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医道启蒙-《天炎丹尊》

  新的宗门方略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天炎宗内激起了新的涟漪。增设“基础医理”课程的决定,起初让不少弟子感到诧异甚至不解。在他们看来,修士争斗,讲究的是修为境界、法宝术法,学习凡俗郎中的手段,似乎有些“不务正业”。

  然而,当第一堂医理课在讲经堂开讲时,主讲人并非众人预想中的丹堂执事,而是宗主林昊亲自现身说法,顿时吸引了所有弟子的注意力。

  林昊没有讲述高深的道理,而是直接让两名弟子抬上来一具由宗门提供的、用于教学的低阶妖兽尸体,以及几张描绘着清晰人体经络穴位的巨大挂图——这些挂图,是他根据近日师祖传授的知识,连夜亲手绘制而成。

  “今日,我们不谈飞天遁地,只论如何在这残酷的魔劫中,活下去。”林昊的开场白,直接而沉重。他指着那具妖兽尸体,又指了指挂图,“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欲克魔敌,先需了解自身,了解伤害。”

  他没有直接灌输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直观、最实用的部分开始。

  “尔等皆知灵力运行依循经络,可知经络受损,灵力便如无根之水?可知此处,”他手指点向挂图上一处穴位,“名为‘心俞’,若被魔气侵入,不仅灵力滞涩,更会心悸力衰?而此处,‘足三里’,按压止血有奇效?”

  他结合挂图与实物,用最浅显的语言,讲解着人体主要的经络走向、关键穴位的位置与作用,尤其是那些与气血运行、伤势恢复密切相关的部分。弟子们起初还有些漫不经心,但随着林昊的讲解,渐渐听得入了神。他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自己每日打坐修炼所依仗的身体,竟蕴含着如此精妙的“地图”,而了解这张地图,或许真能在关键时刻救自己或同伴一命。

  接下来的内容,更是直接与最近的战斗相关。林昊命人取来几种常见的、带有毒性的药草(已做处理),以及模拟魔气侵蚀效果的黑色染料。

  “此草,名‘断肠红’,花瓣艳丽,常生于阴湿处,其汁液沾染伤口,可致溃烂难愈。”

  “此乃‘蚀骨藤’,缠绕古木而生,触碰其刺,麻痹刺痛,需以清水反复冲洗,再敷‘清心草’粉末。”

  “而魔气侵蚀之伤,伤口往往泛黑紫,边缘不规则,有阴寒刺痛感,且寻常止血药粉效果甚微,需先以纯阳灵力或特定丹药驱散魔气,再行处理……”

  他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如何辨识这些危险植物,如何初步判断魔气伤势的特征。最后,他亲自示范了最基础的急救止血手法:指压法、包扎法,甚至如何利用身边干净的布料、树枝制作简易夹板固定断骨。

  整个教学过程,务实、简洁,直指生存核心。没有天花乱坠的理论,只有保命实用的技巧。弟子们看着宗主亲自示范如何包扎伤口,如何按压止血,心中的那点轻视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重视。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夜袭、见过同门受伤惨状的弟子,更是学得无比认真。

  而这,仅仅是面向普通弟子的启蒙。对于悟道岩上的五名种子弟子,林昊则开始了更系统、更深入的传授。这些传授,往往是在他接受完师祖的意念指点后,再进行转授。

  供奉殿内,随着养魂液的持续滴注,江易辰的意念恢复得越来越稳定,虽然远未达到最初苏醒时的程度,但已能进行更连贯、更系统的交流。他将浩瀚如海的医道知识,化繁为简,剥茧抽丝,从最本源开始,传授给林昊。

  “……医道……亦为……天道……之显化……”

  “……人体……小天地……阴阳……五行……平衡……则健……失衡……则病……”

  “……魔气……外邪……入侵……如同……天地……浊气……污染……”

  “……治伤……如治国……需……辨明……邪气……性质……再施……对策……”

  “……止血……为标……祛邪……为本……通络……生肌……为善后……”

  不同于林昊对普通弟子的“快餐式”教学,江易辰传授的是医道的“理”与“法”。他不仅教他们认识穴位经络,更讲解其背后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不仅教辨识毒草魔气,更分析其毒性机理与相克之物;不仅教急救手法,更阐述其为何有效的生理基础。

  这种直指本质的教学,让林昊和五名种子弟子仿佛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们开始明白,医术并非简单的经验堆积,而是一门深邃的学问,与丹道、武道乃至天地法则都有着玄妙的联系。

  叶晴对经络穴位有着天生的敏感,学习起来最快,往往能举一反三;慕雨寒因其木属性灵力的亲和力,对草药药性的理解远超常人;石猛和韩铁虽性子急,但在林昊和叶晴的带动下,也对急救和伤势处理掌握了要领;陆明则试图将医理与阵法知识结合,思考是否能用微型阵法辅助疗伤。

  医道的启蒙,如同在弟子们心中播下了一颗颗种子。它暂时无法直接提升他们的战斗力,却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对自身、对伤害的认知。武道、丹术、医术,三条看似不同的路径,开始在天炎宗内悄然融合,编织成一张更为坚韧的防护网。

  而这一切的源头,依旧来自于供奉殿内那尊日渐恢复生机的古炉。江易辰在沉眠与苏醒的间隙,以其无上的智慧,默默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宗门,铺垫着一条通往新生的综合之道。新征程的序幕,在医道的启蒙中,缓缓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