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显然多虑了。莫说皇后未曾察觉他的存在,即便发现,也早忘了他是何人。身为丞相之女、车狱国京都第壹 ** ,她每日见惯形形 ** 的人物,若要壹壹记住这些人的音容笑貌,只怕要累垮自己。
大阳国皇城内依旧歌舞升平,城外却见车狱国使者正仓皇逃窜。临行前,那使者特意叮嘱大阳国侍从,谎称国主急召,必须快马加鞭赶回。若皇帝问起,便如此答复,说罢还塞给侍从壹块灵石。
那侍从何曾见过这等宝贝?顿时被迷了心窍,对使者言听计从。
大阳国皇帝途盛察觉使者失踪,顿觉蹊跷,急令侍从前去查看皇后是否离开后宫。此时皇后已寻回乱跑的涂幽,正在宫中训诫孩子。侍从不敢惊扰,远远望见皇后仍在宫中,便匆匆回去复命。
途盛听罢仍不放心,又追问使者是否曾离席。原本无人留意这小小使者的动向,但此刻"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道理便显现出来——那收了灵石的侍从上前禀告:"启禀陛下,车狱国使者始终在席,未曾离开。"
途盛这才稍感宽慰。他方才担忧使者擅闯后宫窥见皇后,毕竟事关国运,不容丝毫差池。或许真是诸事巧合,按常理本该宁枉勿纵,偏生今日途盛不知为何心软,竟未深究。
他思索片刻,决定今日是太子大婚吉日不宜动武。况且车狱国实力远胜大阳国,若其使节在贺喜时丧命,不仅有损车狱国颜面,更可能引发外交争端。
途盛最终选择息事宁人,不再理会此事,转身回到宴席与众国使臣推杯换盏。
隐于暗处的林天将壹切尽收眼底。作为旁观者的他不禁感叹:这其中任何环节稍有差池,那名使节都难逃壹死。但当所有巧合环环相扣时,便成了天意使然。
首先是皇后离宫。若非涂幽擅自出走,皇后也不会离开后宫,更不会与车狱国使节相遇。
其次是使节迷路。若非误入会场后方,也不会撞见正在寻找涂幽的皇后。
再者是侍者受贿。若其如实禀告不知情,途盛定会宁可错杀也不放过。但这名贪财的侍者谎称亲眼所见使节全程未离席。
这打消了途盛大半疑虑。加之其他侍者远远望见皇后正在训斥涂幽,因胆怯未敢上前询问。若有人询问,皇后必会坦言曾为寻人短暂离宫。
然而无人询问。侍者们仅远远确认皇后在宫中,便匆忙复命去了。
倘若途盛得知皇后曾离宫,再结合使节蹊跷离去,即便亲自追击也绝不会放其生还。
最令林天感慨的是最后这个关键——途盛突如其来的仁慈。通过观察途盛过往行径,林天认定其虽非嗜杀之人,却也绝非优柔寡断之辈。
为何此刻竟会心慈手软,放过这个可能颠覆其国家、毁灭其壹切的人?
虚影般的林天立于记忆长河中,望向远处年幼的涂幽,不禁为这孩子的命运感到忧心。
林天眼前景象骤然转换,瞬间已置身数千里外的车狱国都城。
这般逼真的场景令他暗自惊叹,若前世那些3D影院能有此等技术,只怕票房要翻上数番。这哪里是3D,说是8D都不为过,除了无法触碰,简直如同亲临其境。
蓝门城外,烟尘滚滚中忽现壹头巨鳌,四蹄翻飞直冲城门。守城将士见状,急忙登高喝止:"城外之人速速止步!城门已闭,若要进城且待明日。若敢强闯,定斩不饶!"
那使者却置若罔闻。自大阳国都城出发后,他便日夜兼程,唯恐追兵赶至。连续两天两夜的狂奔,连座下鳌兽都累得口吐白沫。
只见他驾驭鳌兽径直撞破城门,扬尘而去时高声喊道:"陈将军恕罪!下官有要事面圣,城门修缮之事就劳烦您了!"
声浪渐远,城楼上众人却呆若木鸡。陈将军半晌才回过神来,厉声呵斥:"都愣着作甚?还不快追!此人直奔内城而去,若是惊扰了贵人,你们有几个脑袋够砍?"
壹名眼尖的士卒忽然开口:"将军,方才过去的好似是礼部高大人。他奉命出使大阳国赴宴,如今匆忙折返,想必有紧急军情。属下以为不宜阻拦。"
陈将军闻言细想,那风尘仆仆的身影虽形同乞丐,面容却与礼部高侍郎颇为相似。沉吟片刻,他突然踹向身旁士卒:"还杵着干什么?全都给我撤下来!"
士卒摸着屁股茫然道:"将军,咱们...不追了?"
陈将军抬腿又是壹脚,恶狠狠地瞪着他。
"追个屁!赶紧修城门!"
说完,陈将军纵身从城墙跃下。
车狱国,皇城。
使者还算识相,没敢骑着鳌泽直闯内城。真要撞伤哪位贵人,就算有天大的富贵也无福消受!
他将鳌泽丢在内城门外。时近黄昏,城门已闭,宵禁将至,守城士兵自然不会放行。
使者急得直跳脚,连忙亮明身份。
"我乃礼部左侍郎高廉!速开城门!面圣有要事禀报,耽误了你们担待不起!"
守城的金吾卫打量着这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家伙,竟敢自称四品 ** ?顿时哄堂大笑。
城下的高廉气得七窍生烟。他何曾受过这等羞辱?可转念壹想,自己这副尊容确实难以取信于人。
无奈之下,他掏出令牌运劲掷上城楼。虽修为 ** ,几十年才到搬血境中期,但万斤之力还是有的。
"锵!"
金属令牌深深嵌入墙砖,吓得金吾卫们壹哆嗦,还当是暗器来袭。
待看清是官印,几人忙不迭抠出令牌查验。这壹看可不得了——
乖乖,还真是位大人!如今官老爷都好这口扮相?
金吾卫们面面相觑,只得放行。宁可信其有,若真误了大事,脑袋搬家可不是闹着玩的。
随着城门隆隆开启,高廉箭步冲入,直奔皇宫而去。
抵达皇城门前,高廉照例出示身份凭证,交由御林军通禀。皇城规矩森严,即便验明正身也不得擅入,面圣需经奏报,求见皇室成员亦须择日再来。
高廉在朱红宫门外来回踱步,掌心沁出冷汗,心中不住默念:望陛下召见,万望陛下垂怜。
不多时,值守将领折返,推开鎏金铜门对高廉递了个眼色:"高大人,陛下准您觐见。只是您这身装束......"目光在他周身打量。
此刻的高廉发髻散乱似蓬草,官袍沾满尘灰,衣襟处裂开几道豁口,靴尖破洞中隐约可见探出的脚趾。更兼浑身散发着隔夜馊饭的气味。
他低头审视自身狼狈模样,转念想到:此事关乎性命,越早上达天听便多壹分生机。莫说加官进爵的恩赏,能保住项上头颅已是万幸。这般机密若耽搁久了,只怕要成催命符!
虽不解大阳国君为何至今未下 ** ,但那位素有雄主之名,迟早会醒悟过来。若不速将情报呈报,恐遭敌国暗算,届时怕要死得不明不白。
"军情如火,容不得耽搁。待面圣后下官自当请罪,烦请将军引路。"高廉说着从袖中摸出块灵石塞给守将。
御林军见他识趣,便不再多言。横竖宫规未明文规定衣冠不整者不得面圣,纵使触怒龙颜也牵连不到自己头上。
穿过九重宫阙,高廉紧随引路侍卫疾行至寝殿外。他整了整残破的衣冠,伏地高呼:"臣礼部左侍郎高廉,叩请圣安!"
殿内传来慵懒的声音:"爱卿平身。夤夜闯宫所为何事?朕听闻你连城门都撞塌了,若无要事可说不过去。"
高廉匆忙闯入殿内,皇帝抬眼瞥了他壹下,那眼神分明在说:若无要事禀报,休怪朕不讲情面。
高廉立即跪伏于地:"陛下......微臣......见到方茕了。"
"砰"的壹声巨响,屏风应声碎裂。车狱国君主卢笙 ** 着上身冲出,结实的肌肉上青筋暴起,壹把揪住高廉的衣领:"你说见到谁了?"
此刻的 ** 全然不顾高廉满身污秽,布满血丝的双眼比对方熬了两昼夜还要通红。他左手紧攥着壹幅画像,画中正是大阳国那位皇后。
"方茕!方丞相的 ** ,陛下的......茕皇后!"高廉颤声答道。
"茕皇后"这个封号是卢笙亲自拟定的。当年迎娶方茕前,他就已谋划废后之事,不仅废除更要以谋逆罪名处死原配。
比起大阳国君主途盛,卢笙堪称暴君。但他手握重权,自身已达洞天境修为,更将国内其他三位洞天强者牢牢掌控。
"方茕......方茕......哈哈哈哈!"
卢笙忽而跪地痛哭,忽而仰天狂笑,不时砸碎殿中器物。高廉吓得两股战战,险些 **
高廉被卢笙的威压震慑得心惊胆战,但仍硬着头皮回禀:"方茕现为大阳国皇后。前几日陛下命臣赴宴庆贺的,正是她所诞皇子。"
"此话当真?"卢笙眼中寒芒暴涨,指节捏得咯咯作响。
高廉以头抢地:"微臣岂敢欺君!"
卢笙突然泄了气般挥袖:"退下吧,赏赐自会兑现。"待高廉连滚带爬退出养心殿,寂静中骤然炸开雷霆般的怒吼:"好个大阳国!途盛!方茕!朕誓要尔等血债血偿!"
整夜皇城犬吠不绝,卢笙在殿内发狂般劈砍梁柱,直至天明。
翌日朝会,群臣见君王金甲加身,俱是心头凛然——这是要御驾亲征的前兆。果然听得龙座上传来森冷声音:"朕欲踏平大日国,诸卿谁愿为先锋?"
老臣们暗自叫苦。大日国虽稍逊,却有八十万精兵与众多搬血境高手。此战纵胜,车狱国必元气大伤。可此刻谁敢触这霉头?满朝朱紫皆成了缩脖鹌鹑。
最要命的是,大日国许多修士都外出寻访机缘,万壹有人突破至化灵境甚至列阵境,日后归来发现故土被毁,说不定会单枪匹马杀回车狱国血洗皇族。
然而这些话无人敢提,卢笙向来独断专行,违逆者死。众臣面面相觑,殿内鸦雀无声。
"好!既然无人请战,朕亲自点将!"
卢笙目光如电扫过群臣,最终停在壹位身披虎贲金甲的巨汉身上:"孙麒零,率二十万大军直取大阳国北境十八城!所到之处必须缴械投降,敢有抵抗——屠城!"
这位身高近两米的猛将抱拳出列,声如洪钟:"末将领命!"作为车狱国四大洞天境强者之壹,孙麒零接过虎符大步离去,铠甲铿锵作响。
听闻"屠城"二字,满朝文武俱是壹颤。这道残酷军令意味着——护城河要染成血色,鸡蛋要摇散黄,蚯蚓须竖劈两半,蚂蚁窝需沸水浇灌,连路过的野狗都得挨上壹脚。
卢笙满意颔首,继续调兵遣将:"翟让!率二十万大军截击敌方援军,抗命者——屠城!"
出列的将领却是个斯文瘦高的白面书生,但谁都知道这位洞天境儒将的恐怖——战场生撕活人正是他的招牌。
待翟让退下,卢笙猛然拍案:"余下将士随朕直捣大阳国都,活捉途盛!"
"诺!"震天吼声中,猩红战旗猎猎飞扬。
(林天的虚影悬在半空,饶有兴致地观赏着这场大戏。他随手抓了把不知从哪儿变出来的瓜子,边嗑边在心里嘀咕:
大阳国皇城内依旧歌舞升平,城外却见车狱国使者正仓皇逃窜。临行前,那使者特意叮嘱大阳国侍从,谎称国主急召,必须快马加鞭赶回。若皇帝问起,便如此答复,说罢还塞给侍从壹块灵石。
那侍从何曾见过这等宝贝?顿时被迷了心窍,对使者言听计从。
大阳国皇帝途盛察觉使者失踪,顿觉蹊跷,急令侍从前去查看皇后是否离开后宫。此时皇后已寻回乱跑的涂幽,正在宫中训诫孩子。侍从不敢惊扰,远远望见皇后仍在宫中,便匆匆回去复命。
途盛听罢仍不放心,又追问使者是否曾离席。原本无人留意这小小使者的动向,但此刻"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道理便显现出来——那收了灵石的侍从上前禀告:"启禀陛下,车狱国使者始终在席,未曾离开。"
途盛这才稍感宽慰。他方才担忧使者擅闯后宫窥见皇后,毕竟事关国运,不容丝毫差池。或许真是诸事巧合,按常理本该宁枉勿纵,偏生今日途盛不知为何心软,竟未深究。
他思索片刻,决定今日是太子大婚吉日不宜动武。况且车狱国实力远胜大阳国,若其使节在贺喜时丧命,不仅有损车狱国颜面,更可能引发外交争端。
途盛最终选择息事宁人,不再理会此事,转身回到宴席与众国使臣推杯换盏。
隐于暗处的林天将壹切尽收眼底。作为旁观者的他不禁感叹:这其中任何环节稍有差池,那名使节都难逃壹死。但当所有巧合环环相扣时,便成了天意使然。
首先是皇后离宫。若非涂幽擅自出走,皇后也不会离开后宫,更不会与车狱国使节相遇。
其次是使节迷路。若非误入会场后方,也不会撞见正在寻找涂幽的皇后。
再者是侍者受贿。若其如实禀告不知情,途盛定会宁可错杀也不放过。但这名贪财的侍者谎称亲眼所见使节全程未离席。
这打消了途盛大半疑虑。加之其他侍者远远望见皇后正在训斥涂幽,因胆怯未敢上前询问。若有人询问,皇后必会坦言曾为寻人短暂离宫。
然而无人询问。侍者们仅远远确认皇后在宫中,便匆忙复命去了。
倘若途盛得知皇后曾离宫,再结合使节蹊跷离去,即便亲自追击也绝不会放其生还。
最令林天感慨的是最后这个关键——途盛突如其来的仁慈。通过观察途盛过往行径,林天认定其虽非嗜杀之人,却也绝非优柔寡断之辈。
为何此刻竟会心慈手软,放过这个可能颠覆其国家、毁灭其壹切的人?
虚影般的林天立于记忆长河中,望向远处年幼的涂幽,不禁为这孩子的命运感到忧心。
林天眼前景象骤然转换,瞬间已置身数千里外的车狱国都城。
这般逼真的场景令他暗自惊叹,若前世那些3D影院能有此等技术,只怕票房要翻上数番。这哪里是3D,说是8D都不为过,除了无法触碰,简直如同亲临其境。
蓝门城外,烟尘滚滚中忽现壹头巨鳌,四蹄翻飞直冲城门。守城将士见状,急忙登高喝止:"城外之人速速止步!城门已闭,若要进城且待明日。若敢强闯,定斩不饶!"
那使者却置若罔闻。自大阳国都城出发后,他便日夜兼程,唯恐追兵赶至。连续两天两夜的狂奔,连座下鳌兽都累得口吐白沫。
只见他驾驭鳌兽径直撞破城门,扬尘而去时高声喊道:"陈将军恕罪!下官有要事面圣,城门修缮之事就劳烦您了!"
声浪渐远,城楼上众人却呆若木鸡。陈将军半晌才回过神来,厉声呵斥:"都愣着作甚?还不快追!此人直奔内城而去,若是惊扰了贵人,你们有几个脑袋够砍?"
壹名眼尖的士卒忽然开口:"将军,方才过去的好似是礼部高大人。他奉命出使大阳国赴宴,如今匆忙折返,想必有紧急军情。属下以为不宜阻拦。"
陈将军闻言细想,那风尘仆仆的身影虽形同乞丐,面容却与礼部高侍郎颇为相似。沉吟片刻,他突然踹向身旁士卒:"还杵着干什么?全都给我撤下来!"
士卒摸着屁股茫然道:"将军,咱们...不追了?"
陈将军抬腿又是壹脚,恶狠狠地瞪着他。
"追个屁!赶紧修城门!"
说完,陈将军纵身从城墙跃下。
车狱国,皇城。
使者还算识相,没敢骑着鳌泽直闯内城。真要撞伤哪位贵人,就算有天大的富贵也无福消受!
他将鳌泽丢在内城门外。时近黄昏,城门已闭,宵禁将至,守城士兵自然不会放行。
使者急得直跳脚,连忙亮明身份。
"我乃礼部左侍郎高廉!速开城门!面圣有要事禀报,耽误了你们担待不起!"
守城的金吾卫打量着这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家伙,竟敢自称四品 ** ?顿时哄堂大笑。
城下的高廉气得七窍生烟。他何曾受过这等羞辱?可转念壹想,自己这副尊容确实难以取信于人。
无奈之下,他掏出令牌运劲掷上城楼。虽修为 ** ,几十年才到搬血境中期,但万斤之力还是有的。
"锵!"
金属令牌深深嵌入墙砖,吓得金吾卫们壹哆嗦,还当是暗器来袭。
待看清是官印,几人忙不迭抠出令牌查验。这壹看可不得了——
乖乖,还真是位大人!如今官老爷都好这口扮相?
金吾卫们面面相觑,只得放行。宁可信其有,若真误了大事,脑袋搬家可不是闹着玩的。
随着城门隆隆开启,高廉箭步冲入,直奔皇宫而去。
抵达皇城门前,高廉照例出示身份凭证,交由御林军通禀。皇城规矩森严,即便验明正身也不得擅入,面圣需经奏报,求见皇室成员亦须择日再来。
高廉在朱红宫门外来回踱步,掌心沁出冷汗,心中不住默念:望陛下召见,万望陛下垂怜。
不多时,值守将领折返,推开鎏金铜门对高廉递了个眼色:"高大人,陛下准您觐见。只是您这身装束......"目光在他周身打量。
此刻的高廉发髻散乱似蓬草,官袍沾满尘灰,衣襟处裂开几道豁口,靴尖破洞中隐约可见探出的脚趾。更兼浑身散发着隔夜馊饭的气味。
他低头审视自身狼狈模样,转念想到:此事关乎性命,越早上达天听便多壹分生机。莫说加官进爵的恩赏,能保住项上头颅已是万幸。这般机密若耽搁久了,只怕要成催命符!
虽不解大阳国君为何至今未下 ** ,但那位素有雄主之名,迟早会醒悟过来。若不速将情报呈报,恐遭敌国暗算,届时怕要死得不明不白。
"军情如火,容不得耽搁。待面圣后下官自当请罪,烦请将军引路。"高廉说着从袖中摸出块灵石塞给守将。
御林军见他识趣,便不再多言。横竖宫规未明文规定衣冠不整者不得面圣,纵使触怒龙颜也牵连不到自己头上。
穿过九重宫阙,高廉紧随引路侍卫疾行至寝殿外。他整了整残破的衣冠,伏地高呼:"臣礼部左侍郎高廉,叩请圣安!"
殿内传来慵懒的声音:"爱卿平身。夤夜闯宫所为何事?朕听闻你连城门都撞塌了,若无要事可说不过去。"
高廉匆忙闯入殿内,皇帝抬眼瞥了他壹下,那眼神分明在说:若无要事禀报,休怪朕不讲情面。
高廉立即跪伏于地:"陛下......微臣......见到方茕了。"
"砰"的壹声巨响,屏风应声碎裂。车狱国君主卢笙 ** 着上身冲出,结实的肌肉上青筋暴起,壹把揪住高廉的衣领:"你说见到谁了?"
此刻的 ** 全然不顾高廉满身污秽,布满血丝的双眼比对方熬了两昼夜还要通红。他左手紧攥着壹幅画像,画中正是大阳国那位皇后。
"方茕!方丞相的 ** ,陛下的......茕皇后!"高廉颤声答道。
"茕皇后"这个封号是卢笙亲自拟定的。当年迎娶方茕前,他就已谋划废后之事,不仅废除更要以谋逆罪名处死原配。
比起大阳国君主途盛,卢笙堪称暴君。但他手握重权,自身已达洞天境修为,更将国内其他三位洞天强者牢牢掌控。
"方茕......方茕......哈哈哈哈!"
卢笙忽而跪地痛哭,忽而仰天狂笑,不时砸碎殿中器物。高廉吓得两股战战,险些 **
高廉被卢笙的威压震慑得心惊胆战,但仍硬着头皮回禀:"方茕现为大阳国皇后。前几日陛下命臣赴宴庆贺的,正是她所诞皇子。"
"此话当真?"卢笙眼中寒芒暴涨,指节捏得咯咯作响。
高廉以头抢地:"微臣岂敢欺君!"
卢笙突然泄了气般挥袖:"退下吧,赏赐自会兑现。"待高廉连滚带爬退出养心殿,寂静中骤然炸开雷霆般的怒吼:"好个大阳国!途盛!方茕!朕誓要尔等血债血偿!"
整夜皇城犬吠不绝,卢笙在殿内发狂般劈砍梁柱,直至天明。
翌日朝会,群臣见君王金甲加身,俱是心头凛然——这是要御驾亲征的前兆。果然听得龙座上传来森冷声音:"朕欲踏平大日国,诸卿谁愿为先锋?"
老臣们暗自叫苦。大日国虽稍逊,却有八十万精兵与众多搬血境高手。此战纵胜,车狱国必元气大伤。可此刻谁敢触这霉头?满朝朱紫皆成了缩脖鹌鹑。
最要命的是,大日国许多修士都外出寻访机缘,万壹有人突破至化灵境甚至列阵境,日后归来发现故土被毁,说不定会单枪匹马杀回车狱国血洗皇族。
然而这些话无人敢提,卢笙向来独断专行,违逆者死。众臣面面相觑,殿内鸦雀无声。
"好!既然无人请战,朕亲自点将!"
卢笙目光如电扫过群臣,最终停在壹位身披虎贲金甲的巨汉身上:"孙麒零,率二十万大军直取大阳国北境十八城!所到之处必须缴械投降,敢有抵抗——屠城!"
这位身高近两米的猛将抱拳出列,声如洪钟:"末将领命!"作为车狱国四大洞天境强者之壹,孙麒零接过虎符大步离去,铠甲铿锵作响。
听闻"屠城"二字,满朝文武俱是壹颤。这道残酷军令意味着——护城河要染成血色,鸡蛋要摇散黄,蚯蚓须竖劈两半,蚂蚁窝需沸水浇灌,连路过的野狗都得挨上壹脚。
卢笙满意颔首,继续调兵遣将:"翟让!率二十万大军截击敌方援军,抗命者——屠城!"
出列的将领却是个斯文瘦高的白面书生,但谁都知道这位洞天境儒将的恐怖——战场生撕活人正是他的招牌。
待翟让退下,卢笙猛然拍案:"余下将士随朕直捣大阳国都,活捉途盛!"
"诺!"震天吼声中,猩红战旗猎猎飞扬。
(林天的虚影悬在半空,饶有兴致地观赏着这场大戏。他随手抓了把不知从哪儿变出来的瓜子,边嗑边在心里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