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

  若贸然动手,以杨右的身手,恐怕虚竹还未赶到,自己就已命丧黄泉。

  就在李二思索如何拖延时,袁天罡迈步上前。

  杨右,何必执迷不悟?光阴流转,沧海桑田,每日生死更迭,王朝兴替,本是天地常理。

  这位大唐国师暗叹一声。

  他号称能窥破天机,深知大隋气数已尽,而大唐崛起乃天命所归。

  好一个新旧更替!杨右冷笑,依你之见,如今的大唐是否也算旧物?

  他不在乎什么天命轮回。

  今日,李二必须死。

  只是杨右没想到——

  袁天罡的神情因他一句话而微微波动。

  窥探天机。

  他怎会不知大唐国运将尽?

  然而身为大唐国师,

  所做一切不过是为延续王朝命脉。

  杨右,你所言不差。但新旧更迭需顺应天数。大唐疆域辽阔,亿万生灵依存。若无天命之人,谈何改朝换代?

  袁天罡并未反驳,

  而是耐心解释。

  他想阐明:

  即便大唐气数已尽,

  此刻若无人承载天命,贸然取代李二只会导致山河破碎,

  苍生罹难。

  谁说没有?她就是!

  杨右直视袁天罡,

  抬手指向身旁的武曌。

  此言一出,

  李二面色骤沉。

  袁天罡目光移向武曌时,

  竟怔在原地。

  那股超凡气度瞬间消散,

  身形佝偻如衰老数十载。

  袁天罡的异样,

  尽入李二与长孙无忌眼底。

  二人眉头紧锁。

  他们明白袁天罡实则默认了杨右的观点。

  而令国师失态的关键,

  正在于那名神秘女子。

  国师,此女有何特别?

  李二沉声发问,

  已从袁天罡的反应中嗅到不寻常的气息。

  帝...王气!

  袁天罡感到难以置信。

  此刻的他已然魂不守舍。

  大唐国运将衰。

  他早已知晓,但依他推算。

  大唐虽终将被新朝替代,却不应是此时!

  他万万没料到。

  这位身负 ** 气运之人。

  竟如此迅速地出现在众人眼前!

  李二听罢此言,面色骤变。

  他震惊地望向武曌,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袁天罡竟说。

  她具备 ** 之相?

  这岂非预示着她将登临帝位?

  李二凝视着武曌,又将目光转向杨右。

  突然放声大笑。

  此刻他终于醒悟。

  明白当初杨右明明可以取他性命,却手下留情的缘由。

  更懂得那时放他生路时。

  那句意味深长的话语,原来都是为了今日布局!

  李二忽觉荒唐可笑。

  自己竟还在揣测杨右的用意。

  殊不知这一切都在杨右谋划之中。

  袁天罡呆立原地,默然注视着武曌。

  心中百感交集。

  他原以为大唐尚存一线生机,可强行延续国祚。

  为此特意寻访长孙无忌。

  传授无上佛门真谛。

  欲使虚竹与大唐结下因果。

  盼其能在杨右发难时挺身相护。

  然而如今看来。

  即便虚竹真为大唐出手又有何用?

  天命所归之人已然现身。

  大唐倾覆已成定局!

  正如当年隋室倾颓,李唐取而代之。

  皆是天道轮回。

  虚竹纵能解一时之危,又岂能逆天改命?

  **天命。

  谁能抵挡?

  然而,李二并不认同。

  他登基才多久?

  岂会甘心就此认输?

  他盯着杨右,寒声道:“杨右,你倒是算计得深!”

  “可惜,又能如何?”

  “今日,朕便让你二人葬身于此!”

  李二笑得近乎疯狂。

  他清楚,唯有除掉杨右和武曌,

  他的皇位才能真正稳固。

  话音未落,

  禁军长矛林立,肃杀之气席卷四方。

  夜色中,

  一道身影凌空而至,飘然落在太极殿前。

  “虚竹大师!”

  李二见来人,顿时喜形于色。

  如今的大唐,唯有虚竹能救他!

  虚竹转身,目光扫过杨右、武曌,又看向李二,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他虽与大唐有因果牵连,

  但深知这对他并无实质影响。

  他修的是魔功,

  即便近来感悟佛法,也远不足以动摇他的本心。

  “虚竹大师,速速替朕诛杀此二人。”

  李二冷冷盯着杨右与武曌,对虚竹下令。

  此刻,

  李二心中底气渐生。

  有虚竹在,他何须畏惧杨右?

  然而,杨右的一句话却让他瞬间崩溃。

  只见杨右望向虚竹,

  淡淡道:“师弟,你也来了大唐?”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不仅李二,连袁天罡都怔在原地。

  师弟?

  杨右与虚竹竟是同门!?

  李二瞳孔骤缩,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这一幕。

  他历经艰辛寻来的强援,竟与杨右师出同门?

  此话当真?

  李二嗓音发颤,目光死死钉在杨右身上。此刻他如坠云雾,这荒谬的 ** 令他几欲窒息。纵使亲耳所闻,仍觉荒诞不经。

  二位师兄师姐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虚竹径直越过李二,向杨右与武曌执礼相询。此言宛若惊雷劈落,震得李二脑中嗡鸣不止。

  杨右唤虚竹作师弟,虚竹称杨右为师兄,更尊其身旁女子为师妹!铁证如山,纵使万般不愿,李二也不得不接受这荒唐现实。

  他森冷的目光刺向长孙无忌,若眼神能化作利刃,此刻对方早已被凌迟处死。这本是长孙无忌精心布置的杀局,原以为胜券在握,岂料竟是请来杨右的同门对付其师弟?

  不知情者,怕要以为长孙无忌是杨右安插的暗桩!

  长孙无忌面如死灰,瘫软在地。杨右那声不仅击溃了李二的心理防线,更令袁天罡等人如遭雷击。就连周遭禁军侍卫,亦为之色变。

  毕竟虚竹入唐的消息,早已传遍整个长安城。

  乃至整个天下。

  这些禁军都清楚,李二请虚竹来助阵。

  因此,众人心中早有底气。

  此刻杨右一声“师弟”。

  几乎让他们想放下兵器。

  毕竟,杨右曾一枪击溃三千禁军。

  更单手击败天人境初期的袁天罡。

  这一切都在提醒他们——

  放下武器,尚能活命。

  “算账?师弟要插手吗?”杨右轻笑。

  神色从容,甚至带着几分轻松。

  “不必了,当初来大唐另有缘由,此事我不参与。”虚竹淡淡道。

  李二险些气晕。

  这算什么?

  当初可不是这么说的!

  长孙无忌更是暗怒——

  当初赠佛法时,你为何收下?

  既不帮忙,何必接我佛经?

  “既如此,师兄请便。”武曌颔首,不再多言。

  她衣袂轻扬,周身威压骤起。

  众人只觉——

  此刻的武曌,竟如神明临世!

  武曌的气势席卷四方。

  所有人都感受到,她宛如真正的 ** 。

  令人不由自主想要俯首!

  她望向李二,悠然道:“师兄说过,新旧更替——是你自行退位,还是由我动手?”

  衣裙轻扬间,她宛若谪仙临世,那张倾国倾城的容颜上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即便是见惯风浪的李二,此刻也被武曌周身散发的凛冽气场所震慑。

  令他心悸的并非对方修为深浅,而是那与生俱来的 ** 威压——仿佛九天神女垂眸俯视苍生,连真龙天子都在这股气势下感到呼吸凝滞。

  御案后的手掌骤然收紧。这个用玄武门鲜血浇灌的至尊之位,岂能因三言两语拱手相让?更何况...他眼前浮现出杨右那双含煞的眼睛。那是不死不休的死局,退一步便是万丈深渊。

  朕,绝不退位!

  随着铿锵话语,李二霍然起身。明黄龙袍无风自动,久居九五之尊蕴养的 ** 气魄轰然绽放。虽不及武曌那般浑然天成,却也是受命于天的真龙气象。

  殿外七千铁甲闻声而动,兵戈碰撞声如潮水漫卷。袁天罡玄色官袍猎猎作响,带着数十名不良人横亘在丹墀之前。这位大唐国师比谁都清楚,天人境每差一重便是云泥之别——以他初入天人的修为,在杨右师姐妹面前不过螳臂当车。

  但八卦星盘仍在袖中流转。

  李二明白,面对杨右和武曌这样的绝世高手,即便是袁天罡也毫无胜算。

  袁天罡本可以选择置身事外,袖手旁观。然而,他却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挡在这位大唐天子身前。

  此刻,李二的眼眶微微泛红。

  可即便如此,今日的局面或许早在他们覆灭隋朝之时就已注定,无人能够改变。

  “陛下,只要臣尚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让您受到伤害。”

  袁天罡听到了李二的低语,缓缓回头,语气坚定地说道。

  这一次,他没有命令不良人护送李二离开。因为他清楚,今日或许就是大唐的末路。

  不仅武曌这样的强者在场,杨右与虚竹亦师出同门,绝不会轻易放走李二。更何况,杨右对李二的恨意昭然若揭。

  今日,谁都难以脱身。

  话音落下,袁天罡周身骤然爆发出天人一重的磅礴气势,整片空间随之震颤。

  浩瀚的威压席卷而出,直逼武曌而去。他试图试探对方的深浅,毕竟自始至终,他都无法感知武曌的真正实力。

  然而,那汹涌的气势在触及武曌的瞬间,却如同泥牛入海,未能激起半点波澜。

  武曌神色淡然,缓步上前,指尖轻抬,一道璀璨流光骤然迸发,重重轰击在袁天罡身上!

  “砰——”

  袁天罡毫无招架之力,整个人倒飞而出!

  刹那间,李二怔在原地,不良人亦目瞪口呆。

  谁都不曾想到,堂堂大唐国师袁天罡,竟会败得如此彻底!

  再次被一招击溃!

  武师妹的修为愈发精深了。虚竹目睹此景,不由得感叹道。

  天人境一重虽在他们眼中算不得顶尖高手,但其真实战力不容小觑。武曌能如此轻易取胜,足见其修为已臻至何等境界。

  确实出乎意料。杨右颔首附和,面露讶色。虽与武曌在大唐相识已久,却从未见她出手。观其今日表现,实力恐怕不在自己之下,甚至可能更胜一筹。

  说起来,近日可有师尊的消息?虚竹忽然问道。自离开九洲道场已有段时日,众 ** 对林飞师尊难免牵挂。毕竟那位仙风道骨的师尊向来不理俗务,如今道场无人打理,实在令人忧心。

  尚未听闻。不过大师姐的事迹已传遍九洲,想必师尊应当知晓。杨右沉吟道。二人随即谈起道场旧事,说起诸位同门的近况,言谈间对武曌的处境显得颇为从容。

  ......

  另一侧,袁天罡败退后,李二顿时面如土色。此刻他已无可用之人,先前调遣的援军迟迟未至,显然途 ** 了变故。面对这般局面,这位 ** 不禁方寸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