只捞得小姐一只绣鞋。沿河痛哭三日,忽见那日镜中老翁踏波而来:“君子勿忧,白小姐乃洞庭龙女转世,今被接回水府矣。”

  裴生跪求指引。老翁道:“洞庭君嫌你凡胎,设下三道难关。需先往泰山取碧霞元君指尘,再赴蓬莱求麻姑指甲,最后取得西王母鬓角白发三根。”言罢赠予避水珠一枚。

  裴生历尽千辛:在泰山与黑熊精斗法三日,方借得指尘;蓬莱岛上以棋艺胜麻姑,求得丹指甲;最后攀昆仑绝顶,幸遇前世师兄南极仙翁,讨来王母白发。

  携三宝至洞庭,龙王却翻脸:“凡夫安配龙女?”突命虾兵蟹将推出白小姐,竟要当场斩首。裴生急擎禹王镜照去,镜中显出血书:原来龙王竟是夜叉余孽所化,真龙王早被囚在寒冰狱。

  顿时湖底大乱,裴生救出真龙王,合力诛灭假龙王。原来此妖乃当年逃遁的夜叉残魂,附在龟丞相等候复仇。洞庭君感佩裴生勇毅,允诺婚事。

  大婚之日,太湖君、钱塘君皆来庆贺。忽见云端仙乐悠扬,王母使者捧旨而至:“素娥裴生宿孽已消,敕返瑶池复位。”新人叩拜间,忽觉身轻如羽,相携飞升。

  再看人间:玉枕自裴生去后渐失光彩,被古玩商购去呈予宰相。权相夜枕欲求长生,反被枕中残存的妖气侵噬,疯癫中道出贪赃枉法之事,终落得抄家问斩。此乃后话。

  唯西湖老渔人传言:每至月夜,常见裴生与素娥乘鸾驾鹤,悠游于三潭印月之间。曾有小童拾得素笺,上书“新谱《霓裳》第十三叠”,墨迹犹带桂花香气。

  正是:

  玉枕通玄契,冰镜照妖氛。

  离合皆天数,悲欢证道心。

  凤麟归阆苑,魑魅化埃尘。

  谁言仙渺渺?长伴五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