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吹得厂区道路两旁的杨树叶哗啦啦地掉,天色也黑得越来越早。
东北的冬天,带着它特有的、不容置疑的威严,正在步步逼近。
不用谁提醒,宿舍区里的老住户们已经开始行动了。
家家户户窗台下,那一口口酸菜缸被擦拭得干干净净,等待着新一轮的大白菜入住。空气中弥漫着准备过冬的忙碌气息。
江德华自然也早早行动了起来。
比起其他人家,她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她在被服厂工作。
棉花、布料,这些别人家需要精打细算、凭票购买的紧俏物资,她总能通过一些合理的渠道,比别人更容易、也更便宜地搞到一些边角料或者内部处理的次品料。
首先是冬储菜。她跟着赵大姐等老东北人,去合作社排队买回了上百斤的大白菜、土豆、萝卜和大葱。
白菜一部分仔细码放在阴凉处,留着随时吃,另一部分则学着邻居的样子,洗净、焯水、入缸、压石头,腌制成能吃一冬天的酸菜。
土豆和萝卜藏在屋里挖的小地窖,跟邻居学的土办法,防止冻坏。大葱则捆好,倒挂在房檐下风干。
小小的宿舍门口和窗台下,也被她利用起来,挂满了收获的干豆角丝、茄子干和蘑菇。有些是买的,有些是休息日带着石小海去附近林子里捡的。
这些都是冬天难得的绿色滋味。
然后,是重头戏——御寒的棉被和棉衣。
厂里偶尔会处理一些颜色不太均匀、或者略有瑕疵的棉布和棉花。
这种“内部福利”数量有限,需要抢,而且还得是表现好的职工才有机会。
江德华凭着先进生产者和技术能手的身份,加上高主任的照顾,顺利买回了一大包蓬松柔软的新棉花和几块厚实耐磨的深色布料。
她决定,今年冬天,她和石小海必须穿上新棉袄,盖上新棉被!
晚上的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
小屋里,炕烧得热乎乎的,灯光下,江德华伏在炕桌上,开始剪裁。
她先给石小海做。量好尺寸,画好纸样,剪刀在布上游走,发出清脆的“咔嚓”声。
絮棉花是个技术活,要均匀,要瓷实,不能滚包。
江德华做得一丝不苟,手指翻飞间,一件厚实暖和的小号棉袄雏形渐显。她还在领口、袖口处用了不同的布料包边,既耐磨,又别致。
石小海试穿新棉袄时,高兴得在屋里直转圈,小脸兴奋得通红:“大姐!真暖和!真好看!”
“暖和就行,赶紧脱下来,还没绗线呢。”江德华笑着拍了他一下,心里满是成就感。
接着是做她自己的棉袄,以及两人的新棉裤。
最后,是最重要的新棉被。
她挑了块喜庆的红色带小碎花的布做被面,里面絮上厚厚实实的新棉花,一针一线地绗得密密麻麻。
这床被子又厚又软,晚上盖上去,仿佛能把所有寒气都隔绝在外。
除了棉衣棉被,她还用零碎布头拼凑了新的门帘,加厚了窗户的缝隙,确保小屋密不透风。
煤坯也早早托人买足了量,整齐地码放在墙角。
当第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将整个兴北工业新区染成一片洁白时,江德华的小屋里却温暖如春。
炉子上坐着咕嘟冒泡的酸菜白肉锅,热气氤氲,香味四溢。
炕上铺着厚厚实实的新褥子,叠放着那床鲜亮柔软的新棉被。
她和石小海都穿着簇新的、暖和和的棉袄棉裤,坐在炕桌边,一个看书,一个写作业。
窗外是零下二十度的严寒,屋内却是足以抵御一切风雪的温暖和踏实。
石小海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满足地叹了口气:“大姐,今年冬天一点都不会冷了。”
江德华笑着摸了摸他身上厚实的新棉袄:“嗯,咱们准备得足,不怕它冷。”
大雪封门的日子,最适合围炉夜话,也最适合埋头学习。
屋外是北风卷着雪沫的呼啸,屋内是炉火噼啪和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江德华和石小海头碰头地挤在炕桌边。石小海在啃一道有点难度的算术应用题,江德华则在钻研夜校老师留下的一份复杂服装结构图——一件中山装的裁剪分解。
汽灯的光芒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放大了那份专注。
“大姐,”石小海忽然抬起头,小眉头皱着,“这道题俺有点绕不过来,你帮俺看看?”
江德华放下手里的尺规,接过他的作业本。题目是关于计算布料用量和损耗的,正好结合了数学和生产实际。
她仔细读了一遍题,拿起草纸,一边画示意图一边给他讲解思路。
石小海听得眼睛发亮,很快豁然开朗:“俺明白了!谢谢大姐!”他埋下头,刷刷地继续演算。
这孩子聪明,肯学,是个读书的料。
“小海,”等他做完题,江德华开口,“你想没想过,以后要干啥?”
石小海愣了一下,放下笔,很认真地想了想:
“俺……俺想跟大姐一样,在厂里当技术员!或者……俺想学开车,开那种大解放卡车,多气派!”
属于男孩的梦想总是带着点机械和远方的味道。
江德华笑了:“想法都好。但不管干啥,都得有文化。开车也得看懂路标、算清油耗不是?所以啊,现在就得把基础打牢了。”
“嗯!”石小海重重点头。
职工子弟小学师资力量有限,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像石小海这样有点天赋又肯努力的孩子,如果能得到更好的指导,未来的路会宽很多。
几天后,她去子弟小学开家长会,特意留意了一下各位老师的情况,又和几位同样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聊了聊。
她状似无意地提起:“俺听说,厂办中学那边有几个老师水平很高,要是小学的孩子也能偶尔去听听课或者请教一下就好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很快,就有几个家长心里活络起来。
谁不想自家孩子出息呢?
江德华如今在厂里是名人,技术好、手巧、还得了奖,她说话自然比之前有分量。加上她态度真诚,完全是“为了孩子好”的架势,很容易就获得了家长们的信任。
东北的冬天,带着它特有的、不容置疑的威严,正在步步逼近。
不用谁提醒,宿舍区里的老住户们已经开始行动了。
家家户户窗台下,那一口口酸菜缸被擦拭得干干净净,等待着新一轮的大白菜入住。空气中弥漫着准备过冬的忙碌气息。
江德华自然也早早行动了起来。
比起其他人家,她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她在被服厂工作。
棉花、布料,这些别人家需要精打细算、凭票购买的紧俏物资,她总能通过一些合理的渠道,比别人更容易、也更便宜地搞到一些边角料或者内部处理的次品料。
首先是冬储菜。她跟着赵大姐等老东北人,去合作社排队买回了上百斤的大白菜、土豆、萝卜和大葱。
白菜一部分仔细码放在阴凉处,留着随时吃,另一部分则学着邻居的样子,洗净、焯水、入缸、压石头,腌制成能吃一冬天的酸菜。
土豆和萝卜藏在屋里挖的小地窖,跟邻居学的土办法,防止冻坏。大葱则捆好,倒挂在房檐下风干。
小小的宿舍门口和窗台下,也被她利用起来,挂满了收获的干豆角丝、茄子干和蘑菇。有些是买的,有些是休息日带着石小海去附近林子里捡的。
这些都是冬天难得的绿色滋味。
然后,是重头戏——御寒的棉被和棉衣。
厂里偶尔会处理一些颜色不太均匀、或者略有瑕疵的棉布和棉花。
这种“内部福利”数量有限,需要抢,而且还得是表现好的职工才有机会。
江德华凭着先进生产者和技术能手的身份,加上高主任的照顾,顺利买回了一大包蓬松柔软的新棉花和几块厚实耐磨的深色布料。
她决定,今年冬天,她和石小海必须穿上新棉袄,盖上新棉被!
晚上的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
小屋里,炕烧得热乎乎的,灯光下,江德华伏在炕桌上,开始剪裁。
她先给石小海做。量好尺寸,画好纸样,剪刀在布上游走,发出清脆的“咔嚓”声。
絮棉花是个技术活,要均匀,要瓷实,不能滚包。
江德华做得一丝不苟,手指翻飞间,一件厚实暖和的小号棉袄雏形渐显。她还在领口、袖口处用了不同的布料包边,既耐磨,又别致。
石小海试穿新棉袄时,高兴得在屋里直转圈,小脸兴奋得通红:“大姐!真暖和!真好看!”
“暖和就行,赶紧脱下来,还没绗线呢。”江德华笑着拍了他一下,心里满是成就感。
接着是做她自己的棉袄,以及两人的新棉裤。
最后,是最重要的新棉被。
她挑了块喜庆的红色带小碎花的布做被面,里面絮上厚厚实实的新棉花,一针一线地绗得密密麻麻。
这床被子又厚又软,晚上盖上去,仿佛能把所有寒气都隔绝在外。
除了棉衣棉被,她还用零碎布头拼凑了新的门帘,加厚了窗户的缝隙,确保小屋密不透风。
煤坯也早早托人买足了量,整齐地码放在墙角。
当第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将整个兴北工业新区染成一片洁白时,江德华的小屋里却温暖如春。
炉子上坐着咕嘟冒泡的酸菜白肉锅,热气氤氲,香味四溢。
炕上铺着厚厚实实的新褥子,叠放着那床鲜亮柔软的新棉被。
她和石小海都穿着簇新的、暖和和的棉袄棉裤,坐在炕桌边,一个看书,一个写作业。
窗外是零下二十度的严寒,屋内却是足以抵御一切风雪的温暖和踏实。
石小海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满足地叹了口气:“大姐,今年冬天一点都不会冷了。”
江德华笑着摸了摸他身上厚实的新棉袄:“嗯,咱们准备得足,不怕它冷。”
大雪封门的日子,最适合围炉夜话,也最适合埋头学习。
屋外是北风卷着雪沫的呼啸,屋内是炉火噼啪和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江德华和石小海头碰头地挤在炕桌边。石小海在啃一道有点难度的算术应用题,江德华则在钻研夜校老师留下的一份复杂服装结构图——一件中山装的裁剪分解。
汽灯的光芒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放大了那份专注。
“大姐,”石小海忽然抬起头,小眉头皱着,“这道题俺有点绕不过来,你帮俺看看?”
江德华放下手里的尺规,接过他的作业本。题目是关于计算布料用量和损耗的,正好结合了数学和生产实际。
她仔细读了一遍题,拿起草纸,一边画示意图一边给他讲解思路。
石小海听得眼睛发亮,很快豁然开朗:“俺明白了!谢谢大姐!”他埋下头,刷刷地继续演算。
这孩子聪明,肯学,是个读书的料。
“小海,”等他做完题,江德华开口,“你想没想过,以后要干啥?”
石小海愣了一下,放下笔,很认真地想了想:
“俺……俺想跟大姐一样,在厂里当技术员!或者……俺想学开车,开那种大解放卡车,多气派!”
属于男孩的梦想总是带着点机械和远方的味道。
江德华笑了:“想法都好。但不管干啥,都得有文化。开车也得看懂路标、算清油耗不是?所以啊,现在就得把基础打牢了。”
“嗯!”石小海重重点头。
职工子弟小学师资力量有限,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像石小海这样有点天赋又肯努力的孩子,如果能得到更好的指导,未来的路会宽很多。
几天后,她去子弟小学开家长会,特意留意了一下各位老师的情况,又和几位同样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聊了聊。
她状似无意地提起:“俺听说,厂办中学那边有几个老师水平很高,要是小学的孩子也能偶尔去听听课或者请教一下就好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很快,就有几个家长心里活络起来。
谁不想自家孩子出息呢?
江德华如今在厂里是名人,技术好、手巧、还得了奖,她说话自然比之前有分量。加上她态度真诚,完全是“为了孩子好”的架势,很容易就获得了家长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