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袁绍暗自嘀咕,这苏烨实在狡猾,藏着这么多好东西从不显露。
摆明了是想吃独食!
转念一想,苏烨这次盛情款待,或许真是担心他郁结于心。
这么看来,倒是个厚道人!
说交易就交易,说放人就放人。
待客也周到体面。
换作是他,未必能做到这般地步。
"唉!罢了!"
苏烨强压心中喜悦,故作无奈道:"是我低估了公路兄和袁家的实力。"
"既然公路兄如此执着,我再推辞反倒显得没诚意了。"
"这笔生意我接了!"
"不过厨子的事得另作安排。"
"直接买卖人口断然不行——"
"这样如何?你选派几个可靠厨子来我这儿,由我的人负责培训,直到他们能做出令你满意的菜肴。"
"你只需支付培训费即可。"
"既不涉及人口买卖,你用着自家培养的厨子也更放心。毕竟饮食安危非同小可,谨慎些总没错。公路兄觉得呢?"
卖人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可不做这等勾当。
但传授厨艺倒是可行。
苏烨甚至盘算着,日后若想学厨的人多了,干脆开间厨艺学院也不错。
当然,这仅是设想。
短期内,他还不打算广传这些烹饪技艺。
(
袁术还打算为自家日益壮大的酒楼培养专属厨师,这生意利润颇丰,将成为他商业版图的重要支柱。不过若有合适报价,他倒也愿意提供培训服务——就像这次与袁术的合作,当然收费会相当可观,他向来不做亏本买卖。
听闻苏烨的提议,袁术笑容满面地应道:"伯渊贤弟果然思虑周全!就依你所言,届时我遣几名厨子前来学艺。价钱好商量,只要菜品上乘便成。"心中暗赞苏烨为人厚道,换作是他,断不会提醒旁人注意饮食安全,甚至可能暗中设伏。想到此处,袁术不禁后怕——此前竟疏忽此等要事,日后定当谨记。幸而此番遇见的是苏烨这等君子,若是碰上袁绍或曹操,怕是早已遭了暗算。
由于袁术随行,行程放缓,耗时一日有余方抵达叶县。交接事宜进展顺利,苏烨未设阻碍,袁术亦无力生事。次日,苏烨顺利接收二百万石粮草及百万金资财。
临别之际,苏烨遥向袁术拱手:"公路兄,青山不改,后会有期!愿他日相逢不在沙场。"
袁术闻言豪迈大笑:"承你吉言,后会有期!"
“伯渊老弟,采购事宜和厨子培训可别忘了!我等着尝鲜呢!”
苏烨笑着应道:“放心!商会的人很快会去汝南跟你详谈交易细节,顺便带些样品给你试用。”
“哈哈!那太好了!”袁术爽朗一笑,冲苏烨拱手道,“无需相送,告辞了!”
此言一出,双方侍从皆露异色。
袁术部下暗忖:主公莫非失心疯了?败军之将赎身而回,倒像访友话别般欢快?
苏烨身侧众人亦忍俊不禁——哪家俘虏这般姿态?
“主公英明!”郭嘉赞叹道,“以奢靡之物软化袁术,既化解仇怨,又开辟财路,一箭双雕!”
苏玉补充道:“袁术便是活招牌。汝南士族见其享用,必争相效仿。纵非贪享乐之辈,为颜面权势亦会重金求购——此乃长流活水!”
苏玉眼中满是敬仰地望向兄长:"果然还是兄长最懂经商之道!小弟要学的还多着呢。"
他原以为自己执掌苏氏商会多年,在商场上已颇有建树。可跟苏烨一比,差距立显,还需加倍努力。
"确实如此!"郭嘉、荀攸等人闻言纷纷点头。他们深知名士效应,也清楚士族最重颜面,事情发展定会如苏玉所言。
苏烨笑着拍了拍弟弟肩膀:"贤弟不必过谦,你在商场的成就已属难得。商会交给你我很放心!这次与袁氏交易奢侈品及培训厨师之事,就全权交由你处理了。"
"诺!"苏玉肃然领命。
"还有,"苏烨又叮嘱道,"从袁术处赚取的银钱,莫要只顾着运回。钱不过是死物罢了。眼见诸侯纷争愈烈,商路必受影响。我们既要以商为刀,就该将所得钱财就地购置粮草、原料运回。"
"再用这些原料加工成新货,转手卖出。如此利滚利,方为上策。若只知卖出货品收回金银,反倒要吃暗亏,明白吗?"
这番商道玄机,若非苏烨身负前世记忆,又天赋异禀,常人怕是参不透其中门道。
苏玉神情肃然,点头应道:"大哥说得对!这些您之前就教导过,我正有此意!"
"虽说咱们荆州物阜民丰,但本地消耗也大;"
"况且不少特产本地不出产,或者产量稀少,仍需外购。"
"战乱确实妨碍商路,所幸大哥早有远见,打造了精锐水师——"
"如今长江水道畅通,南方贸易还算顺畅;"
"倒是北方商路受阻,往后恐怕愈加艰难,咱们须早做打算。"
谈及长兄的深谋远虑,苏玉满眼钦佩。
"北方么?"
苏烨微微颔首:"不必过忧。北方亦有水路可通。"
"大哥是指海路?"
苏玉反应极快,立即追问:"莫非我们能造出适航的海船?"
"当然!"
苏烨斩钉截铁道:"早在数年前,第一代海船与战舰的图纸就已完备;"
"如今技术更迭至第二代、第三代;"
"先前因疆域有限,无需启用,故未批量建造。"
"今既全据荆州,又需开拓海路,正当更新战船与货船;"
"届时以新式战舰护航,船队可出长江口,北上徐、青、冀、幽诸州;"
"既能规避战祸,又可降低运费;"
"使货物更具价优;"
"更能开辟南下扬、交二州的海上商道。"
“加强扬州与交州的往来,为日后夺取两州奠定基础;”
“交州尤为关键;”
“此地表面荒僻,实则不然;”
“交州境内有一片广袤的冲积平原,良田可达数百万亩,甚至更多;”
“加之气候温暖,稻作一年两熟至三熟,实为不可多得之地;”
“而交州以南的中南半岛,同样沃野千里,待垦良田无数;”
“那里才是真正的岁收三季之地;”
“此外,当地盛产高产耐旱的占城稻,此稻种必须收入囊中;”
“因此,打通南海航道刻不容缓!”
“交州与中南半岛,我志在必得!”
苏烨目光灼灼。
他的野心不止于此,未来更要囊括寰宇。
南美的甘薯、马铃薯、玉米,南亚的棉花等作物,也将在时机成熟时尽数攫取。
唯有提高粮食产量,才能使万民饱食。
而后,方可迅速增殖人口。
他未来的宏图,需要海量人力支撑。
若无高产作物,征服天下终究是空谈。
“什么?”
郭嘉等人闻言骇然:“南海与交州竟如此富庶?这分明是膏腴之地啊!”
“若早知此事,大汉何至于迟迟未取?”
荀攸蹙眉质疑:“可历来传言交州乃瘴疠横行、鸟兽绝迹的蛮荒之所——”
“与主公所言截然相反!”
“事实并非如此。”
苏烨轻笑解释:“交州多山多林,未经开垦自然瘴气弥漫;”
“一旦开发得当,便是天府之土;”
“中南半岛更是如此!”
"即便放眼当下,珠江两岸已有大片区域得到开垦,为交州无数百姓与世家提供了生计;"
"只不过,由于交通闭塞、路途遥远,加之当地世族的刻意隐瞒,你们才未能见识到交州的真正价值;"
"待我们装备了先进的海船与战舰,开辟出直通交州与中南半岛的安全航线,局面必将焕然一新;"
"后续我计划疏通湘江与珠江航道,实现两流域的水运贯通;"
"同时修筑直达交州的陆路通道,彻底掌控这片疆域。"
"如今军械司与工部已研制出破土三郎等工程器械,配合新型火器与钢筋混凝土,移山填海已非难事。"
这些年来积累的九百余项技术突破,足以颠覆世人想象。
郭嘉与苏玉听得瞠目结舌:"莫非在下孤陋寡闻?军械司的技术竟已精进如斯?"
荀攸抚须笑道:"奉孝若常去军械司走动,便知我方技术发展到了何等境地。"
苏烨正色道:"奉孝身为谋主,二弟执掌商会经济命脉,岂可落后于技术革新?今后每月须抽时间前往军械司研习。"
郭嘉当即肃然应诺:"属下谨记!"
“算我一个!”
苏玉也立即抱拳附和。
之前确实考虑不周。
荀攸轻抚长须分析道:“先取交州,再图中南半岛,确实是个上佳的发展策略。”
“眼下我们急需时间消化荆州,培养更多新政人才。”
“未来两年内,不宜对中原各州大举用兵。”
“若表现得过于强势,恐引诸侯结盟对抗。”
“但远征交州则无此隐忧。”
“因地处偏远,即便我们拿下两地,中原诸侯也未必知晓。”
“即便听闻,也只会笑我们舍近求远,放松戒备,这正是我们日后席卷中原的良机。”
郭嘉接着补充道:“其实交州与中南半岛并非蛮荒之地,而是未经开发的沃土。”
“待我们开发完毕,实力大增而不为人知。”
“再过数年人才储备充足,横扫天下易如反掌。”
“况且掌门还计划开展经济战,逐步掏空诸侯实力。”
“到那时,统一大业将事半功倍。”
“如此既能减少内耗,更为日后统一世界奠定基础。”
此前苏烨已将世界格局与地图详解告知众人。
为未来统一天下奠定根基。
"正是!"
苏烨含笑回应郭嘉:"连年战火已令大汉人口锐减,这对 ** 后统御天下极为不利;"
"持续内耗只会延缓大业进程;"
"相较武力征伐,我更愿以商战制胜;"
"待积蓄绝对优势,便可横扫诸侯;"
"力求将伤亡降至最低,保全更多黎民。"
"届时我将搜罗天下高产粮种,大幅提升收成以养育万民。"
当然,苏烨并未将所有希望寄托于新作物。
那些粮种尚需数年才能获取,部分更需精心培育方能达到前世产量。
为此他早已布局:借助星辰转灵大阵与锁灵阵催生灵气,加速良种培育。
目前成效显着——改良后的五谷产量已提升五成。
这是综合育种技术与种植改良的成果。
因时日尚短,专业人才仍未充足,但随着时间推移,良种培育必将突飞猛进。
至于技术瓶颈?
对身负异能的苏烨而言不值一提。
"主公英明!人口确乃统一大业根本,是我等思虑不周。"荀攸由衷赞叹。
郭嘉接话道:"主公仁德泽被苍生,此乃万民之幸;"
"纵观天下诸侯,无人能及主公这份仁心!"
"依您所言,交州与中南半岛确需尽早掌控。"
袁绍暗自嘀咕,这苏烨实在狡猾,藏着这么多好东西从不显露。
摆明了是想吃独食!
转念一想,苏烨这次盛情款待,或许真是担心他郁结于心。
这么看来,倒是个厚道人!
说交易就交易,说放人就放人。
待客也周到体面。
换作是他,未必能做到这般地步。
"唉!罢了!"
苏烨强压心中喜悦,故作无奈道:"是我低估了公路兄和袁家的实力。"
"既然公路兄如此执着,我再推辞反倒显得没诚意了。"
"这笔生意我接了!"
"不过厨子的事得另作安排。"
"直接买卖人口断然不行——"
"这样如何?你选派几个可靠厨子来我这儿,由我的人负责培训,直到他们能做出令你满意的菜肴。"
"你只需支付培训费即可。"
"既不涉及人口买卖,你用着自家培养的厨子也更放心。毕竟饮食安危非同小可,谨慎些总没错。公路兄觉得呢?"
卖人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可不做这等勾当。
但传授厨艺倒是可行。
苏烨甚至盘算着,日后若想学厨的人多了,干脆开间厨艺学院也不错。
当然,这仅是设想。
短期内,他还不打算广传这些烹饪技艺。
(
袁术还打算为自家日益壮大的酒楼培养专属厨师,这生意利润颇丰,将成为他商业版图的重要支柱。不过若有合适报价,他倒也愿意提供培训服务——就像这次与袁术的合作,当然收费会相当可观,他向来不做亏本买卖。
听闻苏烨的提议,袁术笑容满面地应道:"伯渊贤弟果然思虑周全!就依你所言,届时我遣几名厨子前来学艺。价钱好商量,只要菜品上乘便成。"心中暗赞苏烨为人厚道,换作是他,断不会提醒旁人注意饮食安全,甚至可能暗中设伏。想到此处,袁术不禁后怕——此前竟疏忽此等要事,日后定当谨记。幸而此番遇见的是苏烨这等君子,若是碰上袁绍或曹操,怕是早已遭了暗算。
由于袁术随行,行程放缓,耗时一日有余方抵达叶县。交接事宜进展顺利,苏烨未设阻碍,袁术亦无力生事。次日,苏烨顺利接收二百万石粮草及百万金资财。
临别之际,苏烨遥向袁术拱手:"公路兄,青山不改,后会有期!愿他日相逢不在沙场。"
袁术闻言豪迈大笑:"承你吉言,后会有期!"
“伯渊老弟,采购事宜和厨子培训可别忘了!我等着尝鲜呢!”
苏烨笑着应道:“放心!商会的人很快会去汝南跟你详谈交易细节,顺便带些样品给你试用。”
“哈哈!那太好了!”袁术爽朗一笑,冲苏烨拱手道,“无需相送,告辞了!”
此言一出,双方侍从皆露异色。
袁术部下暗忖:主公莫非失心疯了?败军之将赎身而回,倒像访友话别般欢快?
苏烨身侧众人亦忍俊不禁——哪家俘虏这般姿态?
“主公英明!”郭嘉赞叹道,“以奢靡之物软化袁术,既化解仇怨,又开辟财路,一箭双雕!”
苏玉补充道:“袁术便是活招牌。汝南士族见其享用,必争相效仿。纵非贪享乐之辈,为颜面权势亦会重金求购——此乃长流活水!”
苏玉眼中满是敬仰地望向兄长:"果然还是兄长最懂经商之道!小弟要学的还多着呢。"
他原以为自己执掌苏氏商会多年,在商场上已颇有建树。可跟苏烨一比,差距立显,还需加倍努力。
"确实如此!"郭嘉、荀攸等人闻言纷纷点头。他们深知名士效应,也清楚士族最重颜面,事情发展定会如苏玉所言。
苏烨笑着拍了拍弟弟肩膀:"贤弟不必过谦,你在商场的成就已属难得。商会交给你我很放心!这次与袁氏交易奢侈品及培训厨师之事,就全权交由你处理了。"
"诺!"苏玉肃然领命。
"还有,"苏烨又叮嘱道,"从袁术处赚取的银钱,莫要只顾着运回。钱不过是死物罢了。眼见诸侯纷争愈烈,商路必受影响。我们既要以商为刀,就该将所得钱财就地购置粮草、原料运回。"
"再用这些原料加工成新货,转手卖出。如此利滚利,方为上策。若只知卖出货品收回金银,反倒要吃暗亏,明白吗?"
这番商道玄机,若非苏烨身负前世记忆,又天赋异禀,常人怕是参不透其中门道。
苏玉神情肃然,点头应道:"大哥说得对!这些您之前就教导过,我正有此意!"
"虽说咱们荆州物阜民丰,但本地消耗也大;"
"况且不少特产本地不出产,或者产量稀少,仍需外购。"
"战乱确实妨碍商路,所幸大哥早有远见,打造了精锐水师——"
"如今长江水道畅通,南方贸易还算顺畅;"
"倒是北方商路受阻,往后恐怕愈加艰难,咱们须早做打算。"
谈及长兄的深谋远虑,苏玉满眼钦佩。
"北方么?"
苏烨微微颔首:"不必过忧。北方亦有水路可通。"
"大哥是指海路?"
苏玉反应极快,立即追问:"莫非我们能造出适航的海船?"
"当然!"
苏烨斩钉截铁道:"早在数年前,第一代海船与战舰的图纸就已完备;"
"如今技术更迭至第二代、第三代;"
"先前因疆域有限,无需启用,故未批量建造。"
"今既全据荆州,又需开拓海路,正当更新战船与货船;"
"届时以新式战舰护航,船队可出长江口,北上徐、青、冀、幽诸州;"
"既能规避战祸,又可降低运费;"
"使货物更具价优;"
"更能开辟南下扬、交二州的海上商道。"
“加强扬州与交州的往来,为日后夺取两州奠定基础;”
“交州尤为关键;”
“此地表面荒僻,实则不然;”
“交州境内有一片广袤的冲积平原,良田可达数百万亩,甚至更多;”
“加之气候温暖,稻作一年两熟至三熟,实为不可多得之地;”
“而交州以南的中南半岛,同样沃野千里,待垦良田无数;”
“那里才是真正的岁收三季之地;”
“此外,当地盛产高产耐旱的占城稻,此稻种必须收入囊中;”
“因此,打通南海航道刻不容缓!”
“交州与中南半岛,我志在必得!”
苏烨目光灼灼。
他的野心不止于此,未来更要囊括寰宇。
南美的甘薯、马铃薯、玉米,南亚的棉花等作物,也将在时机成熟时尽数攫取。
唯有提高粮食产量,才能使万民饱食。
而后,方可迅速增殖人口。
他未来的宏图,需要海量人力支撑。
若无高产作物,征服天下终究是空谈。
“什么?”
郭嘉等人闻言骇然:“南海与交州竟如此富庶?这分明是膏腴之地啊!”
“若早知此事,大汉何至于迟迟未取?”
荀攸蹙眉质疑:“可历来传言交州乃瘴疠横行、鸟兽绝迹的蛮荒之所——”
“与主公所言截然相反!”
“事实并非如此。”
苏烨轻笑解释:“交州多山多林,未经开垦自然瘴气弥漫;”
“一旦开发得当,便是天府之土;”
“中南半岛更是如此!”
"即便放眼当下,珠江两岸已有大片区域得到开垦,为交州无数百姓与世家提供了生计;"
"只不过,由于交通闭塞、路途遥远,加之当地世族的刻意隐瞒,你们才未能见识到交州的真正价值;"
"待我们装备了先进的海船与战舰,开辟出直通交州与中南半岛的安全航线,局面必将焕然一新;"
"后续我计划疏通湘江与珠江航道,实现两流域的水运贯通;"
"同时修筑直达交州的陆路通道,彻底掌控这片疆域。"
"如今军械司与工部已研制出破土三郎等工程器械,配合新型火器与钢筋混凝土,移山填海已非难事。"
这些年来积累的九百余项技术突破,足以颠覆世人想象。
郭嘉与苏玉听得瞠目结舌:"莫非在下孤陋寡闻?军械司的技术竟已精进如斯?"
荀攸抚须笑道:"奉孝若常去军械司走动,便知我方技术发展到了何等境地。"
苏烨正色道:"奉孝身为谋主,二弟执掌商会经济命脉,岂可落后于技术革新?今后每月须抽时间前往军械司研习。"
郭嘉当即肃然应诺:"属下谨记!"
“算我一个!”
苏玉也立即抱拳附和。
之前确实考虑不周。
荀攸轻抚长须分析道:“先取交州,再图中南半岛,确实是个上佳的发展策略。”
“眼下我们急需时间消化荆州,培养更多新政人才。”
“未来两年内,不宜对中原各州大举用兵。”
“若表现得过于强势,恐引诸侯结盟对抗。”
“但远征交州则无此隐忧。”
“因地处偏远,即便我们拿下两地,中原诸侯也未必知晓。”
“即便听闻,也只会笑我们舍近求远,放松戒备,这正是我们日后席卷中原的良机。”
郭嘉接着补充道:“其实交州与中南半岛并非蛮荒之地,而是未经开发的沃土。”
“待我们开发完毕,实力大增而不为人知。”
“再过数年人才储备充足,横扫天下易如反掌。”
“况且掌门还计划开展经济战,逐步掏空诸侯实力。”
“到那时,统一大业将事半功倍。”
“如此既能减少内耗,更为日后统一世界奠定基础。”
此前苏烨已将世界格局与地图详解告知众人。
为未来统一天下奠定根基。
"正是!"
苏烨含笑回应郭嘉:"连年战火已令大汉人口锐减,这对 ** 后统御天下极为不利;"
"持续内耗只会延缓大业进程;"
"相较武力征伐,我更愿以商战制胜;"
"待积蓄绝对优势,便可横扫诸侯;"
"力求将伤亡降至最低,保全更多黎民。"
"届时我将搜罗天下高产粮种,大幅提升收成以养育万民。"
当然,苏烨并未将所有希望寄托于新作物。
那些粮种尚需数年才能获取,部分更需精心培育方能达到前世产量。
为此他早已布局:借助星辰转灵大阵与锁灵阵催生灵气,加速良种培育。
目前成效显着——改良后的五谷产量已提升五成。
这是综合育种技术与种植改良的成果。
因时日尚短,专业人才仍未充足,但随着时间推移,良种培育必将突飞猛进。
至于技术瓶颈?
对身负异能的苏烨而言不值一提。
"主公英明!人口确乃统一大业根本,是我等思虑不周。"荀攸由衷赞叹。
郭嘉接话道:"主公仁德泽被苍生,此乃万民之幸;"
"纵观天下诸侯,无人能及主公这份仁心!"
"依您所言,交州与中南半岛确需尽早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