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父母爱情之江德华12-《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

  那里已经聚集了二三十人,带队的是新区管委会的一个年轻干部,姓张,拿着花名册快速点名核对。

  看到江德华和石小海,他特意多看了一眼,和蔼地说:“江德华同志是吧?还带着弟弟?路上辛苦了!一会儿跟紧队伍,咱们坐厂里的卡车走。”

  “哎!谢谢张干部!”江德华连忙应道。

  出了车站,几辆军绿色的解放牌卡车停在空地上。

  大家互相帮着把行李扔上车斗,然后人也爬了上去。卡车启动,迎着北风,朝着城市边缘驶去。

  越往外走,周围的建筑越稀疏,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大片的空地、建设中的厂房、高耸的烟囱,以及远处隐约可见的、覆盖着白雪的山峦。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煤烟和工业粉尘的味道。

  “这就是东北啊……真开阔!”同车的一个南方来的女工裹紧了头巾,惊叹道,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

  “就是比咱那儿冷多了!”另一个女工搓着手说。

  江德华也感到寒气刺骨,但她心里更多的是一种新奇的兴奋。这片土地充满了粗犷的生命力和建设的热情。

  卡车开了大约一个多小时,终于在一片相对集中的厂区和生活区停下。

  这里看起来比路上经过的地方要“成熟”一些,有几排整齐的红砖厂房,还有一片同样由红砖砌成的职工宿舍楼,虽然不高,但看起来结实耐用。

  “第三被服厂和木材加工厂的同志们,到了!”张干部跳下车,大声招呼着,“大家拿好行李,先跟我去管委会办手续,分配宿舍!”

  队伍有些喧闹和忙乱地集合起来。

  江德华紧紧拉着石小海,跟着人群走进一栋挂着“兴北工业新区第三分区管理委员会”牌子的二层小楼。

  手续繁琐但有序:登记个人信息、核对介绍信和户口迁移证、发放粮票和副食本、分配宿舍钥匙。

  轮到江德华时,负责分宿舍的干事看了看她的材料,又看了看她身边的石小海:“江德华同志,你带了个弟弟?按规定,家属可以同住,但你们姐弟俩……厂里现在宿舍紧张,双职工家庭才能分到单独的筒子楼房间。

  你先带着弟弟住女工集体宿舍隔出来的那小间吧,以前当储藏室用的,小了点,但能住人,行不?”

  “行!行!谢谢领导!有个地方住就行!”江德华连忙答应。

  她早就料到条件不会太好,能有个独立的、哪怕很小的空间,已经比她预想的要好多了。

  拿到钥匙,按照指示,她带着石小海找到了那排女工宿舍楼。

  她的房间在一楼最把边,果然很小,只有七八个平方,原来可能是放清洁工具的,但已经被简单清扫过,砌了一个小小的土炕,还有一张旧桌子和一个脸盆架。

  虽然简陋,但四壁坚实,门窗完好。 “小海,这就是咱们的新家了!”江德华放下行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

  石小海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小房间,用力点了点头:“嗯!大姐,这儿挺好!”

  安顿下来没多久,宿舍管理员就来通知所有新到的支援职工晚上到食堂开会,厂领导要见面讲话,并分配具体工作。

  傍晚,偌大的食堂里坐满了人。

  主席台上,第三被服厂的厂长是一位四十多岁、面带风霜但眼神锐利的女同志,姓孙。

  她讲话干脆利落,没有太多虚话,主要是欢迎大家的到来,强调东北工业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厂里当前繁重的生产任务。

  “同志们!来到这里,就是来到了建设的第一线!这里条件艰苦,任务艰巨,但光荣属于我们!希望大家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尽快适应环境,投入生产!”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气氛庄重而充满干劲。

  接着,各车间主任上来领人。

  江德华被分到了缝纫车间,比起县城,这里规模更大,机器更新,订单量也远超县里的红星厂。

  散会后,江德华领着新的工装和工具回到小屋,石小海已经烧好了热水(宿舍区有公用的热水房)。

  “大姐,啥时候上班?”

  “明天一早就去车间报到。”

  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陌生的,却又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兴北工业新区的清晨,是被高亢的广播喇叭声唤醒的。

  《东方红》的乐曲之后,是字正腔圆、充满干劲的生产新闻和通知。

  寒气凛冽,但宿舍区很快热闹起来,工人们裹着厚厚的棉袄,呵着白气,匆匆走向各自的厂区。

  江德华穿上崭新的、厚实的深蓝色工装,对着屋里一小块碎镜子照了照。

  镜中的女子,眼神明亮,脸庞被北方的风吹得微微发红,透着一种扎实的活力。

  她将头发利落地盘进工帽里,转身对正在收拾床铺的石小海说:“小海,俺去车间了。你就在附近熟悉熟悉,别跑远,食堂开饭记得去打,副食本和粮票在抽屉里。”

  “哎!大姐你放心!”石小海响亮地应着。到了新环境,他显得有些兴奋,也更加懂事。

  第三被服厂的缝纫车间比县城那个大了何止两三倍,一排排崭新的缝纫机整齐排列,女工们已经各就各位,机器轰鸣声如同持续不断的浪潮。

  空气里弥漫着新布料和机油的味道。

  车间主任是个三十多岁的东北大姐,姓高,嗓门洪亮,做事风风火火。

  她把江德华等几个新来的女工带到各自的机位前,简单交代了今天的生产任务——加工一批矿工穿的厚帆布工作服,重点是裤子的缝合和加固。

  “咱们这儿不讲虚的,就看产量和质量!手脚都麻利点!完不成任务可得加班!”高主任说完,就忙着去巡视了。

  江德华坐到陌生的缝纫机前,深吸一口气。机器是新的,布料也更厚实,经过磨合很快上手了。

  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时抬眼观察一下旁边的工友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