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我借他的手,查他的账-《李言李语》

  翌日清晨,天光未明,紫宸殿前已百官肃立。

  霜风卷着残雪扑打在玉阶上,发出细碎如骨节摩擦的声响。

  文武群臣低语嗡鸣,皆因今晨一道突如其来的圣旨而心神不宁——新帝萧玦竟下诏,命二皇子萧璟为“总领宫务清查使”,全权彻查内库贪墨一案。

  “荒唐!”兵部尚书崔元衡站在队列中,指尖掐进掌心,面上却不敢露半分异样。

  他昨夜才与萧璟密会于府中,怎料今日便被推至风口浪尖?

  这哪是重用,分明是架上火炉烤!

  殿门轰然洞开,金甲禁卫列阵而立。

  萧玦踏阶而上,玄黑龙袍无风自动,眉宇间寒意凛冽,目光扫过百官,最终落在殿侧垂首静立的苏识身上。

  她一身素青宫装,发髻仅以一支银簪束起,看似寻常女官,却站得极稳,仿佛早已洞悉今日风云。

  “臣,领旨谢恩。”萧璟出列,声音温润如玉,躬身接下黄绫诏书。

  他唇角微扬,眼中却无半分感激,只有一瞬即逝的警觉。

  他知道,这一纸任命背后,藏着杀机。

  但他不能拒。

  拒,则显心虚;从,则可借势清剿异己。

  更何况……他早已布下眼线,尚宫局账册有弊,而那个苏识,正是突破口。

  早朝甫散,内务府便雷霆行动。

  数十名差役涌入尚宫局,查封账册文书,动作粗暴,俨然不是查案,而是抄家。

  柳绿跌跌撞撞奔回参政司,脸色惨白:“苏姑姑!他们封了库房,还说……说您涉嫌篡改收支记录,要提您去问话!”

  白砚立于廊下,手按刀柄,眸光冷如霜刃。

  他只等一声令下,便可血洗内务府。

  苏识却端坐案前,指尖轻抚一本泛黄账簿——《内库出入总簿》。

  昨夜风雪中,她亲自监看白砚调包,将其中三页关键凭证替换成伪造的“崔尚书亲签放行条”,字迹、印泥、纸张年份,无一不真。

  就连崔元衡亲见,也难辨虚实。

  “慌什么?”她抬眼,声音平静得近乎冷酷,“他们要账,就给他们一个够大的靶子。”

  她将手中账簿推至柳绿面前,低语数句。

  柳绿瞳孔骤缩,嘴唇轻颤:“可……若被发现是假的……”

  “不会。”苏识冷笑,“因为他们只会看自己想看的。”

  果然,不过两个时辰,萧璟便召见柳绿。

  东宫偏殿,炭火融融。

  萧璟端坐上位,神情温和,语气温柔:“本宫知你忠心耿耿,不愿牵连其中。只需一句实话——苏识是否曾私改账目,绕过内务审批?只要你肯指证,过往一概不究,尚宫之位,亦可为你留出。”

  柳绿垂首,手指绞紧袖角,似在挣扎。

  良久,才哽咽道:“奴……奴婢确见她深夜调换账册……还曾见她与九……与陛下密议款项去向……”

  萧璟眸光一亮,压下心头狂喜,面上仍不动声色:“你且退下,好生歇息。本宫自有安排。”

  待柳绿退下,他立刻召来心腹幕僚,连夜整理弹劾奏稿。

  “天赐良机!”他握拳击案,“萧玦修缮冷宫,动用内库巨款,竟由一名女官经手!此乃优待废后、悖逆祖制之举!只要奏上,必令其声名尽毁!”

  幕僚捧上誊抄完毕的奏折,恭敬呈上。

  萧璟翻阅一遍,颔首满意。

  却不知,在誊录房内,白砚已悄然潜入,以极快手笔替换其中一页——原为“冷宫修缮银八万两,经手人苏识”,如今赫然变为“北境军饷截留十万两,经崔元衡私印放行”。

  纸面无痕,墨色如旧,唯有火漆封印之下,一枚伪造的兵部副印,正静静蛰伏,等待引爆。

  三日后,御前奏对。

  金殿寂静,百官列班。

  萧璟捧着奏折,步履沉稳地走出队列,声音清朗而悲愤:“臣启陛下!内库贪墨案牵连甚广,臣经查证,竟发现一桩惊天弊案——有人胆敢截留北境军饷,致使边关将士冻饿交加,几近哗变!”

  他高举奏折,宛如持剑:“此罪滔天,而幕后之人,竟是……”

  满殿哗然。

  萧玦端坐龙椅,神色不动,唯有指节在扶手上轻轻一叩。

  苏识立于殿角阴影之中,眸光微闪,唇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

  戏,开场了。金殿之上,空气仿佛凝成冰刃,割得人呼吸生疼。

  萧璟高举奏折,声音如裂帛:“北境军饷十万两,竟被私截挪用,将士饥寒交迫,边关危如累卵!而经手之人,赫然是陛下亲信女官苏氏,幕后主使——正是九皇子萧玦!”

  满殿哗然,百官倒吸冷气。

  军饷乃国之命脉,谁敢动此逆鳞?

  连几位老成持重的阁臣都忍不住侧目,目光如针般刺向殿角那抹素青身影。

  苏识垂眸静立,指尖轻轻摩挲袖中一枚铜牌——那是昨夜白砚亲手交给她的兵部暗档拓印。

  她早知道萧璟会咬这一口,也知道他一定会把“冷宫修缮”扭曲成“动摇国本”的罪状。

  但她更清楚,一个急于猎杀他人的人,最容易暴露自己的爪牙。

  龙椅之上,萧玦缓缓起身,玄色龙袍在晨光中泛着冷铁般的光泽。

  他没有看萧璟,反而淡淡开口:“取兵部原始账册,户部存档印鉴簿,呈上来。”

  内侍颤抖着捧上两册厚重文书。

  萧玦亲手翻开,一页页翻过,动作不疾不徐,却带着千钧之压。

  “诸位请看,”他声音不高,却穿透大殿,“这‘截留’二字墨色深浅不一,笔锋滞涩,显为后添。再看此处用印——”他指尖点向火漆印痕,“兵部副印已于去年三月焚毁备案,而此印纹多出一道斜纹,乃伪造无疑。”

  户部尚书当场跪地:“臣可作证!存档印模与此不符,绝非我部签发!”

  皇帝脸色铁青,怒视萧璟:“你还有何话说?”

  萧璟额头冷汗涔涔,手中奏折几乎握不住。

  他猛地抬头,目光如刀射向苏识——那个始终低眉顺眼的女官,此刻竟像一尊不动声色的棋手,将他一步步引入死局。

  “不可能……那份底稿明明……”他喃喃自语,忽然意识到什么,浑身一震。

  他连夜誊录的奏折,怎会混入如此致命的篡改?

  誊录房守卫森严,非亲信不得入内……除非,有人早已布下眼线,在他动笔之前,就预判了他每一个动作。

  “查!”皇帝怒喝,“东厂即刻搜查二皇子府邸,所有文书账目,片纸不留!”

  一个时辰后,东厂提督亲自押送一匣密件入宫。

  其中赫然有一份手稿,正是萧璟亲笔所写、尚未誊清的弹劾原稿,上面清楚写着“冷宫修缮”四字,却被朱笔圈改,强行替换为“军饷截留”。

  铁证如山。

  萧璟双膝一软,跪在玉阶之上,声音嘶哑:“有人陷害本宫!是他们设局……是苏识!是她……”

  可无人再信。

  百官沉默,唯有风穿殿而过,卷起他破碎的辩白,吹向那高高在上的龙座。

  当夜,紫宸殿外檐角飞雪,萧玦独立于月下,黑袍猎猎如战旗。

  白砚悄然现身,单膝跪地:“属下……未能查明篡改之人。”

  萧玦轻笑,望着远处被禁军“护送”回府的灯笼队列,眸底幽深似渊。

  “不是你。”他低语,“是她——苏识。她算准我会反击,也算准你会动手脚……甚至,连我可能败在何处,她都提前封了退路。”

  他顿了顿,唇边浮起一抹极淡、却又极冷的笑意。

  “她不是在帮我赢,是在教我——怎么赢一次真正的局。”

  与此同时,参政司烛火未熄。

  苏识将一本墨封铁匣轻轻合上,交予柳绿:“藏好,三年内库密账,一文不差。”

  柳绿颤抖着接过:“姑姑……若有一天,他们发现这一切都是……”

  “查账的刀,得让贪狼自己握。”苏识望着窗外沉沉夜色,眸光如刃,“现在,刀已入鞘,血才刚开始流。”

  风忽起,吹灭案头残烛。

  黑暗中,一道影子掠过屋脊,悄然隐入宫墙深处。

  而尚宫局西角,档案阁的铜铃,在无人触碰的情况下,轻轻晃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