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防患未然,灾中帮扶-《穿越大唐,我助李世民打造盛世》

  初夏的晨光透过窗棂,洒在吴王府书房的春耕进展册上。李恪刚在 “岐州肥料供应达标” 的条目旁画下勾,王忠便捧着一份加急奏报匆匆进来,神色带着几分焦急:“殿下,河东传来急报,部分村落的麦田出现了蚜虫,已有十几亩麦子叶片被啃食,若不及时防治,恐会蔓延到周边田地。”

  李恪猛地放下笔,接过奏报仔细翻看,眉头渐渐拧紧:“蚜虫繁殖速度快,一旦扩散,后果不堪设想。河东官员有没有说,当地是否有防治的农药与技术人员?”

  “奏报里说,当地储备的石灰、硫磺等防治物资不足,懂病虫害防治的农官也只有两位,根本忙不过来。” 王忠补充道,“河东官员恳请朝廷尽快调拨物资与人员支援。”

  李恪起身走到地图前,指尖沿着河东的区域划过:“现在调运物资一来一回至少要五日,蚜虫等不起。你即刻传信给河东官员,让他们先组织农户用草木灰、肥皂水应急 —— 这些东西家家都有,虽不能根治,但能暂时遏制蚜虫扩散。另外,我联系农官署,调派十位病虫害防治经验丰富的农官,明日一早就出发前往河东,同时让工部加急调配石灰、硫磺,随农官一同运送。”

  “殿下,要不要让侍卫护送农官与物资?河东部分路段近期有小股流民,恐有不便。” 王忠担忧地问道。

  “嗯,安排十名侍卫随行,既要保障农官与物资安全,也要协助当地官员维持秩序,避免流民与农户发生冲突。”李恪叮嘱道,“另外,让河东官员每日上报防治进展,有任何新情况随时禀报。”

  王忠领命而去后,李恪立刻提笔给农官署写信,恳请加急调派人员。信写完刚封好,小禄子便来禀报:“殿下,马御史来了,说有关于江南防汛的事想与您商议。”

  李恪连忙请马周进来。马周刚坐下,便递上一份江南各州府的水文监测报告:“殿下,入夏后江南降雨增多,部分河流水位已接近警戒线。往年这个时候,江南都会加固河堤,但今年因春耕忙碌,部分村落的河堤加固工作滞后,若遇暴雨,恐有洪涝风险。”

  李恪接过报告,目光落在 “苏州、常州河堤缺口共二十余处” 的字样上:“防汛与春耕同样重要,绝不能掉以轻心。你我明日一同入宫,向父皇禀报江南防汛的情况,恳请调拨银两与工匠,协助江南加固河堤。另外,让江南各州府提前组织农户做好防汛准备,清理河道淤泥,备好沙袋等防汛物资。”

  次日入宫,李世民听了两人的禀报,当即批准调拨五万两白银与百名工匠支援江南防汛:“江南是粮食主产区,若遭洪涝,损失惨重。你们二人要密切关注江南的防汛进展,确保河堤加固工作在汛期来临前完成。”

  “臣等遵旨!” 李恪与马周齐声应道。

  从皇宫出来后,马周对李恪感慨道:“殿下既能及时解决眼前的病虫害问题,又能提前关注防汛隐患,这份‘防患未然’的心思,实在难得。”

  “民生事务,既要应对突发状况,更要提前谋划。” 李恪说道,“我们现在去农官署一趟,看看调派的农官与物资准备得如何了,确保明日能准时出发。”

  两人赶到农官署时,十位农官已收拾好行囊,工部调拨的石灰、硫磺也已装车。农官署令躬身道:“殿下放心,所有物资与人员都已准备就绪,明日一早便启程前往河东。”

  李恪点了点头,走到农官们面前叮嘱:“此次前往河东,既要尽快控制蚜虫蔓延,也要手把手教农户防治技术,让他们日后能自行应对这类病虫害。遇到任何困难,可随时通过驿站传信回来。”

  “请殿下放心,我等定不辱使命!” 农官们齐声应道。

  接下来的几日,李恪一边关注河东病虫害防治的进展,一边协调江南防汛的银两与工匠调拨。第三日,河东传来好消息:经过农官指导,农户们用草木灰、肥皂水应急,再配合石灰、硫磺喷洒,蚜虫已得到有效控制,未再扩散到新的麦田。江南那边,工匠与银两也已抵达,河堤加固工作正有序推进。

  就在李恪稍稍松口气时,王忠又带来了新的奏报:“殿下,陇右部分地区遭遇冰雹,虽持续时间不长,但已有几户农户的豌豆田被砸毁,颗粒无收。农户们看着被毁的田地,都快哭了。”

  李恪心中一沉,连忙翻看奏报:“受灾的农户有多少?当地官员有没有统计过损失?”

  “初步统计有八户农户,共十五亩豌豆田受灾。当地官员已安抚农户情绪,但农户们担心今年会断粮,希望能得到粮食救济。” 王忠说道。

  李恪思索片刻:“你即刻传信给陇右官员,从王府调拨的春耕互助粮中,优先拨付给受灾农户每户两百斤粟米,确保他们不会断粮。另外,让当地官员组织农户补种速生蔬菜,如菠菜、小白菜等,这些蔬菜生长期短,能在秋季前收获,弥补部分损失。”

  “补种蔬菜的种子从哪里来?” 王忠问道。

  “农官署有储备的速生蔬菜种子,我现在就去联系,让他们尽快调拨一批送往陇右。” 李恪起身说道,“另外,让侍卫去市集买些农具,随种子一同送去,帮助农户尽快补种。”

  当日下午,农官署便将速生蔬菜种子装车,与侍卫购买的农具一同送往陇右。李恪还特意写下一封书信,叮嘱陇右官员:“要多关心受灾农户的情绪,协助他们做好补种工作,有任何需求,及时禀报。”

  五日后,陇右传来消息:受灾农户已完成速生蔬菜的补种,看着田里冒出的嫩芽,农户们脸上重新有了笑容。当地官员还在信中写道:“农户们说,多谢殿下的及时帮扶,让他们重拾了信心,定不会辜负殿下的关怀。”

  李恪拿着书信,走到庭院里。初夏的阳光温暖而明媚,庭院里的海棠花已谢,枝头结出了小小的果实。他想起这几个月来,从春耕的水车、种子问题,到病虫害防治、防汛准备,再到冰雹后的农户帮扶,每一件事都关乎着农户的生计。

  王忠走进来,递上一份新的民生进展册:“殿下,河东蚜虫已彻底清除,江南河堤加固工作完成了七成,陇右受灾农户补种的蔬菜长势良好。各地的奏报,都在称赞殿下心系百姓。”

  李恪接过进展册,翻开一页页记录,眼中满是欣慰:“这些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农官、工匠、官员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百姓们积极配合的成果。民生之路没有终点,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为秋收做好准备,让百姓们能有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