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De在内部演示中获得的巨大成功,如同给整个“灵犀”团队注入了一剂高纯度的兴奋剂。那种亲眼见证构想照进现实的震撼,将之前因对赌协议而带来的沉重压力,转化为了更加炽热和持久的奋斗动力。工作室里的氛围变得更加专注,也更加……野心勃勃。
林见鹿在白板上画下的那个金字塔模型,清晰地刻在了每个人的脑海里。漂亮的塔尖(De)已经立起,接下来就是枯燥却至关重要的塔身和塔基建设。技术组在陈默的带领下,开始对De的代码进行痛苦的重构和优化,力求将其从“演示玩具”升级为“可扩展框架”,同时开始设计那至关重要的应用开发API。赵昊则一边盯着“灵犀摘要”的数据和营收(用户数已突破八万,月收入勉强覆盖其自身运营成本),一边开始着手搭建“灵犀开发者社区”的雏形。
然而,无论是技术框架还是开发者生态,都需要一个最终的载体来走向用户,证明其商业价值——那就是**硬件设备**。
“老林,咱们这De,光自己看着爽不行啊。”某天晚上,赵昊盯着OMAP 1710开发板那笨重的外形和电阻屏,忍不住吐槽,“得让人家用上,摸到,感受到才行!可现在这玩意儿,离真正的手机差了十万八千里。”
林见鹿从代码中抬起头,目光沉静:“你说得对。是时候开始接触硬件厂商了。”
这个决定,标志着“灵犀”的战略进入了新的阶段。他们不再满足于技术自嗨,开始主动出击,寻求将技术落地的可能性。然而,对于一支毫无硬件背景、主要由学生组成的团队来说,想要叩开国内手机厂商的大门,其难度不亚于当初提出那个三亿估值的对赌。
他们首先将目标锁定在了几家国内二三线的手机品牌上。这些厂商规模相对较小,决策流程可能没那么复杂,对新技术或许更愿意尝试。
赵昊负责打头阵。他翻遍了黄页(当时的互联网信息远不如后世发达),托遍了所有能想到的关系,终于拿到了几家厂商采购部或研发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电话打过去,情况却大同小异。
“灵犀?没听说过。操作系统?我们用的是MTK的解决方案,很成熟,不需要。”
“学生团队?呵呵,小伙子有想法是好的,但我们这是正规企业,不搞儿戏。”
“触摸屏?那是高端概念机才玩的东西,成本太高,不实用。”
甚至有一次,对方听说是学生搞的操作系统,直接嗤笑一声:“我们忙着呢,没空陪小朋友过家家。”然后就挂断了电话。
连续碰壁,让赵昊的信心备受打击。他回到工作室,把包往桌上一扔,瘫在椅子上,一脸挫败:“妈的!这帮人根本听不懂人话!一个个鼻孔朝天,觉得咱们是去要饭的!”
陈默推了推眼镜,冷静分析:“很正常。在商言商,我们一没品牌,二没成功案例,三没雄厚的资金背景,空口白牙让人家相信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确实缺乏说服力。”
“那怎么办?难道就这么算了?”赵昊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一直沉默的林见鹿开口道:“直接推销操作系统,门槛太高。我们需要改变策略,找到一个他们无法拒绝的**切入点**。”
他走到白板前,画了一个简单的手机结构图:“目前这些厂商,大多基于联发科(MTK)的Turnkey Solution(交钥匙方案)做手机。优点是成本低、上市快,缺点是**同质化极其严重**,用户体验粗糙,缺乏品牌辨识度。”
他在“用户体验”和“品牌辨识度”上画了两个圈。
“我们的‘灵犀OS’,或者说,我们现在能拿得出手的**图形交互界面和触摸优化技术**,恰恰能解决他们这两个痛点。”林见鹿目光锐利起来,“我们不直接推销完整的OS,而是先以**第三方用户界面(UI)定制方案提供商**的身份切入。”
“UI定制?”赵昊愣了一下,随即眼睛慢慢亮了起来,“对啊!咱们把De里那套漂亮的界面、流畅的触控,打包成一个软件包,让他们刷到基于MTK平台的手机上?这样他们不用动底层,就能让手机看起来、用起来完全不一样!”
“没错。”林见鹿点头,“这降低了他们的尝试成本和风险。我们可以先找一两家有想法、愿意尝试差异化的厂商,进行小范围的**预装合作**。一旦市场反馈良好,就能证明我们技术的价值,为我们后续推广完整的OS铺平道路。”
思路一转,豁然开朗。
赵昊立刻重新振作起来,调整了话术。他不再一上来就大谈“操作系统”、“生态梦想”,而是强调“提升用户体验”、“打造差异化卖点”、“低成本实现高端交互感”。
这一次,效果明显不同。虽然依旧有很多厂商表示怀疑或直接拒绝,但终于有一家位于华南、名为“科峰电子”的手机厂商,表现出了初步的兴趣。
科峰电子规模不大,主要做低端功能机出口和国内乡镇市场,近年来也感受到了同质化竞争的压力,一直想寻求突破。接待赵昊的是他们的研发部副经理,姓钱,一个看起来有些疲惫但眼神里还带着点技术人执着的中年男人。
在科峰电子简陋的会议室里,赵昊没有带笨重的开发板,而是用笔记本电脑播放了精心剪辑的“启明”De演示视频,重点突出了那流畅的图形切换和精准的多点触控效果。
钱经理看着视频,原本有些漫不经心的眼神渐渐变得专注,尤其是在看到双指缩放和流畅的界面切换时,他身体微微前倾,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
“这效果……确实不错。”钱经理沉吟道,“比我们现在用的MTK原生界面强太多了。你们是怎么做到的?稳定性如何?适配我们现在的平台(他报了一个MTK的低端芯片型号)需要多久?”
问题开始切入实质。
赵昊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说辞,谨慎地回答:“钱经理,核心是我们自研的图形渲染引擎和触摸事件处理框架。稳定性经过严格测试,至于适配……”他看了一眼旁边的林见鹿。
林见鹿接过话头,语气平稳而专业:“钱经理,适配工作需要基于贵方提供的具体硬件参数和BSP(板级支持包)。如果贵方能够提供完整的开发环境和测试样机,我们有信心在**两个月内**,完成基础UI的移植和主要功能的适配,达到可演示的水平。”
他没有把话说满,但给出的时间表显示了强大的技术自信。
钱经理看着眼前这个过分年轻却气场沉稳的“技术负责人”,心中惊疑不定。他从业十几年,见过不少吹得天花乱坠的团队,但像这样逻辑清晰、不卑不亢的年轻人,还是头一次见。
“两个月……口气不小。”钱经理笑了笑,没有立刻表态,“这样吧,你们留一份更详细的资料,包括技术白皮书和商业合作方案。我需要向上面汇报一下。”
虽然没有立刻达成协议,但对方愿意考虑,并且索要了详细资料,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离开科峰电子,赵昊长舒一口气,感觉比打了一场仗还累,但心情却轻松了不少:“有门儿!老林,我看那个钱经理心动了!”
林见鹿却显得很平静:“这只是第一步。即使合作,也必然是小心翼翼的试探。我们需要准备好应对各种苛刻的条件和严格的测试。”
果然,一周后,钱经理打来了电话。科峰电子经过内部讨论,原则上同意进行技术验证合作,但条件颇为苛刻:
1. 科峰提供五台基于指定MTK芯片的工程样机给“灵犀”团队。
2. “灵犀”团队需在**一个半月内**,完成定制UI的移植,并达到科峰指定的稳定性测试标准。
3. 此阶段为**免费技术验证**,科峰不支付任何费用。只有验证通过,并且科峰决定采用后,才会商讨具体的授权或预装费用,金额也绝不会高。
4. 合作期间,“灵犀”团队必须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
“一个半月?还免费?”赵昊听到条件,差点跳起来,“这不是把咱们当免费劳动力吗?”
林见鹿看着科峰发过来的合作备忘录草案,沉吟片刻,眼中却闪过一丝决断。
“答应他们。”
“啊?老林,这条件太欺负人了!”赵昊不解。
“这是目前我们能找到的、唯一一个能让我们的技术接触到真实硬件和用户的机会。”林见鹿冷静地分析,“一个半月,虽然紧,但并非不可能。免费,看似吃亏,但如果我们做成了,这就是我们最有力的**案例**和**敲门砖**。相比于那点可能的授权费,案例的价值更大。”
他看向陈默和技术组的成员:“这一个半月,会非常辛苦。你们有信心吗?”
陈默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没有丝毫退缩:“没问题!正好拿他们的真机来练手,检验我们框架的适配能力!”
李立和孙航也用力点头。
“好。”林见鹿拍板,“昊子,回复他们,我们接受条件。让他们尽快把样机和开发环境寄过来。”
寻求合作的道路,布满了荆棘与试探。第一次伸出触角,收获的并非鲜花与掌声,而是一次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技术验证。但“灵犀”团队没有退缩,他们清楚地知道,这是将梦想照进现实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潜龙的爪牙,开始尝试触碰坚硬的现实壁垒,准备在磨砺中,变得更加锋利。
林见鹿在白板上画下的那个金字塔模型,清晰地刻在了每个人的脑海里。漂亮的塔尖(De)已经立起,接下来就是枯燥却至关重要的塔身和塔基建设。技术组在陈默的带领下,开始对De的代码进行痛苦的重构和优化,力求将其从“演示玩具”升级为“可扩展框架”,同时开始设计那至关重要的应用开发API。赵昊则一边盯着“灵犀摘要”的数据和营收(用户数已突破八万,月收入勉强覆盖其自身运营成本),一边开始着手搭建“灵犀开发者社区”的雏形。
然而,无论是技术框架还是开发者生态,都需要一个最终的载体来走向用户,证明其商业价值——那就是**硬件设备**。
“老林,咱们这De,光自己看着爽不行啊。”某天晚上,赵昊盯着OMAP 1710开发板那笨重的外形和电阻屏,忍不住吐槽,“得让人家用上,摸到,感受到才行!可现在这玩意儿,离真正的手机差了十万八千里。”
林见鹿从代码中抬起头,目光沉静:“你说得对。是时候开始接触硬件厂商了。”
这个决定,标志着“灵犀”的战略进入了新的阶段。他们不再满足于技术自嗨,开始主动出击,寻求将技术落地的可能性。然而,对于一支毫无硬件背景、主要由学生组成的团队来说,想要叩开国内手机厂商的大门,其难度不亚于当初提出那个三亿估值的对赌。
他们首先将目标锁定在了几家国内二三线的手机品牌上。这些厂商规模相对较小,决策流程可能没那么复杂,对新技术或许更愿意尝试。
赵昊负责打头阵。他翻遍了黄页(当时的互联网信息远不如后世发达),托遍了所有能想到的关系,终于拿到了几家厂商采购部或研发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电话打过去,情况却大同小异。
“灵犀?没听说过。操作系统?我们用的是MTK的解决方案,很成熟,不需要。”
“学生团队?呵呵,小伙子有想法是好的,但我们这是正规企业,不搞儿戏。”
“触摸屏?那是高端概念机才玩的东西,成本太高,不实用。”
甚至有一次,对方听说是学生搞的操作系统,直接嗤笑一声:“我们忙着呢,没空陪小朋友过家家。”然后就挂断了电话。
连续碰壁,让赵昊的信心备受打击。他回到工作室,把包往桌上一扔,瘫在椅子上,一脸挫败:“妈的!这帮人根本听不懂人话!一个个鼻孔朝天,觉得咱们是去要饭的!”
陈默推了推眼镜,冷静分析:“很正常。在商言商,我们一没品牌,二没成功案例,三没雄厚的资金背景,空口白牙让人家相信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确实缺乏说服力。”
“那怎么办?难道就这么算了?”赵昊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一直沉默的林见鹿开口道:“直接推销操作系统,门槛太高。我们需要改变策略,找到一个他们无法拒绝的**切入点**。”
他走到白板前,画了一个简单的手机结构图:“目前这些厂商,大多基于联发科(MTK)的Turnkey Solution(交钥匙方案)做手机。优点是成本低、上市快,缺点是**同质化极其严重**,用户体验粗糙,缺乏品牌辨识度。”
他在“用户体验”和“品牌辨识度”上画了两个圈。
“我们的‘灵犀OS’,或者说,我们现在能拿得出手的**图形交互界面和触摸优化技术**,恰恰能解决他们这两个痛点。”林见鹿目光锐利起来,“我们不直接推销完整的OS,而是先以**第三方用户界面(UI)定制方案提供商**的身份切入。”
“UI定制?”赵昊愣了一下,随即眼睛慢慢亮了起来,“对啊!咱们把De里那套漂亮的界面、流畅的触控,打包成一个软件包,让他们刷到基于MTK平台的手机上?这样他们不用动底层,就能让手机看起来、用起来完全不一样!”
“没错。”林见鹿点头,“这降低了他们的尝试成本和风险。我们可以先找一两家有想法、愿意尝试差异化的厂商,进行小范围的**预装合作**。一旦市场反馈良好,就能证明我们技术的价值,为我们后续推广完整的OS铺平道路。”
思路一转,豁然开朗。
赵昊立刻重新振作起来,调整了话术。他不再一上来就大谈“操作系统”、“生态梦想”,而是强调“提升用户体验”、“打造差异化卖点”、“低成本实现高端交互感”。
这一次,效果明显不同。虽然依旧有很多厂商表示怀疑或直接拒绝,但终于有一家位于华南、名为“科峰电子”的手机厂商,表现出了初步的兴趣。
科峰电子规模不大,主要做低端功能机出口和国内乡镇市场,近年来也感受到了同质化竞争的压力,一直想寻求突破。接待赵昊的是他们的研发部副经理,姓钱,一个看起来有些疲惫但眼神里还带着点技术人执着的中年男人。
在科峰电子简陋的会议室里,赵昊没有带笨重的开发板,而是用笔记本电脑播放了精心剪辑的“启明”De演示视频,重点突出了那流畅的图形切换和精准的多点触控效果。
钱经理看着视频,原本有些漫不经心的眼神渐渐变得专注,尤其是在看到双指缩放和流畅的界面切换时,他身体微微前倾,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
“这效果……确实不错。”钱经理沉吟道,“比我们现在用的MTK原生界面强太多了。你们是怎么做到的?稳定性如何?适配我们现在的平台(他报了一个MTK的低端芯片型号)需要多久?”
问题开始切入实质。
赵昊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说辞,谨慎地回答:“钱经理,核心是我们自研的图形渲染引擎和触摸事件处理框架。稳定性经过严格测试,至于适配……”他看了一眼旁边的林见鹿。
林见鹿接过话头,语气平稳而专业:“钱经理,适配工作需要基于贵方提供的具体硬件参数和BSP(板级支持包)。如果贵方能够提供完整的开发环境和测试样机,我们有信心在**两个月内**,完成基础UI的移植和主要功能的适配,达到可演示的水平。”
他没有把话说满,但给出的时间表显示了强大的技术自信。
钱经理看着眼前这个过分年轻却气场沉稳的“技术负责人”,心中惊疑不定。他从业十几年,见过不少吹得天花乱坠的团队,但像这样逻辑清晰、不卑不亢的年轻人,还是头一次见。
“两个月……口气不小。”钱经理笑了笑,没有立刻表态,“这样吧,你们留一份更详细的资料,包括技术白皮书和商业合作方案。我需要向上面汇报一下。”
虽然没有立刻达成协议,但对方愿意考虑,并且索要了详细资料,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离开科峰电子,赵昊长舒一口气,感觉比打了一场仗还累,但心情却轻松了不少:“有门儿!老林,我看那个钱经理心动了!”
林见鹿却显得很平静:“这只是第一步。即使合作,也必然是小心翼翼的试探。我们需要准备好应对各种苛刻的条件和严格的测试。”
果然,一周后,钱经理打来了电话。科峰电子经过内部讨论,原则上同意进行技术验证合作,但条件颇为苛刻:
1. 科峰提供五台基于指定MTK芯片的工程样机给“灵犀”团队。
2. “灵犀”团队需在**一个半月内**,完成定制UI的移植,并达到科峰指定的稳定性测试标准。
3. 此阶段为**免费技术验证**,科峰不支付任何费用。只有验证通过,并且科峰决定采用后,才会商讨具体的授权或预装费用,金额也绝不会高。
4. 合作期间,“灵犀”团队必须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
“一个半月?还免费?”赵昊听到条件,差点跳起来,“这不是把咱们当免费劳动力吗?”
林见鹿看着科峰发过来的合作备忘录草案,沉吟片刻,眼中却闪过一丝决断。
“答应他们。”
“啊?老林,这条件太欺负人了!”赵昊不解。
“这是目前我们能找到的、唯一一个能让我们的技术接触到真实硬件和用户的机会。”林见鹿冷静地分析,“一个半月,虽然紧,但并非不可能。免费,看似吃亏,但如果我们做成了,这就是我们最有力的**案例**和**敲门砖**。相比于那点可能的授权费,案例的价值更大。”
他看向陈默和技术组的成员:“这一个半月,会非常辛苦。你们有信心吗?”
陈默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没有丝毫退缩:“没问题!正好拿他们的真机来练手,检验我们框架的适配能力!”
李立和孙航也用力点头。
“好。”林见鹿拍板,“昊子,回复他们,我们接受条件。让他们尽快把样机和开发环境寄过来。”
寻求合作的道路,布满了荆棘与试探。第一次伸出触角,收获的并非鲜花与掌声,而是一次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技术验证。但“灵犀”团队没有退缩,他们清楚地知道,这是将梦想照进现实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潜龙的爪牙,开始尝试触碰坚硬的现实壁垒,准备在磨砺中,变得更加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