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纪十四(公元538年-544年)-《资治通鉴白话版》

  大同四年(戊午年,公元538年)

  春季正月辛酉日(初一),发生日食。

  东魏砀郡捕获一头大象,送到邺城。丁卯日,东魏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元象。

  二月己亥日,梁武帝到藉田举行亲耕仪式。

  东魏大都督善无人贺拔仁攻打西魏南汾州,西魏刺史韦子粲投降,丞相宇文泰诛灭了韦子粲全族。东魏大行台侯景等人在虎牢练兵,准备收复河南各州,西魏的梁回、韦孝宽、赵继宗都弃城往西撤退。侯景攻打广州,几十天都没攻克,听说西魏救兵快到了,召集众将商议,代理洛州事务的卢勇请求前去侦察形势。卢勇于是率领一百名骑兵到大隗山,遭遇西魏军队。当时天色已晚,卢勇在树顶插了很多旗帜;夜里,把骑兵分成十队,吹着号角径直前进,活捉西魏仪同三司程华,斩杀仪同三司王征蛮后返回。广州守将骆超于是献城投降东魏,丞相高欢任命卢勇代理广州事务。卢勇是卢辩的堂弟。至此,南汾、颍、豫、广四州重新归入东魏。

  起初,柔然头兵可汗刚返回本国时,对西魏侍奉周到、礼仪完备。到永安年间以后,柔然在北方称雄,对西魏的礼仪逐渐傲慢,虽然仍有使者往来,却不再称臣。头兵可汗曾到过洛阳,心中仰慕中原文化,于是在柔然设置侍中、黄门等官职;后来抓获西魏汝阳王的典签淳于覃,对他亲近信任、委以重任,任命为秘书监,让他掌管文书。等到东西魏分裂,头兵可汗变得更加不恭顺,多次侵扰西魏边境。西魏丞相宇文泰因刚在关中定都,正忙着应对山东(东魏)的战事,想通过联姻安抚柔然,就把舍人元翌的女儿封为化政公主,嫁给头兵可汗的弟弟塔寒。又向西魏文帝建议,废掉乙弗皇后,迎娶头兵可汗的女儿。甲辰日,文帝让乙弗皇后出家为尼,派扶风王元孚迎接头兵可汗的女儿入宫做皇后。头兵可汗于是扣留东魏使者元整,不再回复东魏的使者。

  三月辛酉日,东魏丞相高欢因沙苑之败,请求解除大丞相职务,孝静帝下诏批准;不久后,又恢复了他的职位。

  柔然送悼后(头兵可汗之女)到西魏,随行有七百辆车、一万匹马、两千头骆驼。抵达黑盐池时,遇到西魏派来的仪仗卫队。柔然的营帐、坐席都朝东摆放,扶风王元孚请悼后把座位改向正南(中原帝王的方位),悼后说:“我还没见西魏君主,本来就是柔然的女子。西魏仪仗朝正南,我自当朝东。”丙子日,西魏文帝立郁久闾氏(悼后)为皇后。丁丑日,宣布大赦,任命王盟为司徒。丞相宇文泰到长安朝见文帝后,返回华州驻军。

  夏季四月庚寅日,东魏高欢到邺城朝见孝静帝;壬辰日,返回晋阳。

  五月甲戌日,东魏派兼散骑常侍郑伯猷出使梁朝。

  秋季七月,东魏荆州刺史王则入侵梁朝淮南地区。

  癸亥日,梁武帝下诏,因东冶刑徒李胤之得到如来舍利,宣布大赦。

  东魏侯景、高敖曹等人在金墉围攻西魏独孤信,太师高欢率领大军随后赶到;侯景把洛阳城内城外的官府、寺庙、民房全部烧毁,留存下来的不到十分之二三。西魏文帝本要去洛阳祭拜先帝陵墓,恰逢独孤信等人告急,就和丞相宇文泰一起东征,命令尚书左仆射周惠达辅佐太子元钦镇守长安,开府仪同三司李弼、车骑大将军达奚武率领一千名骑兵担任前锋。

  八月庚寅日,宇文泰抵达谷城,侯景等人想整军列阵等待他到来,仪同三司太安人莫多娄贷文请求率领自己的部众袭击西魏前锋,侯景等人坚决阻止。莫多娄贷文勇猛却专横,不听命令,和可朱浑道元率领一千名骑兵擅自前进。夜里,在孝水遭遇李弼、达奚武的军队。李弼命令士兵击鼓呐喊,拖着树枝扬起尘土(制造大军到来的假象),莫多娄贷文逃跑,李弼追击斩杀了他,可朱浑道元单人匹马逃脱,西魏俘获了莫多娄贷文的全部部众,押送到恒农。

  宇文泰进军瀍水东岸,侯景等人连夜解除金墉之围撤走。辛卯日,宇文泰率领轻骑兵追击侯景到黄河边,侯景摆开阵势,北靠河桥,南连邙山,与宇文泰交战。宇文泰的战马被流箭射中受惊狂奔,他因此失控落马。宇文泰摔在地上,东魏士兵追上来,他身边的人都逃散了,都督李穆跳下马,用马鞭抽打宇文泰的后背骂道:“你这溃败的士兵!你们主帅在哪儿,就你一个人留在这儿?”追兵没怀疑宇文泰是贵人,放过他继续前进。李穆把马交给宇文泰,和他一起逃走。

  西魏军队重新振作,反击东魏军,把东魏军打得大败,东魏军往北逃跑。京兆忠武公高敖曹轻视宇文泰,竖起自己的旗帜和伞盖冲阵,西魏集中精锐兵力攻打他,高敖曹的部众全被歼灭,他单人匹马逃往河阳南城。守将北豫州刺史高永乐,是高欢的堂侄,和高敖曹有怨恨,关紧城门不让他进。高敖曹仰头呼喊要绳子(想爬城),没得到回应,拔刀砍城门还没砍透,追兵就到了。高敖曹躲到桥下,追兵看见他的随从拿着金腰带,问高敖曹在哪里,随从指了指桥下。高敖曹知道逃不掉,抬头喊道:“来!我给你封个开国公!”追兵砍下他的首级离开。高欢听说后,悲痛得像丢了肝胆,打了高永乐两百棍,追赠高敖曹为太师、大司马、太尉。宇文泰赏赐杀高敖曹的人一万段布绢,每年分批给,直到北周灭亡,都没能给完。西魏还杀了东魏西兖州刺史宋显等人,俘虏一万五千名东魏士兵,东魏士兵跳进黄河淹死的数以万计。起初,高欢因万俟普年老,对他特别礼遇,曾亲自扶他上马。万俟普的儿子万俟洛摘下帽子磕头说:“愿拼死效力报答您的大恩。”到邙山之战时,东魏各路军队都北渡黄河桥撤退,只有万俟洛领兵不动,对西魏士兵说:“万俟受洛干(万俟洛的字)在这里,有胆量的就来!”西魏士兵畏惧他,不敢上前,高欢把万俟洛驻守的地方命名为“回洛”。

  当天,东西魏的军阵都很大,首尾相距遥远,从清晨到午后,交战几十回合,战场上雾气弥漫,双方都看不清彼此。西魏的独孤信、李远在右翼,赵贵、怡峰在左翼,作战都失利;又不知道文帝和宇文泰在哪里,都丢下士兵先撤退了。开府仪同三司李虎、念贤等人担任后军,见独孤信等人撤退,也跟着逃走。宇文泰因此烧毁营帐撤军,留下仪同三司长孙子彦镇守金墉。

  王思政跳下马,举起长矛左右横击,一矛就能打倒几个人。他深入东魏军阵,随从全战死了,自己也受了重伤,昏迷过去。恰逢天色已晚,东魏军也收兵了。王思政每次作战常穿破旧的衣甲,敌军不知道他是将帅,所以他得以幸免。帐下督雷五安在战场哭着寻找王思政,正好王思政苏醒过来,雷五安撕下衣服包扎他的伤口,扶他上马。到深夜,才回到营地。

  平东将军蔡佑下马步行作战,身边人劝他骑马,以防紧急情况,蔡佑发怒说:“丞相像待儿子一样待我,今天怎能贪生怕死!”率领身边十几人齐声大喊,冲击东魏军,杀伤很多敌人。东魏军把他们包围了十几层,蔡佑拉满弓箭,四面抵抗。东魏军招募身穿厚甲、手持长刀的士兵径直冲上去抓他,离蔡佑大约三十步时,身边人劝他射箭,蔡佑说:“我们的性命全靠这一箭,怎能虚发!”等到敌人离他只有十步远,蔡佑才射箭,敌人中箭倒地,东魏军稍稍后退,蔡佑慢慢领兵返回。西魏文帝抵达恒农时,恒农守将已经弃城逃走,之前被西魏俘虏、关押在恒农的东魏降兵一起闭门抵抗,宇文泰攻下恒农,杀了几百名带头抵抗的人。蔡佑在恒农追上宇文泰,夜里去见他,宇文泰说:“承先(蔡佑的字),你来了,我就不用担心了。”宇文泰受惊吓睡不着,枕着蔡佑的大腿,才安定下来。蔡佑每次跟随宇文泰作战,常冲在士兵前面。作战回来后,众将都争着报功,唯独蔡佑始终不说话。宇文泰常感叹说:“承先嘴上不说功劳,我该替他论功行赏。”宇文泰留下王思政镇守恒农,任命他为侍中、东道行台。

  西魏东征时,关中留守兵力稀少,之前俘虏的东魏士兵分散在民间,听说西魏军战败,谋划叛乱。李虎等人回到长安,想不出对策,就和太尉王盟、仆射周惠达等人护送太子元钦出城,驻守渭水北岸。百姓互相劫掠,关中陷入大乱。于是沙苑之战中被俘的东魏都督赵青雀、雍州百姓于伏德等人趁机反叛——赵青雀占据长安子城(内城),于伏德守卫咸阳,两人和咸阳太守慕容思庆各自收编降兵,抵抗西魏回师的军队。长安外城百姓合力抵抗赵青雀,每天都和他交战。大都督侯莫陈顺攻打叛军,多次击败他们,叛军不敢出城。侯莫陈顺是侯莫陈崇的哥哥。

  扶风公王罴镇守河东,大开城门,召集所有士兵说:“现在听说大军失利,赵青雀作乱,大家恐怕都没了坚守的心思。我王罴受朝廷委托守在这里,要以死报恩。愿意同心坚守的,就和我一起守城;要是担心城破,任凭你们出城离开。”众人被他的话感动,都没有二心。

  西魏文帝留在阌乡。丞相宇文泰因兵马疲惫,不能快速前进,又认为赵青雀等人是乌合之众,成不了大患,说:“我到长安后,派轻骑兵去城下,他们肯定会自己绑着来投降。”通直散骑常侍吴郡人陆通劝谏说:“叛军的谋反计划早定好了,肯定不会改过向善。毒蜂、毒蝎虽小却有毒,怎能轻视!而且叛军谎称东魏军队要到了,现在要是派轻骑兵去,百姓会以为是真的,只会更惊慌。现在军队虽然疲惫,但精锐还很多,凭您的威望,率领大军前去征讨,还怕打不赢吗!”宇文泰听从了他的建议,领兵西进。关中父老见到宇文泰,无不悲喜交加,男女老少互相庆贺。华州刺史宇文导领兵袭击咸阳,斩杀慕容思庆,活捉于伏德。又南渡渭水,和宇文泰会合攻打赵青雀,将其击败。太保梁景睿因生病留在长安,和赵青雀勾结,宇文泰杀了他。

  东魏太师高欢从晋阳率领七千骑兵到孟津,还没渡河,就听说西魏军已撤退,于是渡过黄河,派部将追击西魏军到崤山,没追上就返回了。高欢攻打金墉城,长孙子彦弃城逃走,把城里的房屋全烧了,高欢拆毁金墉城后撤军。

  东魏迁都邺城时,主客郎中裴让之留在洛阳。独孤信战败后,裴让之的弟弟裴诹之跟随宇文泰入关,任大行台仓曹郎中。高欢囚禁了裴让之兄弟五人,裴让之说:“从前诸葛亮兄弟,分别辅佐吴、蜀,都尽心尽力;何况我老母亲还在这里,不忠不孝的事,我绝不会做。您要是以诚待人,别人也会真心归附;要是猜忌多疑,离成就霸业就远了。”高欢把他们全放了。

  九月,西魏文帝进入长安,丞相宇文泰返回华州驻军。

  东魏大都督贺拔仁攻打邢磨纳、卢仲礼等人,平定了叛乱。

  卢景裕本是儒生,太师高欢释放了他,召他到家里讲学,让他教自己的儿子们。卢景裕讲论儒学精微之处时,有人提出疑难反驳,甚至大声斥责、言辞无礼,但卢景裕神情庄重,风度不变,从容答辩,让人抓不到漏洞。他性格清静,做官多次升降,都没有得意或失意的神色;穿粗衣、吃粗粮,也安然自在,整天端庄严肃,像面对宾客一样。

  冬季十月,西魏把高敖曹、窦泰、莫多娄贷文的首级归还给东魏。

  梁朝散骑常侍刘孝仪等人出使东魏。

  十二月,西魏是云宝袭击洛阳,东魏洛州刺史王元轨弃城逃走。都督赵刚袭击广州,攻克城池。至此,从襄阳、广州往西的城镇重新归入西魏。

  西魏从正光年间以后,各地战乱不断,百姓为逃避赋税徭役,大多出家当僧尼,僧尼人数达两百万,寺庙有三万多座。到这时,东魏才下诏:“州牧、郡守、县令擅自修建寺庙的,按所耗费的人力财力,以‘枉法’定罪。”

  起初,西魏伊川豪强李长寿任防蛮都督,屡立战功,升任北华州刺史。孝武帝西迁后,李长寿率领部众抵抗东魏,西魏任命他为广州刺史。侯景攻下他的营垒,杀了他。李长寿的儿子李延孙又召集父亲的旧部抵抗东魏,西魏权贵广陵王元欣、录尚书长孙稚等人都带着家人去投奔他,李延孙提供物资、派兵护送,让他们顺利抵达关中。东魏高欢把他视为祸患,多次派兵攻打,都没能攻克。西魏任命李延孙为京南行台、节度河南诸军事、广州刺史。李延孙以平定伊水、洛水地区为己任,西魏因他兵力不足,又任命李长寿的女婿京兆人韦法保为东洛州刺史,配给几百士兵援助他。韦法保本名韦佑,通常以表字行世,到任后,和李延孙联合兵力,在伏流设置营寨。独孤信进入洛阳时,想修缮宫殿,派外兵郎中天水人权景宣率领三千步兵出去采伐木材、运输物资。恰逢东魏军队到来,河南各地反叛,权景宣从小路往西逃走,和李延孙会合,攻打孔城,攻克后,洛阳以南地区不久也重新归附西魏。丞相宇文泰于是留下权景宣镇守张白坞,指挥东南地区响应关中的军队。这一年,李延孙被他的长史杨伯兰杀害,韦法保当即领兵占据李延孙的营寨。

  东魏将领段琛等人占据宜阳,派阳州刺史牛道恒引诱西魏边境百姓。西魏南兖州刺史韦孝宽对此很担忧,就伪造了一封牛道恒写给自己的信,信中表达了归顺西魏的意思,派间谍把信送到段琛的军营,段琛果然怀疑牛道恒。韦孝宽趁他们互相猜忌,出兵袭击,活捉牛道恒和段琛,崤山、渑池地区从此平定。东道行台王思政因玉壁地势险要,请求在此筑城,从恒农迁到玉壁镇守,西魏下诏加封他为都督汾、晋、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仍任东道行台。

  东魏任命高澄代理吏部尚书,他开始改革崔亮制定的“按年资选官”制度,选拔贤能之人;又淘汰尚书郎,精选有才能、有门第的人担任。凡是有才华名声的士人,即使没被推荐提拔,也都召到门下,和他们一起宴饮、讲论学问、赋诗,士大夫因此称赞他。

  大同五年(己未年,公元539年)

  春季正月乙卯日,梁朝任命尚书左仆射萧渊藻为中卫将军,丹杨尹何敬容为尚书令,吏部尚书张缵为仆射。张缵是张弘策的儿子。从晋、宋以来,宰相都以诗文自娱,唯独何敬容勤于处理公文,每天忙到傍晚都不休息,被当时的人嘲笑鄙视。自从徐勉、周舍去世后,掌权的大臣中,外朝是何敬容,内省(皇宫内机构)是朱异。何敬容朴实耿直、没文采,以维护朝廷纲纪为己任;朱异文采出众、反应敏捷,刻意迎合世俗、博取声誉。两人行事不同,却都得到梁武帝的宠信。朱异擅长揣摩武帝心意、阿谀奉承,掌权三十年,大肆收受贿赂,蒙蔽武帝视听,朝野上下无不怨恨他。他的园林住宅、奇珍玩物、饮食享乐、歌舞女色,都堪称当时最奢华。每次休假,他家门口车马挤满,只有王承、王稚和褚翔不去拜访。王承、王稚是王暕的儿子;褚翔是褚渊的曾孙。

  丁巳日,御史中丞、参礼仪事贺琛上奏:“到南北郊坛祭天祭地,以及到藉田举行亲耕仪式,往返都应乘坐辇车(人力车),不再乘坐辂车(马车)。”武帝下诏批准,祭祀宗庙时仍乘坐玉辇。贺琛是贺玚的侄子。

  辛酉日,东魏任命尚书令孙腾为司徒。

  辛未日,梁武帝到南郊祭天。

  西魏丞相宇文泰在大行台设置学校,选拔丞郎、府佐中品德好、聪明机敏的人做学生,命令他们白天处理公务,晚上去学校听讲研习。

  东魏丞相高欢,因徐州刺史房谟、广平太守羊孰、广宗太守窦瑗、平原太守许惇政绩突出、为官清廉,写信给各州刺史,称赞这几人,以勉励其他官员。

  夏季五月甲戌日,东魏立丞相高欢的女儿为皇后;乙亥日,宣布大赦。

  西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李弼为司空。

  秋季七月,西魏任命扶风王元孚为太尉。

  九月甲子日,东魏征调京畿地区十万人修建邺城,四十天后完工。冬季十月癸亥日,因新皇宫建成,东魏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兴和。

  西魏在阳武门外放置纸笔,让百姓写下对朝政的意见,以了解施政得失。

  十一月乙亥日,东魏派散骑常侍王元景、魏收出使梁朝。

  东魏因《正光历》误差越来越大,命令校书郎李业兴重新修订,以“甲子”为元年,命名为《兴光历》,修成后开始推行。

  梁朝散骑常侍朱异上奏:“近来设置的州越来越多,而且大小不等、等级混乱,请把州分为五等,州的官阶高低、下属官员多少,都按等级区分。”武帝下诏批准。于是上等州二十个,二等州十个,三等州八个,四等州二十三个,五等州二十一个。当时武帝正忙于征战,开拓疆域——北过淮河、汝水,东到彭城,西抵牂柯(今贵州一带),南平俚人部落,设置的州郡繁多杂乱,所以朱异请求分级管理。其中五等州都是异族归附后设置的,只有州名却没有实际辖地;有的在偏远地区百姓聚居的村落设置州、郡、县,刺史、太守、县令都用当地人担任,尚书省无法全面管辖,加上山川险峻、路途遥远,这些州郡很少向朝廷进贡。除了五等州之外,还有二十多个州说不清具体位置,全国共有一百零七个州。又因边境的军镇,虽然管辖百姓不多,但想提高将帅地位,就把军镇都改设为郡,有的一人兼任两三个郡的太守。州郡虽多,户口却日益减少。

  西魏自从孝武帝西迁以来,礼乐制度散失,丞相宇文泰命令左仆射周惠达、吏部郎中北海人唐瑾,根据旧有典章增减修订,到这时礼乐制度才逐渐完备。

  大同六年(庚申年,公元540年)

  春季正月壬申日,东魏任命广平公库狄干为太保。

  丁丑日,东魏孝静帝迁入新皇宫,宣布大赦。

  西魏扶风王元孚去世。

  二月己亥日,梁武帝到藉田举行亲耕仪式。

  西魏开始铸造五铢钱。

  东魏大行台侯景从三鵶出兵,准备收复荆州,西魏丞相宇文泰派李弼、独孤信各率五千骑兵从武关出兵,侯景于是撤军返回。

  西魏文后(乙弗皇后)出家为尼后,住在别宫,悼后(柔然公主)仍忌恨她,就提议让文后的儿子武都王元戊任秦州刺史,让文后随儿子去秦州。西魏文帝虽然因国家大计(联姻柔然)不得不这样做,但对文后的恩情始终没忘,暗中让她留长头发,有接她回来的打算。恰逢柔然率领全国兵力南侵,当时很多人说柔然是因为悼后的缘故出兵,文帝说:“哪有发动百万大军只为一个女子的道理!但即便如此,让世人说这种话,我还有什么脸面见将帅!”于是派中常侍曹宠携带亲笔诏书,赐文后自尽。文后哭着对曹宠说:“愿皇上万寿无疆,天下安宁,我死而无憾!”随即自杀。文帝命人在麦积崖凿洞安葬她,墓号“寂陵”。

  夏季,宇文泰召集各路军队驻守沙苑,防备柔然。右仆射周惠达征调兵马守卫长安,在街巷挖掘壕沟,还召雍州刺史王罴前来商议,王罴不肯应召,对使者说:“如果柔然到渭水北岸,我王罴自己率领乡邻就能打败他们,不用麻烦国家兵马,何必在天子城里这么惊慌失措!都是周家小子(指周惠达)胆小造成的。”柔然军队到夏州就撤退了。不久后,悼后生病去世。

  五月乙酉日,西魏行台宫延和、陕州刺史宫延庆投降东魏,东魏把河北马场改为义州,安置他们。

  东魏阳州武公高永乐去世。

  闰五月丁丑日(初一),发生日食。

  己丑日,东魏封皇兄元景植为宜阳王,皇弟元威为清河王,元谦为颍川王。

  六月壬子日,东魏华山王元鸷去世。

  秋季七月丁亥日,东魏派兼散骑常侍李象等人出使梁朝。八月戊午日,梁朝宣布大赦。

  九月戊戌日,梁朝司空袁昂去世,他留下遗嘱,不接受朝廷追赠的官爵和谥号,嘱咐儿子们不要向朝廷呈递生平事迹、不要立墓志铭。武帝不允许,追赠他原来的官职,谥号“穆正公”。

  冬季十一月,西魏太师念贤去世。

  吐谷浑自从莫折念生叛乱后,就和西魏断绝往来。伏连筹去世后,儿子夸吕继位,开始自称可汗,定都伏俟城(今青海湖西岸)。吐谷浑疆域东西三千里,南北一千多里,官职有王、公、仆射、尚书、郎中、将军等名号。这一年,吐谷浑才派使者借道柔然,出使东魏。

  大同七年(辛酉年,公元541年)

  春季正月辛巳日,梁武帝到南郊祭天,宣布大赦。辛丑日,到明堂祭祀。

  宕昌王梁企定被部下杀死,弟弟梁弥定继位。二月乙巳日,梁朝任命梁弥定为河、梁二州刺史、宕昌王。

  辛亥日,梁武帝到藉田举行亲耕仪式。

  西魏幽州刺史顺阳王元仲景因事获罪,被赐死。

  三月,西魏夏州刺史刘平伏占据上郡反叛,大都督于谨讨伐并活捉了他。

  夏季五月,梁朝派兼散骑常侍明少遐等人出使东魏。

  秋季七月己卯日,东魏宜阳王元景植去世。

  西魏任命侍中宇文测为大都督、代理汾州事务。宇文测是宇文深的哥哥,治理政务简约仁惠,深得士民之心。汾州与东魏接壤,东魏人多次来劫掠,宇文测抓获劫掠者后,下令解开他们的绑绳,带过来见面,为他们摆设酒食,以宾客之礼相待,还供给粮食,派人护送他们出境。东魏人非常惭愧,不再来劫掠,汾州、晋州之间甚至可以互通婚丧喜庆的消息,当时的舆论都称赞宇文测。有人告发宇文测和境外勾结,丞相宇文泰发怒说:“宇文测为我安定边境,我了解他的心意,谁敢离间我们兄弟!”下令把告发的人斩首。

  西魏丞相宇文泰想改革时政,制定强国富民的制度,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苏绰竭尽才智,协助他推行改革——裁减官员,设置“二长”(里长、党长,基层官职),又实行屯田以供给军队和国家开支。苏绰还制定了“六条诏书”,九月,上奏朝廷后开始推行:一为“清心”(为官者要端正心态),二为“敦教化”(推行道德教化),三为“尽地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四为“擢贤良”(选拔贤能人才),五为“恤狱讼”(谨慎处理司法案件),六为“均赋役”(公平分摊赋税徭役)。宇文泰非常重视这六条诏书,常把它放在座位旁边,还命令百官学习背诵,州牧、郡守、县令等地方官,凡是不熟悉六条诏书和户籍账目的,一律不能任职。

  东魏孝静帝诏令百官在麟趾阁商议制定法律制度,称为《麟趾格》,冬季十月甲寅日,正式颁布推行。

  十二月乙巳日,东魏征调五万名民夫修建漳滨堰,三十五天后完工。

  十一月丙戌日,东魏任命彭城王元韶为太尉,度支尚书胡僧敬为司空。胡僧敬本名胡虔,以表字行世,是胡国珍的侄孙、东魏孝静帝的舅舅。

  十二月,东魏派兼散骑常侍李骞出使梁朝。

  交趾人李贲世代是当地豪强,做官却不得志。有个叫并韶的人,擅长写文章,去吏部求官,吏部尚书蔡撙因“并”姓没有前代名人,只任命他为广阳门郎;并韶对此感到耻辱。李贲和并韶返回乡里,谋划叛乱,恰逢交州刺史武林侯萧咨因苛刻残暴失去民心——当时李贲任德州监军,趁机联合几个州的豪强一起反叛。萧咨向李贲行贿,才得以逃回广州。梁武帝派萧咨和高州刺史孙冏、新州刺史卢子雄领兵攻打李贲。萧咨是萧恢的儿子。

  这一年,西魏又增补了十二条新法令。

  东魏丞相高欢因各州征收的绢帛不符合旧制(尺寸不足),百姓深受其苦,上奏请求下令统一以四十尺为一匹。

  西魏自从战乱以来,农民、商人失业,六镇百姓相继向内迁徙,到齐州、晋州谋生,高欢借助这些人成就了霸业。东西魏分裂后,连年战争,河南各州郡荒草丛生,官府和百姓都穷困枯竭,很多人饿死。高欢命令各州沿黄河及渡口、桥梁处都设置粮仓储存粮食,通过漕运转运,供给军队,防备饥荒;又在幽州、瀛州、沧州、青州四州靠海地区煮盐。军队和国家的开支,才勉强得以维持。到这时,东部地区连年丰收,一斛谷价降到九钱,山东(东魏境内)的百姓逐渐恢复生机。

  东魏尚书令高澄娶了孝静帝的妹妹冯翊长公主,生下儿子高孝琬,朝中权贵前来祝贺,高澄说:“这是皇上的外甥,应该先祝贺皇上。”三天后,孝静帝亲临高澄府第,赏赐一万匹锦彩布绢。于是权贵们争相送礼,高澄家的财物堆满了十间房屋。

  东魏临淮王元孝友上奏:“现行制度规定一百家为一族,二十五家为一闾,五家为一比。一百家之内有二十五名闾帅,这些人都免除徭役,导致苦乐不均——就像羊少狼多,还有人趁机侵吞利益,这一弊端已经很久了。京城各坊,有的七八百家只设一个里正、两个史吏,各种事务都能处理好,何况外州呢!请保留‘三正’(族正、闾正、比正)的名称不变,但每闾只设两个比(即十家为一闾),这样每族可减少十二名免役的闾帅——节省的绢帛、徭役兵力,好处非常多。”奏章被下发到尚书省,却被搁置没有施行。

  安成郡望族刘敬躬用妖术迷惑民众,很多人相信他。

  大同八年(壬戌年,公元542年)

  春季正月,刘敬躬占据安成郡反叛,改年号为永汉,设置官职属吏,进攻庐陵,逼近豫章。南方很久没有经历战争,人心惶恐,豫章内史张绾招募士兵抵抗。张绾是张缵的弟弟。二月戊戌日,江州刺史湘东王萧绎派司马王僧辩、中兵曹子郢讨伐刘敬躬,受张绾指挥。三月戊辰日,活捉刘敬躬,押送到建康斩首。王僧辩是王神念的儿子,学识渊博、能言善辩,气度庄重,虽然射箭射不透铠甲(不擅长武艺),但志向高远。

  西魏开始设置六军(天子禁军)。

  夏季四月丙寅日,东魏派兼散骑常侍李绘出使梁朝。李绘是李元忠的侄子。

  东魏丞相高欢到邺城朝见孝静帝。司徒孙腾因事获罪被免职;乙酉日,任命彭城王元韶为录尚书事,侍中广阳王元湛为太尉,尚书右仆射高隆之为司徒。起初,太傅尉景和高欢一起归附尔朱荣,尉景的妻子是高欢的姐姐,他自恃是功勋贵戚,贪婪放纵、不守法度,被有关部门弹劾入狱;高欢三次到皇宫哭着求情,尉景才得以免死。丁亥日,尉景被降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高欢去探望他,尉景躺在床上不起来,大喊:“杀我的时候到了吗!”高欢安抚他并向他道歉。辛卯日,任命库狄干为太傅,领军将军娄昭为大司马,封祖裔为尚书右仆射。六月甲辰日,高欢返回晋阳。

  八月庚戌日,东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侯景为兼尚书仆射、河南道大行台,让他根据情况防备、讨伐敌军。

  西魏任命王盟为太保。东魏丞相高欢攻打西魏,从汾州、绛州进军,军营连绵四十里,西魏丞相宇文泰派王思政镇守玉壁,阻断东魏军的道路。高欢写信招降王思政说:“如果投降,就任命你为并州刺史。”王思政回信说:“可朱浑道元投降后,为什么没得到并州刺史之职?”冬季十月己亥日,高欢围攻玉壁,一共围了九天,恰逢大雪,士兵又冷又饿,很多人死亡,于是解除包围撤退。西魏派太子元钦镇守蒲坂,宇文泰出兵蒲坂,抵达皂荚,听说高欢已撤退渡汾河,追击却没追上。十一月,东魏任命可朱浑道元为并州刺史。

  十二月,西魏文帝在华阴打猎,大宴将士,宇文泰率领众将朝见文帝。又在沙苑北边修建万寿殿。

  辛亥日,东魏派兼散骑常侍杨斐出使梁朝。

  孙冏、卢子雄讨伐李贲时,因春季瘴气即将弥漫,请求等到秋季再进军;广州刺史新渝侯萧映不允许,武林侯萧咨又催促他们。孙冏等人抵达合浦时,士兵死亡达十分之六七,部众溃散而回。萧映是萧憺的儿子。萧咨上奏说孙冏和卢子雄与叛军勾结,故意逗留不进,梁武帝下令在广州将二人赐死。卢子雄的侄子卢子略、卢子烈,以及主帅广陵人杜天合、弟弟杜僧明、新安人周文育等人,率领卢子雄的部众攻打广州,想杀死萧映、萧咨,为卢子雄报仇。西江督护、高要太守吴兴人陈霸先率领三千精锐士兵救援广州,大败卢子略等人,杀死杜天合,活捉杜僧明、周文育。陈霸先因杜僧明、周文育骁勇过人,释放了他们,任命为自己的主帅。武帝下诏任命陈霸为先直阁将军。

  西魏丞相宇文泰的妻子冯翊公主生下儿子宇文觉。

  东魏任命光州刺史李元忠为侍中。李元忠虽然身处要职,却不把政务放在心上,只以饮酒自娱。高欢想任命他为仆射,世子高澄说他放浪不羁、经常醉酒,不能把尚书省的政务托付给他。李元忠的儿子李搔听说后,劝父亲少喝酒,李元忠说:“我说当仆射不如喝酒快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