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荣归带来的喧嚣与浮名,如同节日里燃放的烟花,绚烂却短暂。当林见鹿踏上返校的归途,将那座被冬日寒风吹拂的北方小城留在身后时,那些围绕着他的赞誉、好奇甚至些许的嫉妒,也渐渐被车窗外的田野和远山稀释、淡去。他的内心重归沉静,思绪已经飞回了北江市那个承载着梦想与压力的工作室,飞回了“灵犀OS”与华为合作即将展开的更深层次挑战上。
然而,故乡的印记,并非只有浮华的喧嚣。一些更深层、更沉重的东西,在他离家的前一天,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叩击了他的心扉。
那是大年初六的下午,年味尚未完全散去,但走亲访友的高峰已过。林见鹿正在自己的小房间里整理行李,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出发。母亲在厨房里忙着给他准备路上吃的和带回学校分给同学的家乡特产,父亲则在客厅里擦拭着那台老旧的电视机,屋里弥漫着一种温馨而又略带离愁的静谧。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了一阵略显拘谨的说话声和杂沓的脚步声。林母在围裙上擦着手出去一看,愣住了。只见院门口站着七八个人,都是熟悉的街坊邻居面孔,但平日里最多是点头之交。为首的是住在巷子尾的王老栓,一个老实巴交、脸上总带着点愁苦表情的中年汉子,他手里还提着一网兜品相不算太好的苹果。
“王大哥,你们这是……”林母有些疑惑地迎上去。
王老栓黝黑的脸上挤出些局促的笑容,搓着手,声音带着点沙哑:“他林婶子,没……没打扰吧?我们几个,想来……来看看见鹿侄子。”
林父也闻声走了出来,看到这阵仗,也有些意外,但还是客气地把人往屋里让:“快请进,快请进,外面冷。”
一行人被让进不算宽敞的客厅,立刻就显得有些拥挤。他们大多穿着半新不旧的棉袄,脸上带着常年劳作留下的风霜痕迹,手脚似乎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眼神里混杂着敬畏、期盼和一种深深的无奈。那网兜苹果被小心翼翼地放在茶几角落,与林家简单甚至有些寒酸的客厅格格不入。
林见鹿从房间里走出来,看到这一幕,心中微微一动。他认得这些人,大多是县城老国营厂子下岗的职工,或者是在附近打零工、做些小生意的街坊。以前他放假回家,偶尔在巷口遇见,也只是点头之交。他们此刻集体登门,绝不仅仅是“看看”那么简单。
“王叔,李婶,张伯……大家快坐。”林见鹿礼貌地招呼着,给众人倒上热水。
客厅里的气氛有些凝滞。最终还是王老栓,作为年纪较长、平日里也算有点主见的人,嗫嚅着开了口,他说话时不敢直视林见鹿的眼睛,目光游离地看着地面:
“见鹿侄子……俺们……俺们今天来,是……是有个不情之请。”他顿了顿,仿佛下定了很大决心,“电视上……还有街坊们都说,你现在是……是大人物了,有本事,跟省里的大公司都说得上话……”
旁边一个姓李的婶子忍不住插嘴,声音带着哭腔:“见鹿啊,你是不知道,俺家那口子厂子垮了后,就在工地搬砖,去年摔了腰,现在干不了重活,家里就指着我摆个小摊……这日子难啊!”
她的话像打开了闸门,其他人也纷纷诉起苦来。
“是啊,见鹿,咱们这老城区,没啥像样的厂子,年轻人有点门路的都往外跑,留下我们这些老家伙,想挣点钱都没地方使劲。”
“我那个修自行车的小铺子,眼看也快开不下去了……”
“听说你在搞那个什么……高科技?能不能……能不能带带咱们这些老街坊?不用挣大钱,能让家里娃上学宽裕点,老人看病不那么抠搜就行……”
“对!带带咱们!”王老栓抬起头,眼中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期盼,“见鹿,你是有大本事的人,手指缝里漏点活儿,兴许就够咱们这些人吃半年了!俺们不怕吃苦,有力气!就是……就是找不到门路啊!”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声音不高,却像一块块沉重的石头,砸在林见鹿的心上。他看着这一张张被生活磨砺得粗糙、写满了焦虑和期盼的脸,听着那些朴实甚至有些笨拙的请求,之前因外界赞誉而产生的些微飘然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触动。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之前所追求的“改变世界”、“构建生态”,那些宏大的词汇,在眼前这些为最基本的生存而挣扎的乡亲面前,显得如此遥远甚至……有些苍白。他的“潜龙在渊”,他的“初露锋芒”,与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的现实困境,存在着一种刺眼的割裂。
林父林母在一旁听着,眼眶也有些发红。他们理解这些老街坊的难处,因为他们自己也曾在类似的困境中挣扎过。林母悄悄抹了抹眼角,林父则叹了口气,默默地点燃了一支烟。
客厅里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见鹿身上,等待着他的回应。那目光沉重得让他几乎有些喘不过气。
直接拒绝吗?于情于理,他说不出口。这些看着他长大的街坊,他们的困境是真实的,他们的请求源于最朴素的生存渴望。但轻易答应吗?他深知自己从事的高科技行业,与这些缺乏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乡亲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他不可能简单地把他们安排进“灵犀”团队,那对双方都不负责。
他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一个既能真正帮到他们,又符合商业逻辑,甚至能与“灵犀”生态产生某种微弱连接的切入点。
他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悟性系统不再仅仅分析代码和技术趋势,开始尝试解构眼前这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难题。技能鸿沟、本地资源、市场需求、轻资产运营……无数信息碎片在他脑中碰撞、组合。
突然,他脑海中闪过一个画面——母亲正在厨房里打包的那些家乡特产:手工红薯粉条、自家晾晒的干豆角、邻县有名的但包装土气的小米……还有赵昊之前抱怨过,工作室附近买不到合口味的、干净实惠的家常食材。
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骤然亮起。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满怀期待的乡亲们,语气沉稳而真诚地开口:
“王叔,李婶,各位叔叔阿姨,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大家的日子不容易,我都看在眼里。”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让躁动不安的众人渐渐平静下来。
“直接让大家进我的公司,可能不太现实,因为我们做的技术活,需要专门的培训。”他先坦诚了困难,看到众人眼中闪过失望,随即话锋一转,“但是,我觉得,或许有另一条路可以试试。”
他走到茶几旁,拿起母亲准备的一把干豆角:“比如这个,咱们本地的干菜,味道正,在外面大城市其实很受欢迎,但缺少好的渠道和包装。”
他又指了指那网兜苹果:“再比如水果,咱们邻县的山地苹果其实品质很好,但往往卖不上价。”
众人听得有些茫然,不明白这和他们找工作有什么关系。
林见鹿继续阐述他的构想:“我的想法是,我们可以一起,成立一个很小的**合作社**。初期,不需要大家投多少钱,主要是出力。”
“王叔,您认识的人多,负责在咱们县和周边,联系可靠的、品质好的土特产货源,比如干菜、杂粮、水果。”
“李婶,您手巧细心,可以负责把这些收上来的东西,进行简单的**清洁、分拣和标准化包装**。咱们不用多精美,但要干净、整齐,打上咱们‘家乡味道’的标签。”
“张伯,您以前在厂里跑过运输,对路熟,可以负责联系便宜可靠的物流,把包装好的东西,定期发到我在北江的地址。”
他看向众人,眼中闪烁着构想的光芒:“我在北江那边,可以先在我的工作室小范围试点,推荐给同事和合作伙伴。如果反响好,可以尝试在我正在筹划的一个……嗯,类似于网上商城的地方,开一个小小的店铺。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灵犀优选·家乡味道’。”
“这样一来,”林见鹿总结道,“大家不用离乡背井,就能凭自己的劳动赚到钱。王叔赚个信息费,李婶赚个手工费,张伯赚个运费。虽然一开始可能每单赚得不多,但至少是个稳定的来路。而且,这东西做好了,是有口碑的,以后说不定能慢慢做大。”
这个构想,并非什么石破天惊的商业奇迹,它朴实,甚至有些简陋。但它精准地切中了乡亲们有劳力、有本地资源却无门路的痛点,并且给出了一个清晰、可行、风险极低的起步方案。
客厅里的人们,从最初的茫然,到渐渐听明白,眼睛一点点亮了起来!
“这……这能行吗?”王老栓声音颤抖着问。
“就是收拾收拾东西,打包?这个俺会!”李婶激动地说。
“发货运?这个路子我熟!”张伯也拍着胸脯。
“当然能行!”林见鹿肯定地点头,“关键是咱们的东西要好,要干净,要让人信任!一开始不图快,不图多,就把口碑做起来!”
希望,如同干涸土地上的甘霖,滋润了每一张愁苦的脸。乡亲们激动地议论着,脸上焕发出久违的光彩。他们不懂什么高科技,但他们听懂了“靠自己劳动”、“在家门口”、“有稳定来钱路”这些最实在的话!
王老栓猛地站起来,对着林见鹿,就要鞠躬,被林见鹿赶紧拦住。
“见鹿侄子!啥也不说了!你……你这是给咱们指了条活路啊!”这个饱经风霜的汉子,声音哽咽了。
看着乡亲们那重新燃起希望的眼神,林见鹿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这次返乡,他收获了虚名,也见识了浮华,但最终触动他灵魂最柔软处的,却是这份沉甸甸的乡土责任与最朴素的请求。
潜龙之翼,虽志在九天,其鳞爪之光,亦愿照亮身边方寸之地。这或许不是他重生归来的主要使命,但这份源于血脉根系的触动,让他的人生画卷,增添了一抹更加厚重和温暖的底色。他知道,“灵犀优选·家乡味道”这个小小的尝试,其意义,或许并不亚于任何一个宏大的技术突破。
然而,故乡的印记,并非只有浮华的喧嚣。一些更深层、更沉重的东西,在他离家的前一天,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叩击了他的心扉。
那是大年初六的下午,年味尚未完全散去,但走亲访友的高峰已过。林见鹿正在自己的小房间里整理行李,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出发。母亲在厨房里忙着给他准备路上吃的和带回学校分给同学的家乡特产,父亲则在客厅里擦拭着那台老旧的电视机,屋里弥漫着一种温馨而又略带离愁的静谧。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了一阵略显拘谨的说话声和杂沓的脚步声。林母在围裙上擦着手出去一看,愣住了。只见院门口站着七八个人,都是熟悉的街坊邻居面孔,但平日里最多是点头之交。为首的是住在巷子尾的王老栓,一个老实巴交、脸上总带着点愁苦表情的中年汉子,他手里还提着一网兜品相不算太好的苹果。
“王大哥,你们这是……”林母有些疑惑地迎上去。
王老栓黝黑的脸上挤出些局促的笑容,搓着手,声音带着点沙哑:“他林婶子,没……没打扰吧?我们几个,想来……来看看见鹿侄子。”
林父也闻声走了出来,看到这阵仗,也有些意外,但还是客气地把人往屋里让:“快请进,快请进,外面冷。”
一行人被让进不算宽敞的客厅,立刻就显得有些拥挤。他们大多穿着半新不旧的棉袄,脸上带着常年劳作留下的风霜痕迹,手脚似乎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眼神里混杂着敬畏、期盼和一种深深的无奈。那网兜苹果被小心翼翼地放在茶几角落,与林家简单甚至有些寒酸的客厅格格不入。
林见鹿从房间里走出来,看到这一幕,心中微微一动。他认得这些人,大多是县城老国营厂子下岗的职工,或者是在附近打零工、做些小生意的街坊。以前他放假回家,偶尔在巷口遇见,也只是点头之交。他们此刻集体登门,绝不仅仅是“看看”那么简单。
“王叔,李婶,张伯……大家快坐。”林见鹿礼貌地招呼着,给众人倒上热水。
客厅里的气氛有些凝滞。最终还是王老栓,作为年纪较长、平日里也算有点主见的人,嗫嚅着开了口,他说话时不敢直视林见鹿的眼睛,目光游离地看着地面:
“见鹿侄子……俺们……俺们今天来,是……是有个不情之请。”他顿了顿,仿佛下定了很大决心,“电视上……还有街坊们都说,你现在是……是大人物了,有本事,跟省里的大公司都说得上话……”
旁边一个姓李的婶子忍不住插嘴,声音带着哭腔:“见鹿啊,你是不知道,俺家那口子厂子垮了后,就在工地搬砖,去年摔了腰,现在干不了重活,家里就指着我摆个小摊……这日子难啊!”
她的话像打开了闸门,其他人也纷纷诉起苦来。
“是啊,见鹿,咱们这老城区,没啥像样的厂子,年轻人有点门路的都往外跑,留下我们这些老家伙,想挣点钱都没地方使劲。”
“我那个修自行车的小铺子,眼看也快开不下去了……”
“听说你在搞那个什么……高科技?能不能……能不能带带咱们这些老街坊?不用挣大钱,能让家里娃上学宽裕点,老人看病不那么抠搜就行……”
“对!带带咱们!”王老栓抬起头,眼中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期盼,“见鹿,你是有大本事的人,手指缝里漏点活儿,兴许就够咱们这些人吃半年了!俺们不怕吃苦,有力气!就是……就是找不到门路啊!”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声音不高,却像一块块沉重的石头,砸在林见鹿的心上。他看着这一张张被生活磨砺得粗糙、写满了焦虑和期盼的脸,听着那些朴实甚至有些笨拙的请求,之前因外界赞誉而产生的些微飘然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触动。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之前所追求的“改变世界”、“构建生态”,那些宏大的词汇,在眼前这些为最基本的生存而挣扎的乡亲面前,显得如此遥远甚至……有些苍白。他的“潜龙在渊”,他的“初露锋芒”,与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的现实困境,存在着一种刺眼的割裂。
林父林母在一旁听着,眼眶也有些发红。他们理解这些老街坊的难处,因为他们自己也曾在类似的困境中挣扎过。林母悄悄抹了抹眼角,林父则叹了口气,默默地点燃了一支烟。
客厅里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见鹿身上,等待着他的回应。那目光沉重得让他几乎有些喘不过气。
直接拒绝吗?于情于理,他说不出口。这些看着他长大的街坊,他们的困境是真实的,他们的请求源于最朴素的生存渴望。但轻易答应吗?他深知自己从事的高科技行业,与这些缺乏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乡亲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他不可能简单地把他们安排进“灵犀”团队,那对双方都不负责。
他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一个既能真正帮到他们,又符合商业逻辑,甚至能与“灵犀”生态产生某种微弱连接的切入点。
他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悟性系统不再仅仅分析代码和技术趋势,开始尝试解构眼前这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难题。技能鸿沟、本地资源、市场需求、轻资产运营……无数信息碎片在他脑中碰撞、组合。
突然,他脑海中闪过一个画面——母亲正在厨房里打包的那些家乡特产:手工红薯粉条、自家晾晒的干豆角、邻县有名的但包装土气的小米……还有赵昊之前抱怨过,工作室附近买不到合口味的、干净实惠的家常食材。
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骤然亮起。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满怀期待的乡亲们,语气沉稳而真诚地开口:
“王叔,李婶,各位叔叔阿姨,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大家的日子不容易,我都看在眼里。”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让躁动不安的众人渐渐平静下来。
“直接让大家进我的公司,可能不太现实,因为我们做的技术活,需要专门的培训。”他先坦诚了困难,看到众人眼中闪过失望,随即话锋一转,“但是,我觉得,或许有另一条路可以试试。”
他走到茶几旁,拿起母亲准备的一把干豆角:“比如这个,咱们本地的干菜,味道正,在外面大城市其实很受欢迎,但缺少好的渠道和包装。”
他又指了指那网兜苹果:“再比如水果,咱们邻县的山地苹果其实品质很好,但往往卖不上价。”
众人听得有些茫然,不明白这和他们找工作有什么关系。
林见鹿继续阐述他的构想:“我的想法是,我们可以一起,成立一个很小的**合作社**。初期,不需要大家投多少钱,主要是出力。”
“王叔,您认识的人多,负责在咱们县和周边,联系可靠的、品质好的土特产货源,比如干菜、杂粮、水果。”
“李婶,您手巧细心,可以负责把这些收上来的东西,进行简单的**清洁、分拣和标准化包装**。咱们不用多精美,但要干净、整齐,打上咱们‘家乡味道’的标签。”
“张伯,您以前在厂里跑过运输,对路熟,可以负责联系便宜可靠的物流,把包装好的东西,定期发到我在北江的地址。”
他看向众人,眼中闪烁着构想的光芒:“我在北江那边,可以先在我的工作室小范围试点,推荐给同事和合作伙伴。如果反响好,可以尝试在我正在筹划的一个……嗯,类似于网上商城的地方,开一个小小的店铺。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灵犀优选·家乡味道’。”
“这样一来,”林见鹿总结道,“大家不用离乡背井,就能凭自己的劳动赚到钱。王叔赚个信息费,李婶赚个手工费,张伯赚个运费。虽然一开始可能每单赚得不多,但至少是个稳定的来路。而且,这东西做好了,是有口碑的,以后说不定能慢慢做大。”
这个构想,并非什么石破天惊的商业奇迹,它朴实,甚至有些简陋。但它精准地切中了乡亲们有劳力、有本地资源却无门路的痛点,并且给出了一个清晰、可行、风险极低的起步方案。
客厅里的人们,从最初的茫然,到渐渐听明白,眼睛一点点亮了起来!
“这……这能行吗?”王老栓声音颤抖着问。
“就是收拾收拾东西,打包?这个俺会!”李婶激动地说。
“发货运?这个路子我熟!”张伯也拍着胸脯。
“当然能行!”林见鹿肯定地点头,“关键是咱们的东西要好,要干净,要让人信任!一开始不图快,不图多,就把口碑做起来!”
希望,如同干涸土地上的甘霖,滋润了每一张愁苦的脸。乡亲们激动地议论着,脸上焕发出久违的光彩。他们不懂什么高科技,但他们听懂了“靠自己劳动”、“在家门口”、“有稳定来钱路”这些最实在的话!
王老栓猛地站起来,对着林见鹿,就要鞠躬,被林见鹿赶紧拦住。
“见鹿侄子!啥也不说了!你……你这是给咱们指了条活路啊!”这个饱经风霜的汉子,声音哽咽了。
看着乡亲们那重新燃起希望的眼神,林见鹿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这次返乡,他收获了虚名,也见识了浮华,但最终触动他灵魂最柔软处的,却是这份沉甸甸的乡土责任与最朴素的请求。
潜龙之翼,虽志在九天,其鳞爪之光,亦愿照亮身边方寸之地。这或许不是他重生归来的主要使命,但这份源于血脉根系的触动,让他的人生画卷,增添了一抹更加厚重和温暖的底色。他知道,“灵犀优选·家乡味道”这个小小的尝试,其意义,或许并不亚于任何一个宏大的技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