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岁岁平安-《【王俊凯】玫瑰与E弦》

  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冬季假期从12月15日到1月8日,与中国寒假完美错开。

  姜时愿结束期末考后,订了12月16日的机票。航班跨越了半个地球,当飞机降落在重庆江北机场时,舷窗外已是万家灯火。

  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霓虹像两条发光的绸带,缠绕着山城的轮廓。姜时愿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长时间的飞行让她的耳膜仍有些不适。

  推着行李箱走出来,接机口的人群中,她一眼就看到了父母——姜明远穿着那件熟悉的深灰色大衣,林文茵穿着一家人的同款毛衣在人群中格外醒目。

  “岁岁!”林文茵小跑着迎上来,毛衣下摆随着动作轻轻摆动。她身上淡淡的栀子花香瞬间驱散了姜时愿旅途的疲惫。

  姜明远接过琴盒和行李箱,细细打量女儿:“瘦了。”他的目光扫过女儿微微泛青的眼圈,声音不自觉地放轻,“家里炖了山药排骨汤,今天太晚了,先休息。”

  夜色中的重庆灯火阑珊。姜明远专注地开着车,后视镜里映出女儿靠在窗边的侧脸。

  林文茵从副驾驶回头:“过几天你生日我们去爷爷奶奶家,他们说你今年春节赶不回来,咱们就提前一起过。”

  姜时愿捧着温热的蜂蜜水,车窗倒映出她微微发红的眼眶。桥上的灯光如流星般掠过,在琴盒上投下流动的光斑。

  这个瞬间,十几小时的时差、八千公里的距离,都被家的温度悄然弥合。

  这天,重庆的冬日阳光透过纱帘,姜时愿盘腿坐在卧室地毯上,手机屏幕里屏幕里是和林小满还有夏晴的画面。

  “岁岁你放假好早啊!”林小满趴在人大宿舍的桌上,面前是成堆的资料,她哀怨地戳了戳屏幕上姜时愿的脸,“我们还要到一月底才放假。”

  夏晴的镜头晃动着,国体食堂的绿白格子桌布上摆着寡淡的减脂餐:“在这么吃下去我要失去味觉了。”她夹起一根水煮西兰花,突然眼睛一亮,“不过有个好消息——我要参加下一届亚运会了!”

  “哇!”林小满和姜时愿同时惊呼。视频窗口因为三人突然提高的音量而出现细微的电流杂音。

  “冰上女王!”林小满转着笔,笔杆在指间翻飞,“记得给我们留观看位。”

  姜时愿轻呼拍着手,腕间的红绳在阳光下格外显眼:“我就知道你能行!上次看你比赛视频,那个三周跳简直完美。”

  夏晴的筷子在屏幕前划出一道弧线:“到时候你们都得来现场给我加油!”她的运动服领口别着小小的国旗徽章,在食堂灯光下闪闪发亮。

  “那必须的!”林小满突然想起什么,转向姜时愿,“对了,岁岁你的生日礼物我直接寄到你家了。”

  夏晴笑着挑眉:“我的已经在路上了。物流显示明天就到。”

  三个女孩隔着屏幕相视而笑。重庆的阳光、北京的雪、训练基地的冰,都融化在这个冬日的约定里。

  圣诞节这天重庆难得放了晴。姜时愿跟着父母来到爷爷奶奶家,刚推开贴着手写福字的铁门,炖肉的香气便扑面而来。

  “岁岁来啦?”奶奶系着碎花围裙从厨房探出头,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细如发丝的面条上卧着金黄的荷包蛋,青翠的葱花浮在清亮的汤面上,“快趁热吃,面要坨了。”

  姜时愿接过碗,“好香啊,谢谢奶奶。”

  爷爷坐在阳台的小板凳上择菜,冬日的阳光为他花白的鬓角镀上金边。他脚边的竹篮里堆着嫩绿的豌豆尖,枯瘦的手指灵活地掐去老茎:“我们岁岁又长一岁喽。”

  厨房里,林文茵放下东西就系上围裙帮厨。

  “妈,这红烧肉收汁是不是还差点火候?”林文茵用锅铲轻轻翻动着砂锅里的肉块,油亮的酱汁咕嘟咕嘟冒着泡。

  奶奶凑过来看了看:“再加点冰糖,小火焖十分钟。”她转身从橱柜里取出糖罐,“岁岁最爱吃甜口的。”

  姜明远站在一旁剥蒜,袖口沾了点蒜皮:“爸,您这鸡汤炖了多久?”

  “四个钟头,”爷爷头也不抬,继续掐着豌豆尖,“土鸡是老王头家养的,一点饲料没喂。”

  午饭时,圆桌上摆满了堪比年夜饭的菜肴——奶奶拿手的红烧肉油亮诱人,爷爷炖的鸡汤澄黄清透,林文茵做的糖醋排骨堆成小山,姜明远特意绕路去买的麻辣烤鱼还在滋滋作响。

  “首先祝我们岁岁生日快乐!”爷爷举起小酒杯,杯中的老白干晃出细小的涟漪。

  “然后今天提前一家人过个春节,”奶奶夹了块鱼肚子肉放进姜时愿碗里,“岁岁平安!”她特意把最后四个字念得字正腔圆,像在说什么重要的咒语。

  姜明远给每人盛了碗鸡汤,金黄的油花在碗边聚成月牙:“爸,您这汤炖得真绝,骨髓都化在汤里了。”

  “那可不,”爷爷得意地抿了口酒,“我五点钟就起来看火了。”他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指比划着,“文火慢炖,水要一次加够,中间不能掀盖。”

  说着他夹起一筷子豌豆尖放到姜时愿碗里,“岁岁,你在国外是不是没好好吃饭?脸都尖了。”

  “我有好好吃饭的,”姜时愿笑着给爷爷夹了块红烧肉,肥瘦相间的肉块颤巍巍地挂在筷尖,“茱莉亚旁边就有家中餐馆,老板是中国人。”

  “那能一样吗?”奶奶又往她碗里堆了个狮子头,“你看你这手腕细的,琴弓都比它粗。”

  林文茵舀了勺虾仁蒸蛋:“妈,她这是遗传我的骨架小。”说着却还是往女儿碗里添了只鸡腿。

  “爷爷奶奶,尝尝这个,”姜时愿转移话题,给爷爷奶奶夹了片香肠,“我特意从纽约中国城带的,说是老师傅做的。”

  爷爷咬了一口,眯起眼睛:“花椒放少了,肥肉也不够香。”他摇摇头,“还是你奶奶灌的好吃。”

  “那当然,”奶奶骄傲地挺直腰板,“我用的可是农家土猪肉,肥三瘦七...”

  姜明远趁机往父亲碗里夹了块糖醋排骨:“爸,您牙口不好,这个炖得软。”

  “我牙口好着呢!”爷爷不服气地啃起排骨,却悄悄把骨头吐在纸巾上。

  阳光从窗外斜斜地照进来,将餐桌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