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嫌隙渐生,韩信的悲剧或许早有预兆-《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看到韩信“背水一战”大破赵军,覆灭赵国后,

  观众们忍不住纷纷赞叹起来,

  “背水一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韩信当真是世之奇才!”

  “韩信的布局大胆又精妙,确实高人一等。”

  “背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兵仙韩信名不虚传!”

  “不过这种战术风险也太高了,万一失败了那可就是全军覆没啊,韩信是不是也太冒险了些?”

  “确实有些危险,我觉得韩信也有赌的成分在里面……”

  “不管怎样,韩信都凭借此战名扬天下,甚至名垂青史了。”

  ……

  “攻下赵国后,

  韩信的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紧邻赵国的燕国。

  原本,他打算以雷霆万钧之势,如同覆灭赵国那般一举拿下燕国。

  不过赵将广武君李左车在赵国灭亡后投降了韩信,让韩信改变了策略。

  韩信知道李左车智计非凡,

  于是便在下一步行动前,首先征求了李左车的意见。

  或许有人会疑惑,

  李左车不是陈余的部下吗?

  为何会出现在韩信的营帐之中?

  这是因为在攻破赵国后,

  韩信曾悬赏千金,只为活捉李左车。”

  “不过在李左车被俘后,

  韩信却以礼相待,

  不仅亲自为他松绑,

  更以尊师之礼来款待他。

  韩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他骄傲,他眼光极高,甚至可以说他恃才傲物。

  但他却对一个‘俘虏’表现的如此客气和尊敬,

  只能说明他对李左车的才华和智慧,给予了极高的认可。

  而李左车也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凡的人物!”

  这时候,有观众说道,

  “能被高祖用来牵制韩信的人物,自然非等闲之辈!”

  “以前从未耳闻过李左车的名字,没想到他竟有如此深厚的背景和卓越的才能.”

  “历史长河中,英雄豪杰如繁星点点,可惜时光荏苒,许多杰出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都被岁月的尘埃掩埋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待时机成熟,便能一展宏图。”

  “可惜,历史上被埋没的英才何止万计啊……”

  视频继续播放,

  “面对韩信的询问,李左车回答道:‘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然后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燕必不敢不听。’

  若没有李左车的解答,

  韩信或许真的会选择直接强攻燕国。

  但在李左车的建议下,

  韩信最终采取了另一种更为高明的策略——不战而屈人之兵。

  李左车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基于韩信之前所取得的辉煌战绩。

  他进一步解释说:‘今足下虏魏王,禽夏说,不旬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诸侯,众庶莫不辍作怠惰,靡衣偷食,倾耳以待命者。’

  正是由于韩信‘名闻海内,威震诸侯’,

  所以他即使按兵不动,也能对诸侯国产生巨大的威慑力。

  因此,在韩信的威逼和利诱下,燕国最终选择了不战而降。

  不得不说,

  李左车智谋过人,眼界毒辣,

  不愧是名将李牧之后。”

  “自汉王二年九月起,

  韩信独领数万精兵,

  历经数月,便接连征服了魏、代、赵、燕四国,

  几乎以一己之力稳定了整个黄河以北的局势。

  但即便战功赫赫,

  在面对最后的东方大国齐国的时候,韩信仍然还是心存忌惮之心的。

  与此同时,

  西楚的威胁始终如影随形,

  这使得即将到来的齐国之战,注定将会是一场极其艰难的战役。

  实际上,

  齐国之战是韩信东征五国战役的最后一战,

  也是他军事生涯中最为艰难的一战。”

  “在发起对齐国的征伐之前,

  韩信与刘邦之间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段插曲,给刘邦心里扎下了一根刺。”

  “汉王三年冬十月,

  韩信和张耳率军攻灭赵国后,

  随即在赵国境内设立了常山郡与代郡。

  依照常理,

  作为汉国的大将军,

  韩信在全面掌控赵国之后,

  应将赵国的行政权交还汉国中央政权,

  由汉王刘邦来进行人事任命。

  在韩信尚未攻陷赵国之前,汉政权其实就已经预先任命了张苍,为常山郡的郡守。

  而后当张苍协助韩信攻灭赵国后,

  汉政权便进一步任命张苍为“代相”,

  以期全面接管代地。

  所以,按照之前攻取代地的先例,

  新占领的赵国应由汉政权指定的“赵相”来管理。

  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

  在汉政权还没有发话之前,

  作为赵国实际掌控者的大将军韩信,

  却主动向汉政权中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韩信的建议也是直截了当:

  那就是,他希望刘邦能够恢复赵国的诸侯国地位,

  并推举原常山王张耳出任新的赵王。

  众所周知,

  张耳乃是韩信的得力助手、心腹大将。

  这一建议,

  无疑暴露了韩信,并不愿将赵地完全交予刘邦控制的内心真实想法。”

  “呵呵……韩信就是军事满级,政治白痴。”

  “功高震主了啊大哥!你这么搞,不是把自己往死里逼吗。”

  “所以比起韩信,我还是觉得李靖应该排第一的。”

  “确实,李靖在政治和治理地方方面,比韩信强了不知多少倍。可惜这个榜单是‘历史军神’榜啊!”

  “唉……好像看看那些被历史埋没的人才啊!”

  “……”

  视频继续直播,

  “刘邦在韩信提出封张耳为王的建议后,

  并未立即作出回应,

  这其实也能看出刘邦的犹豫不决,以及心中对韩信的不满。

  然而,由于当时项羽正率领西楚军队猛攻荥阳,

  刘邦无暇顾及赵国的事务,

  只得默许韩信进一步巩固对赵国的控制。

  可这种情况实为大忌!

  不知韩信是真的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还是他已经洞悉了其中利害,却并未放在心上。

  韩信的骄傲与自信(也可能是真的政治白痴),由此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

  西楚军队一直在荥阳一线,对刘邦军展开持续且猛烈的输出,

  甚至一度将刘邦军队打回了关中。

  刘邦回到关中后,随后绕道武关,转至南阳郡,

  但很快就又被打回到了成皋一线。

  在刘邦灰头土脸的的关头,

  身处赵国的韩信和张耳,本应率军前来增援的。

  但不知为何,

  他们的援军却迟迟未至,

  这无疑加剧了刘邦的困境,也加重了刘邦心中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