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

  秦颉等人闻言大喜:"未料苏将军早有筹谋!此计甚佳!"

  "此策可行,我等附议!"

  (

  **

  众人之中,秦颉抢先表态。

  “我同意!”

  “还有我!”

  赵慈与徐璆也紧跟着点头附和。

  毕竟,冒险的不是他们。

  冲锋陷阵的是苏烨麾下的将士,即便失利,他们也没什么损失。

  可若是成功,首功固然归属苏烨,但他们也能分一杯羹。

  “好!”

  苏烨见众人无异议,当即拍板道:“此事就此定下!”

  “我提议,明日清晨发兵宛城,预计午后抵达。”

  “届时,秦太守可率军试探攻城,将贼军主力引至南门与东门。”

  “我会派黄忠与典韦助阵,以牵制敌军,减轻你们的压力。”

  “佯攻一阵后便收兵驻扎,待夜间再依计行事,诸位意下如何?”

  若不派黄忠与典韦参与,苏烨担心秦颉的部队会再次溃败,甚至更糟。

  无奈——

  此前秦颉的官军已败过一阵,士气低迷,战力堪忧。

  必须先提振他们的信心。

  同时,也要让黄巾军心生忌惮,不敢轻易出城。

  其实,若以秦颉的官军为诱饵,诈败引黄巾出城,再设伏围剿,或许更为稳妥。

  但苏烨并未提及此策。

  他心知肚明——秦颉等人绝不会答应。

  故而,才有了眼下的安排。

  “甚好!就这么办!”

  秦颉三人听完,立刻应允。

  这分明是件好事!

  有黄忠与典韦相助,必能小胜一场,重振军心。

  于己有利,何乐而不为?

  对这两位大将的本事,他们毫不怀疑。

  当天敲定计划后,苏烨率部在樊城休整一夜。翌日清晨,大 ** 过早饭便整军出发,旌旗猎猎向宛城推进。正午稍作歇息,未时初刻已兵临城下。

  "渠帅快看!"城头韩忠兴奋地拍着墙砖,"那帮手下败将又来找死了!不如让我带兄弟们再杀个痛快?"

  孙夏与赵弘立即出列抱拳:"末将愿往!"

  "且慢!"张曼成掌心下压,眯眼远眺逐渐逼近的官军。他嘴角虽噙着笑,眉心却拧成川字:"官兵主将并非庸才,若无把握岂会二次来犯?此事必有蹊跷。"

  这位自封"神上使"的渠帅手指无意识敲击城墙:"传令各门严守不出,本帅倒要看看他们玩什么花样。"

  韩忠与孙夏隐晦交换眼神——计划本就不在于此。

  "杀——!"

  震天喊声中,黄忠典韦各率精兵分袭南北二门。秦颉统领两万主力猛攻南墙,徐璆亲率四千精锐直取东门。

  至于苏烨,则随秦颉在后方坐镇观战。

  铉钾军早已脱离主力,取道西面迂回,悄然抵达宛城西侧山林隐蔽待命。

  黄忠与典韦分别以罡劲巅峰与罡劲中期的强横实力,甫一出击便如利刃破竹,杀得黄巾军措手不及。二人率众疾攻,转瞬突破防线登上城头。

  随后,他们持续扩大优势,接应官军源源不断涌上城墙,抵御黄巾军的反扑。

  "大事不妙!官军有悍将!"

  "速速拦截!绝不能任其肆虐!"

  南城门的张曼成见黄忠所向披靡,顿时面如土色,急调重兵围堵,更遣数将阻截。

  然寻常士卒在黄忠刀下犹如草芥,即便所谓将领,最高不过暗劲初期修为。刀光闪处,须臾间尽数伏诛,未能迟滞其分毫。

  目睹此景,张曼成肝胆俱裂——他自身仅化境巅峰修为,料想黄忠斩他顶多只需两刀。

  "渠帅!防线将溃!"

  韩忠血染战袍奔至张曼成身侧示警。张曼成立即决断:"分派半数黄巾力士由你统率围剿,可有把握?"

  这支千人之众乃大贤良师以秘法炼就的死士,气血狂暴如蛮牛,铜皮铁骨刀剑难伤,实为张曼成手中底牌。

  只是秘法催动时持续消耗生命本源,每逢征战皆在燃烧寿数。若透支过度,立时毙命——非到绝境,他断不愿动用此军。

  "末将誓死效命!"韩忠抱拳应道。

  韩忠心花怒放,他觊觎张曼成麾下的黄巾力士已久,暗中盘算着如何收归己用。如今终于让他等到了良机。

  只要张曼成尚在人世,想要完全掌控这些黄巾力士无异于痴人说梦。但若是今日之后张曼成命丧黄泉呢?

  调动黄巾力士至城南本就是苏烨交代给他和孙夏的任务。韩忠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就等孙夏那边的消息了。

  "杀!"

  随着号令,韩忠率领千名黄巾力士布阵迎战黄忠。训练有素的黄巾力士竟让黄忠一时难以突破。

  "有意思!"

  黄忠心中暗惊,一边与韩忠周旋一边思忖:"即便全力以赴,短时间内也难以取胜。张角果然有些门道。"

  与此同时,东城门战况激烈。典韦率领的官军攻势凶猛,黄巾军节节败退。孙夏命赵弘留守,自己火速赶往南城楼求援。

  "禀渠帅!东城门出现一名罡劲境界的猛将,我军快支撑不住了,请速发援兵!"孙夏神色慌张地禀报。

  "什么?"张曼成大惊失色,"官军竟又出一名罡劲猛将?"

  他指向远处与黄巾力士激战的黄忠问道:"比此人如何?"

  孙夏暗自思量:"黄将军果然神勇,幸亏我早已弃暗投明投靠主公。跟着黄巾贼哪有前途,还是站对阵营要紧。"

  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他故作认真地端详片刻,随即拱手道:"禀渠帅,那东城敌将虽在罡气境界上稍逊一筹,但其身长丈余,力大无穷,我军无人能敌,恳请速速增派援兵。"

  "依末将之见,唯有调遣黄巾力士方能抗衡此等猛将。"

  韩忠已然完成使命,此刻岂能甘居人后?

  他盘算着要多立战功,好去功勋阁换取高阶秘法。

  说不定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如黄忠、典韦二位将军那般威震天下!

  "当真如此棘手?"

  张曼成闻言眉头紧锁,却不疑有他,当即从怀中取出一道令牌抛给孙夏:"持此令牌速去城中调集剩余千名黄巾力士驰援东城,务必守住阵地!"

  "记住!若是损我精锐,定斩不饶!"

  这支劲旅乃是他安身立命之本,绝不容有失。

  纵使宛城陷落,只要黄巾力士尚在,他日便可卷土重来。

  "末将遵命!"

  孙夏接过令牌,嘴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暗忖道:什么你的精锐?很快就是我与韩忠的了——不,应该说即将尽归主公所有!

  ......

  战况简报:

  随着黄巾力士投入东西两翼战场,黄忠、典韦二人攻势暂受阻滞。

  更因敌众我寡,城上官军伤亡激增,掌控区域不断收缩。

  "全军撤退!"

  激战约两刻钟后,黄忠与典韦见战略目标已达,当即掩护残部且战且退。待最后一名官军撤离城头,两位猛将纵身跃下二十余丈城墙,仅借力一次便稳稳落地。

  "鸣金收兵,时机已至!"

  (苏烨见状,立即向秦颉进言。

  "甚好!"

  秦颉颔首应允,当即传令:"鸣金退兵!"

  折损的都是他的嫡系部众,怎能不心疼?

  苏烨这番话正说到了他心坎上。

  "铛!铛!铛!"

  急促的鸣金声响彻战场。

  官军各部闻声开始有序后撤。

  徐璆那边更不用人提醒,本就兵微将寡的他瞧见典韦退下城头,便立即下令收兵。

  残部缓缓向后方撤离。

  城头黄巾军并未出城追击。

  实乃不敢妄动。

  此前他们尚对官军心存轻视,

  如今早将这念头抛诸脑后。

  此战黄巾折损数千,官军亦伤亡近千。

  若非这些官军战力不济,战果当不止于此。

  "如此,可算事成?"

  待大军退至安全地带,秦颉与徐璆等人会合后,向苏烨求证。

  "已然达成预期。"苏烨从黄忠、典韦处得知韩忠与孙夏各掌千人黄巾力士,遂笃定道:"在下不便久留,该行动了。"

  "虽说黄巾夜袭可能微乎其微,仍望诸位提高警惕。"

  "待西城升起三支火箭,立即猛攻南、东二门。"

  "届时宛城必破,切记!"

  说罢,苏烨带着黄忠、典韦等人隐入夜色。

  约莫半个时辰后,与文聘所率铉钾军会师。

  众人饱餐战饭,让黄忠、典韦稍事休整。

  至二更时分,

  苏烨唤醒全军,简单用过干粮。

  战马衔枚,蹄裹软革,悄无声息地逼近宛城西门外五里处。

  “黄巾军竟连斥候都不设,如此疏忽?倒是替我们省了不少麻烦!再推进两三里也无妨。”

  接到哨骑的消息,苏烨低声自语。

  先前那般谨慎,倒显得多此一举了。

  “呵!”

  黄忠在一旁轻笑:“或许是黄巾军缺马,又或者张曼成本就不通兵法,才这般大意。”

  “不过,这对我们有利。”

  “主公英明,今夜无月,再逼近二里也不会暴露。”

  “余下三里不过一千五百步,骑兵转瞬即至。”

  到底是乌合之众,应对起来轻松许多。

  当然,这也仅是张曼成所部,其他黄巾军未必如此。

  受苏烨影响,黄忠等人行事向来谨慎,从不轻敌。

  “附议!”

  典韦、文聘齐齐点头。

  “好!”

  苏烨当即下令,大军再度隐秘推进二里。

  随后,他向黄忠、典韦示意。

  以二人的实力,即便暗夜无光,也能清晰辨明他的动作。

  二人即刻下马,借着城墙阴影的掩护,迅速逼近墙根。

  手脚并用间,凭借高深修为与对身体的控制,轻松攀上城头。

  紧接着,二人悄然潜至内侧,无声滑落城中。

  不久后,他们与城内潜伏的暗探接上头去。

  此处距西城门仅一街之隔。

  转眼间,黄忠、典韦已率众潜至西门附近。

  到了这里,再无法隐藏行迹——

  “杀!!”

  二人与百余精锐当即结成两道锋矢阵型,从暗处暴起,直扑城门洞而去。

  这两名强者本就所向披靡,此刻结成战阵,更有百余位至少明劲中期的精锐士兵助阵,简直无人能挡。

  短短十几个呼吸间,他们便杀至城门口。

  沿途黄巾贼寇尽数被歼灭。

  典韦率部杀入城门通道,继续清剿其中残敌,同时争夺城门与吊桥的控制权。

  黄忠则领兵在城门口布阵,不断击退来自三方的敌军。

  这支小队犹如一台可怕的绞肉机,将来犯之敌悉数粉碎。

  己方却几乎毫发无伤。

  只是士兵们的伤势在逐渐增多。

  "汉升!发信号!"

  又过了十几个呼吸,城门通道内传来典韦的怒吼。

  "吱嘎——吱嘎——"

  紧接着响起城门开启与吊桥放下的声响。

  "好!"

  黄忠兴奋大喝,立即取下背后的铁胎弓,从腰间箭囊抽出三支特制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