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传来碗筷收拾的声音,
然后是王春花中气十足的指挥:
“招娣,把昨儿换下来的脏衣服泡上!富贵,上班别迟到了!大宝,书包拿好!玉珍,打扮好了没?磨蹭什么!”
一阵纷乱的脚步声、关门声后,楼下暂时安静了。
沈富贵上班,沈大宝上学,沈玉珍大概跟着张翠花去街道办了?
家里应该只剩下王春花和可能还在睡觉的沈有田。
机会!
沈棠缓缓睁开了眼睛。
眼神冰冷、锐利,如同手术刀,再无半分之前的迷茫或虚弱。
她动了。
动作依旧缓慢,带着重伤未愈的滞涩感,每一个关节都在发出轻微的抗议。
但比起昨晚的濒死状态,此刻的她,已经拥有了基础的行动能力。
她撑着冰冷的地面,忍着后脑的闷痛和全身的酸软,一点一点地坐了起来。
眩晕感袭来,她闭眼定了定神,再睁开时,目光已锁定了楼梯口那碗馊粥。
活下去。
每一分可利用的资源都不能放过,哪怕是最肮脏的施舍。
她扶着粗糙的墙壁,极其缓慢地挪到楼梯口。
蹲下身的动作牵动了背部的挫伤,让她闷哼一声,额角渗出冷汗。
她伸出手,端起那个豁了口的粗瓷碗。
碗沿沾着灰尘和凝固的油渍。
浑浊的稀粥散发着令人作呕的酸腐气味,上面漂浮着几片凝固的油花和不明杂质。
这是猪食,是侮辱,奈何她现在一丝精神力都没有,一滴灵泉水都渡不出来,更别说食物了。
沈棠的眼神没有丝毫波动,如同在看一件与己无关的实验样本。
她端起碗,凑到嘴边,小口小口地、机械地吞咽起来。
味觉似乎被屏蔽了,只剩下进食的本能。
胃部传来微弱的暖意,虽然伴随着不适,但这是维持生命的最低限度燃料。
每一口馊粥下肚,都在为这具身体,为未来的复仇,积累着一分微不足道却不可或缺的能量。
一碗冰冷的馊粥下肚,胃里有了点沉甸甸的填充感,但饥饿感并未消失,只是被强行压了下去。
身体的力气似乎也恢复了一丝丝。
再试着渡了几滴灵泉出来,瘦弱的身体总算有了一点体力。
精神力又彻底透支,不敢再用了。
她没有停留,也没有收拾碗。
将空碗放回楼梯口原处。
然后,她扶着墙壁,一步一步,极其缓慢而稳定地,踏上了那条差点要了她命的陡峭楼梯。
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很小心。
后脑的钝痛和身体的虚弱是真实的阻碍,但军工首席对身体肌肉的精准控制力在发挥作用,规避着任何可能摔倒的动作。
她不再是那个任人推搡、无力反抗的孤女。
走下楼梯,是一楼狭窄的过道。
空气中弥漫着劣质烟草味、隔夜饭菜味和一种陈旧的、令人窒息的贫穷气息。
左手边是通往客厅的门,现在被沈富贵一家占据,右手边是厨房和通往小院的侧门。
前方是爷爷奶奶的房间。
小叔沈玉贵的房间在楼上另一侧。
客厅的门关着,里面隐约传来收音机咿咿呀呀的戏曲声,王春花大概在里面。
厨房的门开着。
沈棠的目光扫过厨房。
脏、乱。
灶台上油污厚重,水缸果然见底了。
角落里堆着没洗的碗筷和一个大木盆,里面泡着几件衣服,
其中一件颜色鲜亮的碎花裙子格外扎眼——沈玉珍的。
“目标:挑水。”冰冷的指令下达。
这是张翠花下达的“任务”,也是她观察和行动的合理掩护。
她拿起靠在门边、比她矮不了多少的扁担,又将两个沉重的大木桶挂在两头。
这副担子对于她现在这具虚弱的身体来说,依旧是个巨大的负担。
肩膀被扁担压得生疼,每一步都感觉脚下发飘。
推开吱呀作响的侧门,清晨微凉的空气涌了进来。
军区大院的外院,多是分配给中下级军官和技术人员的独栋小楼或联排平房,相对内院将官楼显得拥挤些。
路面是压实的土路,两旁有稀疏的杨树。
水井在大院公共区域的边缘,距离沈家小楼有几百米。
这段路,成了沈棠绝佳的观察窗口。
她佝偻着背,低着头,脚步虚浮地走着,像一个真正重伤未愈、被生活压垮的孤女。
但她的眼睛,隐藏在凌乱发丝下的眼睛,却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冷静地记录着一切。
现在是上午约7点15分。
邻居A:端着痰盂去公共厕所倒,瞥见沈棠,眼中闪过一丝怜悯,但迅速移开目光,加快脚步离开。
邻居b半大孩子:在路边玩玻璃球,看到沈棠挑着水桶摇摇晃晃,好奇地张望,被其母-邻居c迅速拉回屋里,低声训斥:“看什么看!晦气!离那扫把星远点!”
两个穿着洗得发白旧军装的男人走过,看到沈棠沉重的担子,其中一个皱了皱眉,似乎想说什么,被同伴拉了一下胳膊,摇摇头,两人沉默走开。
仔细观察外界环境细节:
沈家小楼外墙:相对邻居较新,近期似乎粉刷过。
公共水井:木质轱辘,铁皮水桶公用,需排队。
排队时听到其他军属闲聊:
“……听说老沈家那闺女,昨天从楼梯上摔下来了?啧啧,流了不少血……”
“……可不是嘛!张翠花那嗓门,一大早就在嚷嚷,说是那丫头自己不小心……我看悬,玉珍那丫头……”
“……嘘!小声点!别惹事!他们家现在可不一样了,富贵在厂里好像要提小组长了……”
“……再不一样也不能这样啊!那可是卫国的亲闺女!卫国两口子……唉!作孽!”
“……听说街道办这个月给烈属的补助多了半斤肉票?老沈家肯定领了吧?那丫头能吃着?”
提取到关键信息: 沈家对外统一口径“意外”;
沈富贵在厂里可能升职;
烈属补助明确存在,沈家领取,但显然未用于沈棠;
邻居间对沈家所为有非议,但无人敢出头。
沈棠默默地排着队,轮到她时,艰难地摇动轱辘打水。
冰凉沉重的井水灌满两只大桶,扁担压在肩头的重量骤然增加,让她本就虚弱的身体晃了晃,膝盖一软,差点摔倒。
旁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下意识伸手虚扶了一下,低声道:“丫头,慢点。”
然后是王春花中气十足的指挥:
“招娣,把昨儿换下来的脏衣服泡上!富贵,上班别迟到了!大宝,书包拿好!玉珍,打扮好了没?磨蹭什么!”
一阵纷乱的脚步声、关门声后,楼下暂时安静了。
沈富贵上班,沈大宝上学,沈玉珍大概跟着张翠花去街道办了?
家里应该只剩下王春花和可能还在睡觉的沈有田。
机会!
沈棠缓缓睁开了眼睛。
眼神冰冷、锐利,如同手术刀,再无半分之前的迷茫或虚弱。
她动了。
动作依旧缓慢,带着重伤未愈的滞涩感,每一个关节都在发出轻微的抗议。
但比起昨晚的濒死状态,此刻的她,已经拥有了基础的行动能力。
她撑着冰冷的地面,忍着后脑的闷痛和全身的酸软,一点一点地坐了起来。
眩晕感袭来,她闭眼定了定神,再睁开时,目光已锁定了楼梯口那碗馊粥。
活下去。
每一分可利用的资源都不能放过,哪怕是最肮脏的施舍。
她扶着粗糙的墙壁,极其缓慢地挪到楼梯口。
蹲下身的动作牵动了背部的挫伤,让她闷哼一声,额角渗出冷汗。
她伸出手,端起那个豁了口的粗瓷碗。
碗沿沾着灰尘和凝固的油渍。
浑浊的稀粥散发着令人作呕的酸腐气味,上面漂浮着几片凝固的油花和不明杂质。
这是猪食,是侮辱,奈何她现在一丝精神力都没有,一滴灵泉水都渡不出来,更别说食物了。
沈棠的眼神没有丝毫波动,如同在看一件与己无关的实验样本。
她端起碗,凑到嘴边,小口小口地、机械地吞咽起来。
味觉似乎被屏蔽了,只剩下进食的本能。
胃部传来微弱的暖意,虽然伴随着不适,但这是维持生命的最低限度燃料。
每一口馊粥下肚,都在为这具身体,为未来的复仇,积累着一分微不足道却不可或缺的能量。
一碗冰冷的馊粥下肚,胃里有了点沉甸甸的填充感,但饥饿感并未消失,只是被强行压了下去。
身体的力气似乎也恢复了一丝丝。
再试着渡了几滴灵泉出来,瘦弱的身体总算有了一点体力。
精神力又彻底透支,不敢再用了。
她没有停留,也没有收拾碗。
将空碗放回楼梯口原处。
然后,她扶着墙壁,一步一步,极其缓慢而稳定地,踏上了那条差点要了她命的陡峭楼梯。
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很小心。
后脑的钝痛和身体的虚弱是真实的阻碍,但军工首席对身体肌肉的精准控制力在发挥作用,规避着任何可能摔倒的动作。
她不再是那个任人推搡、无力反抗的孤女。
走下楼梯,是一楼狭窄的过道。
空气中弥漫着劣质烟草味、隔夜饭菜味和一种陈旧的、令人窒息的贫穷气息。
左手边是通往客厅的门,现在被沈富贵一家占据,右手边是厨房和通往小院的侧门。
前方是爷爷奶奶的房间。
小叔沈玉贵的房间在楼上另一侧。
客厅的门关着,里面隐约传来收音机咿咿呀呀的戏曲声,王春花大概在里面。
厨房的门开着。
沈棠的目光扫过厨房。
脏、乱。
灶台上油污厚重,水缸果然见底了。
角落里堆着没洗的碗筷和一个大木盆,里面泡着几件衣服,
其中一件颜色鲜亮的碎花裙子格外扎眼——沈玉珍的。
“目标:挑水。”冰冷的指令下达。
这是张翠花下达的“任务”,也是她观察和行动的合理掩护。
她拿起靠在门边、比她矮不了多少的扁担,又将两个沉重的大木桶挂在两头。
这副担子对于她现在这具虚弱的身体来说,依旧是个巨大的负担。
肩膀被扁担压得生疼,每一步都感觉脚下发飘。
推开吱呀作响的侧门,清晨微凉的空气涌了进来。
军区大院的外院,多是分配给中下级军官和技术人员的独栋小楼或联排平房,相对内院将官楼显得拥挤些。
路面是压实的土路,两旁有稀疏的杨树。
水井在大院公共区域的边缘,距离沈家小楼有几百米。
这段路,成了沈棠绝佳的观察窗口。
她佝偻着背,低着头,脚步虚浮地走着,像一个真正重伤未愈、被生活压垮的孤女。
但她的眼睛,隐藏在凌乱发丝下的眼睛,却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冷静地记录着一切。
现在是上午约7点15分。
邻居A:端着痰盂去公共厕所倒,瞥见沈棠,眼中闪过一丝怜悯,但迅速移开目光,加快脚步离开。
邻居b半大孩子:在路边玩玻璃球,看到沈棠挑着水桶摇摇晃晃,好奇地张望,被其母-邻居c迅速拉回屋里,低声训斥:“看什么看!晦气!离那扫把星远点!”
两个穿着洗得发白旧军装的男人走过,看到沈棠沉重的担子,其中一个皱了皱眉,似乎想说什么,被同伴拉了一下胳膊,摇摇头,两人沉默走开。
仔细观察外界环境细节:
沈家小楼外墙:相对邻居较新,近期似乎粉刷过。
公共水井:木质轱辘,铁皮水桶公用,需排队。
排队时听到其他军属闲聊:
“……听说老沈家那闺女,昨天从楼梯上摔下来了?啧啧,流了不少血……”
“……可不是嘛!张翠花那嗓门,一大早就在嚷嚷,说是那丫头自己不小心……我看悬,玉珍那丫头……”
“……嘘!小声点!别惹事!他们家现在可不一样了,富贵在厂里好像要提小组长了……”
“……再不一样也不能这样啊!那可是卫国的亲闺女!卫国两口子……唉!作孽!”
“……听说街道办这个月给烈属的补助多了半斤肉票?老沈家肯定领了吧?那丫头能吃着?”
提取到关键信息: 沈家对外统一口径“意外”;
沈富贵在厂里可能升职;
烈属补助明确存在,沈家领取,但显然未用于沈棠;
邻居间对沈家所为有非议,但无人敢出头。
沈棠默默地排着队,轮到她时,艰难地摇动轱辘打水。
冰凉沉重的井水灌满两只大桶,扁担压在肩头的重量骤然增加,让她本就虚弱的身体晃了晃,膝盖一软,差点摔倒。
旁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下意识伸手虚扶了一下,低声道:“丫头,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