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长辈的认可-《重生2004,系统助我人生开挂》

  书房那场跨越了体操训练、人体科学、互联网趋势乃至宏观经济的深度对谈,如同一次高质量的思想淬炼,让苏建国教练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林见鹿离开后,他依旧坐在书房里,对着那些写满笔记的资料和圈点过的报刊,回味着方才交流中的诸多闪光点,时而蹙眉深思,时而抚掌轻笑。

  苏晚晴进来收拾果盘时,看到的就是父亲这般魂不守舍、却又目光炯炯的模样。

  “爸,林见鹿走了?”她轻声问道,将空了的果盘端起。

  苏建国仿佛这才从思绪中被惊醒,抬头看向女儿,眼神复杂,感慨万千地长叹一声:“走了……晚晴啊,你这个同学……了不得,真了不得!”

  他站起身,在书房里踱了两步,语气带着难以置信的兴奋:“我搞体育大半辈子,见过不少所谓的天才运动员,也接触过一些顶尖的体育科研人员,但像林见鹿这样的,真是头一回见!你说他一个学……他学什么专业的来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苏晚晴提醒道,嘴角微微牵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对,信管!”苏建国用力一挥手,“一个学信管的学生,对我们体操训练的核心难题,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提出的思路虽然天马行空,但细想之下,又都建立在坚实的逻辑和……和某种我看不透的深层认知上!这已经够惊人的了!”

  他走到书桌前,指着那份《经济观察报》:“可他不止于此!对互联网、对经济趋势的判断,那份沉稳和老辣,哪里像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格局之大,眼光之远,我听着都觉得自己这几十年的饭白吃了!跟他聊完,我感觉自己不是个教练,倒像个刚入门的小学生!”

  苏晚晴安静地听着,父亲对林见鹿毫不吝啬的赞誉,让她心中泛起一种奇异的、与有荣焉的感觉,清冷的面容上也柔和了几分。

  “更难得的是,”苏建国停下脚步,目光落在女儿身上,语气变得意味深长,“这孩子,有本事,却不张扬;有锐气,却又懂得藏锋。言谈举止,沉稳有度,不卑不亢。这份心性……更是万里挑一。”

  他顿了顿,仿佛不经意般问道:“晚晴,你跟他……平时接触多吗?”

  苏晚晴的心微微一提,面上却依旧平静:“不算多。偶尔在图书馆遇到,会讨论一些学术问题。他……确实很优秀。”最后一句,她说得轻描淡写,耳根却悄悄染上一抹极淡的绯红。

  知女莫若父。苏建国看着女儿那强作镇定、却细节处泄露心绪的模样,心中已然明了七八分。他沉默了片刻,没有像寻常父亲那样追问细节,也没有立刻表态,只是重新坐回椅子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陷入了更深的思索。

  女儿的眼光,他是信得过的。苏晚晴自幼聪慧独立,心气极高,身边从不乏追求者,其中不乏家世优越、才华出众的年轻人,但她从未对谁假以辞色。能让她如此评价,甚至隐约流露出好感的,林见鹿是第一个。

  而从今晚的接触来看,这个年轻人,也确实配得上女儿的这份“另眼相看”。他的优秀,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学业或某方面的特长,是一种综合性的、近乎妖孽的潜力和格局。这样的年轻人,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只是……苏建国心中也有一丝隐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林见鹿所图甚大,所走的路也注定充满荆棘与风险。女儿若与他走近,未来是福是祸,犹未可知。

  接下来的几天,苏建国看似恢复了往常忙碌的教练生活,但心底那架关于林见鹿和女儿的天平,却在不断摇摆、衡量。他私下里,甚至不动声色地通过体育局的一些关系,侧面了解了一下林见鹿及其“灵犀”团队的情况。反馈回来的信息虽然零碎,却更加印证了他的判断:这个团队虽然年轻,却在技术圈和本地创业圈里已经小有名气,尤其是之前干净利落处理山寨侵权的事情,展现出了与其年龄不符的成熟和手腕。

  一周后,恰逢苏晚晴的生日。不是什么整寿,原本只打算一家人简单吃个饭。但苏建国却突然提出:“晚晴,要不……也请小林来家里吃个便饭吧?上次聊得投机,也没好好招待人家。正好借你生日的机会,感谢一下他之前给我提供的那些宝贵思路。”

  这个提议看似随意,却让苏晚晴和一旁的苏妈妈都愣了一下。苏妈妈看了看丈夫,又看了看女儿,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温和地说:“我看可以,那孩子看着就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