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

  李二为求效率,全用木材构筑,因此耗时不多。

  这座近百米的庞然高台突兀矗立,自然引来众人瞩目。

  有人知晓虚竹将至,更多则是纯粹凑热闹。

  待高台落成,下方已聚集上千民众。

  虚竹缓步登台,只见台上置一大鼎,香烟袅袅。

  鼎前摆着**,他盘膝而坐,心中却泛起忐忑。

  自幼虽居少林,却对佛法钻研不深。

  反倒入了九洲道场后,修习魔功进境神速。

  如今李二要他弘扬佛法,着实令他犯难。

  当初随长孙无忌下山时,老和尚的嘱托言犹在耳,可眼下这局面......

  老和尚对他有养育之恩。

  他难以推辞。

  虚竹望着下方密密麻麻的人群,还有源源不断从长安各处赶来的人们。

  心中一横。

  虚竹朗声诵出一句响彻云霄的佛号。

  阿弥陀佛!

  虚竹双手合十,俨然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样。

  但这只是外人眼中的虚竹。

  唯有他自己清楚,这声佛号不过是装装样子罢了。

  论及佛法修为,他恐怕连寻常僧侣都不如。

  毕竟他在九洲道场研习的都是修仙法门。

  此刻虚竹明白已无退路,只得硬着头皮上前。

  手持三炷清香,点燃后闭目插入香炉。

  随后盘坐 ** 之上,开始诵念佛经。

  他所诵念的 ** ,尽是佛门最基础的入门典籍。

  若有稍通佛法之人在场,定会大感诧异。

  这位名震九洲、受大唐皇室礼请的高僧,竟只会念诵这等粗浅 ** ?

  不过在场多是未曾研习佛法的大唐百姓。

  面对这位九洲闻名的得道高僧,众人皆虔诚聆听。

  一炷香过后。

  虚竹额角渗出冷汗。

  他所知的佛经已在这段时间尽数诵完。

  此刻脑中空空如也。

  他微微睁眼瞥向台下众人。

  虚竹明白此刻绝不能停下,否则岂不让佛门蒙羞?

  高台下方早已人头攒动。

  放眼望去,聚集的百姓何止数千。

  四面八方仍有民众不断涌来。

  若此时中断讲经,传出去定成笑柄。

  犹记珷珰山上。

  少林禅宗已颜面尽失。

  此番方丈派他前来弘法,用意再明显不过——

  正是要重振佛门威望。

  此刻断无中止之理。

  虚竹心知肚明,周身真气暗自流转。

  皆因他清楚。

  若再讲些粗浅佛法。

  众人必不买账。

  他那锐利目光早已察觉,人群中已现不耐之色。

  这说明方才所讲经义已被识破。

  若不显露真章。

  恐难平息众人躁动。

  虚竹气息渐趋玄奥。

  无形真气竟引动天象,金云聚于头顶。

  佛光普照间,僧人合掌而立。

  宝相庄严更胜从前。

  当 ** 再度响起时。

  天地忽生异变。

  梵唱声中香烟缭绕。

  虚空绽放朵朵金莲。

  整座长安城顿显祥瑞之兆。

  台下百姓皆瞠目结舌。

  难以置信地望着高台。

  这般神异景象。

  对寻常百姓而言实属平生仅见。

  怎会有这般奇异景象?

  虚竹见众人神情,暗自松了口气。

  唯有他心知肚明——

  这漫天异象,不过是他以苦海灵气强行催动而成。

  然而佛法终有穷尽时。

  那粗浅的入门 ** 他已反复诵念两遍。

  此刻再度陷入无经可念的窘境。

  虚竹明白,众人这般反应全因天象变化而起。

  既然如此,何须再论佛法?倒不如......

  心念既定,虚竹再不迟疑。

  横竖这些俗客不通佛理,只需道几句玄奥之语,再引些惊人天象——

  镇住众人便罢。

  霎时间,虚竹忆起昔日在九洲道场所悟玄机。

  天际金云骤散,滚滚黑雾翻涌而来。

  雷蛇窜动,电光裂空,景象愈发骇人。

  但这般变化尚未终结——

  虚竹周身清圣之气尽褪,缕缕黑雾自七窍渗出。

  魔气如潮蔓延,不消片刻竟笼罩整座长安城。

  若在平日,百姓见此异状早该四散奔逃。

  此刻却似着了魔般,痴立原地。

  数万道目光死死钉在虚竹身上。

  那滔天魔焰中,仿佛蕴着摄人心魄的诡秘力量......

  ***************

  太极殿内,李二正批阅奏章。

  连日安眠令他气色红润,眼角笑纹又深了几分——

  自那白衣僧人入长安,天子夜夜酣睡至今。

  与长孙无忌密议过后,

  他的心情格外舒畅。

  只要将虚竹掌控在手,

  他便高枕无忧。

  大唐,亦能安稳无虞。

  陛下,大事不妙!

  一道尖细的嗓音骤然响起。

  李二的面色霎时阴沉。

  他冷冷盯着惊慌失措的太监:何事如此失态?

  方才稍得安宁,

  此刻竟来报忧?

  这不是存心添堵么!

  陛下,虚竹大师......他并未宣讲佛法!

  太监上气不接下气地禀报。

  李二闻言一怔,

  随即快步向外走去。

  这一看不要紧,

  眼前的景象令他骇然——

  哪里是什么佛门 ** ,

  分明是魔气肆虐长安城!

  究竟怎么回事?

  李二惊问身后太监。

  如今长安城内高手寥寥,

  若真是魔道来袭,后果不堪设想!

  回陛下,此乃虚竹大师开坛所致。

  太监答道。

  李二愈发困惑。

  虚竹身为佛门中人,

  怎会引发如此异象?

  更诡异的是,

  满城百姓似乎都陷入了癫狂!

  速备銮驾!

  李二意识到事态严重。

  若因此毁了长安城......

  他不敢再想,

  急忙率众登上虚竹所在的高台。

  当看清虚竹的模样时,

  这位 ** 彻底惊呆了!

  .......................

  此刻的虚竹全无得道高僧的模样。

  这分明是个邪魔。

  说是魔王也不为过。

  周身缠绕的黑气令人胆寒。

  那股威压直击李二心神。

  更令李二惊骇的是,台下百姓见他现身竟无人行礼。

  所有人都痴痴望着虚竹。

  眼中尽是疯狂崇拜。

  李二再也顾不得 ** 威仪。

  三步并作两步冲上高台。

  凑到虚竹身旁低语:

  圣僧为何不讲经说法?

  心中早已叫苦不迭。

  当初请虚竹来长安弘法本就勉强。

  谁知他非但未传佛法,反倒弄出这般场面。

  这不是要断送大唐江山吗?

  但想到还需虚竹护佑性命。

  只得强压怒火委婉相询。

  虚竹睁眼望向李二。

  又瞥见天边异象。

  顿时恍然。

  原是方才追忆九洲道场往事太过投入。

  不自觉引动了体内力量。

  致使百姓心神受制。

  佛经?我实在不懂!

  虚竹面露窘迫,却也不愿继续伪装。

  无论如何。

  这传经布道的差事是装不下去了。

  光是端坐莲台念诵厌恶的 ** 。

  就如逼他做违心之事。

  虚竹深知自己如今心性。

  这些时日已是强忍至极。

  李二既已到场,他索性不再多言。

  这佛门经义,谁爱传扬便传扬去吧!

  高僧何必说笑,您怎可能不通佛法?

  听闻此言,李二顿时摸不透虚竹的心思。

  在他心目中,

  虚竹乃是超凡入圣的佛门圣僧。

  以佛门证得大道之人,岂会不解佛法?

  此话莫说李二不信,只怕举国上下无人能信。

  谁人不知虚竹出身少林?

  谁人不晓虚竹已达天人至境?

  这一切无不在向世人宣告:

  我乃佛门泰斗!

  圣僧,朕并非有意搅扰,只望弘扬佛法时动静稍敛可好?

  李二思忖再三,再度向虚竹进言。

  他揣测许是自己唐突惊扰,惹得圣僧不悦,

  故而心生离意。

  此事万万不可!

  虚竹可是他最后的护身符,岂能任其离去?

  况且与长孙无忌筹谋的大计尚未施行。

  若此时虚竹抽身而退,

  他岂非又要重回往日提心吊胆的境地?

  终日如坐针毡,夜不能寐。

  即便勉强入睡,还得提防杨右暗中发难。

  这哪还有半分 ** 威仪?

  李二自然不愿重蹈覆辙。

  因此虽知虚竹此刻宣讲的并非佛法,

  仍咬牙应承下来。

  不论虚竹作何举动,只要不伤及太多性命,

  只要留在大唐境内,他皆可容忍!

  毕竟如今纵观大唐,乃至整个九洲,

  再寻不出比虚竹更合适的护驾之人了。

  虚竹闻言一怔。

  原以为李二是来问责的。

  没想到竟是为了这事!

  仔细想想,他离开大唐确实无处可去。

  少林寺是回不成了。

  如今的少林只剩一位住持和三名僧人,早已沦为九洲没落的门派。

  住持派他出来弘扬佛法,若回去时连半个 ** 都带不回,恐怕那老和尚得气得吐血。

  毕竟对他有养育之恩,虚竹虽修魔功,却未丧尽天良。

  “也罢。”

  虚竹点头应下。

  暂且先答应再说。

  “朕在此谢过大师。”

  李二见状,暗自松了口气。

  好歹虚竹没直接离开,结果不算太糟。

  简单寒暄几句后,李二便起身离去。

  虚竹则努力回忆当年在九洲道场所见的佛门典籍,边想边讲,再掺入自己的魔功心得,倒也说得顺畅,不至于词穷。

  ……

  另一边,李二回宫后立刻召见长孙无忌。

  他并非愚钝之人——长安城中虚竹引发的异象,绝非佛门手段。

  此人身上毫无佛门气息,而那些百姓的表现更似入了魔障,竟对虚竹顶礼膜拜。

  甚至无人向自己这个皇帝行礼。

  “长孙无忌,虚竹修的究竟是什么邪功?”

  李二沉声质问。

  此事若不查清,后患无穷。

  此举恐为大唐埋下祸根。

  留虚竹实属无奈之举。

  若虚竹当时离去,杨右便无人可挡。

  臣遍查内库典籍,未见相关记载。

  长孙无忌垂首禀报。

  话音中难掩沉重。

  先前虚竹引发的异象他亦目睹。

  事后立即前往大唐内库查证。

  翻遍九洲各方势力资料,未见与虚竹相符者。

  首辅,看来我等需加快行动了。

  李二凤眸微眯。

  ** 威压倾泻而出,殿内肃杀之气骤起。

  他心知肚明——

  若不尽快掌控虚竹,

  此人恐成大唐心腹之患。

  身为一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