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青石缘-《古风故事集》

  唐贞观年间,青州府有个叫周文渊的穷书生,这日正捧着《论语》在院里诵读,忽见邻家女子李秀娥提着木桶打门前经过。那姑娘生得柳眉杏眼,虽穿着补丁衣裳,却掩不住玲珑身段。周文渊看得痴了,书卷“啪嗒”掉在青石板上。

  “周相公可是饿了?”秀娥抿嘴一笑,“我蒸了荠菜团子,稍后送两个过来。”

  这声问候似春风吹皱池水。周文渊慌忙拾书,袖口沾了墨迹尚不自知。他祖上原是书香门第,如今只剩三间瓦屋并半架残书。每日在村塾教几个蒙童,换得糙米度日。

  却说城西有户张姓盐商,这日派了媒婆登门。那张员外挺着肚皮坐在堂屋,将十两纹银往桌上一拍:“听闻周相公要赴京赶考,这些权作盘缠。”

  周文渊盯着白花花的银子,喉结滚动。正要推拒,忽见窗外秀娥拎着食盒立在杏树下,眼波如秋水盈盈。他猛地站起:“晚生已有婚约在身!”

  待张家人悻悻离去,秀娥闪身进来,将还冒着热气的葱油饼搁在案头:“何苦得罪财神?”话音未落,眼圈先红了。

  “姑娘每日偷塞炊饼在我书篮,当真不知?”周文渊握住她手腕,触到满掌粗茧。

  这般情意绵绵时,忽闻街面锣声大作。原来是节度使府上征选绣娘,凡十五岁女子皆要应选。秀娥吓得脸色惨白——那节度使妾室善妒,前岁选去的姑娘至今音讯全无。

  当夜星月无光,周文渊敲开李家破木门,将祖传玉佩塞给秀娥:“明日官府造册,你只说与我早有婚书。”李老汉抖着胡子要跪,被书生死死扶住。

  谁知三日后祸事迭起。先是周家祖宅地契被张员外强买,接着村塾东家辞退书生。更奇的是,节度使衙门的师爷亲至,称查得周文渊曾作诗讽喻朝政。

  书生被押走时,秀娥追出三里地,绣鞋跑丢一只。待回到家中,见父亲倒在院里,额角渗血——竟是张府家丁来逼婚失手所致。

  “闺女快走...”老汉气若游丝,从炕席下摸出半块虎符,“你实非我亲生...当年玄武门之变...”

  话未说完已咽了气。秀娥握着冰凉的铜符,忽听门外马蹄声急。她翻窗逃进后山,在猎人小屋躲了三日,饿极了嚼野果,渴了饮山泉。这夜正蜷在草堆里哭,忽见窗外蓝光闪烁。

  跟着火光进个白发老妪,拄着蛇头杖笑道:“小娘子可是姓李?”不待应答,又叹道,“老身与你母亲有旧。”说着掏出手绢,上面绣着并蒂莲与“平阳”二字。

  原这秀娥竟是隐太子遗孤!当年乳母抱着她逃到青州,托付给李家夫妇。如今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旧案本该勾销,奈何节度使正是当年剿杀太子的将领。

  老妪乃山中狐仙,受秀娥生母恩惠,此刻施展法术将她化作男儿模样。又授她三根银针:“遇险时掷地生烟,可救急难。”

  秀娥跪谢要走,老妪忽又道:“那周书生被发配沧州,现正在七十里外驿站。”

  却说周文渊戴着枷锁行至黑风岭,解差正要勒索钱财,忽见个青衫公子策马而来。那人掷出官凭,竟是刑部巡按。解差磕头如捣蒜,那公子却扶起书生:“兄台受委屈了。”

  待行到僻静处,公子摘下方巾,露出秀娥面容。二人抱头痛哭,当即在土地庙拜了天地。正要寻去处安身,忽闻庙外喧哗——竟是节度使亲兵追至!

  秀娥急中生智,将银针掷向神像。顿时浓雾弥漫,她拉着书生钻进来时备好的驴车。行至渡口,见江面旌旗招展,却是张员外的商船。

  “且扮作我的书童。”秀娥将书生推进货箱,自己整衣迎上。那张员外见她气度不凡,疑是京城贵胄,忙邀入上舱。推杯换盏间,秀娥假称是吏部侍郎的外甥,要往江南巡查盐务。

  老奸巨猾的盐商岂是易骗?半夜使了个美人计,派丫鬟来送参汤。秀娥正宽衣,被瞧见女儿身。顿时船板震动,十数个持刀家丁围住舱房。

  危急时货箱掀翻,周文渊举着烛台冲出。书生平日文弱,此刻为护妻室,竟将烛油泼向众人。混乱中秀娥抢过钢刀,刀光闪处血花飞溅。

  “快跳!”她斩断缆绳,与书生抱紧木桶坠入江心。待爬上岸,已是扬州地界。

  二人寻个破庙安身,白日书生卖字,秀娥替人缝补。这日市集来了个波斯商人,盯着秀娥的虎符两眼放光,愿出千两黄金求购。

  原来此物关系前朝宝藏!当年隐太子在终南山埋下金锭百万,以待东山再起。秀娥想起狐仙所言“虎符重光日,旧怨消散时”,心知这是翻身机缘。

  谁知波斯人走漏风声,当晚便有黑衣刺客破门。秀娥挥凳抵挡,周文渊急中生智推倒烛台。火起时,窗外飞进个蒙面人,剑光如雪击退众匪。

  “郡主受惊了。”那人揭面巾,竟是节度使府上的马夫!原来他本是太子旧部,潜伏仇家府中十载。

  三人趁夜离城,终在南麓寻得宝藏。正要取金,忽闻崖顶狂笑——张员外与节度使并辔而立,身后弓箭手如林。

  “多谢带路。”节度使弯弓搭箭,“待本将送你们去见废太子!”

  利箭破空时,老马夫挺身挡住。秀娥与文渊退入山洞,忽觉地动山摇——竟是狐仙催动法术,山石滚落封住洞口。待爬出废墟,见官兵死伤遍地,那张员外被金箱压住双腿,哀嚎求饶。

  秀娥拾起虎符,日光下铜锈剥落,露出“承天应运”四字。她望着遍野横尸,忽将虎符掷入深渊:“这劳什子害苦多少性命!”

  恰逢新帝派钦差巡察,闻得此事大为震动。节度使被革职查办,周文渊因祸得福,受举荐入国子监。二人抵京那日,恰逢杏花绽放如云霞。

  三年后,周文渊任杭州通判,携夫人赴任。船过瓜洲渡,见个老妪蹲在岸边洗菜,抬头却是狐仙模样:“娘子可要买莲藕?今春的藕节节通透。”

  秀娥会意,命人全数买下。回府切开藕节,里面塞满金珠——正是当日舍弃的宝藏。夫妻相视而笑,次日便用这些财物修了育婴堂、义学堂。

  这年冬至,秀娥诞下双胞胎。洗三礼上,有游方道人赠玉锁一双,刻着“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当夜狐仙入梦道:“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

  周文渊闻言,次日便上表辞官。帝准其请,赐“青石书院”匾额。夫妻回乡办学,每逢初一十五,总见个老妪挎篮来送时鲜果品。

  三十年弹指而过。这日夕阳西下,周文渊正讲《诗经》,忽见窗外杏树摇曳,落花如雪。他搁下书卷对老妻笑道:“今日功课已毕,娘子可愿同去尝尝新酿的梅子酒?”

  秀娥拄着拐杖过来,二人携手转过回廊。学生们探头看去,但见青石板上双影渐远,慢慢融进暮色里,再也分不清孰先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