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贵妃说她也听到了哭声-《李言李语》

  暴雨如注,冷香亭外的青石板被砸得噼啪作响,积水顺着檐角成串滚落,像是天穹撕开了一道无法愈合的口子。

  苏识站在地窖入口前,手中紧握那枚旧玉佩,指尖微微发颤。

  这不是恐惧,而是某种近乎宿命的预感——她知道,一旦踏入,便再无回头路可走。

  这不仅仅是一次文物复位任务,而是一场与亡者对话的仪式,是“异识者”血脉觉醒的第一步。

  她深吸一口气,抬脚迈入黑暗。

  地窖深处潮湿阴冷,空气凝滞得仿佛千年未动。

  墙壁斑驳,隐约可见干涸的符文痕迹。

  按照母亲手札中的图示,她在北墙第三块石砖处停下,轻轻拂去积尘。

  凹槽形状与玉佩严丝合缝,如同等待了百年的钥匙终于归位。

  一声轻响,玉佩嵌入的刹那,整座地窖猛然一震。

  幽蓝色纹路自凹槽为中心骤然绽开,如活物般沿着石壁蔓延,宛如血管搏动,发出微弱却清晰的嗡鸣。

  空气中浮起点点光尘,细碎低语随之响起——不是一句两句,而是无数声音重叠在一起,有少女的啜泣、老妪的叹息、少妇的急诵,皆在齐声念诵一段晦涩古文。

  “……心归枢,魂引络,七识相承,逆命为锁……莫信承恩殿月影……莫信……”

  苏识瞳孔骤缩,脑中如遭重击,剧烈眩晕袭来,眼前画面疯狂闪现:一位身着宫装的女子跪在血泊中书写遗书;另一位被铁链锁于密室,在墙上刻下同一句话;有一人投井前将一本手札塞进井底砖缝……

  她们都死了。七任“异识者”,全都死于同一句警告。

  她咬破舌尖强行保持清醒,颤抖着手取出袖中纸笔,凭着惊人的记忆力飞速记录那些断续的词句。

  每一个音节都像烙印,灼烧着她的神识。

  这不是简单的记忆残留,而是意识层面的信息传递——某种跨越生死的精神共鸣系统正在激活。

  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息都像在刀尖上行走。

  当蓝纹逐渐褪去,低语消散,苏识几乎虚脱,冷汗浸透内衫。

  她拔出玉佩,迅速退出地窖,反手封死机关,并用布巾仔细擦拭所有可能留下指纹的位置。

  雨还未停。

  回到影阁密室,她立即召见柳绿。

  “银粉拓印,全部蓝纹图案,一份不漏。”她声音沙哑却冷静,“原始笔记烧了,灰烬倒入御河。”

  柳绿迟疑:“夫人,这些信息若毁……”

  “正因为太重要,才不能留。”苏识目光如刃,“现在每多一个人看到,就多一分被‘他们’察觉的风险。记住,我们面对的不是权谋争斗,而是早已渗透进王朝根基的隐秘规则——有人在用‘天命’之名,抹杀能看穿真相的人。”

  柳绿沉默片刻,躬身领命而去。

  夜深人静,白砚率禁军彻查宗庙周边,萧玦坐镇乾元殿处理政务,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

  就在此时,一名小宫女捧着瓷碗前来,说是华贵妃亲熬的安神汤,特赐协理国务夫人安眠。

  苏识掀开盖子,药香清淡,混着一丝檀木气息,并无异常。

  但她没喝,只淡淡道:“放这儿吧。”

  待宫女退下,她凝视瓷碗良久,忽然想起什么,猛地翻开母亲手札扉页——

  “林氏记于观星台地窖”。

  林氏,正是华贵妃的母族姓氏。

  她心头一震,当即命人取来尚宫局存档的皇宫建筑图谱,铺满整张案桌。

  冷香亭、观星台……两处地窖位置被她以朱笔圈出,随即测量深度、对照方位。

  结果令人脊背发凉:二者不仅深度一致,均位于龙脉能量偏移点,且其连线延长线,精准指向承恩殿地下三十丈处。

  一个念头如雷霆劈开迷雾——

  “心枢”根本不是杀人仪式,而是一个传承系统。

  它依托特定血脉女性的精神共振,将前代临终前的认知、记忆、推演,通过某种未知机制传递给下一代“异识者”。

  冷香亭是接收端,那观星台,或许就是上一代的发送端?

  而承恩殿……为何所有线索最终都指向那里?

  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历代“异识者”的死亡记录:或暴毙、或失踪、或疯癫,但无一例外,最后现身之地,都是承恩殿西厢的月影回廊。

  “莫信承恩殿月影。”

  这句话不再是警告,而是一条通往真相的密码。

  窗外雨势渐歇,东方微白。苏识立于窗前,眸光沉静如渊。

  这场宫变的背后,藏着比皇权更古老的秘密。

  而她,正站在揭开序幕的边缘。

  手指轻抚手札边缘,她低声自语:“如果‘心枢’是靠共鸣传递信息……那么,两个地窖同时激活,会不会引发双频共振?”

  她缓缓起身,走向烛台,点燃一支新蜡。

  火焰跳跃,映照她唇角一抹极淡的笑意。

  有些测试,必须小心进行。

  暴雨初歇,晨雾如纱,笼罩着冷香亭的飞檐翘角。

  苏识端坐于地窖中央,玉佩贴在心口,寒意渗骨,却压不住体内那一股逆冲而上的灼热——那是“心枢”被激活后的余波,像有无数细针在经络中游走,刺向她神识最深处。

  她闭目凝神,呼吸放至极缓。

  远处观星台的方向,一缕淡紫色烟气正悄然升腾,在破晓前的灰蓝天幕下几不可见。

  那是柳绿依令点燃的特制香烛,香料按前任失踪姑姑日记中的残方调配:龙涎三分、忘忧根末二钱、再混入一滴干涸的朱砂蝶翅粉末——据传,此香能引“未竟之念”回响于虚空。

  时间缓缓流逝,半个时辰将尽。

  忽然,耳畔响起一声极轻的嗡鸣,如同古钟余音从九幽之下传来。

  苏识脊背一僵,意识骤然下沉,眼前景象轰然翻转——

  雨夜。

  宗庙门前青石泛光,一道素衣身影伫立阶前,湿发贴额,面容模糊,唯有手中紧握的青铜符牌清晰可辨。

  那款式、纹路,竟与她此刻藏于袖中的如出一辙!

  女子嘴唇微启,无声开合,三字如刀刻进苏识脑海:

  “杀……太……傅……”

  画面戛然而止。

  苏识猛地睁眼,瞳孔剧烈收缩,胸口起伏不止,冷汗顺着额角滑落,滴在膝上发出细微声响。

  不是幻觉,不是臆想——这是“心枢”的双频共振结果,是跨越百年的信息投递。

  那位素衣女子,极可能是上上任“异识者”,在临死前拼尽最后一丝神识传递警告。

  太子太傅?

  她的指尖微微颤动。

  这位表面清廉刚正、教导三代皇子的老臣,多年来深居简出,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左右储位之争。

  若他是目标,说明他掌握着不该存在的秘密;若他是凶手……那这盘棋,早已超出了宫斗的范畴。

  她立刻提笔欲拟令函,朱砂笔尖悬于纸面,却迟迟未落。

  不行。

  她缓缓搁笔,眼神渐冷。

  倘若“心枢”真是代代相承的精神网络,那么每一代“异识者”的死亡都不是偶然——而是被精准猎杀。

  而猎手,必然潜伏在能接触核心机密的位置。

  太子太傅若真有问题,背后必有更大的操控者。

  贸然收网,只会打草惊蛇,让真正的幕后之人遁入阴影,再难捕捉。

  她抬手抚过袖中符牌,冰冷的触感让她思绪清明。

  “现在动手,不过是斩断一根线。”她低声自语,“我要的是——扯出整张网。”

  窗外,东方既白,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冷香亭斑驳的梁柱上。

  可她知道,真正的黑暗,从来不在夜里。

  片刻后,她召来柳绿,声音低沉而笃定:“去查近十年所有进出太傅府的杂役名录,尤其是每月十五前后夜间送药的药童。另外……”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案头一本泛黄的《先帝起居注》上,“找一间密室,备好上等松烟墨、陈年宣纸,还有……仿制用的狼毫笔。”

  柳绿一怔:“夫人要写什么?”

  苏识唇角微扬,眸光幽深似海:“写一封,能让某些人忍不住伸手的‘遗诏’。”

  风,才刚刚开始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