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旧城改造-《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

  龙湖老城区次中心地段、占地广阔、人口密集的“解放村”,是龙湖乃至林州市最大的棚户区,也是历任领导都想动、却都不敢真动,或者动了也失败了的“深水区”。

  解放村,名字带着历史的荣光,现状却满是窘迫。这里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筒子楼、简易平房,甚至还有不少私自搭建的窝棚。巷道狭窄逼仄,仅容一人通过;基础设施严重老化,电线如蛛网般缠绕,消防隐患巨大;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几百户共用一个给排水点和公共厕所。居住于此的,有祖辈扎根于此的老居民,有下岗失业的工人,有外来务工的底层群体,人员构成复杂,利益诉求多元。

  更棘手的是历史遗留问题。解放村的部分土地权属模糊,涉及多年前的城乡结合部征地遗留问题;部分房屋仅有历史居住证明,没有正规产权;还存在不少违规扩建、占用公共通道的建筑。前几任领导并非没有尝试过改造,但要么因补偿标准无法谈拢而搁浅,要么因少数“钉子户”的激烈抵抗而被迫中止,甚至引发过群体性事件,成了谁碰谁烫手的“政治沼泽”。

  章峰柏拿着解放村的初步调研报告,眉头紧锁地来找林万骁:“书记,解放村的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复杂。光是理清里面的产权关系和人口构成,就是一项浩大工程。补偿安置的压力巨大,区财政就算加上基金,也感觉吃力。而且,那里的居民……抱团很紧,抵触情绪很大,工作难度恐怕远超当年的彩虹桥项目。”

  林万骁仔细翻阅着报告,里面附着的一些现场照片触目惊心:开裂的墙体、漏雨的屋顶、堆积如山的垃圾、孩子们在狭窄巷道里追逐打闹……他的手指在照片上轻轻敲击着,目光沉静。

  “难度大,就不做了吗?”林万骁抬起头,看向章峰柏,“解放村就像长在龙湖心脏部位的一块溃疮,不彻底根治,迟早会引发更大的问题。这不仅关乎城市形象,更关乎里面几千户居民最基本的生存尊严和生命安全!这是我们绕不过去,也绝不能绕过去的坎!”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龙湖新城的方向,语气坚定:“彩虹桥项目我们啃下来了,低效用地我们盘活了,没道理在解放村这里栽跟头!这件事,必须做,而且必须做成!”

  很快,“解放村片区综合改造工程指挥部”正式成立,林万骁再次亲任总指挥,章峰柏任常务副总指挥,抽调了住建、规划、自然资源、司法、信访以及所属街道的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组。

  与以往任何项目都不同,林万骁为解放村改造定下了“阳光透明、群众参与、依法依规、柔性疏导”的十六字方针。他坚决反对那种“关门定方案、强势强推”的传统模式。

  工作组进驻解放村的第一件事,不是测量画线,而是“扫楼”摸底和建立信任。数百名工作人员,分成几十个小组,带着政策宣传册和登记表,挨家挨户敲门,了解每一户的家庭情况、居住面积、产权证明、实际困难、改造诉求。起初,居民们充满戒备和怀疑,冷言冷语、闭门羹是家常便饭。但工作人员秉持着“耐心、细心、将心比心”的态度,一次不行两次,白天没人晚上去,慢慢敲开了一些居民的心扉。

  同时,指挥部在村里显眼位置设立了公示栏和临时办公室,所有政策法规、补偿标准、工作流程全部上墙公示,接受监督。还创新性地选举产生了由居民代表、老党员、有威望的老人组成的“自治改造委员会”,全程参与改造方案的制定、补偿标准的讨论、安置房源的选择等核心环节。

  然而,深水区之所以为深水区,就在于其下的暗礁漩涡。利益的博弈很快显现。

  一部分拥有正规产权、面积较大的居民,期望值极高,要求原地回迁且面积“一比一点五”甚至更高。

  一部分只有居住权或无证房的居民,则担心补偿过低无法安置,对未来充满焦虑。

  几家早年违规扩建、甚至占用消防通道搭建铺面的住户,更是抱团形成“同盟”,声称其扩建部分为“历史形成”,要求与有证房同等补偿,态度强硬,成为最大的阻力点。

  还有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混迹其中,散布谣言,煽动抵触情绪,企图从中牟利。

  一次由自治改造委员会组织的居民意见征求会上,各方吵得不可开交。那几个违规扩建的“同盟”代表,拍着桌子叫嚣:“不按我们的要求来,谁也别想拆!除非从我们身上压过去!”

  场面一度濒临失控。工作组的一些年轻同志感到极大的压力和委屈。

  林万骁在听取汇报后,没有责备工作人员,而是冷静地分析:“触及核心利益,有这样的反应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守住政策的底线,也要找到突破的支点。”

  他指示:“第一,政策底线绝不能突破。对于违规建筑,必须严格依法认定,绝不允许‘违章变合法’!这是原则问题,关系到整个改造的公平性和后续所有项目的权威性。”

  “第二,分化瓦解。那些有正规产权的居民是大多数,他们的诉求相对合理,要重点做好他们的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孤立极少数漫天要价者和违规者。”

  “第三,司法保障和人性化操作相结合。政法委陆蔓书记那边我已经沟通好,公安、法院会提前介入,对煽动闹事、阻挠公务的行为固定证据,依法处理。同时,对于确实困难的家庭,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可以通过社会救助、提供过渡房、帮助就业等方式予以帮扶。”

  他特别强调:“我们要让绝大多数群众看到,政府是来讲道理、办实事的,是站在公平公正立场上的。只要大多数人理解支持了,少数人就翻不起大浪。”

  策略调整后,工作组的行动更加有的放矢。他们重点走访那些通情达理的有证房居民,帮他们算清补偿账、环境改善账、资产升值账;对于困难家庭,联系民政、人社部门上门对接帮扶政策;对于那几家违规扩建的“钉子户”,则由司法、城管、消防等部门联合上门,下达法律文书,明确告知其行为的违法性质和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并全程录音录像。

  与此同时,龙湖产业发展基金也悄然发挥作用,提前锁定了几处位置合适、价格合理的商品房源,作为改造安置的备选,确保了安置房的质量和供应。

  解放村改造,这片最深的水域,已然搅动。林万骁站在指挥部的作战图前,深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每一户的签约,都可能是一场艰苦的谈判;每一个“钉子户”的拔除,都可能伴随着风险。但他别无选择,唯有以更大的决心、智慧和耐心,趟过这片深水,为龙湖的城市更新,也为那数千户居民期盼已久的安居梦想,杀出一条血路。这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民心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