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药圃实践-《天炎丹尊》

  医理课程的开设,如同在弟子们心中点燃了一盏灯,让他们意识到了解自身、应对伤害的重要性。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林昊深知,再精妙的道理,若不能转化为实际技能,在残酷的魔劫面前依旧是空中楼阁。

  这一日,风和日丽,正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好时机。林昊并未大张旗鼓,而是亲自带着悟道岩上的五名种子弟子,来到了经过改良后生机勃勃的青霖药圃。药圃主管周霖早已得到吩咐,恭敬地等候在一旁。

  “见过宗主,诸位师兄师姐。”周霖躬身行礼,脸上带着发自内心的敬意。若非宗主(背后的高人)妙手回春,这片药圃恐怕早已荒废。

  林昊点了点头,对五名弟子道:“今日医理实践课,便在这药圃中进行。周主管世代打理药园,于草木习性、药性了如指掌,你等需用心学习。”他又看向周霖,“周主管,烦请你带他们辨认几种常见的、具有解毒、疗伤效果的药草,并讲解采摘、炮制之法。”

  “属下遵命!”周霖连忙应下,然后转向五名弟子,语气温和却专业,“诸位请随我来。”

  他首先将众人引至一片长着淡紫色小花、叶片呈锯齿状的药草前。“此乃‘紫云草’,性凉,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效。对于一般的热毒疮痈、或是火系术法造成的轻微灼伤,捣碎外敷,效果颇佳。”周霖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拨开叶片,指着根部道,“采摘时,需留其主根,只取地上部分,以便其再生。采摘后,需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不可暴晒,否则药性流失。”

  慕雨寒天生对草木亲近,忍不住蹲下身,轻轻触摸那紫云草的叶片,感受着其中微凉的气息,眼中充满了兴趣。石猛则挠了挠头,觉得这精细活比练拳难多了。

  就在这时,林昊的识海中,响起了江易辰那温和而清晰的意念指点。师祖的状态似乎又好转了一些,已经能够进行这种近乎实时的引导。

  “……紫云草……其效……在叶脉汁液……采摘……以晨露干后……午时之前为佳……此时……阳气初升……阴寒未散……药性……最为平和……”

  “……晾干时……可混入少许……干薄荷叶……既可防虫……亦能增添……一丝清凉透散之性……”

  林昊心中一动,立刻将师祖的指点转述出来:“周主管,采摘紫云草,是否以晨露干后、午时之前为佳?另外,晾干时混入少许干薄荷叶,是否更能保持其药性?”

  周霖闻言,先是一愣,随即露出恍然大悟和无比钦佩的神色:“宗主明鉴!确是如此!属下只知其然,宗主却连其所以然都如此精通!晨露干后采摘,药性最为饱满平和;加入薄荷叶,更是能激发其清凉透散之效,妙啊!”

  叶晴等人看向林昊的目光也更加崇敬。宗主不仅修为高深,连这等细微的药理都如此精通!

  接着,周霖又带他们认识了“止血藤”(藤蔓状,折断后有红色粘液,能快速凝固血液)、“接骨木”(木质坚韧,树皮煎水可促进骨骼愈合)等几种常见疗伤药草,详细讲解了各自的辨认特征、采摘时节和初步处理方法。

  每一次,江易辰都会通过林昊,给出更为精辟、往往直指药性本质的补充指点。比如指出止血藤的红色粘液需接触空气片刻后效果才最佳;接骨木的树皮需以文火慢煎,不可用猛火,否则药性会变得燥烈,不利于愈合。

  这些指点,不仅让周霖这位老药农茅塞顿开,获益匪浅,更是让五名种子弟子深刻理解到,医道并非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对药性有透彻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

  理论学习之后,便是亲手实践。在周霖的指导下,五人开始尝试亲手采摘、处理这些药草。

  石猛大手大脚,一开始差点把一株紫云草连根拔起,在周霖的惊呼和林昊的提醒下,才讪讪地学会了如何轻柔地掐取茎叶。韩铁性子急,切割止血藤时差点划伤手,引得慕雨寒连忙提醒他要顺着藤蔓纹理小心切割。叶晴和陆明则学得最快,动作精准利落。慕雨寒更是细心,她不仅按要求采摘,还会仔细观察药草的生长状态,记录下不同生长环境下药草形态的细微差异。

  林昊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神识却与识海中师祖的意念紧密相连,随时准备转述更精妙的指导。他发现,通过这种“实时传道”的方式,不仅弟子们学到了实用的技能,他自己对医道药理的理解也在飞速提升。师祖的每一句指点,都像是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更深奥义的大门。

  实践过程中,江易辰甚至还会引申开去,将药草的药性与人体经络、五行生克联系起来。比如,讲到紫云草的清热解毒时,会提及它主要入心、肝经,对于心火亢盛、肝火上炎引起的症状尤为有效;讲到止血藤时,则会说明其性收敛,善于固摄血液,但对于气血虚弱的伤者,需配伍补气药同用,以免“闭门留寇”。

  这种将医术、丹道、乃至人体修炼融会贯通的讲解,让林昊和五名弟子都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而精妙的生命法则世界之中。

  夕阳西下,实践课接近尾声。五名弟子虽然身上沾了泥土,额上见了汗,但个个眼神明亮,收获满满。他们每个人的手中都多了一个小药篓,里面装着亲自采摘、初步处理好的各种药草。这些药草或许品阶不高,但却是他们亲手所获,蕴含着他们对医道最初的理解与实践。

  “今日所学,虽为基础,却是保命之本。”林昊看着五人,肃然道,“日后行走,需时时留意身边草木,学以致用。医道之路,重在积累,贵在实践。”

  “是!宗主(师尊)!”五人齐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信心与干劲。

  药圃实践,将医理知识真正转化为了可以掌握的技能。天炎宗的弟子们,正沿着武、医、丹结合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供奉殿内,那尊古炉中日益复苏的智慧之光的指引。随着实践的深入,这条综合之道,必将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