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抓获-《六零悍女:末世大佬的逆袭之路》

  压力之下,

  “夜枭”决定兵行险着。

  他未能从上线得到新的指令,

  决定利用“纪要摘要”中提到的“特殊流程b-7”和“旧仓库隔离区”信息,

  尝试直接获取那些“含有稀土残留的实验废弃物”!

  他认为这是证明自身价值、获取实物证据的绝佳机会!

  他利用仓库管理员的身份,

  摸清了旧仓库隔离区的巡逻规律和锁具型号,

  锁已被专项小组提前做了手脚,

  可以轻易打开但会触发无声警报,

  并准备了一个特制的、可屏蔽一般金属探测器的铅盒用来装取样品。

  他的每一步行动,

  都在专项小组的预料和监控之中。

  在他决定动手的前夜,

  他再次通过死投方式,

  向上线发送了最后一份密信,告知其即将行动,并请求指示和接应地点,他计划得手后立刻撤离。

  这封密信被专项小组截获、解密、拍照后,原样放回死投点。

  信中的内容让专项小组锁定了其上线计划接应他的最终地点和时间——三天后深夜,省城西山公园观景台,用闪光灯信号识别。

  时机成熟!大鱼已全部入网!

  陆铮在指挥部下达最终命令:

  “命令:

  1.‘夜枭’动手取证时,当场秘密逮捕!避免惊动其上线。

  2.同步行动,逮捕死投点‘农民’、省城照相馆老板。

  3.省城方面,在西山公园布控,逮捕前来接应的上线(预计是那名外籍教师或其联系人)。

  4.对所有涉案地点进行秘密搜查,固定证据。

  5.行动代号:‘雷霆清网’!确保万无一失!”

  三天后的夜晚。

  “夜枭”利用自制工具,

  悄然潜入研究院旧仓库隔离区,

  专项小组已提前清场并布置好监控。

  当他正用特制工具撬开一个标注着“b-7待处理”的废弃物回收桶,

  里面是专项小组准备的、含有微量无害放射性示踪剂的模拟废弃物时,

  数名如同鬼魅般从阴影中出现的“轩辕”队员瞬间将其制服,无声无息地带离。

  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与此同时,

  死投点,“农民”刚取出“夜枭”的最后一封信,就被埋伏的侦察员按倒。

  省城照相馆,

  老板在冲洗“微缩胶卷”时被破门而入的国安人员抓获。

  西山公园观景台,

  一名看似在夜跑的外籍男子,经确认正是那名高校教师在发出闪光信号后,被埋伏的便衣擒获。

  行动干净利落,所有目标无一漏网。

  大量物证,密写工具、微缩相机、伪造证件、通讯记录、尚未传递的情报等被起获。

  “雷霆清网”行动取得圆满成功,

  一个潜伏多年、企图窃取我国最新型高温合金机密的间谍网络被彻底摧毁。

  案情上报后,得到最高层的高度肯定和嘉奖。

  大院和基地内部,

  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发生了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暗战。

  生活依旧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但内部的安保措施,在无声中完成了又一次升级。

  沈棠和陆铮没有参加庆功会。

  夜晚,两人在小院里散步。

  “那份‘金乌-2型’的假摘要,效果比预期还好。”

  陆铮轻声道,

  “总部专家说,足够误导对方材料团队至少一年时间。”

  沈棠微微一笑:“虚假的信息,有时候比真实的信息更具破坏力。关键是投喂的时机和方式。”

  “这次多亏了你最初的警觉和后续的设计。”

  陆铮握住她的手,

  “你总是能注意到最细微的异常。”

  “因为我们守护的东西,值得如此谨慎。”

  沈棠望向夜空,目光深邃。

  一场高智商的博弈悄然落幕。

  没有枪声,没有爆炸,但其中的技术较量、心理博弈和战略谋划,

  丝毫不亚于一场真正的战争。

  胜利,属于最敏锐、最耐心、最智慧的一方。

  “雷霆清网”行动结束后,

  专项小组的工作重点转向了审讯和证据梳理。

  大部分物证,如密写信件、微缩胶片、通讯记录等,在技术部门和密码专家的努力下,被逐一破解,揭示了该间谍网络的活动轨迹和部分目标。

  然而,在“夜枭”的秘密住所,位于基地外围租住的民房中,侦察员发现了一个极其隐蔽的防水密封袋,藏在灶台下的砖缝里。

  里面不是常见的密写工具或胶片,

  而是一本看似普通的泛黄的旧笔记本,

  封面是《毛主席语录》,但里面的内容却让人大吃一惊——

  笔记本的内页,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日文、片假名、平假名混杂的字符、数字、化学符号、以及一些难以理解的简笔画和图表!

  其书写方式极其怪异,

  并非标准的日文记录,

  更像是一种经过高度加密或自定义编码的混合体,夹杂着大量术语和缩写。

  总部的密码专家和请来的日语翻译专家看了都直皱眉头。

  “这不像标准的军事密码…更像是个人的加密笔记,融合了日语、专业术语和自创符号。”

  “里面涉及的化学和材料学术语非常专业,而且…有些术语的用法很古老,甚至有点…二战时期日本科研文献的风格?”

  “破译难度极大,需要同时精通日语、密码学、材料化学,甚至可能需要了解一些…日本旧式科研体系的背景知识。”

  进展陷入僵局。

  这本笔记显然是“夜枭”极其重视的核心机密,

  很可能记录着更重要的指令、联络方式,

  甚至是其最终任务目标或上级的联系信息!

  必须尽快破译!

  专项指挥部气氛凝重。陆铮、保卫处长、李副部长和总部来的专家们对着笔记本的影印件苦思冥想。

  “时间不等人!必须尽快撬开‘夜枭’的嘴,同时双线并进破译这本东西!”

  总部专家沉声道。

  “审讯在进行,但‘夜枭’是硬骨头,短期内突破很难。”

  保卫处长汇报。

  “能不能从外部请更顶尖的专家?比如…考古所的?他们对破译古文字有经验…”

  李副部长提议。

  “涉及高度机密,不宜扩大知情范围。”

  总部专家否决了。

  这时,

  一直在旁边沉思的陆铮,

  看着笔记本影印件上那些似曾相识的、夹杂着化学符号的怪异日文片段,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他想起了沈棠的书架——那上面不仅有最新的科技期刊,还有不少日文、英文、德文的原版专业书籍!

  他甚至记得有一次,沈棠随口纠正过他一份日文设备说明书上的一个翻译错误,其专业和精准程度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