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甜蜜的忧愁-《回到80年代,乡村幸福快乐生活》

  高红梅和三个宝贝回家后的日子,像被按下了快进键,又像浸泡在蜜糖里,忙碌、疲惫,却处处洋溢着新生的喜悦和家人的温暖。

  高老汉和高大壮对三胞胎的“宝贵”有增无减,小院里白天黑夜都充斥着婴儿的啼哭、咿呀、咯咯笑声,以及高大壮哄孩子时夸张的嗓门和高老汉低沉满足的絮叨。

  尽管家里添了三个小祖宗,显得更加拥挤热闹,但周振华、高大壮和高老汉,依旧和之前一样,挤在这个承载了他们许多记忆的小院子里。

  主卧给了高红梅和孩子们,高大娘晚上陪着女儿照顾孩子。周振华和高大壮就睡在隔壁稍小点的房间,两张单人床几乎挨在一起。高老汉则睡在客厅隔出来的一个小单间里。地方不大,转身都怕碰到,但没人抱怨。

  对于高老汉和高大壮来说,能每天一睁眼就看到三个宝贝疙瘩,听他们哭闹,看他们一天一个样地长大,挤点算什么?那是甜蜜的负担,是千金不换的天伦之乐。

  周振华更是如此。下班回来,无论多累,只要踏进小院的门,听到孩子们的动静,看到妻子(哪怕她依旧带着疲惫)温柔的笑容,看到岳父岳母和舅哥围着孩子忙活的身影,所有的压力仿佛都能卸下。

  夜里,他常常和高大壮挤在狭小的房间里,听着隔壁婴儿房传来的细微动静,低声讨论着工作、孩子,或者高大壮新发现的什么育儿“神器”,鼾声此起彼伏,却睡得格外踏实。

  然而,周振华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为妻儿规划着更舒适的未来。

  在小村东头,靠近一片小树林、视野开阔的坡地上,一片崭新的地基已经夯实、浇筑完成。深灰色的混凝土基础方方正正,粗壮的钢筋骨架从地基里探出头来,带着一种坚实而充满希望的姿态。

  这正是周振华为妻子和三个孩子准备的“家”——一栋两层带阁楼的小别墅。设计图纸是高红梅怀孕时两人一起反复推敲的:宽敞明亮的客厅,足够三个孩子玩耍的专属活动区,带大落地窗的主卧能看到远处的田野,还有给高大娘预留的舒适房间,以及最重要的,一个带阳光房的大露台,给孩子们晒太阳、玩耍。

  每次周振华开车路过那片工地,都会特意停下看一会儿。看着那已经初具轮廓的地基,想象着未来红梅带着孩子们在洒满阳光的露台上玩耍的样子,他心底就涌起一股沉甸甸的满足感和奋斗的动力。他拍下地基的照片发给还在小院里休养的红梅:“老婆,看,咱们家的‘根’扎好了。

  很快就能在上面盖起大房子了!”高红梅看着照片,再看看身边熟睡的三个小脸,嘴角弯起温柔的弧度,回复了一个“嗯!”字,后面跟着三个小小的爱心。

  与此同时,在村子另一头靠近河滩、风景更佳的位置,周振华投资的农家乐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不仅仅是他的事业,更是他回报家乡、为村子寻找新出路的一份心意。

  原本荒芜的河滩地,如今已是大变样。几栋融合了当地民居特色又兼具现代舒适感的小木屋主体结构已经立了起来,原木色的框架在阳光下显得质朴而温暖。蜿蜒的木质栈道从河岸延伸出去,连接着一个亲水平台,未来这里会是垂钓、观景的好去处。一片开阔的空地平整完毕,将是篝火晚会和露天烧烤的场地。

  停车场的地基也已完成,排水沟渠铺设妥当。

  工地上,搅拌机的轰鸣声、工人吆喝的声音、敲打木料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热火朝天的建设气息。

  高大壮对这个项目格外上心。他不仅投了钱,更是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一有空就往工地跑。他本身就是干工程的,虽然主营不是这种,但监工、协调材料、检查质量,甚至帮着搭把手干点力气活,他都热情十足。

  他常常拍着胸脯对周振华说:“妹夫,你放心!这质量,包在我身上!以后带咱平平安安振东来玩,必须是最好的!”

  高老汉虽然主要精力都在三个外孙身上,但偶尔也会背着手踱步到农家乐的工地看看。他不懂那些现代的设计,但对用的材料、地基的深度很是在行。

  他会用粗糙的手指敲敲新砌的砖墙,听听声音,或者蹲下来看看水泥的凝固情况,然后点点头,或者皱着眉指出哪里他觉得不够扎实。周振华和高大壮对他的意见都很重视,老匠人的眼光总是毒辣的。

  “爸,您看这地基,够深了吧?能抗住咱这儿的大雨吧?”

  高大壮指着刚浇筑好的停车场边缘问。

  高老汉眯着眼看了看,又用脚踩了踩旁边的土:“嗯,这深度还行。边上排水沟再挖深半尺,保险。

  ”他顿了顿,看着初具规模的木屋群和远处的河景,“

  这地方选得好。清静,敞亮。以后城里人来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