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村里人来看孩子-《回到80年代,乡村幸福快乐生活》

  高红梅带着三个宝贝回家的消息,像长了翅膀的喜鹊,瞬间飞遍了村里每一个角落。

  对于这个相对宁静的小村来说,一下子添了三个丁,还是龙凤三胞胎,这可是多少年都遇不上的大喜事!早在她还在月子中心时,村里人就议论纷纷,充满了好奇和祝福。

  如今主角回来了,那份被压抑的好奇心立刻化作了行动力。

  第二天是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高大壮一早就回自己家了,高老汉在院子里慢悠悠地侍弄他那几盆有点蔫了的花草,高大娘在厨房里忙着给女儿炖补汤。

  周振华则请了假在家陪着,正笨拙地学着给哭唧唧的振东换尿布,高红梅靠在床头,怀里抱着吃饱了奶、正满足地打着小奶嗝的平平。安安躺在婴儿床里,自己玩着舅舅买的摇铃,“叮铃铃”的声音清脆悦耳。

  突然,院子里传来一阵刻意压低的说话声和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回来了?真回来了?”

  “那可不!昨儿下午就看见老高家那大车开回来了!”

  “哎哟,三个呢!真想看看!”

  “小声点,别吓着孩子!”

  紧接着,靠近婴儿房和主卧的几扇窗户外面,人影晃动。先是试探性地露出一两个脑袋,很快,就像雨后春笋般,“长”出了一排脑袋。有头发花白、一脸慈祥的阿婆,有抱着自家娃来看稀罕的年轻媳妇,有叼着烟袋、眯着眼往里瞅的老汉,还有几个半大的孩子,踮着脚尖,努力想看到传说中的三胞胎。

  窗户玻璃被一张张好奇又善意的脸贴得几乎变形。目光像探照灯一样,热切地在房间里搜寻着那三个小小的身影。

  “哎哟!快看快看!床上那个,是大的吧?睡得真香!小脸儿粉嘟嘟的!”窗户外,王阿婆眯着眼,指着靠窗婴儿床里熟睡的平平,小声惊叹。

  “抱着那个是老二?眼睛真大!乌溜溜的,像黑葡萄!”抱着孩子的李嫂子指着高红梅怀里的平平(她抱的是平平,但被误认为是安安了)。

  “地上那个摇铃铛的是老三?嘿!这小子,有劲儿!小手挥得!”张大伯指着婴儿床里自娱自乐的安安(又被误认为是振东了),笑呵呵地评价。

  高大娘最先听到动静,从厨房探出头来,看到扒满窗户的人,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绽开热情的笑容:“哎哟!是王婶、李嫂、张叔啊!快进来坐!在窗户外面看啥呀!”

  “不了不了!”王阿婆隔着窗户连连摆手,笑得满脸褶子,“刚回来,你们忙!我们就在这儿看看!哎哟,这三个小宝贝儿,可真是稀罕死人了!红梅真有福气啊!”

  “是啊是啊!”李嫂子也赶紧附和,声音透着由衷的喜悦,“一次抱仨,龙凤呈祥!红梅可是咱村的大功臣!这福气,天大的福气!”

  “老高头,恭喜恭喜啊!你这姥爷当得,一下子抱仨外孙,美得冒泡了吧!”张大伯冲着院子里的高老汉喊。

  高老汉放下手里的喷壶,背着手走到窗户边,脸上是掩饰不住的自豪和笑意,对着窗外拱拱手:“同喜同喜!托乡亲们的福!”

  周振华刚给振东换好尿布,小家伙舒服了,也不哭了。他抱起儿子,走到窗边,大大方方地让乡亲们看:“张叔,王阿婆,李嫂,这是老三,周振东,是个皮小子。”

  窗户外顿时一阵更热烈的议论:

  “哎哟!这胖小子!虎头虎脑的,像他爹!”

  “看这小胳膊小腿,真有劲儿!”

  “名字也好!振东,振兴东方,大气!”

  高红梅也抱着平平,挪到窗边,脸上带着初为人母的羞涩和幸福:“这是老大,平平,是姐姐。”又指了指婴儿床,“那个玩摇铃的是老二安安。”

  “哎呀!俩闺女一个小子!齐全了!太齐全了!”

  “平平,安安,这名字起得好!平平安安,一辈子顺遂!”

  “红梅啊,你可受苦了!好好养着!需要啥尽管吱声!”

  “就是!带孩子不容易,三个更不容易,有困难就说话!我们都能搭把手!”

  祝福的话语像温暖的潮水,一波波地涌进窗户,充满了整个房间。有夸孩子长得俊的,有夸名字起得好的,更多的是对高红梅的心疼和由衷的祝福,以及拍着胸脯表示邻里相助的热忱。那份朴实无华的乡情,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阳光的温度,让刚刚经历过生产艰辛和初为人母惶恐的高红梅,心头暖融融的,眼眶也有些发热。

  “谢谢!谢谢大家!”高红梅抱着女儿,连声道谢,声音有些哽咽。

  周振华也抱着儿子,笑着回应:“谢谢乡亲们!等孩子们大点,天气好了,抱出来给大家好好看!”

  “好!好!到时候办满月酒,可得好好热闹热闹!”窗外的人纷纷笑着应和。

  高大娘更是热情,赶紧回厨房,把早上蒸好的、准备给女儿当点心的红枣发糕切成小块,用盘子盛了端出来:“来来来,大家伙儿沾沾喜气!自家蒸的,别嫌弃!” 她推开房门,把盘子递到窗户边。

  “哎哟!高大娘,太客气了!”

  “沾沾喜气!沾沾喜气!”

  “祝三个小宝贝健康长大,聪明伶俐!”

  “祝红梅身体早早恢复!”

  乡亲们也不推辞,笑呵呵地一人拿了一小块,仿佛吃了这喜糕,就能把这份天赐的福气也沾回自己家几分。一边吃着,一边目光还舍不得离开屋里的三个小宝贝。

  高大壮中午回来吃饭,刚进院门就被这扒窗户的“盛况”吓了一跳,随即明白过来,他嗓门大,哈哈笑着走过去:“嘿!都在这儿开大会呢?看我家三个小祖宗呢?怎么样,俊吧?随我!”

  “去你的!”窗外的乡亲们被他逗乐了,“随你?那还得了!人家随爹随妈,都是好模样!”

  “大壮,你这当舅舅的,以后可有得忙喽!”

  “忙啥?乐意着呢!”高大壮拍着胸脯,一脸得意,“以后谁欺负我外甥外甥女,看我不削他!” 他夸张的动作又引来一阵哄笑。

  这场自发的、热热闹闹的“窗户见面会”持续了好一阵子。直到屋里的平平似乎被窗外的嗡嗡声吵到,不安地扭动了一下,高大娘才赶紧说:“孩子们该睡了,大家伙儿也散了吧,改天再来坐!”

  乡亲们这才意犹未尽地散开,一边走还一边兴奋地议论着:

  “真是开了眼了,三个!活蹦乱跳的!”

  “老高家祖坟冒青烟了!”

  “红梅是个有福的,以后等着享福吧!”

  “就是带起来辛苦,回头让咱家媳妇有空多过来帮衬帮衬……”

  窗户外的脑袋渐渐消失了,但那份热烈而真挚的祝福,却像阳光一样留在了屋里,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

  高红梅看着窗外散去的乡亲背影,又低头看看怀里再次睡着的女儿,再看看婴儿床里玩累了的安安,还有丈夫怀里安静下来的儿子,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和被接纳的幸福感,缓缓地充盈了心田。

  她知道,在这个充满人情味的小村里,她和她的三个宝贝,被深深地爱着,也被热切地期待着。这份来自乡邻的、朴素的热情与祝福,是除了家人之外,支撑她勇敢面对未来挑战的又一股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