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三十四 (公元30年-35年)-《资治通鉴白话版》

  建武六年(公元30年)

  正月丙辰日,刘秀把自己的家乡舂陵乡改为章陵县,让这里的百姓世世代代不用服徭役,待遇和汉高祖刘邦家乡丰邑、沛县一样。

  吴汉等人成功攻下朐县,斩杀了董宪和庞萌,长江、淮河以及崤山以东地区全部平定。将领们回到京城,刘秀摆下庆功宴,赏赐大家。

  刘秀打了这么多年仗,实在是厌倦了。再加上隗嚣把儿子送到洛阳做人质,公孙述又远在西南边陲,一时半会儿威胁不大,就对手下将领们说:“先把这两个人的事放一放吧。”于是让将领们在洛阳休整,把部分士兵安置在河内,还多次写信给隗嚣和公孙述,跟他们说明归顺和对抗的不同下场。

  公孙述多次给刘秀这边送信,说自己有各种祥瑞征兆,是天命所归,想迷惑众人。刘秀给他回信说:“图谶里说的公孙,指的是汉宣帝。说取代汉朝的人姓当涂,名高,难道你就是那个当涂高吗?你还把手掌上的纹路当作祥瑞,王莽那一套有什么好效仿的!你也不是我认定的乱臣贼子,不过是天下大乱时,大家都想趁机成就一番事业罢了。你年纪不小了,妻儿又弱小,应该早点为将来打算。天下至高无上的皇位,不是靠武力就能争夺到的,你好好想想吧!”刘秀最后还故意在信上称他“公孙皇帝”。公孙述收到信,根本没搭理刘秀。

  公孙述的骑都尉、平陵人荆邯劝他说:“汉高祖从行伍中崛起,好几次被打得丢盔弃甲、身陷困境,但每次失败后都能重新振作,伤口好了接着再战。为什么呢?因为勇往直前争取成功,总比退缩等待灭亡强!隗嚣赶上好时机,占据雍州,兵强马壮,人心归附,威名远扬到崤山以东。可他在更始帝政权混乱、天下动荡的时候,没有抓住机会趁胜争夺天下,反而想效仿周文王,尊崇儒学,结交名士,放下武器,低声下气地侍奉汉朝,还以为自己就是周文王再世!现在汉帝没了关陇地区的后顾之忧,专心向东讨伐,已经占据了天下的四分之三;要是再派使者去招抚那些心怀二心的人,让西州的豪杰都归附汉朝,就能占据天下的五分之四;要是汉军攻打天水,隗嚣的军队肯定崩溃,天水一丢,汉朝就能控制天下的九分之八。陛下您凭借梁州这块地盘,既要供养皇室,又要供应军队,百姓困苦不堪,早晚会像王莽时期那样,内部出现叛乱!依我看,应该趁着天下人对您还有期望,豪杰还能被招纳,赶紧出动国内精兵。让田戎占据江陵,扼守长江与南方各地交汇的要地,凭借巫山的险峻地势,修筑营垒坚守,再发布檄文号召吴、楚之地响应,长沙以南地区肯定望风而降。派延岑从汉中出兵,平定三辅地区,天水、陇西就会不战自降。这样一来,天下震动,说不定能有大收获。”公孙述拿这番话询问群臣意见,博士吴柱反对说:“当年周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不约而同支持他,他还按兵不动等待天命。从没听说过没有得力帮手,就贸然出兵千里之外的。”荆邯反驳道:“现在东边的刘秀虽然根基不深,但带着一群临时拼凑的军队,却能一路攻城略地,战无不胜。不赶紧趁现在和他一争高下,反而空谈周武王的做法,这不是又要重蹈隗嚣的覆辙吗?”公孙述觉得荆邯说得有道理,打算征调所有北军将士和从崤山以东招募的客兵,让延岑、田戎兵分两路,和汉中的将领们会合。但蜀地的官员和公孙述的弟弟公孙光都认为,不该倾全国之力到千里之外冒险,把成败押在一次行动上,极力劝阻,公孙述只好作罢。延岑、田戎也多次请求带兵立功,公孙述却一直心存疑虑,不肯答应,在他手下,只有公孙氏族人能得到重用。公孙述还废除铜钱,改用铁钱,结果货币流通不起来,百姓怨声载道。他处理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