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

  14

  “若能开发这两处,今后粮食就再也不用发愁了。”

  战乱年代,粮草便是命脉所在!

  荆州虽好,但山地众多,良田远不及中原广阔,开垦起来也更为艰难。

  若能掌控交州与中南半岛,粮食之忧便迎刃而解,甚至日后还能向外贩卖粮米?

  唔……此事尚需斟酌。

  “嗯。”

  苏烨微微颔首,转而看向苏玉道:“稍后我会传令军械部与工部,命其着手建造海运及海战船只,届时将对江夏水军部分战船进行更替。”

  “待新船造好,你自行去对接即可。”

  “商贸之事便托付给你了。”

  “至于攻取交州与中南半岛之事,就交由参谋部负责。”

  说到这里,苏烨目光移向荀攸与郭嘉:“接下来这段时日,公达、奉孝,你二人需与志才、元皓等人仔细商议,尽快拟定方略。”

  “同时,务必与军中将领深入沟通,查缺补漏。”

  “需知交州迥异于荆州,气候更为恶劣,北方士卒未必能适应当地水土。”

  “制定作战计划时,须将这些因素考量在内,选兵时优先任用南方招募的军士,尤其擅长山地作战者。”

  虽说武道修炼能提升士卒的适应力,北方兵卒或许也能耐受交州环境。

  但终究不如南方兵卒得心应手,不是吗?

  什么?你说苏烨麾下尽是荆州兵?

  并非如此!

  最初那数千兵卒募自南阳,其后又收编了大批黄巾降卒。

  尤其是黄巾力士中的精锐,多为北方人。

  “诺!”

  荀攸与郭嘉肃然应命:“主公放心,我等必尽快完善作战方略。”

  “甚好。”

  苏烨面露赞许之色。

  关于开辟通往交州的水陆通道的计划?

  需待交州平定后正式启动。

  不过,荆州境内可先行规划,从长沙修筑一条通往桂阳郡、零陵郡的水泥官道。

  为后续向南延伸、连通交州奠定基础。

  完成与袁术的人质交接后,苏烨未在叶县久留。

  安排郭嘉统筹粮饷转运事宜后,他亲率荀攸等人离开南阳,急速奔赴南郡。

  经半日疾行,顺利抵达襄阳城。

  见城墙已修筑过半,州牧府全面落成,官员宅邸亦建成多处。

  苏烨颔首赞许:"进度与质量俱佳!"

  "正方、子敬、元直、元叹,诸位功不可没!"

  "所立功勋已录入功勋阁,诸位可自行查阅。"

  "谢主公!"

  李严等人欣喜拜谢。

  付出终获认可,众人都倍感欣慰。

  苏烨继而吩咐:"眼下事务渐入正轨,不必再让四位贤才齐聚于此。"

  "正方继续主持襄阳事务,元叹辅佐。"

  "子敬与元直另有委任,诸位可有异议?"

  李严当即表态:"主公明鉴!元直等人皆栋梁之材,如今属官们已能独当一面,确实不宜让顶尖人才局限于此。"

  "即便主公不提,属下也正欲进言。"

  这番言辞发自肺腑。

  经历过怀才不遇的他,最懂珍视人才之理。

  "善。"

  苏烨满意地看向徐庶与鲁肃:"子敬、元直,南阳既已全境归附......"

  "下一步,我们要对南阳实施全面改革,使其逐步与荆州其他郡县接轨!"

  "这项任务需要大量人手,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能帮助你们更深入地理解我们的政策方针;"

  "因此,我决定派你们二人前往南阳协助荀攸推行改革,可有异议?"

  单凭荀攸一人之力,要完成这项改革显然是不现实的。

  而郭嘉和苏烨之后还要调回身边听用,方便随时商讨各类问题。

  这并非其他人能力不足,而是他们各有重任在身。加之郭嘉性格洒脱不羁,苏烨觉得他更适合担任随身参谋一职。

  "遵命!定当全力完成主公交代的任务!"

  徐庶与鲁肃闻言大喜,当即拱手应下。

  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

  说明主公对他们极为器重。

  只要表现出色,日后获得晋升将是水到渠成之事。

  相比之下,襄阳这边的事务框架已经搭建完善,后续只需按部就班执行即可。

  这等事务,即便能力平庸者也能胜任,他们继续留在此处反而显得浪费人才。

  况且,也确实有些乏味。

  "好!很好!"

  苏烨开怀笑道:"那此事就这么定下了!"

  说罢,他又转向李严问道:"正方,依你看,我何时能迁来襄阳?"

  "这个..."

  李严略作思索道:"至少还需三个月才能完成主要功能区和城墙建设;"

  "届时,主公将州牧府迁来便无任何障碍。"

  "至于大部分民居和部分商业区,完全可以等主公安顿后再继续完善。"

  "甚好!"

  苏烨满意地点头:"那便再等三月,静候佳音!"

  "行啦!这次我就不多逗留了,先走一步!"

  苏烨说完,拱手告辞。

  他离开襄阳城,同时派遣鲁肃与徐庶前往南阳宛城与荀攸会面。

  苏烨还通过飞鸽传书通知郭嘉,命他完成钱粮调运后立即返回江陵城。

  半日后,苏烨率领队伍抵达江陵城北门。

  远远望见荀采领着甄姜等人在城门外等候。

  "哈哈哈!几位夫人,为夫想死你们了!"

  苏烨催马上前,翻身下马,挨个抱住荀采等人。

  荀采等人羞得面颊绯红,轻嗔道:"夫君别这样!这么多人看着呢!"

  "这有何妨?"苏烨笑着握住荀采的手,"走,随我回府!"

  他搀扶几位夫人登上马车,自己跃上马背,向戏志才点头示意,随即率领迎接队伍入城,径直来到州牧府。

  与荀采等人叙话良久,当夜尽享闺房之乐,好生安抚了几位妻子。

  翌日晨练后,苏烨来到政务厅找到戏志才,详细了解荆州各郡县改革进展。

  二人就此次出征事宜及南阳问题深入商讨,将所有待办事项安排妥当。

  最后,苏烨郑重道:"未来数年,我们要加快在荆州全境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村级启蒙学堂、县级小学、郡级中学及州级府学。"

  "必须加速人才培养,为将来开疆拓土储备足够的人才资源。"

  “志才,你与元皓等人合力督办,责令各地太守、县令火速推进此事!”

  “此乃重中之重,绝不容延误,可清楚?”

  若无栋梁之才,纵有宏图伟业亦是虚妄。

  他本可凭雷霆手段强行破局,

  然则后患如何消弭?

  届时改制反而举步维艰,

  恐将血流成河。

  黎民愚昧,尤是当世百姓,

  易被奸人蛊惑。

  苏烨正是忌惮内乱隐忧,才选择步步为营——不贪速胜,先踞数州之地,培育深谙新政的肱股之臣,再以燎原之势席卷天下。

  如此既能一统江山,又可同步推行改制,

  反倒比先统一后改革更为迅捷,

  亦能避免自相倾轧之祸。

  “诺!属下必竭心尽力!”

  戏志才肃然领命。

  河内郡白波谷,

  杨奉驻地内,

  甲十九再度踏进徐晃居所,递上竹简:“公明且观!此乃我主苏烨亲笔手书!”

  “哦?”

  徐晃瞪目惊诧:“苏公竟知我这微末之辈?当真匪夷所思!”

  “哈哈!世间奇事何足为怪?”

  甲十九抚须笑道:“我主经纬天地,文韬武略皆通,更擅推演天机,早识公明乃璞玉蒙尘!”

  “君之才具,某亲眼所见——且阅罢此书,再作定夺不迟!”

  “善!”徐晃郑重展开简册。

  徐晃阅毕信件,颔首示意道:"主公厚意,晃已明了。"

  "归顺之事可应,然须先安顿家眷,方能随行。"

  "另有一事——恕难对杨奉出手。"

  甲十九展颜笑道:"此前所提诸事,我等早有安排。"

  "尊府家小已安然离谷,现呈上夫人手书为证。"

  徐晃验看家书后,双手微颤:"确是妻儿笔迹!"

  "如此,便再无挂碍。"

  "唯今所虑者,该如何离此险地?此谷..."

  话至此处,他眉峰微蹙。白波谷地势险峻,兼之杨奉遣人昼夜监视,纵有脱身之志,亦非易事。

  忆及当年,他本为良家子弟,胸怀青云之志。若非时势所迫,岂会委身贼寇?昔日遭白波部裹挟,后受杨奉胁迫,为保家室只得屈从。

  此刻既无后顾之忧,脱身之策须争分夺秒——杨奉耳目众多,虽不知甲十九用何妙法遮掩至今,然终非长久之计。

  甲十九淡然一笑:"这些都不必忧虑!我们早已准备周全!"

  "否则也不会特意挑选此时前来寻你!"

  "杨奉那边你且放心,此时他早已醉得不省人事,不到明日晌午绝难清醒;"

  "脱身之计我们也已部署妥当!你只需随我们同行即可!"

  "保证能在破晓前护送你安全离开此地,与家人团聚!"

  "如何?可还有需要收拾的?若无他事,我们这就启程吧!"

  这种事对他们暗卫来说轻车熟路。

  徐晃的顾虑他们早已考虑周详,确保万无一失。

  甚至备有应急方案以防不测。

  "原来如此。"

  见甲十九成竹在胸,徐晃点头道:"我这边没问题了!也没什么要收拾的!容我稍作整理,便可动身!"

  "好!速去速回!"

  甲十九含笑挥手。

  徐晃快步走进内室,收拾了几件衣物,将金银细软包好背在肩上,返回堂前对甲十九道:"准备好了!"

  "随我来!"

  甲十九起身引路,二人踏出院落。

  甲十九向门外四名暗卫确认:"一切可还顺利?"

  "一切妥当!"

  暗卫们齐声应答。

  "出发!"

  甲十九满意颔首,带着暗卫与徐晃,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徐晃没想到值守在门前的几名兵卒竟都是甲十九的人。

  这些人可都曾是他的旧部!

  "当真了得!竟在不知不觉中就已安插人手,那杨奉身边,乃至整个白波谷中,又该是何等光景?"

  徐晃暗自心惊。

  沿途又遇到数批人马。

  最终,全员平安通过。

  徐晃发觉队伍里混着甲十九的部属。

  所有环节早有布置。

  出乎意料的顺利,他们堂而皇之地穿过白波谷层层防线,仅用几个时辰便安然脱身。

  随后换乘预先备好的战马,疾驰百余里。

  徐晃终于与妻小团聚。

  "郎君!"

  "阿父!"

  "娘子!让你们受委屈了!"

  一家子倾诉衷肠。

  经甲十九催促,徐晃方安排家人登车启程。

  甲十九指向身侧之人:"公明兄,我有任务在身不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