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暗寻助力,初结善缘-《穿越大唐,我助李世民打造盛世》

  送走李泰后,吴王府书房内的烛火显得有些孤寂。李恪站在窗前,望着庭院中随风摇曳的梧桐叶,心情并未因李泰的离去而轻松半分。他很清楚,李泰那句看似随意的试探,不过是储位之争白热化的一个开端。

  太子李承乾被禁足东宫,储君之位出现了巨大的真空。这不仅让一直觊觎皇位的李泰更加蠢蠢欲动,也让朝中各方势力开始重新审视局势,寻找新的依附对象。而他这个"前朝余孽"的儿子,一夜之间从边缘皇子变成了不可忽视的竞争者。

  "殿下,夜深了,该歇息了。"小禄子端着一碗安神汤走进来,见李恪久久伫立,忍不住轻声提醒。

  李恪转过身,接过汤碗,却没有立刻喝。他看着小禄子,问道:"小禄子,你说,这世上最难测的是什么?"

  小禄子一愣,随即恭敬地回答:"回殿下,是人心。"

  "没错,是人心。"李恪叹了口气,将汤碗放在一旁,"尤其是在这皇城里,人心更是比冬日的寒冰还要冷,比深渊还要深。"

  他知道,仅凭自己和吴王府这点微薄的力量,想要在太子和魏王两大势力的夹缝中生存下来,甚至更进一步,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必须寻找可靠的盟友,而且要快。

  "小禄子,"李恪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你去替我办件事。"

  "殿下请吩咐。"

  "你去查一下,最近朝中哪些官员与魏王府走动频繁,哪些人又对太子此次构陷之事颇有微词,尤其是那些有才华、有抱负,但一直郁郁不得志的官员。"李恪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把他们的名单和底细,都给我整理出来。"

  "是,殿下!"小禄子心中一动,立刻明白了李恪的意图,躬身领命退下。

  接下来的几天,李恪表面上依旧保持着往日的低调,每日或在府中研读兵法农书,或去城外的庄子查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仿佛对朝堂上的风云变幻漠不关心。但暗地里,他却在焦急地等待着小禄子的消息。

  这日午后,小禄子终于带回了一份详细的名单。李恪在书房内闭门不出,仔细翻阅着。名单上的名字不少,有武将,有文臣,每个人的出身、履历、性格特点以及当前的处境都写得一清二楚。

  他的目光一一扫过那些名字,最终停留在了"马周"二字上。

  马周,博州茌平人,幼年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精通《诗》《书》《春秋》。早年曾在博州助教,后因不满州官的贪腐而辞职,游历天下。武德年间,马周被推荐给当时的宰相岑文本,后经岑文本举荐,得到李世民的召见。李世民对其才华十分赏识,破格提拔他为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官阶不高,仅为从八品下,但职权不小,负责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马周上任后,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胆识,多次直言进谏,弹劾了不少贪赃枉法的官员,深得李世民的信任。

  然而,也正因为他性格耿直,不懂得圆滑变通,得罪了不少朝中权贵,尤其是与魏王李泰走得很近的一些大臣。因此,尽管马周才华出众,却一直未能得到进一步的提拔,始终在监察御史的位置上徘徊。

  更重要的是,小禄子在名单的备注中提到,马周对魏王李泰近年来结党营私、拉拢朝臣的行为十分不满,曾在私下场合多次表示过担忧。

  "就是他了。"李恪合上名单,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马周有才华、有风骨,对李泰不满,又不得志,这正是他最理想的盟友人选。这样的人,既有能力帮助自己,也有足够的动机与自己合作。而且,马周是李世民亲自提拔的人,在皇帝心中有一定的分量,拉拢他,无疑会给自己增加一个重要的筹码。

  不过,李恪也清楚,马周性格耿直,不是那种轻易就能被拉拢的人。如果直接派人去请,不仅显得太过张扬,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还可能会引起马周的警惕和反感。

  "看来,只能亲自去一趟了。"李恪喃喃自语道。

  他决定,乔装成普通百姓,亲自登门拜访马周。这样既能显示自己的诚意,也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李恪就换上了一身普通的青布长衫,头戴一顶旧草帽,将自己的面容遮掩了大半。他只带了小禄子一人,两人骑着两匹普通的骏马,悄无声息地出了蜀王府,朝着马周居住的城南小巷而去。

  马周的住处位于长安城的城南,这里多是普通官员和百姓居住的地方,环境相对简陋。李恪和小禄子按照小禄子打探到的地址,七拐八绕,终于找到了那座小小的院落。

  院子不大,院墙是用黄土夯成的,有些地方已经坍塌了一角。院门上挂着一块褪色的木牌,上面用楷书刻着"马府"两个字。

  李恪翻身下马,将马交给小禄子牵着,然后走上前去,轻轻敲了敲门。

  过了片刻,门内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谁啊?"

  紧接着,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条缝,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仆探出头来,警惕地看着门外的李恪和小禄子。

  "老人家您好,"李恪拱了拱手,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和一些,"我们是从外地来的,久闻马御史大名,特意前来拜访。不知马御史在家吗?"

  老仆上下打量了李恪一番,见他虽然穿着普通,但气度不凡,不像是寻常的江湖骗子。他又看了看一旁的小禄子,见小禄子身材高大,眼神锐利,一看就是个练家子。

  老仆心中有些犹豫,但还是礼貌地说道:"我家老爷正在书房看书,请二位稍等片刻,我去通报一声。"

  说完,老仆关上大门,转身进了院子。

  李恪和小禄子站在门外,耐心地等待着。小巷里很安静,偶尔能听到几声鸡鸣和狗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火气息。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大门再次打开,这次出来的是一个身材清瘦、面容儒雅的中年人。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色官袍,头上戴着一顶黑色的幞头,眼神锐利如鹰,仿佛能看透人的心思。

  不用问,李恪也知道,这一定就是马周了。

  "不知二位是?"马周拱了拱手,语气平淡地问道。他的目光在李业和小禄子身上来回扫视,显然对这两个不速之客充满了疑惑。

  李恪微微一笑,上前一步,轻轻摘下头上的草帽,露出了自己的面容。他压低声音,沉声道:"马御史,在下李恪,冒昧来访,还望海涵。"

  "李恪?"马周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眼前这人竟然是吴王李恪!他心中大惊,连忙拱手行礼:"臣马周,参见吴王殿下!殿下驾临寒舍,臣有失远迎,还请殿下恕罪!"

  "马御史不必多礼。"李恪连忙扶起他,摆了摆手说道,"我今日前来,并非以皇子的身份,只是想以一个晚辈的身份,私下里向马御史请教一些问题。还请马御史不要声张。"

  马周心中更加疑惑了。吴王李恪,一直以来都很低调,很少与朝中官员私下往来,今日为何会乔装成普通百姓,亲自登门拜访自己这个小小的监察御史?

  他看了看李恪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四周,见没有其他人,便侧身让道:"殿下客气了,请进。"

  李恪点了点头,带着小禄子跟着马周走进了院子。

  院子里种着几棵梧桐树,树叶已经开始泛黄。院子的角落里,有一个小小的菜园,里面种着一些青菜和萝卜。整个院子虽然简陋,但却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殿下,这边请。"马周领着李恪走进了正屋旁边的一间书房。

  书房不大,陈设也十分简单。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个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籍。书桌上放着一盏油灯,几卷竹简,还有一支正在研磨的毛笔。

  "殿下请坐。"马周请李恪坐下,然后对门外喊道,"老管家,沏两杯茶来。"

  "是,老爷。"

  很快,老管家端着两杯热气腾腾的茶水走了进来,放在李恪和马周面前的桌上,然后躬身退了下去。

  李恪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水很普通,甚至有些苦涩,但却香气扑鼻。

  "殿下,不知您今日前来,有何指教?"马周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开门见山地问道。他性格耿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