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
春季,正月初一,发生日食。
十九日,静州的獠人反叛,将军李子和率军讨伐平定了叛乱。
文武官员再次请求太宗举行封禅大典,太宗说:“你们都认为封禅是帝王的盛事,我却不这么看。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富足,即使不封禅,又有什么妨碍呢!从前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难道会认为汉文帝的贤德不如秦始皇吗!况且祭祀上天,只需扫地而祭,何必一定要登上泰山之巅,堆积几尺高的泥土,才能表达对上天的诚心敬意呢!”群臣仍然不停地请求,太宗也有些想听从,只有魏征认为不可。太宗问:“你不希望我封禅,是因为我的功劳不够高吗?”魏征答:“功劳很高了。”太宗又问:“德行不够深厚吗?”答:“德行很深厚了。”“国家不够安定吗?”答:“安定了。”“四方少数民族没有臣服吗?”答:“臣服了。”“年成没有丰收吗?”答:“丰收了。”“祥瑞没有出现吗?”答:“出现了。”太宗说:“那为什么还不能封禅?”魏征答:“陛下虽然具备这六点,但承接隋末大乱之后,户口还没有恢复,粮仓仍然空虚,而陛下向东巡游,千车万马,沿途的供给耗费,难以承担。况且陛下封禅,各国都会聚集而来,远方少数民族的君主首领,都要随从;如今从伊水、洛水以东到大海、泰山一带,人烟稀少,满眼都是杂草,这是把戎狄引入内地,向他们展示我们的虚弱。何况赏赐无数,也满足不了远方之人的期望;免除赋税多年,也补偿不了百姓的劳苦;追求虚名而遭受实害,陛下何必这么做呢!”恰逢黄河南北几个州发生大水灾,封禅之事于是搁置。
太宗将要前往九成宫,通直散骑常侍姚思廉劝谏。太宗说:“我有气喘病,一到夏天就加重,只是去躲避一下罢了。”赏赐姚思廉五十匹绢。
监察御史马周上奏疏,认为:“东宫在宫城之中,而大安宫却在宫城西边,规模比皇宫还小,从天下人的观感来看,不够妥当。应当增修扩建,以符合朝廷内外的期望。另外,太上皇年纪已大,陛下应当早晚侍奉膳食。如今九成宫距离京城三百多里,太上皇有时思念陛下,陛下怎么能立刻赶到?再者,陛下这次出行,是为了避暑;太上皇还留在炎热的京城,而陛下独自住在凉爽的地方,侍奉父母的礼节,我私下认为不妥。如今出行计划已经确定,无法停止,希望陛下尽快公布返回日期,以解除众人的疑惑。还有,王长通、白明达都是乐工,韦盘提、斛斯正只会调马,即使技能出众,只需赏赐金银布帛即可,怎能破格授予官爵,让他们佩玉穿鞋,与士大夫并肩站立、同席而坐?我私下为这种做法感到羞耻。”太宗深表赞同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太宗因为新颁布的法令中没有三师这一官职,二月初二,下诏特别设置三师。
三月十五日,太宗前往九成宫。
十七日,吐谷浑侵犯兰州,州府军队将其击退。
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太宗因为她是皇后所生,特别疼爱她,下令有关部门准备的嫁妆是永嘉长公主的两倍。魏征劝谏说:“从前汉明帝想分封皇子,说:‘我的儿子怎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比!’下令都只给楚王、淮阳王封地的一半。如今给长乐公主的嫁妆,是长公主的两倍,这难道和汉明帝的想法不同吗!”太宗认为他说得对,入宫告诉了皇后。皇后感叹说:“我多次听说陛下称赞魏征,不知道原因,如今看他引用礼义来抑制君主的私情,才知道他真是国家的栋梁之臣!我和陛下结发为夫妻,深受陛下的恩宠礼遇,每次说话都要先观察陛下的脸色,不敢轻易冒犯威严;何况魏征作为臣子,与陛下关系疏远,却能如此直言进谏,陛下不能不听从他的意见。”于是请求派宦官送去四百缗钱、四百匹绢赏赐给魏征,并对他说:“听说你正直,如今亲眼见到了,所以赏赐你。希望你常保持这份忠心,不要改变。”太宗曾退朝后怒气冲冲地说:“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问是谁,太宗说:“魏征每次在朝廷上羞辱我。”皇后退下,穿上朝服站在庭院中,太宗惊讶地问她原因。皇后说:“我听说君主英明,臣子才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是因为陛下英明,我怎敢不祝贺!”太宗于是转怒为喜。
夏季,四月初八,襄州都督邹襄公张公谨去世。第二天,太宗出宫前往丧事举办地哀悼。有关部门上奏说,辰日忌讳哭泣。太宗说:“君主对臣子,就像父亲对儿子,情感发自内心,怎么能回避辰日!”于是痛哭不已。
六月十七日,金州刺史酆悼王李元亨去世。二十九日,江王李嚣去世。
秋季,七月初四,焉耆王突骑支派使者入朝进贡。起初,焉耆人进入中原通过沙漠之路,隋末这条路被封锁,改道经过高昌;突骑支请求重新开通沙漠之路,以方便往来,太宗同意了。因此高昌怨恨焉耆,派兵袭击焉耆,大肆抢掠后离去。
十九日,太宗在丹霄殿宴请三品以上官员。太宗从容地说:“天下安定,都是各位大臣的功劳。然而隋炀帝威震华夏和夷狄,颉利可汗占据北方荒漠,统叶护可汗雄踞西域,如今都已灭亡,这是我和你们亲眼所见,不要因强盛而自满!”
西突厥肆叶护可汗发兵攻打薛延陀,被薛延陀击败。肆叶护性情猜忌狠毒,听信谗言;有个乙利可汗,功劳最大,肆叶护因为他不是自己的同族,将其诛杀,因此各部都感到不能自保。肆叶护又猜忌莫贺设的儿子泥孰,暗中想除掉他,泥孰逃到焉耆。设卑达官和弩失毕二部起兵攻打肆叶护,肆叶护率领轻骑兵逃到康居,不久后去世。西突厥国人到焉耆迎接泥孰并拥立他为可汗,这就是咄陆可汗,他派使者向唐朝请求归附。八月十六日,太宗派鸿胪少卿刘善因前往册立咄陆为奚利邲咄陆可汗。
闰八月初四,太宗在丹霄殿宴请亲近的大臣,长孙无忌说:“王珪、魏征从前是仇敌,没想到今天能一起参加宴会。”太宗说:“魏征、王珪尽心侍奉他们的君主,所以我任用他们。但魏征每次进谏,我不听从时,我和他说话他总是不回应,这是为什么?”魏征答:“我认为事情不可行,所以进谏;如果陛下不听从而我却回应,那么事情就会施行,所以我不敢回应。”太宗说:“暂且回应之后再进谏,又有什么妨碍!”魏征答:“从前舜告诫群臣:‘你们不要当面顺从,背后又有议论。’我心里知道事情不对却口头上回应陛下,就是当面顺从,这难道是稷、契侍奉舜的心意吗!”太宗大笑说:“有人说魏征举止粗鲁傲慢,我看他反而更觉得可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魏征起身拜谢说:“陛下允许我直言进谏,所以我才能尽抒愚见,如果陛下拒绝接受,我怎敢多次冒犯陛下的威严呢!”
十七日,秘书少监虞世南献上《圣德论》,太宗赐给他手诏,说:“你对我的评价太高了。我怎敢与上古圣君相比!只是比近代帝王稍强罢了。然而你只看到了开头,不知道结尾。如果我能善始善终,那么这篇文章可以流传后世;如果不能,恐怕只会让后世嘲笑你。”
九月二十九日,太宗前往庆善宫,这是他出生时的旧宅,于是和显贵大臣一起宴饮,赋诗助兴。起居郎清平人吕才将这些诗谱成乐曲,命名为《功成庆善乐》,让八佾童子跳《九功之舞》,大型宴会时,与《破陈舞》一起在庭院中演奏。同州刺史尉迟敬德参加宴会,看到有人的位次在他之上,愤怒地说:“你有什么功劳,敢坐在我上面!”任城王李道宗坐在他旁边,上前劝解。尉迟敬德挥拳殴打李道宗,差点把他的眼睛打瞎。太宗很不高兴,停止了宴会,对尉迟敬德说:“我看到汉高祖诛杀功臣,心里常常责备他,所以想和你们共同保全富贵,让子孙后代绵延不绝。但你任职期间多次触犯法律,才知道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并非汉高祖的过错。国家的纲纪,只有赏赐和惩罚,非分的恩宠,不能多次得到,希望你努力约束自己,不要留下后悔!”尉迟敬德从此开始感到畏惧,收敛了自己的行为。
冬季,十月初五,太宗返回京城。太宗在大安宫侍奉太上皇宴饮,太宗和皇后轮流献上饮食和服饰等物品,直到深夜才结束。太宗亲自为太上皇搀扶车舆到殿门口,太上皇不允许,命令太子代替。
突厥颉利可汗郁郁不得志,多次和家人相对哭泣,容貌憔悴。太宗见到后怜悯他,因为虢州有很多麋鹿,可以打猎,于是任命颉利为虢州刺史;颉利推辞,不愿前往。二十三日,又任命他为右卫大将军。
十一月二十二日,契苾酋长何力率领部落六千多家前往沙州投降,太宗下诏将他们安置在甘州、凉州之间,任命何力为左领军将军。
三十日,任命左光禄大夫陈叔达为礼部尚书。太宗对陈叔达说:“你在武德年间有直言进谏之功,所以用这个官职来报答你。”陈叔达答:“我看到隋朝父子互相残杀,导致国家混乱灭亡,当时的进言,不是为了陛下,而是为了国家的大计。”
十二月十四日,太宗和侍臣讨论国家安危的根本。中书令温彦博说:“希望陛下始终像贞观初年那样,就好了。”太宗说:“我近来在处理政事上懈怠了吗?”魏征说:“贞观初年,陛下一心节俭,不倦地寻求进谏。近来营造修缮的工程稍微多了些,进谏的人常有触犯陛下旨意的,这就是不同之处。”太宗拍手大笑说:“确实有这样的事!”
二十二日,太宗亲自审查在押囚犯,看到应当处死的人,心生怜悯,放他们回家,约定明年秋天回来受刑。同时下令天下的死囚,都放回原籍,让他们到期前往京城。
这一年,党项等羌族部落先后归附唐朝的有三十万人。
公卿以下官员请求封禅的人络绎不绝,太宗告知他们:“我过去有气喘病,恐怕登高会加重病情,你们不要再提封禅的事了。”
太宗对侍臣说:“我近来处理事务有时不能都符合法令,你们认为事情很小,就不再上奏争辩。事情没有不是由小变大的,这是国家危亡的开端。从前关龙逄因忠言进谏而死,我常常为他痛心。隋炀帝骄横残暴而灭亡,这是你们亲眼所见。你们要常为我想到隋炀帝的灭亡,我常为你们想到关龙逄的死,这样还担心君臣不能相互保全吗!”
太宗对魏征说:“选拔官员,不能轻率。任用一个君子,那么君子都会前来;任用一个小人,那么小人就会争相进身。”魏征答:“是的。天下还没平定的时候,就只选取才能,不考察品行;战乱平定之后,就必须德才兼备才能任用。”
贞观七年(癸巳,公元633年)
春季,正月,将《破陈乐》改名为《七德舞》。十五日,太宗在玄武门宴请三品以上官员、各州州长和少数民族酋长,演奏《七德舞》《九功舞》。太常卿萧瑀上奏说:“《七德舞》表现圣上的功业还不够全面,请加上擒获刘武周、薛仁果、窦建德、王世充等人的场景。”太宗说:“他们都是一时的英雄,如今朝廷的大臣中很多人曾经侍奉过他们,如果看到旧主受屈辱的样子,怎能不伤心呢?”萧瑀道歉说:“这不是我能想到的。”魏征希望太宗停止武备,提倡文治,每次参加宴会,看到《七德舞》就低下头不看,看到《九功舞》就仔细观看。
三月十一日,侍中王珪因泄露宫中机密话语,被贬为同州刺史。十三日,任命秘书监魏征为侍中。
直太史雍县人李淳风上奏说,灵台的观测仪器制度简略,只有赤道,请求重新制造浑天黄道仪,太宗同意了。十六日,仪器制成并上奏太宗。
夏季,五月初七,太宗前往九成宫。
雅州道行军总管张士贵攻打反叛的獠人,将其击败。秋季,八月二十一日,左屯卫大将军谯敬公周范去世。太宗外出巡游时,常常命令周范和房玄龄留守京城。周范为人忠诚厚道、严肃正直,病重时,不肯离开宫中,最终在宫中去世,临死前与房玄龄相拥诀别说:“遗憾的是不能再侍奉圣上了!”
二十七日,任命张士贵为龚州道行军总管,率军攻打反叛的獠人。
九月,山东、河南四十多个州发生水灾,太宗派使者赈济灾民。
去年放回的天下死囚共三百九十人,没有人监督,都按时自行前往朝堂,没有一人逃亡藏匿;太宗全部赦免了他们。
冬季,十月十六日,太宗返回京城。
十一月十八日,任命开府仪同三司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坚决推辞说:“我身为外戚,担心天下人说陛下偏袒亲信。”太宗不允许,说:“我选拔官员,只看才能。如果没有才能,即使是亲信也不用,比如襄邑王李神符;如果有才能,即使是仇敌也会任用,比如魏征等人。今天任命你为司空,不是偏袒亲信。”
十二月十一日,太宗前往芙蓉园;十三日,在少陵原围猎。十五日,返回宫中,在过去汉朝的未央宫陪太上皇饮酒。太上皇命令突厥颉利可汗跳舞,又命令南蛮酋长冯智戴作诗,随后笑着说:“胡人和越人成为一家,自古以来从未有过!”太宗举杯为太上皇祝寿说:“如今四方少数民族臣服,都是陛下教诲的结果,不是我的智力所能做到的。从前汉高祖也曾陪太上皇在这座宫殿饮酒,妄自尊大,我不认同这种做法。”太上皇非常高兴。殿上众人都高呼万岁。
太宗对左庶子于志宁、右庶子杜正伦说:“我十八岁时,还在民间,百姓的疾苦和真假情况,没有我不知道的。等到登上皇位,处理事务,仍然会有失误。何况太子生长在深宫之中,没有经历过百姓的艰难,能不骄傲放纵吗?你们一定要极力劝谏。”太子
春季,正月初一,发生日食。
十九日,静州的獠人反叛,将军李子和率军讨伐平定了叛乱。
文武官员再次请求太宗举行封禅大典,太宗说:“你们都认为封禅是帝王的盛事,我却不这么看。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富足,即使不封禅,又有什么妨碍呢!从前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难道会认为汉文帝的贤德不如秦始皇吗!况且祭祀上天,只需扫地而祭,何必一定要登上泰山之巅,堆积几尺高的泥土,才能表达对上天的诚心敬意呢!”群臣仍然不停地请求,太宗也有些想听从,只有魏征认为不可。太宗问:“你不希望我封禅,是因为我的功劳不够高吗?”魏征答:“功劳很高了。”太宗又问:“德行不够深厚吗?”答:“德行很深厚了。”“国家不够安定吗?”答:“安定了。”“四方少数民族没有臣服吗?”答:“臣服了。”“年成没有丰收吗?”答:“丰收了。”“祥瑞没有出现吗?”答:“出现了。”太宗说:“那为什么还不能封禅?”魏征答:“陛下虽然具备这六点,但承接隋末大乱之后,户口还没有恢复,粮仓仍然空虚,而陛下向东巡游,千车万马,沿途的供给耗费,难以承担。况且陛下封禅,各国都会聚集而来,远方少数民族的君主首领,都要随从;如今从伊水、洛水以东到大海、泰山一带,人烟稀少,满眼都是杂草,这是把戎狄引入内地,向他们展示我们的虚弱。何况赏赐无数,也满足不了远方之人的期望;免除赋税多年,也补偿不了百姓的劳苦;追求虚名而遭受实害,陛下何必这么做呢!”恰逢黄河南北几个州发生大水灾,封禅之事于是搁置。
太宗将要前往九成宫,通直散骑常侍姚思廉劝谏。太宗说:“我有气喘病,一到夏天就加重,只是去躲避一下罢了。”赏赐姚思廉五十匹绢。
监察御史马周上奏疏,认为:“东宫在宫城之中,而大安宫却在宫城西边,规模比皇宫还小,从天下人的观感来看,不够妥当。应当增修扩建,以符合朝廷内外的期望。另外,太上皇年纪已大,陛下应当早晚侍奉膳食。如今九成宫距离京城三百多里,太上皇有时思念陛下,陛下怎么能立刻赶到?再者,陛下这次出行,是为了避暑;太上皇还留在炎热的京城,而陛下独自住在凉爽的地方,侍奉父母的礼节,我私下认为不妥。如今出行计划已经确定,无法停止,希望陛下尽快公布返回日期,以解除众人的疑惑。还有,王长通、白明达都是乐工,韦盘提、斛斯正只会调马,即使技能出众,只需赏赐金银布帛即可,怎能破格授予官爵,让他们佩玉穿鞋,与士大夫并肩站立、同席而坐?我私下为这种做法感到羞耻。”太宗深表赞同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太宗因为新颁布的法令中没有三师这一官职,二月初二,下诏特别设置三师。
三月十五日,太宗前往九成宫。
十七日,吐谷浑侵犯兰州,州府军队将其击退。
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太宗因为她是皇后所生,特别疼爱她,下令有关部门准备的嫁妆是永嘉长公主的两倍。魏征劝谏说:“从前汉明帝想分封皇子,说:‘我的儿子怎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比!’下令都只给楚王、淮阳王封地的一半。如今给长乐公主的嫁妆,是长公主的两倍,这难道和汉明帝的想法不同吗!”太宗认为他说得对,入宫告诉了皇后。皇后感叹说:“我多次听说陛下称赞魏征,不知道原因,如今看他引用礼义来抑制君主的私情,才知道他真是国家的栋梁之臣!我和陛下结发为夫妻,深受陛下的恩宠礼遇,每次说话都要先观察陛下的脸色,不敢轻易冒犯威严;何况魏征作为臣子,与陛下关系疏远,却能如此直言进谏,陛下不能不听从他的意见。”于是请求派宦官送去四百缗钱、四百匹绢赏赐给魏征,并对他说:“听说你正直,如今亲眼见到了,所以赏赐你。希望你常保持这份忠心,不要改变。”太宗曾退朝后怒气冲冲地说:“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问是谁,太宗说:“魏征每次在朝廷上羞辱我。”皇后退下,穿上朝服站在庭院中,太宗惊讶地问她原因。皇后说:“我听说君主英明,臣子才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是因为陛下英明,我怎敢不祝贺!”太宗于是转怒为喜。
夏季,四月初八,襄州都督邹襄公张公谨去世。第二天,太宗出宫前往丧事举办地哀悼。有关部门上奏说,辰日忌讳哭泣。太宗说:“君主对臣子,就像父亲对儿子,情感发自内心,怎么能回避辰日!”于是痛哭不已。
六月十七日,金州刺史酆悼王李元亨去世。二十九日,江王李嚣去世。
秋季,七月初四,焉耆王突骑支派使者入朝进贡。起初,焉耆人进入中原通过沙漠之路,隋末这条路被封锁,改道经过高昌;突骑支请求重新开通沙漠之路,以方便往来,太宗同意了。因此高昌怨恨焉耆,派兵袭击焉耆,大肆抢掠后离去。
十九日,太宗在丹霄殿宴请三品以上官员。太宗从容地说:“天下安定,都是各位大臣的功劳。然而隋炀帝威震华夏和夷狄,颉利可汗占据北方荒漠,统叶护可汗雄踞西域,如今都已灭亡,这是我和你们亲眼所见,不要因强盛而自满!”
西突厥肆叶护可汗发兵攻打薛延陀,被薛延陀击败。肆叶护性情猜忌狠毒,听信谗言;有个乙利可汗,功劳最大,肆叶护因为他不是自己的同族,将其诛杀,因此各部都感到不能自保。肆叶护又猜忌莫贺设的儿子泥孰,暗中想除掉他,泥孰逃到焉耆。设卑达官和弩失毕二部起兵攻打肆叶护,肆叶护率领轻骑兵逃到康居,不久后去世。西突厥国人到焉耆迎接泥孰并拥立他为可汗,这就是咄陆可汗,他派使者向唐朝请求归附。八月十六日,太宗派鸿胪少卿刘善因前往册立咄陆为奚利邲咄陆可汗。
闰八月初四,太宗在丹霄殿宴请亲近的大臣,长孙无忌说:“王珪、魏征从前是仇敌,没想到今天能一起参加宴会。”太宗说:“魏征、王珪尽心侍奉他们的君主,所以我任用他们。但魏征每次进谏,我不听从时,我和他说话他总是不回应,这是为什么?”魏征答:“我认为事情不可行,所以进谏;如果陛下不听从而我却回应,那么事情就会施行,所以我不敢回应。”太宗说:“暂且回应之后再进谏,又有什么妨碍!”魏征答:“从前舜告诫群臣:‘你们不要当面顺从,背后又有议论。’我心里知道事情不对却口头上回应陛下,就是当面顺从,这难道是稷、契侍奉舜的心意吗!”太宗大笑说:“有人说魏征举止粗鲁傲慢,我看他反而更觉得可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魏征起身拜谢说:“陛下允许我直言进谏,所以我才能尽抒愚见,如果陛下拒绝接受,我怎敢多次冒犯陛下的威严呢!”
十七日,秘书少监虞世南献上《圣德论》,太宗赐给他手诏,说:“你对我的评价太高了。我怎敢与上古圣君相比!只是比近代帝王稍强罢了。然而你只看到了开头,不知道结尾。如果我能善始善终,那么这篇文章可以流传后世;如果不能,恐怕只会让后世嘲笑你。”
九月二十九日,太宗前往庆善宫,这是他出生时的旧宅,于是和显贵大臣一起宴饮,赋诗助兴。起居郎清平人吕才将这些诗谱成乐曲,命名为《功成庆善乐》,让八佾童子跳《九功之舞》,大型宴会时,与《破陈舞》一起在庭院中演奏。同州刺史尉迟敬德参加宴会,看到有人的位次在他之上,愤怒地说:“你有什么功劳,敢坐在我上面!”任城王李道宗坐在他旁边,上前劝解。尉迟敬德挥拳殴打李道宗,差点把他的眼睛打瞎。太宗很不高兴,停止了宴会,对尉迟敬德说:“我看到汉高祖诛杀功臣,心里常常责备他,所以想和你们共同保全富贵,让子孙后代绵延不绝。但你任职期间多次触犯法律,才知道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并非汉高祖的过错。国家的纲纪,只有赏赐和惩罚,非分的恩宠,不能多次得到,希望你努力约束自己,不要留下后悔!”尉迟敬德从此开始感到畏惧,收敛了自己的行为。
冬季,十月初五,太宗返回京城。太宗在大安宫侍奉太上皇宴饮,太宗和皇后轮流献上饮食和服饰等物品,直到深夜才结束。太宗亲自为太上皇搀扶车舆到殿门口,太上皇不允许,命令太子代替。
突厥颉利可汗郁郁不得志,多次和家人相对哭泣,容貌憔悴。太宗见到后怜悯他,因为虢州有很多麋鹿,可以打猎,于是任命颉利为虢州刺史;颉利推辞,不愿前往。二十三日,又任命他为右卫大将军。
十一月二十二日,契苾酋长何力率领部落六千多家前往沙州投降,太宗下诏将他们安置在甘州、凉州之间,任命何力为左领军将军。
三十日,任命左光禄大夫陈叔达为礼部尚书。太宗对陈叔达说:“你在武德年间有直言进谏之功,所以用这个官职来报答你。”陈叔达答:“我看到隋朝父子互相残杀,导致国家混乱灭亡,当时的进言,不是为了陛下,而是为了国家的大计。”
十二月十四日,太宗和侍臣讨论国家安危的根本。中书令温彦博说:“希望陛下始终像贞观初年那样,就好了。”太宗说:“我近来在处理政事上懈怠了吗?”魏征说:“贞观初年,陛下一心节俭,不倦地寻求进谏。近来营造修缮的工程稍微多了些,进谏的人常有触犯陛下旨意的,这就是不同之处。”太宗拍手大笑说:“确实有这样的事!”
二十二日,太宗亲自审查在押囚犯,看到应当处死的人,心生怜悯,放他们回家,约定明年秋天回来受刑。同时下令天下的死囚,都放回原籍,让他们到期前往京城。
这一年,党项等羌族部落先后归附唐朝的有三十万人。
公卿以下官员请求封禅的人络绎不绝,太宗告知他们:“我过去有气喘病,恐怕登高会加重病情,你们不要再提封禅的事了。”
太宗对侍臣说:“我近来处理事务有时不能都符合法令,你们认为事情很小,就不再上奏争辩。事情没有不是由小变大的,这是国家危亡的开端。从前关龙逄因忠言进谏而死,我常常为他痛心。隋炀帝骄横残暴而灭亡,这是你们亲眼所见。你们要常为我想到隋炀帝的灭亡,我常为你们想到关龙逄的死,这样还担心君臣不能相互保全吗!”
太宗对魏征说:“选拔官员,不能轻率。任用一个君子,那么君子都会前来;任用一个小人,那么小人就会争相进身。”魏征答:“是的。天下还没平定的时候,就只选取才能,不考察品行;战乱平定之后,就必须德才兼备才能任用。”
贞观七年(癸巳,公元633年)
春季,正月,将《破陈乐》改名为《七德舞》。十五日,太宗在玄武门宴请三品以上官员、各州州长和少数民族酋长,演奏《七德舞》《九功舞》。太常卿萧瑀上奏说:“《七德舞》表现圣上的功业还不够全面,请加上擒获刘武周、薛仁果、窦建德、王世充等人的场景。”太宗说:“他们都是一时的英雄,如今朝廷的大臣中很多人曾经侍奉过他们,如果看到旧主受屈辱的样子,怎能不伤心呢?”萧瑀道歉说:“这不是我能想到的。”魏征希望太宗停止武备,提倡文治,每次参加宴会,看到《七德舞》就低下头不看,看到《九功舞》就仔细观看。
三月十一日,侍中王珪因泄露宫中机密话语,被贬为同州刺史。十三日,任命秘书监魏征为侍中。
直太史雍县人李淳风上奏说,灵台的观测仪器制度简略,只有赤道,请求重新制造浑天黄道仪,太宗同意了。十六日,仪器制成并上奏太宗。
夏季,五月初七,太宗前往九成宫。
雅州道行军总管张士贵攻打反叛的獠人,将其击败。秋季,八月二十一日,左屯卫大将军谯敬公周范去世。太宗外出巡游时,常常命令周范和房玄龄留守京城。周范为人忠诚厚道、严肃正直,病重时,不肯离开宫中,最终在宫中去世,临死前与房玄龄相拥诀别说:“遗憾的是不能再侍奉圣上了!”
二十七日,任命张士贵为龚州道行军总管,率军攻打反叛的獠人。
九月,山东、河南四十多个州发生水灾,太宗派使者赈济灾民。
去年放回的天下死囚共三百九十人,没有人监督,都按时自行前往朝堂,没有一人逃亡藏匿;太宗全部赦免了他们。
冬季,十月十六日,太宗返回京城。
十一月十八日,任命开府仪同三司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坚决推辞说:“我身为外戚,担心天下人说陛下偏袒亲信。”太宗不允许,说:“我选拔官员,只看才能。如果没有才能,即使是亲信也不用,比如襄邑王李神符;如果有才能,即使是仇敌也会任用,比如魏征等人。今天任命你为司空,不是偏袒亲信。”
十二月十一日,太宗前往芙蓉园;十三日,在少陵原围猎。十五日,返回宫中,在过去汉朝的未央宫陪太上皇饮酒。太上皇命令突厥颉利可汗跳舞,又命令南蛮酋长冯智戴作诗,随后笑着说:“胡人和越人成为一家,自古以来从未有过!”太宗举杯为太上皇祝寿说:“如今四方少数民族臣服,都是陛下教诲的结果,不是我的智力所能做到的。从前汉高祖也曾陪太上皇在这座宫殿饮酒,妄自尊大,我不认同这种做法。”太上皇非常高兴。殿上众人都高呼万岁。
太宗对左庶子于志宁、右庶子杜正伦说:“我十八岁时,还在民间,百姓的疾苦和真假情况,没有我不知道的。等到登上皇位,处理事务,仍然会有失误。何况太子生长在深宫之中,没有经历过百姓的艰难,能不骄傲放纵吗?你们一定要极力劝谏。”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