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午时,烈阳当空。
一道凄厉的尖叫划破永宁宫上空,像是从地狱深处挣脱而出的怨魂嘶吼。
宫人四散奔逃,太监们缩在廊柱后不敢露头,唯有碎瓷与铁器相撞之声接连炸响,夹杂着女子癫狂的哭笑。
“都是你们!你们逼我的——”
皇后披发赤足冲出院中,金丝绣鞋早已不知去向,脚底踩过青砖裂纹,渗出血痕也浑然不觉。
她手中紧握一把鎏金剪刀,刃口寒光闪烁,竟将身旁欲上前劝阻的小宫女吓得跌坐在地。
“当年先帝要废我——是你答应保我儿子性命!”她仰天怒吼,双目猩红如燃,泪水混着脂粉在脸上划出黑痕,“你说只要我听话,就让他活下来!可你骗我……你全都在骗我!”
风卷起她的裙角,像一面残破的战旗。
远处宫道尽头,苏识立于朱漆回廊阴影之下,一袭墨绿宫装素净无华,手中却执一卷薄册,指尖轻动,一字一句记下皇后吐出的每一句疯言。
她神情未变,眼底却掠过一丝冷光。
成了。
那味药,是她从一本失传医典里翻出的“迷心引”,极微量便可扰乱神志,却不伤脏腑。
真正致命的,是它会放大人心最深的执念与恐惧——尤其是那些被刻意封存、连梦中都不敢触碰的记忆。
而她这些日子对皇后的“关怀备至”,每一句看似温言宽慰的话,实则是精心设计的心理暗示:
“娘娘这些年撑得辛苦。”
“若非为了九皇子安危,谁愿背负这满宫骂名?”
“您也曾有过孩子吧?可惜……没能留住。”
桩桩件件,皆为今日铺路。
如今,皇后终于崩溃了。
“我杀了慧妃……因为她怀了龙嗣!”她忽然跪倒在地,抱着头颅剧烈颤抖,“她那么得意,说腹中才是真命太子……可她不知道,一碗安胎汤里加点鹤顶红,胎滑了,人也就没了!”
四周死寂。
慧妃暴毙已是十年前旧案,当时查无可查,只道是体虚流产。
如今竟由当事人亲口承认!
“我还毒死了三皇子乳母……”皇后抽搐着,嘴角溢出白沫,“她说漏了嘴,说九皇子根本不是皇上血脉……可我说了不算,我说了不算啊!是皇上让我动手的!他说,只要我替他除掉碍眼之人,他就保玦儿平安长大!”
苏识笔尖一顿。
这一句,她等了很久。
九皇子萧玦,自幼被贬居冷宫,生母早亡,宫中传言他是宫婢所出,血统不明。
可真正的真相,从来不是出身问题,而是——他曾是先帝属意的储君人选,威胁到了当今皇帝的继位合法性。
所以皇后动手,不只是争宠,更是替皇上扫清障碍。
可笑的是,皇帝一边让她杀人,一边又在事后将所有罪责推给皇后,借机削其权柄,逐步架空中宫势力。
十年来,她以为自己是在为儿子铺路,殊不知,她亲手铲除的每一个人,都是在为他人做嫁衣。
更讽刺的是,她口中那个“保玦儿平安”的承诺,如今听来,不过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谎言。
苏识缓缓合上册子,抬眸望向宫门方向。
她几乎能想象出那人此刻的脸色——不是震怒,而是惊惧。
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战栗。
因为他终于明白,这场宫斗,早已超出权力之争的范畴。
这是血海深仇的轮回。
正思忖间,宫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甲胄铿锵,铁靴踏地如雷。
萧玦来了。
玄甲黑袍,腰悬长剑,身后跟着一队精锐禁军,人人面覆铁面,杀气凛然。
他是奉旨“平乱”,可步伐沉稳如山,目光直指院中疯癫的皇后。
就在他踏入永宁宫门槛那一刻——
“玦儿!”
皇后猛然抬头,像是溺水之人抓住最后一根浮木,踉跄爬起,不顾一切扑向他,却被侍卫拦住。
她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娘不是不想认你……可皇上说,若我认了你娘的孩子,就立刻杀了你!所以我不能看你一眼,不能抱你一次,连你生病发烧,我都只能躲在佛堂念佛……我是你的母亲啊!我怎么能不爱你?!”
萧玦身形微滞。
他站在原地,面色冷峻如霜,可手指已在袖中悄然攥紧,骨节泛白。
十年隐忍,十年孤独,他曾以为自己早已斩断亲情。
可当这声“玦儿”响起,仿佛有把钝刀,狠狠剜开他心头陈年旧疤。
原来不是她不爱他。
而是她被迫,不能爱。
而那个允诺保他性命的人,正是如今高坐龙椅、视他如草芥的父皇。
苏识静静看着这一幕,心中已有决断。
这一局,已无需再藏。
她转身离去,脚步无声,却步步生莲。
回廊转角,一抹素白衣影悄然等候。
赵明凰捧着一只檀木小匣,面容平静,眼中却藏着锋芒。
她望着苏识,低声道:“你可知,有些人疯了之后,说的话,比圣旨还重?”赵明凰的手指抚过檀木匣边缘,动作轻缓却坚定,仿佛在封存的不是一份供词,而是一道劈开黑暗的雷霆。
她抬眸看向苏识,目光如刃:“你要的,从来不只是扳倒一个疯妇,对吗?”
苏识未答,只是望着远处永宁宫的方向。
那座曾象征后宫至高权力的宫殿,如今被层层禁卫封锁,如同一头被剜去獠牙的困兽,只剩下残破的檐角刺向苍穹。
风里还飘着皇后的哭声,断续凄厉,像一把钝刀反复割裂人心。
可苏识知道,那不是疯。
那是十年压抑、十年背叛、十年血债堆砌而成的真相,在“迷心引”的催化下终于冲破桎梏。
她不是失控,而是觉醒——以疯癫为面具,将藏在心底最深处的刀,一寸寸拔了出来。
“三份。”赵明凰低声道,“太庙祖训夹层,国子监典籍库密格,边境驿站‘烽文书驿’第七暗格。每一处,都是百年之后仍能重见天日的地方。”
她顿了顿,唇角微扬,带着几分傲然:“我要让后世史官翻遍典籍时,不得不写下这一笔——中宫之崩,非因失德,非因妒杀,而是因为她,终于说了真话。”
苏识终于侧目,
这女人,果然没让她失望。
远坂凛式的傲娇政客?
不,她比那个动漫角色更危险——她有理想,更有实现理想的手段。
她不甘于做棋子,也不愿只当执棋人,她要的是改写规则本身。
“你不怕牵连?”苏识淡淡问。
“怕?”赵明凰冷笑,“我入宫二十年,从采女到贵妃,再被打落下尘,如今复出,本就不是为了争宠而来。我要的,是这个王朝的‘理’字。”
她说完,将最后一枚铜印按在匣底火漆之上,印文清晰:信史无讳。
苏识轻轻颔首。
这一刻,她们不再是合作者,而是共谋者——一场针对整个皇权叙事体系的颠覆,正悄然拉开序幕。
内政院烛火通明。
柳绿捧来最新誊录的供词抄本,双手微颤:“提举大人,九皇子已下令封锁永宁宫所有出入记录,连太医的脉案都被收走。白砚带人守在殿外,连皇上派来的内侍都被挡了回去。”
“很好。”苏识翻开案上新册,指尖缓缓划过扉页那行墨迹未干的字——
《储君继统合规程序》
她凝视良久,忽然轻笑一声。
笑声极淡,却透着一股冷冽的锋芒。
“从前,立谁为储,靠的是皇帝一句话,一句梦,或是一碗毒药。”她合上册子,抬眼望向窗外沉沉夜色,“现在,我要它变成一道程序——一道,谁都无法绕开的程序。”
风穿堂而过,吹动纸页翻飞,宛如招魂幡轻舞,又似新朝诏书初展。
她站在光影交界处,影子拉得很长,几乎覆住了整张案桌。
像一只蛰伏已久的蛛,终于织完了最后一根丝线。
而网心,正是那把至高之座。
一道凄厉的尖叫划破永宁宫上空,像是从地狱深处挣脱而出的怨魂嘶吼。
宫人四散奔逃,太监们缩在廊柱后不敢露头,唯有碎瓷与铁器相撞之声接连炸响,夹杂着女子癫狂的哭笑。
“都是你们!你们逼我的——”
皇后披发赤足冲出院中,金丝绣鞋早已不知去向,脚底踩过青砖裂纹,渗出血痕也浑然不觉。
她手中紧握一把鎏金剪刀,刃口寒光闪烁,竟将身旁欲上前劝阻的小宫女吓得跌坐在地。
“当年先帝要废我——是你答应保我儿子性命!”她仰天怒吼,双目猩红如燃,泪水混着脂粉在脸上划出黑痕,“你说只要我听话,就让他活下来!可你骗我……你全都在骗我!”
风卷起她的裙角,像一面残破的战旗。
远处宫道尽头,苏识立于朱漆回廊阴影之下,一袭墨绿宫装素净无华,手中却执一卷薄册,指尖轻动,一字一句记下皇后吐出的每一句疯言。
她神情未变,眼底却掠过一丝冷光。
成了。
那味药,是她从一本失传医典里翻出的“迷心引”,极微量便可扰乱神志,却不伤脏腑。
真正致命的,是它会放大人心最深的执念与恐惧——尤其是那些被刻意封存、连梦中都不敢触碰的记忆。
而她这些日子对皇后的“关怀备至”,每一句看似温言宽慰的话,实则是精心设计的心理暗示:
“娘娘这些年撑得辛苦。”
“若非为了九皇子安危,谁愿背负这满宫骂名?”
“您也曾有过孩子吧?可惜……没能留住。”
桩桩件件,皆为今日铺路。
如今,皇后终于崩溃了。
“我杀了慧妃……因为她怀了龙嗣!”她忽然跪倒在地,抱着头颅剧烈颤抖,“她那么得意,说腹中才是真命太子……可她不知道,一碗安胎汤里加点鹤顶红,胎滑了,人也就没了!”
四周死寂。
慧妃暴毙已是十年前旧案,当时查无可查,只道是体虚流产。
如今竟由当事人亲口承认!
“我还毒死了三皇子乳母……”皇后抽搐着,嘴角溢出白沫,“她说漏了嘴,说九皇子根本不是皇上血脉……可我说了不算,我说了不算啊!是皇上让我动手的!他说,只要我替他除掉碍眼之人,他就保玦儿平安长大!”
苏识笔尖一顿。
这一句,她等了很久。
九皇子萧玦,自幼被贬居冷宫,生母早亡,宫中传言他是宫婢所出,血统不明。
可真正的真相,从来不是出身问题,而是——他曾是先帝属意的储君人选,威胁到了当今皇帝的继位合法性。
所以皇后动手,不只是争宠,更是替皇上扫清障碍。
可笑的是,皇帝一边让她杀人,一边又在事后将所有罪责推给皇后,借机削其权柄,逐步架空中宫势力。
十年来,她以为自己是在为儿子铺路,殊不知,她亲手铲除的每一个人,都是在为他人做嫁衣。
更讽刺的是,她口中那个“保玦儿平安”的承诺,如今听来,不过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谎言。
苏识缓缓合上册子,抬眸望向宫门方向。
她几乎能想象出那人此刻的脸色——不是震怒,而是惊惧。
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战栗。
因为他终于明白,这场宫斗,早已超出权力之争的范畴。
这是血海深仇的轮回。
正思忖间,宫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甲胄铿锵,铁靴踏地如雷。
萧玦来了。
玄甲黑袍,腰悬长剑,身后跟着一队精锐禁军,人人面覆铁面,杀气凛然。
他是奉旨“平乱”,可步伐沉稳如山,目光直指院中疯癫的皇后。
就在他踏入永宁宫门槛那一刻——
“玦儿!”
皇后猛然抬头,像是溺水之人抓住最后一根浮木,踉跄爬起,不顾一切扑向他,却被侍卫拦住。
她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娘不是不想认你……可皇上说,若我认了你娘的孩子,就立刻杀了你!所以我不能看你一眼,不能抱你一次,连你生病发烧,我都只能躲在佛堂念佛……我是你的母亲啊!我怎么能不爱你?!”
萧玦身形微滞。
他站在原地,面色冷峻如霜,可手指已在袖中悄然攥紧,骨节泛白。
十年隐忍,十年孤独,他曾以为自己早已斩断亲情。
可当这声“玦儿”响起,仿佛有把钝刀,狠狠剜开他心头陈年旧疤。
原来不是她不爱他。
而是她被迫,不能爱。
而那个允诺保他性命的人,正是如今高坐龙椅、视他如草芥的父皇。
苏识静静看着这一幕,心中已有决断。
这一局,已无需再藏。
她转身离去,脚步无声,却步步生莲。
回廊转角,一抹素白衣影悄然等候。
赵明凰捧着一只檀木小匣,面容平静,眼中却藏着锋芒。
她望着苏识,低声道:“你可知,有些人疯了之后,说的话,比圣旨还重?”赵明凰的手指抚过檀木匣边缘,动作轻缓却坚定,仿佛在封存的不是一份供词,而是一道劈开黑暗的雷霆。
她抬眸看向苏识,目光如刃:“你要的,从来不只是扳倒一个疯妇,对吗?”
苏识未答,只是望着远处永宁宫的方向。
那座曾象征后宫至高权力的宫殿,如今被层层禁卫封锁,如同一头被剜去獠牙的困兽,只剩下残破的檐角刺向苍穹。
风里还飘着皇后的哭声,断续凄厉,像一把钝刀反复割裂人心。
可苏识知道,那不是疯。
那是十年压抑、十年背叛、十年血债堆砌而成的真相,在“迷心引”的催化下终于冲破桎梏。
她不是失控,而是觉醒——以疯癫为面具,将藏在心底最深处的刀,一寸寸拔了出来。
“三份。”赵明凰低声道,“太庙祖训夹层,国子监典籍库密格,边境驿站‘烽文书驿’第七暗格。每一处,都是百年之后仍能重见天日的地方。”
她顿了顿,唇角微扬,带着几分傲然:“我要让后世史官翻遍典籍时,不得不写下这一笔——中宫之崩,非因失德,非因妒杀,而是因为她,终于说了真话。”
苏识终于侧目,
这女人,果然没让她失望。
远坂凛式的傲娇政客?
不,她比那个动漫角色更危险——她有理想,更有实现理想的手段。
她不甘于做棋子,也不愿只当执棋人,她要的是改写规则本身。
“你不怕牵连?”苏识淡淡问。
“怕?”赵明凰冷笑,“我入宫二十年,从采女到贵妃,再被打落下尘,如今复出,本就不是为了争宠而来。我要的,是这个王朝的‘理’字。”
她说完,将最后一枚铜印按在匣底火漆之上,印文清晰:信史无讳。
苏识轻轻颔首。
这一刻,她们不再是合作者,而是共谋者——一场针对整个皇权叙事体系的颠覆,正悄然拉开序幕。
内政院烛火通明。
柳绿捧来最新誊录的供词抄本,双手微颤:“提举大人,九皇子已下令封锁永宁宫所有出入记录,连太医的脉案都被收走。白砚带人守在殿外,连皇上派来的内侍都被挡了回去。”
“很好。”苏识翻开案上新册,指尖缓缓划过扉页那行墨迹未干的字——
《储君继统合规程序》
她凝视良久,忽然轻笑一声。
笑声极淡,却透着一股冷冽的锋芒。
“从前,立谁为储,靠的是皇帝一句话,一句梦,或是一碗毒药。”她合上册子,抬眼望向窗外沉沉夜色,“现在,我要它变成一道程序——一道,谁都无法绕开的程序。”
风穿堂而过,吹动纸页翻飞,宛如招魂幡轻舞,又似新朝诏书初展。
她站在光影交界处,影子拉得很长,几乎覆住了整张案桌。
像一只蛰伏已久的蛛,终于织完了最后一根丝线。
而网心,正是那把至高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